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端午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299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语端午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日语端午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语端午节.docx

《日语端午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语端午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语端午节.docx

日语端午节

日语端午节

【篇一:

用日语介绍中国节日】

春节旧正月:

春节(しゅんせつ)

旧暦による正月のことで、中国では一番赈(にぎ)やかに行われる祝祭日、普段离れて暮らしていた家族や亲类も集まって、「春联(しゅんれん)」を饰り、部屋の壁には新しい年画(ねんが)を掲げ(かかげ)、窓や壁には切り纸を张って美しく饰ります。

都会では三日间の休日ですが、农家の人は一周间から二周间は休みます。

田舎ではもっと长かったです。

旧暦12月23日のかまどの神を送る祭りから、新年15日の元宵节(げんしょうせつ)まで続いたそうです。

北方は饺子、南はワンタンとか「年糕」(日本の饼に似ているもの)を食べる习惯があります。

小知识:

国内北方人吃饺子,日语写作“餃子(ぎょうざ)”;南方人吃年糕,日语写作“餅(もち)”。

元宵节1月15日:

元宵节(げんしょうせつ)

「灯篭祭(とうろうさい)」とも呼ばれ、その日はアン入りの白玉団子(しろたまだんご)を食べたり、灯篭游びをしたりします。

「元宵」は砂糖、ゴマ、クルミ、ナツメなどを混ぜ合わせたアンを丸め、饼の粉(こな)の上で雪だるまのように転がして作ります。

ピンポン玉ぐらいの大きさで、ゆでるか油で扬げて食べます。

灯篭游びは都会と农村で违います。

都会では灯篭に「谜语(なぞなぞ)」を书いて人に当てさせ、农村では自分たちの作った龙の灯篭を持って踊ったり或いは「灯篭踊り」などをしたりして楽しんでいます。

元宵节必吃的汤圆日语写作“白玉団子(しろたまだんご)”。

龙抬头2月2日:

春龙节(しゅんりゅうせつ)

「龙抬头(りゅうたいとう)」とも言い、龙が冬眠(とうみん)から覚(さ)め动き出す日とされ、炒めた野菜を包んで食べます。

もう长い冬も过ぎたことだし、お祭り騒ぎをやめて、野良(のら)仕事にかかろうという意味合いがこめられているそうです。

小知识: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清明节4月5日:

清明节(せいめいつ)

冬至(とうじ)から数えて105日目から三日间、地方によっては「寒食节(かんしょくせつ)」とも言います。

そのころのなると、野山も緑に包まれて、明るさを増すので、家の入り口に青柳(あおやなぎ)を挿し、人々は先祖のお墓参りをします。

その日になると、冷や饭(ひやめし)を食べる习惯があります。

「清明节」のことを俗に「踏青日(とうせいじつ)」とも呼ばれ、郊外へ游びに行きます。

小知识:

日本的清明节写作“お墓参り(おはかまいり)”,扫墓就是“お墓参りをする”。

端午节5月5日:

端午节(たんごせつ)

昔厄除け(やくよけ)のための日でした。

「端午节」を迎えると、家の入り口にヨモギを挿し、菖蒲(しょうぶ)をかけ、粽(ちまき)を食べ、川や湖の畔(ほとり)で「竜船竞争(りゅうせんきょうそう)」(ボートレース)を行います。

5月5日は戦国(せんごく)时代の爱国诗人屈原(くつげん)が湖南省汨罗江の流れに身を投じた日なので、彼の死を悲しむ人々が船を出して川を探したのに由来(ゆらい)すると伝えられています。

粽には川底(かわそこ)の屈原がお腹をすかさないようにとの意味合いが込められています。

小知识:

日本的端午节其实是儿童节,我之前详细的介绍过日本的儿童节,有兴趣了解的同学可以看这篇文章:

日本人如何过儿童节?

七夕7月7日:

七夕(たなばた)

「牵牛(けんぎゅう)」と「织姫(おりひめ)」が天の川(あまのがわ)を渡って年に一度出会うのは日本と同じ伝説ですが、清代はこの日を「乞巧节(きつこうせつ)」とも言い、若い女性の糸缲り(いとくり)や裁缝(さいほう)の腕が上がるよう织姫星(ぼし)に祈る习惯もあります。

水を入れた茶碗に针を入れ、针の沈み方で手芸(しゅげい)の上达を占(うらな)います。

また「牵牛」と「织姫」が再会すれば必ず泣くので、この日は雨が降るとされ、晩に葡萄棚(だな)やいんげん豆の棚の下に隠れると、二人の话が闻こえるそうです。

小知识:

