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263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考卷.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考卷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考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2.通常情况下,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加蔗糖B.加水C.升温D.增大压强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

B.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4.下列关于基础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第一步操作是称量

B.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可用倾倒法转移需配溶液至细口瓶

C.在“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中,先观察常见金属的外观,再用砂纸打磨某些金属

D.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先将导管放在盛满水的倒置集气瓶口,再点燃酒精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中都可以使用硬水

B.草木灰与氯化铵混合施肥

C.洗洁精能除去餐具的油污

D.回收地沟油,用作食用油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7.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液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8.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9.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A.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10.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B.液氧C.生理盐水D.蛋花汤

12.如果把厨房中的①食盐、②料酒、③豆油、④白糖、⑤面粉、⑥面酱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⑥C.④⑤⑥D.③⑤⑥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溶液

B.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C.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D.加速固体的溶解可以采取搅拌、粉碎、加热等方法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在t2℃时,a、b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仍为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60g中含有溶剂50g

15.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L

B.10g硫粉在10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g二氧化硫

C.10g锌片与10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g

D.25℃,1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g氯化钠溶液

16.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7.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有(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氯化铵固体,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D.②⑤

1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19.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20.依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B.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

C.45℃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2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22.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2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4.10%的KNO3不饱和溶液100g,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下列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

A.再加入12.5gKNO3溶解完

B.再加入10gKNO3溶解完

C.再加入100g10%的KNO3溶液

D.恒温蒸发掉45g水

二、填空题

25.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___。

②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___。

③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

④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___g。

26.将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相同水的①、②号试管中。

充分振荡后发现:

①号试管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②号试管内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①号试管内是________(填“溶液”或“乳浊液”,下同);②号试管内是________。

27.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若要比较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__。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填序号)。

A.0℃~20℃B.20℃~40℃

C.40℃~60℃D.60℃~80℃

28.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制盐。

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和氯化钙等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a.加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稍过量的盐酸

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d.过滤

e.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

(2)海水淡化。

下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

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制镁。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顺序号)。

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①、②两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制碱”。

氨碱法制纯碱是先通过化学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NaHCO3结晶析出,再加热NaHCO3制得纯碱。

①氨碱法制纯碱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分析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A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2.A

【解析】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所以应再加入蔗糖。

3.D

【解析】A项,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酒精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正确;B项,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要求,正确;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正确;D项,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浓度偏大,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即可,不需要润洗,错误。

故选D。

4.D

【解析】A项,在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实验的操作中,为了计算产率,应先称量粗盐的质量,正确;B项,配制好的溶液,可用倾倒法转移需配溶液至细口瓶进行贮存,正确;C项,由于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生成了金属氧化物。

所以,实验前,用砂纸打磨某些金属,再进行试验,正确;D项,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开始排出来的气体主要是试管中的空气,应等导管口的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才开始收集,错误。

故选D。

5.C

【解析】A项,硬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如高压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可能会引发爆炸,错误;B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显碱性,与氯化铵混合会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错误;C项,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能够随水流走,正确;D项,地沟油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不能再继续食用,可作为燃料使用,错误。

6.A

【解析】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B项,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C项,KNO3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如低温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小于温度较高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项,对于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没有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A。

7.D

【解析】A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B项,2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所以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液于98g水,高氯酸钾有剩余,不可配制2%的溶液,错误;C项,60℃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8%,错误;D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正确。

8.D

【解析】A项,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项,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正确;C项,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项,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由于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溶液还可继续溶解C,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9.D

【解析】A项,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像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错误;B项,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错误;C项,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项,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A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时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B项,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C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热到30℃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再加入KNO3晶体,均能继续溶解,不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D项,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说明加入的KNO3晶体没有溶解,说明原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正确。

11.C

【解析】A项,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B项,液氧为一种物质,不属于溶液,错误;C项,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D项,蛋花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面粉、面酱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豆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食盐、料酒、白糖等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

