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851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docx

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练习理综doc

北京101中学理科综合能力三模测试卷(2010.05.28)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生产面包和啤酒的过程中都有利用酵母进行酒精发酵。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

A.酵母进行发酵是因为它们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的缘故

B.每产生1分子乙醇,就会有1分子CO2释放

C.糖酵解是发酵的主要过程,能产生少量的ATP

D.生产啤酒时会有CO2的释放,用发酵法生产面包则不会产生

2.右图是有关抗原进入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代表能够分泌抗体的效应B细胞

 B.乙细胞代表能够识别靶细胞的效应T细胞

 C.a和b分别代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者共同作用消灭抗原

 D.c过程表示特异性免疫细胞凋亡,保留下的细胞发育成为记忆细胞

3.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中含量最多成分是淀粉 B.决定HIV抗原特异性的成分是RNA

 C.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动物胞间连接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4.下列有关研究课题中,所选用的实验试剂或实验材料,不太理想的是

选项

课题

实验试剂或实验材料

A

DNA粗提取和鉴定

冷酒精提纯DNA

B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加碳酸钙保护色素

C

质壁分离和复原

菠菜叶表皮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溶液作染色剂

5.某同学做了一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

他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分别(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

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3),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15W

20W

25W

30W

35W

40W

45W

甲缸

-6

-4

-2

0

+2

+5

+10

乙缸

-10

-10

-10

-10

-10

-10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C.甲缸在45W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D.光照强度至少大于30W时才能维持甲缸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可同时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B.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都可作为抗酸药的成分

C.中和法是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常用方法

D.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7.以下反应中符合绿色化学原理的是

A乙烯与氧气在银催化作用下生成还氧乙烷

B乙烷与氯气制备氯乙烷

C苯和乙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苯

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乙烯

8.下列判断或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A.对于反应N2H4(l)=N2(g)+2H2(g) △H=-50.6kJ·mol-1,它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的

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C.纯碱溶液或石灰水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

9.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含有的少量杂质),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碳酸钙(NH4NO3)

结晶

B

氯化铵溶液(FeCl3)

NaOH溶液

过滤

C

甲烷(C2H4)

溴水

洗气

D

苯(苯酚)

浓溴水

分液

10.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Z>Y

B.原子半径大小的顺序为W>X>Y>Z

C.X与W形成的化合物W2X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11.在25℃时,将pH=12的NaOH溶液与pH=2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有关所得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不一定呈酸性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溶液的pH变化不大

C.溶液中可能存在:

c(H+)=c(CH3COO-)+c(OH-)

D.设Ka、Kh、Kw分别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Ka·Kh≠Kw

12.500℃、20MPa时,将H2和N2置于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H2+N2

2NH3△H<0。

反应过程中H2、N2和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

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达到第一次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写作:

K=c2(NH3)/[c3(H2)·c(N2)]=(0.15mol·L-1)2/[(0.075mol·L-1)3·(0.125mol·L-1)]

B.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到10min至20min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使用了催化剂

C.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25mol·(L·min)-1,H2的转化率为75%

D.从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反应进行至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分离出0.1mol的氨气,平衡正向移动

13.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有些含有铀、钍的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

人们若经常处于高浓度氡环境中,氡会经呼吸进入人体并停留于呼吸道中进行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

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引发肺癌、白血病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铀

U衰变为氡

Rn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B.处于激发态的氡原子发出一束蓝光照射到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若这束蓝光被遮住一半,则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衰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D.放射性元素在发生α衰变时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为一个α粒子,设中子、质子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2(m1+m2)=m3

14.把火星和地球都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地球

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

由这些数据可推算出

A.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5:

1

B.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0:

1

C.地球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

1

D.地球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

1

15.如图所示,在滑雪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分别与水平滑道相连,AB和AB′都可看作斜面,其与水平滑道之间可视为平滑相连。

甲、乙两名滑雪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雪橇从A点由静止出发同时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滑道上。

设雪橇和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雪橇上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在B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在B点的速率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C.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大

D.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小

16.自动充电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

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车自动滑行时,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

让车以500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自由滑行,第一次关闭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规律如图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线②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充入的电能是