看了上面的文章,大家应该知道牛郎“牵牛(けんぎゅう)”、织女“织姫(おりひめ)”用日文怎么说了吧。

中秋节8月15日:

仲秋节(ちゅうしゅうせつ)

仲秋の名月(めいげつ)、8月15日の夜は庭に果物や月饼(げっぺい)を盛ったテーブルを据(す)え、これを食べながら月见(つきみ)をして、一家円満(いっかえんまん)と长寿(ちょうじゅ)、そして作物の农作を祈ります。

2000年前の周代に「天子(てんし)」が月を祭ったのが始まりで、唐代から民间に広がり、宋代に「月饼」が流行したそうです。

中国の「月饼」は约150种あり、伝説は日本と违って「嫦娥(じょうが)」が月の宫殿で舞い、「呉刚(ごごう)」が桂(かつら)の木に斧(おの)を振るっていて、玉兎(ぎょくと)が薬を作っているところです。

仲秋节のお酒は「桂花酒(けいかしゅ)」(もくせいのさけ)です。

小知识:

特别注意,月饼的日文发音为“げっぺい”。

重阳节9月9日:

重阳节(ちょうようせつ)

唐代は仲秋节以上に盛んでした。

「登高(とうこう)」といって、厄除けのため、高いところに登って灾难を逃れたのが起こりで、後には高いところで、菊の花を入れた「菊花酒」を饮み、菊やなつめを入れた「菊糕」という蒸し菓子を食べながら、诗をつくり、秋の菊を监赏す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菊が盛りの季节で、昔は菊の宴が行われました。

今ではあっちこっちの公园で菊の展示会があります。

今では、「老人节」となっています。

腊八12月8日:

腊八(せきはち)

この日は一年で最も寒いとされ、米、粟(あわ)、饼(もち)、高梁、落花生、なつめ、サンザシ、小豆、クルミ、向日葵(ひまわり)の种、莲の実など8种类以上のもので作ったお粥──「腊八粥」を食べたり、祖先に供えたり、隣の人や亲戚に送ったりします。

祭灶节12月23日:

祭竈节(さいそうせつ)

竈(かまど)の神「竈王爷(そうおうや)」を送る祭日で、北京では「関东糖」とか「高粱饴(こうりゃんあめ)」などを食べます。

「竈王爷」は日本の荒神(こうじん)に当たる神で、一家の善きこと、悪しきことを司(つかさど)りますが、この日に天に登り、除夜(じょや)の夜に戻る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民间では「小年(しょうねん)とも言われます。

【篇二:

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1】

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摘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并成立中国驱毒避邪,报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即你问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

本文就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及特色,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关键词:

中日两国端午节异同

在中国,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庆祝端午节。

但是端午节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除沿袭插菖莆之类与中国端午节相关的习俗以外,又赋予端午节以新的内容,即在自家门前竖起高高的“鲤鱼旗”1,为男孩消灾去邪。

战后,日本政府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性的节日,称为“儿童节”。

一.端午节的由来

1.中国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是,被普遍认可的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节》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

在民俗文化领域,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紧密连系在一起。

2.日本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要追溯的中国古代,也称端午节并从很在开始就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从历史上看,段区级大约是在推古天皇时期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从那时起到平安时期,庆祝活动就是采草药,挂菖蒲;进入镰仓时期以后,重视“尚武”的武家继承了菖蒲的成分,但开始在这一天摆设头盔、

长刀等武士用具,同时还在门前插旗帜。

后来,头盔变成了“头盔偶人”,旗帜则从江户时期安永年间开始演变成了鲤鱼旗。

据说,鲤鱼可以从龙门的瀑布登天变成龙,所以包含了希望男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的愿望。

总之,这是一种符合以男性为中心的武士社会的变化。

因此,在日本,5月5日于1948年根据国民节日的相关法律被确定为“儿童节”的。

二.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1.中日两国端午节相同之处

虽然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意义已经不相同了,但是在许多地方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

中国这一天有插艾蒿辟邪的风俗,日本也有插菖蒲辟邪之说。

另外,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日本就有挂鲤鱼旗的风俗。

由于历史的渊源,日本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很大,但是从中国传来的文化,经过时间的积累,逐渐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部分。

2.中日两国端午节不同之处

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但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日本人在仿行过程中必然要按照本国的文化特征对外来习俗进行改造和创新。

