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2002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总复习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1)(1课时)。

2、数与代数

(2)(1课时)。

3、数与代数(3)(1课时)。

4、图形与几何(1课时)。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册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乘、除法的含义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乘、除法的应用题。

教学关键:

1、熟记乘法口诀。

正确理解乘、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课时划分:

1、数与代数

(1)1课时

2、数与代数

(2)1课时

3、数与代数(3)1课时

4、图形与几何(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时、分、秒;统计与猜测)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数与代数

(1)

内容:

课本第三、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课型:

复习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具准备:

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及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图:

 

师:

求一共有几朵,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

6+6+6=18。

师:

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

6×3=18或3×6=18。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结:

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个6相加既可以写成3乘6,又可以写成6乘3。

二、复习除法含义及部分名称

教师及时出示图1:

师:

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

有9朵花,平均分到3个盘子中,每个盘子有几朵花?

师:

你会独立解答吗?

生:

9÷3=3(个)

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

表示有9朵花,平均分成3盘,每盘有3朵花。

老师出示图2:

师:

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并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生:

有12个三角形,每3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12÷3=4(份)

指名说一说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

1、3+3+3+3=()×()

2+2+2=()×()

5+5=()×()

2、列式计算。

⑴7个8相加是多少?

⑵8的6倍是多少?

⑶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⑷72是9的多少倍?

⑸48里面有几个8?

⑹两个乘数都是9,积是多少?

⑺除数是3,被除数是27,商是多少?

四、小结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是用除法计算。

五、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课题:

数与代数

(2)

内容:

课本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乘法口诀表。

教学难点:

利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提高计算能力。

课型:

复习课

方法:

练习法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口诀。

1、背乘法口诀。

采用口诀接龙或对口令等形式让学生记忆口诀。

2、把下面的口诀说完整。

七()五十六六()五十四()七三十五

六八()六七()八()六十四

3、说出下面口诀所表示的两种意思。

“五六三十”、“七八五十六”、“八九七十二”。

如:

“五六三十”表示5个6相加是30,也可以表示6个5相加是30。

4、根据每句乘法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让学生一组说口诀,一组说算式。

二、复习乘、除法计算

1、用口诀求积。

7×68×45×96×89×76×9

8×79×94×89×84×98×56×67×58×66×95×7……

(口算时,可以抽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2、用口诀求商。

35÷742÷654÷924÷8

56÷772÷864÷845÷9……

三、练习

1、总复习的第1题。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2、总复习的第11题。

⑴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小组交流反馈。

四、口算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每个同学要在3分钟内完成24题。

然后小组交换批改,全对的小组获胜。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作业

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九()四()三十二八()六十四

2、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9×4+9=6×7+7=8×5-8=

3×8-3=4×5+4=7×3+7=

 

第三课时

课题:

数与代数(3)

内容:

课本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课型:

复习课

方法:

练习法

教具:

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除法应用题

1、做课本总复习的第4题左边题。

⑴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⑵学生完成后老师提问:

“第一种方法是什么?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加法计算:

4+4+4+4+4=20(个)

“第二种用什么方法解答?

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乘法计算:

4×5=20(个)

2、第4题右边题。

⑴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⑵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反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0÷4=5(个)

⑶分别指名把这题口头改编面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

学生口述改编的应用题,教师反课前准备好的应用题贴在黑板上。

如:

①有4种颜色的气球,每种买5个,一共要买多少个?

②一共要买20个气球,每种颜色的气球买5个,要买几种颜色的气球?

⑷让学生列式解答改编的两道应用题。

教师在原题列式下面板书。

如:

4×5=20(个);20÷4=5(个);20÷5=4(种)

⑸引导学生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做总复习的第7题。

⑴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⑵做后提问: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怎样列式解答?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解答第二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中,哪一个条件,题目没有直接给出?

这个条件要从哪里去找?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连续两个问题的应用题,其中的一个条件中第一个问题算出的结果,因此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个问题;把第三世界一个问题算出的结果作第二个问题的已知条件,再解答第二个问题。

4、做总复习的第8题。

⑴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⑵指名说出怎样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①7×5=35(岁)

②63÷7=9

⑶指名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5、做总复习的第10题。

⑴学生观察图,弄清题意。

⑵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⑶指名说出怎样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①4×6=24(人)26>24坐不下

②3×6=18(元)20>18她带的钱够

二、练习

做总复习第6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分析两道问题的不同之处。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非常的认真,又爱动脑筋,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那通过复习及相应的练习,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四:

作业

解决问题:

1、有12个南瓜,我们每次抬3个,要几次抬完?

□○□=□(次)

2、

(1)每桌坐6人,正好坐4桌,一共菜多少个小朋友?

□○□=□(个)

(2)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

()

第四课时

课题:

图形与几何

内容:

课本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图形与几何第98页1、2、3小题及第103页1-4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2、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

问题1:

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再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让学生回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问题2:

复习测量的方法

先让学生回忆如何用尺子度量物体的长度,如何看尺子上的刻度,再让学生具体说出铅笔、蜡笔和曲别针的长度。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三个物体中谁最长,谁最短。

说说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

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问题3:

交流日常生活中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二)课堂练习巩固。

课本第103页1-4题

1、做第1题,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做第2题,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通过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使学生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

3、做第3题,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学生确实经历测量长度的过程,掌握方法。

4、做第4题,让孩子照样子做一做,教师补充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美。

(三)总结。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六、教学板书:

总复习四图形与几何

1米=100厘米

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附10分钟课堂练习:

1、1米=()厘米200厘米=()米4米=()厘米

250厘米=()米()厘米5米5厘米=()厘米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米或厘米)

书本长约26()房子宽约5()

粉笔长约7()杯子高约9()

树高约8()黑板宽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