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035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docx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

 

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总说明

 

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I初步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依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

《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指出,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的必然要求。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法[2011]64号)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建设(筹建)保障性住房250万套(户),解决800万左右城乡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其中,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0万套(户),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100万套(户)。

1.2项目概况

1.2.1区位现状

宜良县汤池镇地处宜良县西面,位于高原明珠XX畔,距XX主城38公里,距宜良县城18公里。

占地面积282.2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866公顷。

地形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面老爷山最高海拔2780米。

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963.1毫米,森林面积13552公傾,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1.2.2道路交通

汤池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新老昆石公路、阳先公路、汤草公路南昆铁路和昆河铁路横贯境内,道路四通八达。

建设现代新XX给汤池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汤池集镇的规划和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使汤池硬件环境得到充分改善,汤池镇将逐步建设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新型明星集镇。

1.2.3基地周边规划条件

道路名称

道路红线宽度(M)

建筑退界距离(M)

南侧规划道路

20

10米

北侧规划道路

12

5米

东侧规划道路

15

5米

西侧规划道路

25

10米

1.2.4市政配套设施条件

基地位于宜良县汤池镇地处宜良县西面,四周均有城市规划道路环通,交通便利。

DN200自来水干管从西侧道路经过。

用地周边道路均铺设有市政电缆沟,电力供应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污水、雨水、中水、电信管道等均规划铺设至场址边。

综上所述,选址符合总体城市规划,地形规整,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是理想的建设地址。

1.3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XX市规划局对本地块规划及方案审查批复后下发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审查通知书”;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

●甲方认可的方案设计及相关调整意见;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

1.4设计内容及范围

本初步设计包括XX地区A1-11-2地块的所有建筑单体及地下室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智能设计及工程概算;环境和绿化景观工程的概算。

1.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总用地面积

36783

总建筑面积

85630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57886

其中

公建建筑面积

 

8660

其中

配套商业

1450

生活超市

3045

公共卫生间(3个)

200

物管及社区用房

580

社区医疗服务

180

社区活动用房

190

垃圾收集点

15

幼儿园

3000

住宅建筑面积

 

49226

其中

A户型建筑面积

6680

B户型建筑面积

11957

C户型建筑面积

30589

地下建筑面积

27744

其中

地下车库

25241

夹层非机动车库

2503

居住户数

843

其中

A户型户数

120

B户型户数

204

C户型户数

519

建筑占地面积

7310

道路广场面积

16623

绿地面积

12850

建筑密度

%

19.9

容积率

 

1.58

绿地率

%

35

停车数

机动车

640

非机动车

1390

 

1.6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的问题

1)在施工图设计前应定好电梯型号,以便确定地坑、井道、机房的尺寸及使用荷载。

2)在施工图设计前应定好特殊功能用房的设备型号,以便确定地坑、留洞的尺寸及使用荷载。

3)在施工图设计前需提请抗震及消防专项审查并获批准通过,才可进入下步设计。

 

第二章总图规划设计说明

2.1场地概述

见1.2

2.2规划概况

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本次初步设计仅为一期建设的内容。

一期建设内容包含二类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幼儿园,商业街及物管用房,住宅层数为16~17层,其他共建建筑层数为1~3层;地上建筑面积约为:

5788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

27744平方米;总居住户数843户。

2.3总体布局

本期建设是总体规划中的重点住宅和集中商业区域,地上包括7栋高层住宅(编号1-1栋~1-7栋)、1栋2层临街商铺(编号1-8栋)、一栋2层生活超市(编号1-9栋)和一个3层9班幼儿园(编号1-10栋)组成;地下一共1层,局部设有夹层,由设备用房、地下机动车停车库及夹层非机动车停车库组成。

由于总体项目用地地处XX地区生态和文化核心区域,所以在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中提出了“以人为本,自然生态,汤池水居”的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布置住宅位置,善用水系资源,结合绿地景观,营造高舒适度的保障房小区环境。

小区总体形态布局,以尽量保证住宅视野开阔和减少对视为布局原则,线型建筑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发生转折,在让布局显得宽松的同时,营造活泼、动感空间,空气对流顺畅,是“均好性”的最大化体现。