端午节也一样,在现在的中国和日本,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第一,时间不一样。

在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而日本是阳历五月五号。

第二,习俗不一样(日本插鲤鱼旗)。

在中国端午节主要是纪念屈原,吃粽,系香包,划龙舟,插菖蒲及艾草当门饰并拿来洗泡,饮雄黄酒,立鸡蛋,并有白蛇传(许仙和白素贞)等民话传说,使得端午避邪色彩很重。

但是在日本,主要成了儿童节,吃粽子及柏饼,插鲤鱼旗,所以在日本「端午の节句」又名「菖蒲の节句」。

三.结语

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在生活习惯和节日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端午节来探析中日“端午节”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与中国的端午节虽有相似之处,但是还存在很大差异。

在中国,端午节以“保生护命”为目的,但是经过自古代起日本社会的长期改造,最后变成了一个以实战练兵,炫耀武力为目的的“尚武之节”。

从中可以看出:

节日习俗等外来文化始终是在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前提下被改造和吸

收的。

端午节在传入日本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在秉承了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而演变成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

因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本质上形同而神异,似同而实非。

那么以探求两者差异为目的的中日文化研究,便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特色的一个关键所在。

【篇三: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关于中日两国端午节之比较的调查报告

(组员:

姜航、孙奇、陶缙敏、王维)

摘要:

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古代日本端午基本上保持了“保生护命”这一中国端午的本义。

自古以来两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借鉴各自的文化,互相汲取经验,以求得两国的双赢。

在全球化的今天,与国际接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了解邻国显得尤为重要。

而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成为我们的文化象征。

与此同时,日本端午节与我们遥相呼应。

但是由于国家的不同,各自的文化氛围也不同,文化的差异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

端午节;中日;男童节;比较

1.研究背景: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当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而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5月5日。

由于同处于亚洲圈,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互相影响着对方,这使得我们不禁对两国的端午节文化进行对比。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对国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我们赋予了端午节太多太多的文化意蕴——屈原的传说、大赛龙舟、插菖艾、裹香粽等等等等。

这些极具中国色彩的文化元素使得端午节成为亿万华人文化生活的筋骨,而既然能够申请成为世界遗产,说明端午节对世界文化有很深的影响。

基于这个因素,端午节才能被韩国申请成功,而正是这让我们这些屈原的后代感到悲凉,更让我们这一代意识到端午节的重要性,也更为珍视这个节日,由此一时兴起对于端午节的研究。

2.研究意义:

此次研究对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情况作了对比,我们了解了日本的端午节,也稍稍了解了民众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对日本的民俗文化做了一些基础的了解;并且也对本国的文化进行了研究,多姿多彩的风俗人情丰富了我们知识;与此同时,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我们不能脱离国际的轨道,与别国进行文化比较能够使得我们的知识更多元化,拓宽我们的视野。

从了解本国到了解其他各国文化,反过来也可以从别国身上了解本国的文化;将两国端午节进行对比,激起民众感受到外来文化对自身文化的威

胁性,提高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由于我们的研究课题的局限性,并且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在研究日本端午节时,

我们只能采取查找资料的方法。

我们会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关于日本端午节的资料。

此外,我们还会检索文献,搜集资料。

2.个案法

我们采访了来自日本的日语外教真弓和久先生,大致了解了有关于日本端午节的

民风民俗,并据此考证。

4.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中日端午节的异同)

中国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大多都是传说,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

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得到普遍认可的是屈原之说。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无能为力而心痛不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祖国。

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芦苇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根据满族的传说,有个天神变化成人来卖油,叫卖的时候喊“一葫芦2两,两葫

芦3两”,大家都抢着去占他的便宜,只有一个老头没有买,还告诉他说卖错了。

天神告诉他说要降瘟灾于人间,但不想害到好人,所以让他在自家门上插上艾蒿作为记号。

没想到老人心地善良,让全城人都插上了艾蒿,天神无法降祸,只好作罢。

从此每到端午大家都插艾蒿,以驱除病祸。

另外,为了避邪,人们将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其放入洗澡水中洗澡。

由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插菖蒲及艾草当门饰并拿来洗

泡、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2中国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日本端午节「たんごのせっく」又称男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男人是要出人头

地的,所以端午这一天日本各地大挂“鲤鱼旗”。

端午在日本也是过农历的,但在1873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一年行事便全由农历改成了阳历。

所以在日本,阳历5月5日的男童节也是“端午节”。

据了解,中国端午节端午吃粽,洗菖蒲等习俗,传到日本,约是在平安时代。

日语里,菖蒲的发音跟“尚武”的发音相同而受武家所好,是武士阶级非常重视的节日。

自从明治以来弃用农历,规定阳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为法定休假日,跟武士再也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变成了男孩节。