A.500JB.400JC.300JD.200J

17.如图所示一列横波在t1和t2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是2.0m/s。

①若t2-t1=1.5s,则波是向右传播的

②若t2-t1=1.5s,则波是向左传播的

③若t2-t1=2.5s,则t2时刻质元P向y轴正方向运动

④若t2-t1=2.5s,则t2时刻质元P向y轴负方向运动

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

如图所示,两金属杆ab和cd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M和m,M>m。

用两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足够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并悬挂在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两金属杆都处于水平位置。

整个装置处在一与回路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为B。

当两金属杆由静止开始运动,

A.ab杆下落的加速度最大值为g

B.当ab杆下落速度为v时,电流小于I=BLv/2R

C.当ab杆下落速度最大时,电流不等于0

D.ab和cd杆运动中任意时刻受到的安培力总相同

19.如图所示,P、Q是两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块直角梯形的棱镜,叠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

某单色光沿与P的上表面成θ角的方向斜射向P,其折射光线正好垂直通过两棱镜的界面。

已知材料的折射率nP

A.一定没有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

B.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一定与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线平行

C.如果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所夹的锐角一定大于θ

D.如果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所夹的锐角一定小于θ

20.如图8甲所示,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图8甲中由B到C),电场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8丙所示。

在t=1s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于BC)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个粒子,并在此之后,每隔2s有一个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度v0射出,射出的粒子均能击中C点。

若AB=BC=l,且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运动时间均小于1s。

不计空气阻力及电磁场变化带来的影响,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电场强度E0和磁感应强度B0的比值E0/B0=2v0

C.第一个粒子由A运动到C所经历的时间

D.第二个粒子到达C点的动能等于第一个粒子到达C点的动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18分)

(1)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

他将一条形磁铁放在转盘上,如图甲所示,磁铁可随转盘转动,另将一磁感强度传感器固定在转盘旁边,当转盘(及磁铁)转动时,引起磁感强度测量值周期性地变化,该变化与转盘转动的周期一致。

经过操作,该同学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①在图像记录的这段时间内,圆盘转动的快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圆盘匀速转动时的周期是_______s。

③该同学猜测磁感强度传感器内有一线圈,当测得磁感强度最大时就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时。

按照这种猜测()

(A)在t=0.1s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B)在t=0.15s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C)在t=0.1s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达到了最大值。

(D)在t=0.15s时刻,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达到了最大值。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

①实验时为了保证小车受到的合力与钩码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钩码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②挂上适当的钩码后小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其运动情况.下图是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本实验能测出的物理量有:

小车的质量M,钩码的总质量m,各计数点间的距离△xn.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重力加速度为g.则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小车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式为.

 

22.(16分)如图11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0.80m的水平桌面一端的边缘放置一个质量m=0.80kg的木块B,桌面的另一端有一块质量M=1.0kg的木块A以初速度v0=4.0m/s开始向着木块B滑动,经过时间t=0.80s与B发生碰撞,碰后两木块都落到地面上。

木块B离开桌面后落到地面上的D点。

设两木块均可以看作质点,它们的碰撞时间极短,且已知D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s=0.60m,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求:

(1)两木块碰撞前瞬间,木块A的速度大小;

(2)木块B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

(3)木块A落到地面上的位置与D点之间的距离。

 

23.(18分)如图10所示,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导轨的间距为L,两导轨上端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跨接在导轨上,接触良好,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不计,且。

在导轨平面上的矩形区(如图中虚线框所示)域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当磁场以某一速度沿导轨平面匀速向上运动时,导体棒以速度v0随之匀速向上运动。

设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磁场区域内。

求:

(1)通过导体棒ab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磁场运动的速度大小;

(3)维持导体棒匀速向上运动,外界在时间t内需提供的能量是多少?

 

24.如图所示为我国“嫦娥一号卫星”从发射到进入月球工作轨道的过程示意图。

在发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加速和变轨,卫星沿绕地球“48小时轨道”在抵达近地点P时,主发动机启动,“嫦娥一号卫星”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由v1提高到v2,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了从地球向月球的飞越。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114小时飞行到达近月点Q时,需要及时制动,使其成为月球卫星。

之后,又在绕月球轨道上的近月点Q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

已知“嫦娥一号卫星”质量为m0,在绕月球的圆形工作轨道I上运动的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r月,月球的质量为m月,万有引力恒量为G。

  

(1)求卫星从“48小时轨道”的近地点P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过程中主发动机对“嫦娥一号卫星”做的功(不计地球引力做功和卫星质量变化);

(2)求“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球圆形工作轨道І运动时距月球表面的高度;

