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829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0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docx

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

2019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

物理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共4页,第Ⅱ卷共6页。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在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4.考试结束,将试卷、机读卡及答题纸一并交回监考老师。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下列单位中,压强的单位是

A.千克(kg)B.帕斯卡(Pa)C.牛(N)D.米/秒(m/s)

2.图1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3.图2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4.图3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5.图4所示的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6.图5所示的物体中,重力最接近2N的是

 

7.如图6所示为动画片《倒霉熊》中的四幅情景,根据图片和下方文字表述,可以确定下列过程中倒霉熊手中的石块处于非平衡态的是

 

8.如图7所示的L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塞子S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A.p=水gh1B.p=水g(h1-h2)

C.p=水g(h1+h2)D.p=水gh2

 

9.如图8所示,一块砖先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后侧放在水平地面上。

关于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变大,压强不变B.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变小D.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10.图9所示为在一块倾角不变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木板自由滚下。

则小球离开木板后,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

A.沿曲线①B.沿直线②C.沿曲线③D.沿直线④

11.在图10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水对容器底的压强随水的深度变化的图像是

 

12.图11中的物体A重5N,物体B重4N。

用细绳将两物体通过定滑轮连接,放手后,物体A恰能沿着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的拉力大小为5N

B.物体A受到桌面给它的摩擦力大小为5N

C.物体A受到桌面给它的支持力大小为5N

D.细绳断开时,B自由下落,A会立刻静止

 

13.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乙容器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且两容器内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12所示。

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桌面受到甲、乙两容器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F甲=F乙B.p1=p2F甲>F乙

  C.p1<p2F甲>F乙D.p1>p2F甲=F乙

14.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三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和丙。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且F甲<F乙<F丙。

若它们的密度分别为甲、乙和丙,则密度的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不能确定

15.图13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A.托里拆利实验。

将玻璃管倾斜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会变大

B.将两个挂毛巾用的吸盘挂钩密压到一起。

用约1N的力向两侧拉,就可以拉开

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不会掉落

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

共10分,

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图14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17.图15所示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受不平衡力作用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D.冰球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对球杆也有力的作用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加速拉起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钩码,F一定大于mg

B.用3N的力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3N

C.体育课抛掷实心球时,球被抛出人未动,此时:

手对球的推力等于球对手的推力

D.手提水桶时手上出现压痕,是由于水桶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手上

19.用同一台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竖直下落的某段过程,得到两张频闪照片,如图16所示。

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

甲、乙两球均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下列根据照片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球下落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B.乙球下落时,它受到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下

C.乙球在位置b时的速度大于甲球在相同位置时的速度

D.甲球下落时受到的阻力小于乙球下落时受到的阻力

20.圆柱体A的底面积是50cm2,圆柱体B的底面积是30cm2,圆柱体B的重力是60N。

把它们如图17所示放置时,圆柱体A对圆柱体B的压强为1×104Pa。

下列正确的是

A.圆柱体A对B的压力为30N

B.圆柱体A受到的重力为50N

C.圆柱体A和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110N

D.圆柱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104Pa

第Ⅱ卷

三、实验探究题(32题4分,33题6分;其他每图、每空1分,共40分)

21.如图18所示,“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选填“GA”“GB”“GC”)

22.图19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20所示。

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若要证明:

“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则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手扶卡片,,之后松手。

24.在“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小军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小明猜想: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可能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他们决定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器材:

一条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刻度尺、细线等。

(2)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拉力F/N

0

0.5

1.0

1.5

2.0

2.5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o=cm;

②表格中第3行缺少的数据应为cm;

③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

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成 ,比例系数为cm/N。

25.小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

(1)如图21-甲,他用水平力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的移动;他用相同的水平力推瓶盖时,瓶子翻了,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他用力捏空矿泉水瓶,发现瓶子变瘪了,如图21-乙所示,说明了。

26.用如图22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木板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____;

(2)下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3)小易按照“毛巾一棉布一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cm

毛巾

23.1

棉布

较大

37.5

木板

85.6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由此推论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做运动。

27.同学们作了如下实验,研究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23甲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M置于水平桌面的木板上,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沿着方向拉动M,M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木块M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

图23甲、乙所示的实验情景,其目的是在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有关。

木块运动状态

静止

静止

加速

匀速

减速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4

0.5

0.7

0.6

0.4

 

 

(2)小华将图23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他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3)系列实验后,同学们讨论了拔河比赛的一些事宜:

如果要取得拔河比赛的胜利,组

队时应选体重(选填“大”或“小”)的;同时在比赛中选用图24中(选填“a”、“b”或“c”)类型的鞋。

 

28.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小亮通过观察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25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倒立和正立放在海绵上,目的是控制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从实验示意图中可得结论:

(3)小亮还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主要操作是。

 

29.如图26所示是小娟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

她将气压计从楼的1层带到5层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如下表。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

5.3

5.7

6

6.3

小娟所研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由表中数据可得:

楼层越高,管内与瓶内水面高度差越(选填“大”或“小”)。

由此可知:

高度越高,瓶外大气的压强越(选填“大”或“小”)。

30.为探究液体的某些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27所示的玻璃装置.首先向水槽里灌满水,松开铁夹后,水流入a、b两管,待稳定后,a、b两管中水面高度ha______hb,(填“>”、“<”或“=”),其原因是______;随后拔去右端的软木塞,装置中的水立即向外涌出,此时a、b两管中水面高度haˊ______hbˊ,(填“>”、“<”或“=”),其原因是______。

31.同学们使用图28所示的微小压强计和水进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1)小明用如图28所示的微小压强计探究水的内部压强与探头的方位是否有关。

在此实验中每次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经常用到,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用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替代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C.研究光现象时,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善于画画的小惠根据记忆画出实验情景如图29所示。

其中符合液体压强特点的是(填字母符号)。

 

32.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烧杯和水。

小阳利用这些器材,探究水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

小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1,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仍为L,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到水面的距离H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阳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33.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器材:

如图30所示的金属圆柱体A(其侧面带有间距均匀的刻线),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足量的盐水、水和酒精(已知:

盐水>水>酒精)。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四、科普阅读题(共8分)

阅读“流体阻力”,回答第34题。

流体阻力

中国科技馆二层的50号展台,有一个有趣的“流体阻力”的实验:

A、B、C是三个形状不同的物体;D、E是两个形状相同的物体,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如图31所示。

用相同大小的力拉它们,让它们一起从起点向终点运动,哪个物体跑得更快呢?

小明通过实验,发现:

A、B、C三个物体中,A物体运动的快;D、E两个物体中,D物体运动的快。

为什么呢?

小明在展台旁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的阻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阻力有摩擦阻力和由于前后压强不一致引起的压差阻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压差阻力。

 

34.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实验中,D、E两个物体在相同拉力作用下,D物体受到的压差阻力___E物体受到的压差阻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想起来,他看到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时,选手戴的帽子也是类似的形状,选手戴帽子时,图32中帽子的尖端应该朝___。

(选填“前”或“后”)

阅读“RO反渗透膜原理”,回答第35题。

RO反渗透膜原理

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Osmosis,它所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界中水分自然渗透过程的反向过程。

早在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无意中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

他由此而产生疑问:

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那为什么海鸥就可以饮用海水呢?

这位科学家把海鸥带回了实验室,经过解剖发现在海鸥嗉囊位置有一层薄膜,该薄膜构造非常精密。

海鸥正是利用了这层薄膜把海水过滤为可饮用的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被从口中吐出。

这就是以后逆渗透法(ReverseOsmosis简称R.O)的基本理论架构。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

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一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

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

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比反渗透膜孔径大的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

利用反渗透原理进行水提纯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反渗透膜能截留直径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35.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要将自来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阻隔,并使之无法通过反渗透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反渗透膜的孔径要达到以下。

(2)图33甲中容器两侧液面在自然状态下液体的流动方向是(选填“从纯水到盐水”或“从盐水到纯水”)。

 

(3)图33乙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液透平衡。

如果左右两容器横截面积均为100cm2,要实现反渗透,需要在图31甲中液面(选填“纯水”或“盐水”)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至少是多大?

请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g=10N/kg,ρ盐水=1.03×103kg/m3)

(4)RO反渗透是当前最先进的净水分离技术,请举出一个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五、计算题(35题3分,36题4分,37题各5分,共12分)

36.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物体重力为5N,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请完成: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受力分析图,写出相应的力的平衡方程;

(2)求出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37.一辆汽车质量为5000kg,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运动阻力是1000N。

请完成:

(1)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写出相应的力的平衡方程;

(2)求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g=10N/kg);

(3)求汽车受到的的牵引力。

38.图34所示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5×10-2m2,质量为1kg。

桶内装有30cm深的水,水桶内水的质量为19kg,放在水平地面上。

(g=10N/kg)

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水对桶底的压力;

(3)水桶对地面的压力;(4)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2019北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下)期中物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D

A

A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A

A

B

AC

ACD

AC

BC

AD

21.GB

22.3.6

23.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

24.

(2)①4.5;②1.8;③正比,1.2

25.作用点;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26.

(1)初速度相等;

(2)B;(3)远,匀速直线

27.

(1)水平;0.6;压力

(2)没有控制压力保持不变

(3)大,a

28.海绵的形变程度;压力;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将瓶子中的水逐渐倒出几次,仿照甲图或乙图再做几次实验,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

29.楼层(或高度);越大;小

30.=;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液面相平;

>;b管下端细,此处流速大,压强小

31B;D

32.(共4分)

(1)没有改变自变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改变了应控制的变量“探头到水面的距离”;

(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1,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仍为L′,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3.

(1)实验步骤:

(共4分)

①将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圆柱体的重力G,并将G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浸没在酒精中且不触碰烧杯,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F拉,并将F拉和酒精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分别浸没在烧杯的水和盐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圆柱体所受拉力F拉,将水和盐水及各次的F拉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利用公式F浮=G-F拉和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3次圆柱体受到浮力F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1分)

34.小于;后

35.

(1)0.0001(10-4)微米(μm)--------------------1分

(2)从纯水到盐水-----------------1分

(3)盐水------------------1分

F=ρ盐水gh1S

=1.03×103kg/m3×10N/kg×0.1m×10-2m2

=10.3N----------------------2分

(4)海水淡化、净水机、制药等均可------------------1分

36.3N

37.50000N;1000N

38.3000Pa;150N;200N;4000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