在用地范围内全面综合考虑了布置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体、景点等内容。

同时顺应基地特点,作好用地规划,安排不同的建筑类型适应不同位置的需求。

考虑到城市景观视线及人流集散的要求,建筑均退让道路红线较宽距离,同时在建筑四周设置大量绿化景观带和绿化广场,并根据先天自然优势,结合水体景观设计,在各建筑之间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绿地和广场景区,在美化空间和引导视线的同时,也具备着实际的使用功能作用。

本地块方案中住宅最高49.9米,商业最高12.5米;总体地下1层,埋深约6米。

建筑密度为19.9%,容积率为1.58,绿地率为35%。

2.3交通组织

由于本地块功能多样、流线复杂,故方案的交通设计主要考虑不同功能区的大量人流、车流的集散和交通组织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人车分流、人人分流的问题。

因此,本方案采用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平面交通与立体交通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直观、便捷而有效地解决地块复杂的交通流线问题。

车行主出入入口安排在基地西侧的规划路上,在基地北侧与次级道路相临位置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保证车流出入在基地内的均衡性。

车流在东边进入后可分别从西边顺势布局的道路便可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实现真正的人车分流。

步行系统与景观系统的融合,设置步行主入口广场,入口广场结合空间设计,积极地引导人行,使住户即能快捷、方便地到达各单元入口,又能在行进中有良好的景观体验。

发散式的步行流线,由公共空间(广场、商业街、景观主轴)向半公共空间(组团内庭院)过渡,最后进入私密空间(单元入口门厅)。

本项目道路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是顺应地形规划道路系统。

道路规划中顺应原有地形地势的起伏变化,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

主干道为双向7米车道,环绕整个基地,在满足消防环道的坡度、宽度及转弯半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保证车流顺畅。

次干道为4米单行道,结合地形及建筑群组自由舒展,灵活布置;曲折婉蜒的道路,既是交通的动脉,又形成不断延伸的观景线,使视线走廊层层变化又串联一体,结合绿化,可展现多种类型的景色。

沿着小区的道路前行,那有曲有直、自由舒展的街道依次展开,使空间有抑有扬,前后左右景观序列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那尺度宜人、错落有致的建筑立面,使步行其中的人们欣赏到美丽、富有节奏的街景。

交通流线设计中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在住宅外圈形成大环路,使内部住宅区形成独立的步行景观区域,内部小区级的道路均为步行道路系统,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同时可作为消防车和后勤车辆使用通道。

为营造商业氛围,商业街主要以步行系统为主,车行道路置于商业街外侧,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给行人住户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自在的小区环境。

2.4竖向设计

2.4.1、现状地形及周边道路

a.本地块自然地形较为平坦,仅在地块南侧有部分凸起,场地自然地形标高为1770.7m~1769.90m,南侧最高点原始地形标高为1780.8m,场地高差为10.9m。

b.场地东侧、南侧及西侧均与市政道路相邻其中:

东侧16m规划道路设计坡向为自南向北,南侧最高点标高为1780.70m,北侧标最低点标高为1774.37m,坡度为3.20%;南侧20m规划道路设计坡向为自东向西,东侧最高点标高为1780.70m,西侧最低点标高为1776.80m,道路坡度为1.71%及1.93%;西侧25m规划道路设计坡向为自南向北,南侧最高点标高为1776.80m,北侧最低点标高为1771.47。

2.4.2、场地竖向设计

根据规划设计地块北侧有两个出入口与一二期之间道路相连,地块西侧有一出入口与25m规划道路相连。

由于地块未在南侧及东侧设置出入口,且地块西侧及东侧出入口之间道路坡度平缓,因此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场地与南侧及东侧市政道路之间高差采用放坡及砌筑挡土墙的方式处理。

而地下室顶板则采取与一二期之间道路坡向相同的坡向处理,东高西低,在满足基本的地面覆土要求的同时,又避免了局部覆土过厚的问题。

(具体高程数值详相应图纸)。

场地内部道路最小纵坡为0.41%,最大坡度为0.93%,横坡为1.5%,6m以下道路采用单坡,其余采用双坡。

地面雨水由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系统有组织排入市政雨水管。

 