(3)理论证明,质量为m的物体由距月球无限远处无初速释放,它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至距月球中心为r处的过程中,月球引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Gm月m/r。

为使“嫦娥一号卫星”在近月点Q进行第一次制动后能成为月球的卫星,且与月球表面的距离不小于圆形工作轨道І的高度,最终进入圆形工作轨道,其第一次制动后的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25.结构的研究是有机化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某有机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右:

(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

为推测X的分子结构,进行如图转化:

已知向D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显紫色,对D的结构进行光谱分析,在氢核磁共振谱上显示只有两种信号。

M、N互为同分异构体,M中含有一个六原子环,N能使溴的四

氯化碳溶液褪色,G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请回答:

(1)G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2)D不可以发生的反应有(选填序号)   ;

①加成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取代反应

(3)写出图转化中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B+F→M                           ;

②G→N                             ;

(4)已知向X中加入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则X的结构简式是     ;该

结构的1molX与足量的NaOH溶液作用,最多可消耗NaOH         mol。

(5)有一种化工产品的中间体W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W的分子中只含有羧基、羟基和醛基三种官能团,且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同时连有两个羟基,则W的分子结构有          种,写出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

 

26.

(1)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

有关性质)。

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

②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③F-、Na+、Mg2+、Al3+的离子半径

(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Y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

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

3;

N-、Z+、X+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①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②化合物甲、乙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且两种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相同,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之比均为1:

1:

1,甲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

则化合物甲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乙溶液中滴加NaI溶液后,可生成某种在苯中呈紫红色的单质,写出上述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3)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是NH3,则C可能是氧化物B若A是非金属,则C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还原剂,则A可能是氧化物或金属D若X是强碱,则A可能是酸或盐

27.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如果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它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可产生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是。

(填序号)。

A.含硫矿石的冶炼B.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

C.大量烟花爆竹的燃放D.硫酸厂排放的工业尾气

(2)某课外小组采集了一份雨水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变化数据如下

测试时间段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雨水样品PH变化的原因(用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3)某实验小组欲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序号

二氧化硫的性质

主要操作和现象

化学(离子)方程式

将二氧化硫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品红由红色变为无色

氧化性

将二氧化硫通入装有新制氯水的试管中,氯水由浅黄绿色变为无色

(4)目前通常采用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的含量。

具体实验方法主要是:

品经处理后,加入氢氧化钾使残留的二氧化硫以亚硫酸盐的形式固定,再加入硫酸使二氧化硫游离,用碘标准溶液滴定二氧化硫。

在滴定时用(填名称)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28.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钢铁的腐蚀

①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腐蚀过程中正极反应式为:

②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后,放入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一段时间,Ⅱ试管中的导管内水柱上升

B.Ⅰ试管中铁钉由于发生电解反应而被腐蚀

C.铁钉在该装置中被腐蚀的情况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快

D.Ⅰ试管中铁钉发生反应的一个电极反应式为:

2Cl--2e-=Cl2↑

(2)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

①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于过量的盐酸,得到溶

液甲,溶液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

②X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Z和气体W,Z是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盐的化学式。

(3)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还原剂,在空气中比一般亚铁盐稳定,实验室制备其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Na2CO3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若上述流程用于大量生产,“冷却结晶”后的母液最佳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上述实验剩余固体中含有单质铁,则得到[(NH4)2Fe(SO4)2·6H2O]物质的量(n)的范围是。

29.玉米胚乳由有色(C)对无色(c)、透明(Wx)对不透明(wx)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且都位于玉米第9号染色体上。

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时,其中雌性亲本9号染色体上,有一个“纽结”,并且还有部分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断”,而正常的9号染色体没有纽结和“片断”。

请回答相关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断移接到9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 。

(2)两亲本杂交,如果F1代有种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则说明雌性亲本

,从而导致了基因重组现象的发生。

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因重组现象,需将F1代新类型的组织细胞制成  ,利用染色体上的 对C和wx的标记,观察到   的染色体,则说明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3)本实验可以检测发生染色体畸变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

 

30.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

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m)

Ⅰ:

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

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

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

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分析上表可知:

①。

②。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各异,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

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对同一生境中的资源需求类型或需求量相近)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见下表: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种间竞争最激烈。

造成种间竞争激烈的原因是。

31.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但南方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DNA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目前香蕉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无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香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脱毒香蕉苗的获得,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此方法的依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