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2794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docx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0619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24X3=72)

1.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2.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B.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D.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3.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儿子的概率是(  )

A.1/2B.1/3C.1/4D.1/8

4.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

②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对应位置上的三对等位基因,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对染色体上最多有三对基因

B.D、d控制果蝇不同的性状

C.E和e最本质的区别是两者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D.减数分裂过程中图示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6.鸟类中极少数个体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具有生殖能力的公鸡,但染色体组成仍为ZW。

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染色体组成为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A.2∶1B.1∶1C.1∶0D.3∶1

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充分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8.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是()

A.1︰1︰2︰4B.1︰1︰1︰2C.1︰1︰4︰4D.1︰1︰1︰1

9.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10.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下列相关实验方案与结论中合理的是()

A.将两组噬菌体都用32P和35S标记后再去侵染细菌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充分的搅拌能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需长时间保温培养

11.关于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与b图所示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B.b图和c图所示细胞各含有2个四分体

C.c图和d图所示细胞具有不相同的染色体数

D.图中所有细胞可以属于同一生物体

1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死亡、存活、存活、存活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13.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生物体内()

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4.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Y)对褐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这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若要使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两亲本的组合是()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

1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1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④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

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

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

A.ZaZaZaWB.ZAZaZaWC.ZAZaZAWD.ZaZaZAW

18.一男子把X染色体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

A.1/2B.1/4C.1/8D.0

19.家猫的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有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有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它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与黑猫交配,子代雄猫均为玳瑁猫,雌猫均为黑猫

B.玳瑁猫与玳瑁猫交配,子代中有25%的玳瑁猫

C.黄色雌猫与黑色雄猫交配,子代雄猫全为黄色猫,雌猫全为玳瑁猫

D.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子代雄猫全为黑色猫,雌猫中1/2为黄色猫,1/2为黑色猫

20.下图表示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③④构成了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C.只有解旋酶才能使⑤处的化学键断裂

D.当DNA复制时,①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21.下面是科学家探明基因的历程:

①1866年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

提出遗传因子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

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③类比推理

22.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层次是()

A.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D.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23.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A.DNA,DNAB.DNA,RNA

C.DNA和RNA,DNA或RNAD.DNA,DNA或RNA

2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B.人的身高和体重

C.豌豆种子的灰色和皱粒D.玉米种子的糯性和非糯性

二、综合题(标记的每空1分,其余均每空两分,共28分)

25.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概率一律用分数作答):

(1)该遗传病由______(1分)染色体上的_______(1分)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遵循_______定律。

(2)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8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

(3)若Ⅲ7与Ⅲ9结婚,则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__。

26.下图表示细胞中与基因有关的物质与结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基因和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e和g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g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____________表示。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_________,基因和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g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其中的(A+T)/(G+C)=0.25,则G占总碱基数比例为________,其中一条单链中(A+T)/(G+C)比例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在a、b、c段经历了减半、加倍再减半的过程,可推断,该过程是减数分裂。

a表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后期至末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b表示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加倍,之后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再次减半;c过程的前半部分表示配子时期,后半部分染色体数加倍,由于配子不再分裂,因此推测为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d过程细胞内染色体数再次加倍又减半,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

由分析可知,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姐妹染色单体,故A错误;由分析可知,b过程后期发生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加倍,故B错误;由分析可知,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因此发生细胞融合,故C正确;由分析可知,d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始终含有同源染色体,故D错误。

2.D

【解析】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A正确;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可计算出腺嘌呤(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4-1)40=600,B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C正确;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

3.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由于儿子患色盲,所以母亲是携带者,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则他们所生女儿是携带者XBXb的概率为1/2,该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即XBXb的概率为1/21/4=1/8,故选D。

4.A

【解析】甲图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产生的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概率为1/21/4=1/8,①正确;乙图染色体平均移向细胞两极,为后期图像,再看一半,有同源染色体,则为二倍体有丝分裂后期或多倍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其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或8条,②错误;丙图中患病若为伴X遗传,如果为显性,男性患病子女都患病,如果为隐性,父母有病,子女一定都有病,所以依图判断很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③错误;依丁图分析知其基因型为AaXWY,④正确。

因此,错误的说法有②③,故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即图示一对染色体上有多对基因,A错误;D、d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体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错误;E和e是一对等位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图示三对基因均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6.A

【解析】性反转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代ZZ:

ZW:

WW=1:

2:

1,其中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因此后代ZZ:

ZW=1:

2,即母鸡:

公鸡=2:

1,故选A。

7.A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就不能从细菌表面脱落,离心后蛋白质外壳随细菌到沉淀物中,导致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如果对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到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8.D

【解析】试题解析:

卵原细胞经过间期形成1个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卵细胞的形成。

意在考查学生的初步理解的能力。

9.D

【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DNA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部分R性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

10.C

【解析】两组噬菌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后应分别侵染两组细菌,A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蛋白质没有机会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增殖过程,故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项正确;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能进行短时间保温,否则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会影响实验结果,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11.D

【解析】a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8条,染色单体数目为0,b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染色单体数为8个,故A项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b图中含有2个四分体,c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没有四分体,故B项错误;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相等,c图和d图所示细胞都具有4条染色体,故C项错误;根据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可判断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则所有细胞均可来自同一生物体,故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据图分析,a图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图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图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丝分裂中期;d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2.B

【解析】①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相当于加入了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S型细菌的DNA被分解,不发生转化,相当于加入了R型活细菌,小鼠存活;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高温会杀死R型菌和DNA酶,小鼠存活;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这两组细菌都被加热杀死,加入的只有DNA没有活细菌,小鼠存活。

所以第1个实验小鼠死亡,第2、3、4实验小鼠存活,故选项B正确。

13.B

【解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直接原因,A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能决定生物的多样性,DNA分子的特异性能决定生物的特异性,B正确;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决定蛋白质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之一,C错误;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不是决定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D错误。

14.B

【解析】试题分析:

要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

1:

1:

1,即(1:

1)(1:

1),则亲本的两对相对性状均属于测交类型,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或YyrryyRr。

YyRrYyRr→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

3:

1,这与题意不相符,A错误;YyRryyrr→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

1:

1,这与题意相符,B正确;YyrrYyrr→后代出现2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

1,这与题意不相符,C错误;YyRryyRr→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

1:

3:

1,这与题意不相符,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

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15.C

【解析】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A正确;染色单体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通过自由组合形成的非等位基因组合种类也越多,D正确。

16.A

【解析】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分子上,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基因分布在DNA上,①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错误;不同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形成了基因的多样性,但对于每一个特定基因,又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即基因具有特异性,③正确;染色体未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之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④正确。

17.D

【解析】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凡正常蚕均为雄性(ZAZa),凡油蚕均为雌性(ZaW),在幼虫时即可以将雌雄蚕区分开。

18.D

【解析】男子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其女儿,不会传给其儿子(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故该男子的孙女不会获得其X染色体,即男子把X染色体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0。

故选:

D。

19.C

【解析】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含有B、b的玳瑁猫为雌性个体,玳瑁猫XBXb与黑猫XBY交配,子代雄猫为黑色或黄色,A项错误;雄猫中没有玳瑁猫,B项错误;黄色雌猫XbXb与黑色雄猫XBY交配,子代雄猫全为黄色猫,雌猫全为玳瑁猫,C项正确;黑色雌猫XBXB与黄色雄猫XbY交配,子代雄猫全为黑色猫,雌猫全为玳瑁猫,D项错误。

20.C【解析】②③④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项正确;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B项正确;解旋酶、高温均能使⑤处的氢键断裂,C项错误;当DNA复制时,脱氧核苷酸之间的①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项正确。

21.C【解析】①1866年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采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选C。

22.B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的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层次是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故选B。

23.D

【解析】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即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正确。

24.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兔的白毛和狗的黑毛属于不同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人的身高和体重、豌豆种子的灰色和皱粒均属于不同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玉米种子的糯性和非糯性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选D。

25.常隐基因的分离Aa2/31/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解答本题,可根据“无中生有”法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再通过反证法排除伴性遗传的可能,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根据3号、4号正常,7号患病,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6号患病,子代男孩正常,可排除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

(2)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Ⅲ8正常,基因型为AA或Aa,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3)Ⅲ7基因型为aa,Ⅲ9基因型为Aa,二者结婚,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2)(1/2)=1/4。

【点睛】解答第(3)小题时,应注意“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需要同时考虑生患病孩子和生男孩的概率。

26.g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e是g的基本单位bcdi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规则的双螺旋40%0.25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物质基础,考查对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关系的理解。

解答DNA中碱基比例问题,可结合碱基互补配对示意图,根据基本碱基数量关系A=T、G=C进行推导。

(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g]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e代表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NA被彻底水解后,可得到b磷酸、c脱氧核糖、d含氮碱基。

(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i]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若其中的(A+T)/(G+C)=0.25=1/4,则G+C占总碱基的4/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G占总碱基数比例为2/5=40%,单链中(A+T)/(G+C)比例与双链相同,为0.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