到了江户时代,武家除了插刀插旗,渐渐出现吃柏饼的风俗,也插鲤鱼旗来庆祝。

鲤鱼旗做得很有特点,通常是用布料按着鲤鱼形状做成中空式,再在中空的鲤鱼型上画上嘴、眼、鳞及尾巴。

日本人之所以要把家里的男童和鲤鱼联系起来,是因为一个古老的成语——“鲤鱼跳龙门”。

他们认为当鲤鱼溯流而上遇上瀑布时,绝不会畏缩不前,而是要顽强地一跳,哪怕赔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辞。

鲤鱼的强健体魄和这种不甘人后的性格让日本人大为感动并深受启发,就像中国人的“望子成龙”一样,日本人期望自家的男孩子将来能像鲤鱼一样,不仅体魄强健,而且奋发向上、事业辉煌。

每当风来的时候顺着鱼嘴穿过鱼体,把鲤鱼旗吹得起起落落、鼓鼓胀胀,让鲤鱼在空中摇来摆去。

风吹得鱼儿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迎着风吹来的方向不停地摆动着身躯,不住地甩动着尾巴,真像是已经游到了瀑布跟前,憋住了气就要一跳了。

鲤鱼旗因颜色不同,还有各自不同的寓意。

例如,黑色指代父亲,红色指代母亲,

蓝色指代儿子。

既然是男童节,通常情况下,蓝色的鲤鱼旗最多。

此外,为了增加辟邪的功能,日本当地人还要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

这样做源自日本国内一个古代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个英明的国王平舒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诛杀了一个大大的奸臣。

不过奸臣就是奸臣,死后也不消停,变化成一条大毒蛇,不断害人。

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

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4.4日本端午节习俗:

这一天除了中、小学校举行一些儿童庆祝活动外,人们仍习惯吃角黍(粽子)和

柏叶饼,饮菖蒲酒。

除饮菖蒲酒外,有的地方还有“菖蒲浴”(用浸泡过菖蒲的水洗澡)的习惯。

在农村还有在棚顶和门上插菖蒲、艾草,以占卜吉凶的民俗。

千家万户则在房顶或院内旗杆上,升起彩幡和鲤鱼旗。

这是从17世纪起将端午作为男孩节之后日本独特的风俗。

现在,没有男孩只有女孩的家庭,也有升鲤鱼旗的。

此外,有的家庭还给男孩买武士模样的小偶人,希望孩子长大后,像武士一样强壮和勇敢。

端午这天,粽子也是日本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式粽与日式粽不同,是三角形像金字塔一样的形状。

日本的粽子主要是长锥形,不如中国的粽子品种多。

他们这天的食物除了粽子,还有柏叶饼。

这种饼流行于日本关东地区,外形像中

国的茶果,呈圆形或半圆形,以洗净的梗米干燥后磨成的上新粉制成,包入甜馅料,做好后加上日语称为“柏”的槲栎叶或菝葜叶对折包在外面即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时间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而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5月5日。

2、来源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来源多是传说,而其中以纪念屈原说最能为人们所接而日本的端午节来自中国,前期是为了崇尚武士,后期改为男童节,寄托望子成龙的愿望。

3、习俗方面:

中日端午节在习俗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等;中国的端午节还有龙舟竞渡等丰富多彩的民俗,由于地大物博,各个地方不尽相同;日本端午节还有插鲤鱼旗、吃柏叶饼等等。

5.研究的可靠性: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中日两国各自的端午节情况进行详细地了解,我们对中

日两国端午节的比较主要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做采访来完成。

在经过搜集资料、集体讨论以及各方面的指导之后给出详细的介绍和汇报,进而做出对比以及整合。

小组成员详细查找了资料,认真核对,大范围进行口头调查,整合成稿,态度严谨,务实,得出的结论可靠性较高。

6.研究的价值:

项目的内容包括中日两国的端午节习俗,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可以进一步了解

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别与异同,进而延伸出两国的民情风俗异同,进行对比,激起人们对于各国文化的兴趣,更重视本国的文化保护与宣传。

与此同时,与别国进行比较能够使得我们的知识更加多元化,拓宽我们的视野。

从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其关系。

此外,目前中国正兴起学日语热潮,本次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更方便更系统地了解日本习俗端午节。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醒国人使得我们能够更加重视本国的传统,引起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其间我们使用了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这也加强了我们做科研立项的能力。

相信此次研究能为我们以后的的深入调查做铺垫。

7.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以后的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