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761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docx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

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

它就是?

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

(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__的主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展现了地球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对地球母亲的感激之情实现了导入新课的有效对话。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

矿、赐、竭、胁、睹。

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

规律:

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高年级指导书写,要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能够举一反三。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

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

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

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设计意图】为了衔接初中说明文教学,给学生渗透相应的阅读方法,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借助说明方法感知说明的特点,体会到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地球资源枯竭了

  多媒体课件2.伤痕累累的地球,人们不安全了

  多媒体课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了解地球吗?

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

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解题,初步明理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三、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

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四、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

”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

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

师问:

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

“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

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

”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__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再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

五、情感形成,读写结合

  师问:

面队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指导学生多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

这是一篇说明性__,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

  生回答。

  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应当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而且还应写出地球只有一个。

  二、初读,自学生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⑴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注意:

“赐”是平舌音,“矿”、“慷”、“贡”是后鼻音,“滥”是前鼻音。

  ⑵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渺小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2、检查自学效果

  三、细读,理清层次

  1、细读课文,思考、回答:

  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⑵这篇课文怎样划分段落?

概括段意?

  2、讨论分段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第五至八自然段)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第九自然段)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识记字形,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二、精讲训练

  1、精讲第一段

  ⑴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地球的美丽、可爱。

  ⑵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可爱?

(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

  ⑶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⑷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2、精讲第二段

  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写地球面积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⑵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

  3、精讲第三段

  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从三个方面:

一是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二是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三是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⑵这样做的后果如何?

(这样做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气候恶劣、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地荒漠、粮食减产、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4、精讲第四段

  ⑴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

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⑵课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指导朗读第四段课文。

  5、精讲第五段

  ⑴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

(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只有一个。

如果它被破坏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第二句讲的是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⑵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前一句是讲原因,后一句是讲结果,是因果关系。

  ⑶这一段课文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渗透德育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和新词;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用各种事理说明事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难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功能投影仪。

  收集有关地球知识、我国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新课

  自读自悟

  1、自学生字、新词,教师点拨、检查。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__是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地球的?

  3、感悟语言,体会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学习

  1、把你读懂和没有读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

  2、设计活动: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对课文的语言感悟,开展以“图片展示”、“生态播报”、“数学神探”、“佳句点评”等小组活动,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方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情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吧!

(播放录像片)

  2、当宇航员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哪儿能看出地球的“可爱”,从哪儿能看出地球容易“破碎”?

  二、合作探究,体会深意

  1、自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等,联系全课,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

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结合课文、收集的资料和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深入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图片展示。

读了第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

(学生出示图片:

地球、清澈的小河……)图下配有文字说明,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地球的这两个特点。

补充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2)学生汇报——生态播报。

我们从课文和收集的资料知道,“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科学家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并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学生结合课文和查阅的资料举例说明)补充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3)学生汇报——数学神探。

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设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这个设想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科学事实和自编的应用题来说明“不能移民”。

)补充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4)学生汇报——佳句点评。

“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

、“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

”补充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4、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这些道理的?

  三、总结全文,朗读感悟

  四、拓展

  1、说一说:

对地球妈妈说说话。

(怎样帮助地球妈妈?

)可以用上关联词,如: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等

  2、写一写:

写一两句宣传保护地球的话。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4

  一、创设问题,谈话入题: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用“母亲”指代哪些事物呢?

(板书课题)为什么称地球是母亲呢?

为什么要说“只有一个地球”?

  2、出示地球图片,请学生谈谈感受,描述看到地球的样子。

  3、学习第二自然段,读悟想象地球的“美丽壮观”。

  二、引导学法,激发质疑

  1、谈话:

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才算学懂了课文呢?

  古人说: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以,读书,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读懂课文。

但学习提问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

  2、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

  3、交流质疑,随机疏理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②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

  ③为什么人们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

  三、深入感悟,读出自己

  1、要读懂课文,我还要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叫读懂了。

其实要弄清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探讨来弄清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后自己是什么心情?

(担心、愤怒、悲伤、伤心)

  2、默读课文,画出带给你这种心情的文字。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抓住以下几点感悟:

  ①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第2自然段)

  ②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第3自然段,抓“不加节制”感悟)

  ③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第4自然段,抓“生态灾难”感悟)

  ④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设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抓第6自然段,“40万亿公里”感悟)

  四、读懂课文最后一段

  1、面对如此脆弱的地球,我们的科学家怎样呼吁的?

  2、面对如此的生态灾难,我们的作者怎样呼吁呢?

  3、面对如此的生态灾难,人类的过错,我们又该怎样呼吁呢?

  五、倾诉读后感,小结全文

  1、引导学生写话,播放音乐。

  2、交流感悟,倾情朗读,小结结课。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⒈学习生字词。

  ⒉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⒊学习课文第一段,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

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的居民。

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它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多久呢?

今天我们学完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⒈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⒊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⒋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⒈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⒉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及面临的生态被破坏的状况。

  ⒉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紧迫性、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理解内容。

  ⒈这段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什么?

会造成什么后果?

  ⒉自读第三段,思考讨论:

  人类目前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⒊自读第四段,讨论:

  

(1)这段讲几层意思?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三、总结归纳。

  ⒈这课主要讲什么?

  ⒉在写法上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四、巩固练习。

  师: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你们能根据课文的理解动笔写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吗?

顿时课堂里热闹了起来,各学习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已见,跃跃欲试。

  五、作业。

课课练。

  六、板书设计(略)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4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二、文本解读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__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

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

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表达手法多种多样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课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1.列数据,说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

准确的数据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们要关爱地球。

  2.举例子,说明形成漫长──“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说明矿物资源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开采。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科学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3.打比方,说明地球重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孕育了人类和万物,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其万物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地球。

  4.作比较,表明地球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一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这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引资料,增强表达效果──“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因此,保护地球,责无旁贷。

“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6.拟人,突出地球无私──“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突出了大地母亲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哺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__既要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更要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__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模样,感受地球“美丽可爱”

  师:

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跟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呢?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

读第一句话,从哪里看出地球美丽可爱?

(抓住“晶莹”、裹着“水蓝色‘纱衣’”去体会。

  师:

第二句话有怎样的内涵?

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

  (A.运用比喻写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B.先理解“母亲”和“摇篮”的本义,再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段。

(传达出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内联外拓,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聚焦地球“渺小”,体会“只有一个地球”。

  师:

尽管地球如此美丽可爱,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却“只有一个地球”,而且非常“渺小”。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渺小”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看出“地球是渺小的”?

(关注具体数据和“一叶扁舟”,抓住两个“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

  师:

请看一组数据,想一想,你从中能读出什么呢?

  地球的半径:

6300多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

大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面积:

3.621亿平方千米。

  地球陆地面积:

1.479亿平方千米。

  地球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

约0.8亿平方千米。

  20__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

70.57亿人。

  师:

诵读课文片段,探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设计意图】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聚焦“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资源的呢?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