故选A。

13.D

【解析】A项,汽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溶液中溶质可以是气体,错误;B项,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错误;C项,溶解度必须有温度的限制,错误;D项,搅拌能加速固体溶解,粉碎能增大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也能加速溶解,加热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也能加快分子溶解,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A项,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B项,t2℃时,由于不知a、b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a、b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C项,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正确;D项,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即120g饱和溶液中含溶剂100g,故饱和溶液60g中含有溶剂50g,正确。

故选B。

15.B

【解析】A项,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0L水与10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0L,错误;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0g硫粉在10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0g二氧化硫,正确;C项,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错误;D项,向25℃的1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0g,错误。

故选B。

16.C

【解析】A项,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30g硝酸钾溶于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大于30g,错误;B项,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30%,错误;C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D项,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错误。

故选C。

17.C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温度越低,氯化铵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

加入氯化铵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加溶剂,氯化铵能继续溶解,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恒温蒸发溶剂,有氯化铵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故②④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8.B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如糖水、茶水等;B项,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C项,溶剂量不变时,当加入的溶质达到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再增加;D项,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

19.A

【解析】A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20.B

【解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都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没有具体说明温度范围,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以上时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由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可知;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在40~6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答案选择B。

21.D

【解析】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有的受温度影响不大;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22.D

【解析】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如果是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23.D

【解析】A项,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非常浓的溶液,也可能为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错误;B项,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稀的溶液,错误;C项,在一定温度下,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错误;D项,在一定温度下,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正确。

24.A

【解析】如果采取加溶质的方法来实现,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100%=20%,x=12.5g

如果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实现,设需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则

×100%=20%,y=50g。

A项,加入12.5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项,加入10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C项,加入10%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D项,蒸发掉45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

故选A。

25.①在t1℃时,A的溶解度为35g ②A>B>C(A、B、C) ③C ④14

【解析】

26.乳浊液 溶液

【解析】①试管中的液体中分散着小液滴得到的是乳浊液,②试管中得到的是溶液。

27.

(1)温度 

(2)硝酸钾 (3)B

【解析】

(1)若要比较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需要比较二者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在相同的温度下哪种物质最多溶解的质量。

所以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在20℃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31.6g。

所以在20℃时,在1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3.6g;溶解硝酸钾3.16g。

所以当二者均加入固体3.5g后,氯化钠还可再溶解,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无法完全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3)在溶解度曲线图中,两物质的溶解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二者在相对应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二者的溶解度在温度为20℃~40℃之间时可能相等。

所以应选B项。

28.

(1)acdbe 氯化钙和氢氧化钡

(2)蒸干后没有晶体析出

(3)② 富集氯化镁

(4)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氯化铵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而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铵的质量,因此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因先达到饱和而析出。

【解析】

(1)第一步:

除去硫酸镁可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

为保证硫酸完全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

第二步:

除去氯化钙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形成碳酸钙沉淀。

同时还可除去第一步中因过量而剩余的钡离子(如先加碳酸钠再加氢氧化钡,则无法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第三步过滤;将泥沙及前两步形成的沉淀除去;第四步:

向第三步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每一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及第二步剩余的碳酸根离子;第五步:

蒸发,得到精盐固体。

同时可除去第四步剩余的盐酸(蒸发过程中挥发)。

所以操作步骤为a、c、d、b、e。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氢氧化钡。

(2)为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即其中不含可溶解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可采用蒸干的方法,如蒸干后没有固体,说明得到的水为淡水。

也可向得到的水中加入硝酸银,如不产生沉淀,则所得到的水为淡水。

如含氯离子,则会产生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3)①为氯化镁(盐)与氢氧化钙(碱)反应;②为氢氧化镁(碱)与盐酸(酸)的反应;③为氯化镁在通电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镁和氯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符合条件的是②。

步骤①可过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镁,步骤②可得到高浓度的氯化镁;所以步骤①②的作用是富集氯化镁。

(4)①氨碱法制纯碱时,氯化钠可与水、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根据图像可知:

氯化铵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