第三章建筑设计说明

3.1设计概念

3.1.1、在充分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各建筑单体的不同使用要求,对建筑平面和空间形态进行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充分体现建筑特性的设计,使各建筑单体既统一协调于规划的整体形态,又各具风格特性。

3.1.2、设计目标:

a.“枕山而居,天人合一”。

b.实现良好的、开敞的正向积极的外部空间关系。

c.倡导一个富有生机和简约的现代优质生活环境。

d.住宅获得最佳景观朝向,良好的空间关系。

e.使住宅获得最佳景观、朝向。

f.保证住宅设计的良好通风、日照、开阔视野和方正实用的空间。

g.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大方有序,适度超前的建筑

强调对原有高差的保留并有意识建立起建筑与环境在肌理质地上的联系,通过对建筑表面的处理来保持与周边环境的一致。

3.1.3、设计原则:

1.生态原则:

强调设计遵从自然:

2.科技性原则:

借助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创造全新的具有科技含量的景观、建筑特色;

3.经济性原则:

强调经济、实用、节约这一原则,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

3.2住宅(1-1栋~1-7栋)

本地块内共有住宅7栋,为高度47米~49.9米,地上16~17层的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49226m2,其中,除1-1栋为带有局部住宅底商的商住混合楼外,其余6栋住宅均为独立住宅单元设计。

1-1栋住宅结合1-8栋临街商业及1-9栋生活超市,围合形成小区主要商业景观带,有效的隔离了商业街区的干扰,为住户提供了一个紧邻繁华商业而又不失安静和私密性的优美生活环境。

3.2.1平面功能布局

除1-1栋住宅外,其余住宅均未设置沿街商铺,其中1-2栋和1-3栋住宅为点式高层,沿北面道路设置,其余住宅均为16~17层的板式高层,均由两个独立住宅单元拼接而成,大大提高了保障房的户型及日照、景观质量。

3.2.2内部交通组织

结合平面布局,1-1栋带底商的住宅将底层商铺和住户入口完全分开设置:

居住人流由住宅区内部通过门厅进入核心筒,再通过核心筒内楼梯和电梯上至各户,或直接由一层入户;底层商铺则沿住宅区外部街面开铺,完全与住宅区内部隔离开,避免人流的交叉和相互干扰,以充分保证居住区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其余住宅均有独立的景观入户大厅沿小区内道路设置。

3.2.3立面造型

用地西面1-1栋住宅塔楼和底商立面,结合商业街和超市的立面效果,裙房部分以现代简洁的竖线条为主,通过遮阳板和玻璃的结合设计,旨在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繁华又不奢侈的小区商业中心;

北部1-2栋和1-3栋住宅的塔楼立面与1-1栋住宅的塔楼部分风格相统一,利用固有的结构构件,采用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外墙采用暖色调涂料以形成风格统一、造型简洁而不简单的,具特色的、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城市住宅形象。

东南部的1-4栋~1-7栋板式住宅,立面造型上也沿用用地内其他点式住宅的风格,通过对部分结构构架的构造处理,在不增加建筑造价的基础上打破板式住宅的厚重感,使整个小区的立面造型简洁、生动又不失设计感。

本案还专门针对小区的城市天际线做了一定的变化处理,商业街部分通过一些突起和构架打破繁长的临街面,住宅部分通过对部分建筑的层数控制,让小区内的住宅错落有致,避免形成拥挤烦闷城市住宅小区形象。

3.3商业街(1-8栋、1-9栋)

位于用地西部沿街布局的沿街商业与1-1栋住宅底商和1-9栋生活超市共同组成,是总体方案中重点打造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

总建筑面积共约5000㎡,地上1~3层,最高12.5米。

3.3.1平面功能布局

1-8栋独立商铺由北向南沿西面25米宽城市规划道路展开布局,与1-1栋住宅底商和1-9栋生活超市共同围合而成。

各单体建筑的布局打破了传统的沿街线性的单调布局,采用了相互交错布局的空间形态,使各单体建筑之间、各层次街区之间均形成相互联系串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充满丰富变化空间的商业街区,在最大化吸引商业人流的同时,也创造出独特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休闲商业街区。

