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252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docx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届高三份模拟考试高三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巧家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5月份模拟考试

命题教师:

何荣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

“见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说:

“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

A.“知行合一”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是()

A.揭示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5.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6.下列活动能体现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思想的是他创办(  )

A.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D.湖北织布局

7.在雅典城邦,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  )

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8.恩格斯曾说:

“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

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

”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

C.辛亥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主张

10.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

“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

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自由放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D.仿效计划经济

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2.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

“(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14.(19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

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

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

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古希腊的商业形式和城邦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希腊公民的能力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对人性的不同态度。

(2)从政治角度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与此同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

而在殖民地世界中,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

——据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

材料二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

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

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一战爆发前世界的主要矛盾。

(2)根据列宁关于“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论断,简述1917年俄国革命的主要史实。

(3)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看法?

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

多少年来,在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

“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

“可以这样考虑:

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因此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则“满街都是圣人”,故B项正确;A项王阳明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C项“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C项错误;D项是李贽反对孔子是天生圣人的观点,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口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指城邦公民均有机会参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指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大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故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可知是指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量子论有助于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D是牛顿力学体系。

4.【答案】A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

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

所以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战”,A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此题宜用排除法。

表格中白银流通量的增加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能作为支付手段的生活资料只是少数几种(谷、布),故C错误;D容易由表格数据排除。

A亦不难理解(表格中宝钞由减少到消失)。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李鸿章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求富,因此这个企业应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符合此特点,故A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用企业,故B项错误;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企业,故C、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就公民群体而言,其不仅仅有民主的形式,同时也有具体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对提议得不到通过的严肃处理中,可以看出雅典对修改或者废除法律的慎重,体现了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材料中的这种司法程序比较原始,很难说得上严肃缜密,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法律本身的重视,而不是法律对维护民主制度的作用,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在经历了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经过多次动荡以后,“光荣革命”确立议会主权,“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没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即旧势力的复辟成功,故B、C、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原因是分辨不清“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中体西用”主张的历史意义。

解答此题注意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表现在思想方面,“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指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打败西方侵略者。

答案为B。

10.【答案】C

【解析】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背景下提出,材料反映出即反对国家完全的干预,也反对绝对的自由放任,故A、B项错误;“以自愿交易为主”反映出弗里德曼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要求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仿效计划经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戊戌变法时间为1898年,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不一致,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义和团运动开始于19世纪末期,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不一致,故B项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洋务运动时间为19世纪60~90年代,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与题干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相对应,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扫盲工作,故A项错误;只是扫盲工作,谈不上教育革命,故B项错误;由题干“经过八昼夜”“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可以看出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故C项正确;题干展示的是一种落后的现象,不是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故D项错误。

13.【答案】

(1)背景:

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

(2)原因:

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

影响:

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

成制度变革。

【解析】第

(1)问,本问要求根据教材知识从内外因素两个方面概括明代海禁政策的原因;第

(2)问,本问需从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危害来分析,政策的调整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带来积极影响,依据“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等信息分析归纳。

14.【答案】

(1)态度:

压抑人性;尊重人性。

(2)原因:

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古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

【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一的“束缚”等可知中国对人性的压抑,材料二里强调“尊重人性”。

(2)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来回答,即中国是从君主专制,古希腊是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回答。

15.【答案】

(1)商鞅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

孝文帝改革:

采取均田制。

原因:

①商鞅变法:

井田制崩溃;②孝文帝改革:

土地兼并严重。

(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解析】第

(1)问,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

(2)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

第(3)问提醒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注意归纳整理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

16.【答案】

(1)影响:

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全球物质、政治、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

但是,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矛盾:

列强之间的矛盾;列强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2)史实:

战争促使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在一战中失败,引发七月事件;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通过《和平法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倾向于①:

(2分)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它历时长,规模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式武器的发展。

倾向于②:

(2分)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日等国崛起。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倾向于③:

(2分)大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出现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隐含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背景从列强之间矛盾和列强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矛盾角度分析作答。

(2)依据材料中“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的观点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过程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颁布一系列法令去论证观点。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对材料中观点给予认同,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认同的观点进行论证,同意第一种观点的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以及造成的影响角度思考作答;同意第二种观点的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角度论证;同意第三种观点可以从世界和平以及战后国际组织形成的角度论证观点。

17.【答案】

(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解析】本题以李四光的贡献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1)问是关于中国有没有石油的争论。

(2)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要注意联系李四光的品质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