商铺内部平面则进一步划分为成一~二层为一户的小商铺,既在平面布局中组成一个整体,又可根据经营需求独立经营,以适应商户多种商业业态的选择和灵活变化。

3.3.2内部交通组织

每户小商铺内部均设置了供其独立使用的内部楼梯,框架结构的设计使各商铺既可独立经营也可连通使用。

在充分丰富商业街区空间的同时,也最大化的扩大了商业的沿街经营面及其商业价值。

3.3.3立面造型

商业街立面造型设计采用了一种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不同于商业街简单而缺乏时代感的风格复制,本设计通过玻璃与暴露的结构体系的结合,立面设计以竖线条为主,创造出充满时代感而又不档次的休闲风情的现代街区形象。

商业街区在遵循总体设计风格的同时,又通过各具特色和标识性,用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通过色彩、建筑材料及构件,将商业街区的整个形态设计得丰富而不杂乱。

不仅从空间布局上也从立面造型上打破了传统商业街区千篇一律的单调氛围,形成移步换景、步随景移的处处充满趣味和惊喜的现代休闲街区形象,使其不仅仅成为本保障房住宅小区的中心商业街区,也力争成为周边地块独具特色的小型商业集中带。

3.4幼儿园

1-10栋为小区内配备的9班幼儿园,设置在用地西南角,结合周边道路和环境的设置,幼儿园拥有一个交通便捷又相对独立的场地空间。

在平面设计方面,幼儿园共三层,总高度14.5米,每个班级均有各自独立的活动场地及休栝空间,在公共区域,设计了大量的立体活动空间,从各方面丰富了幼儿园的内部空间还增添了班级之间的亲密氛围。

立面设计上,小尖顶及器材涂料外墙的设计,使整个幼儿园建筑区瞬间活泼起来,整体立面风格,即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又不失幼儿建筑特色,也可称为本小区的一个独有的亮点。

3.5地下室

共设置了一层地下室,及部分夹层地下室,地下总建筑面积27744m2。

除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功能外,还结合住宅夹层解决了小区内的非机动车停放。

3.5.1平面功能布局

地下室平面结合地上建筑布局,沿用地机动车道路周边,共设置了三个机动车出入口,并在1-1栋、1-4栋、1-5栋、1-6栋和1-7栋住宅下部结合结构设计的嵌固要求设置了夹层,用于非机动车的停放,以充分满足住户和商业的配套停车要求。

3.5.2内部交通组织

地下室共设置三个双向车型出入口,沿小区外围机动车道路设计,人流通过住宅通往地下室的楼电梯疏散,保证人车分流的安全便捷的地下交通体系。

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

4.1工程概况

XX市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位于宜良县汤池镇,宜良县汤池镇地处宜良县西面,位于高原明珠XX畔,距XX主城38公里,距宜良县城18公里。

本项目分两期建设,本次初步设计仅为一期建设的内容,一期建设内容包含多栋二类高层住宅及一层地下车库,幼儿园,商业街及物管用房,住宅层数为16~17层,其他公共建筑层数为1~3层;地上建筑面积约为:

5788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

27744平方米;总居住户数843户。

4.2设计依据

4.2.1设计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2.2由云南省设计院勘察分院2012年8月所作《XXXX风景名胜区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初步勘察报告》

4.2.3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活荷载标准值:

卧室2.0KN/m2

厨房、餐厅2.0KN/m2

卫生间2.0KN/m2

走道、门厅2.0KN/m2

阳台2.5KN/m2

商铺3.5KN/m2

物管用房2.0KN/m2

幼儿园教室、活动室2.0KN/m2

地下车库、车道(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4.0KN/m2

(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x6m)2.5KN/m2

地下室顶板消防车道(单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2m)35.0KN/m2

(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x6m)20.0KN/m2

配电室、水泵房10.0KN/m2

风机房7.0KN/m2

楼梯2.0KN/m2

疏散楼梯3.5KN/m2

电梯机房7.0KN/m2

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人防荷载:

详人防规范

4.2.4风荷载、雪荷载

本工程基本风压值按0.4KN/m2考虑,地面粗糙度B类;可不考虑雪荷载。

4.2.5地震相关参数及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各单体(除幼儿园外)抗震设防分类均为标准设防类(丙类),幼儿园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

4.2.6计算程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

4.3工程地质概况

4.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市宜良县汤池镇,距离XX主城区50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离高原湖泊XX3公里。

地貌上为山间小盆地丘陵缓坡地貌,属于剥蚀残丘地貌。

场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绝对高程在1768.59----1778.56米之间,相对高差为9.97米。

场地北边为东西流向的汤池镇主要地表泾流汤池河,旱季河水位较低,流量较小,污染严重,为臭水河,场地西北侧为污水处理厂。

4.3.2地下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地基土层主要由表层耕土层、冲积层、坡积层、山间洼地沼泽相沉积层及寒武系渔户村白云质灰岩组成,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性潜水,场区主要含水层为第③层圆砾层,其他地层透水性一般。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及紧邻场地北部小河水的渗透。

钻探过程所有钻孔均揭露地下水。

根据现场所取水样的水质化学分析试验结果,按Ⅱ类场地环境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根据现场所取土样的土质化学分析试验结果,按Ⅱ类场地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初步设计时抗浮设防水位按室外地面下500mm。

4.3.3饱和砂土液化判别

场地20米深度范围内,无饱和的粉土及砂类土,场地无液化土层存在,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

4.3.4地基土层

根据野外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由表层耕土层、冲积层、坡积层、山间洼地沼泽相沉积层及寒武系渔户村白云质灰岩组成,其中①大层为耕土层,②大层为冲击层,③大层为坡积层,④大层为山间洼地沼泽相沉积层,⑤大层为寒武系渔户村白云质灰岩。

现由上往下分述如下:

①1耕土:

黄灰色,稍湿,以粘性土为主,密实度不均,含少量角砾碎石;局部夹有少量植物根系,结构松散,均匀性差。

②1粘土:

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硬塑,局部为可塑及坚硬状态,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中压缩性,干强度、韧性高,局部偶夹角砾,力学性质一般,分布不均匀

③1圆砾:

兰灰、深灰色,饱和,中密,局部为密实,成分为砂岩,次为灰岩,中等风化为主,少量强风化,磨圆度以亚圆形为主,局部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粘性土,颗粒级配一般,局部偶夹粉土、砾砂,以粘性土及砂类土充填,力学性质好,分布稍不均匀。

③11粉质粘土:

灰、深灰色、湿,可塑,局部为软塑,无摇震反应,切面稍光滑,中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夹薄层粘土,偶夹角砾,分布不均匀,孔隙比稍大,力学性质一般。

④1粘土:

灰色,浅蓝灰色,深灰色等,稍湿,硬塑至坚硬状,无摇震反应,切面稍光滑,中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高,局部地带为粉质粘土,局部偶夹角砾,力学性质一般,分布稍不均匀。

④11泥炭质粘土:

灰、深灰、深灰夹黑等色,稍湿,硬塑、坚硬状。

日晒干裂破碎,中压缩性,局部为高压缩性,干强度和韧性低,孔隙比稍大,有机质含量29.7—38.3%,平均值35.20%,分布极不均匀,多呈透镜体分布于④1粘土层中,力学性质差。

④12粉质粘土:

灰色,蓝灰色,深灰色等,稍湿,硬塑至坚硬状,无摇震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中压缩性,力学性质一般,分布不均匀。

⑤1中风化白云质灰岩:

浅灰色、青灰色,坚硬,岩芯为短柱状,岩芯长度一般在10至20厘米,少量可达30厘米。

RQD=60%左右,钻进较平稳,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力学性质好,钻探深度范围内,仅局部地段揭露该层。

⑤11强风化白云质灰岩:

浅灰色、灰白色,中层状白云质灰岩。

岩层风化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芯不完整,多为块状、碎石状、砂砾状、粉末状。

RQD=30%左右,钻进跳动明显,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质较差,承载力高,力学性质好。

4.4地基基础设计

4.4.1设计原则

地基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的要求。

4.4.2基础方案的确定

4.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