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87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docx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高考模拟练习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对峙伺候舐犊情深有恃无恐

  B.缄默便笺草菅人命熏陶渐染

  C.星宿良莠秀外慧中乳臭未干

  D.觊觎舆论尔虞我诈鹬蚌相争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机杼如梗在喉毁家纾难焕然冰释

  B.陷井满腹经伦作威作福琳琅满目

  C.蛰居莫衷一是独辟蹊径学贯中西

  D.翔实常备不懈迷天大谎轻歌漫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银杏,又名公孙树,它不仅是很好的雕刻材料,还_____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②店庆期间,凡购物满100元者,本店将______价值30元的礼品券一张。

  ③66年前,他勇敢地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______经历了火烧赵家楼的场面。

  A.具备惠赠亲身

  B.具有赠送亲身

  C.具有惠赠亲自

  D.具备赠送亲自

  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飞黄腾达,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最近,有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一位女博士生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一部前人从未提到过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D.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

  二、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

“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惭叹,跪而辞曰: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皓迎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

“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

到任

  B.诏书切让      让:

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

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

干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咨乃谢病去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①令敦煌曹皓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C.①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①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下列语句中所补出的省略部分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赵咨)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B.视事三年,(豪党)以疾自乞

  C.(老母)朝夕无储,也少置衣粮

  D.前后再三,(州郡)不得已应召

  9.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

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旁迎候,而赵咨未加停留。

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

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三、给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做句读(5分)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四、背诵默写(任选其中三道题作答,共6分)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_________,_________。

  4.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7分)

                       减字木兰花

                       已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

  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

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乞春工”,乞得春神之力。

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

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识别生命大分子

  所有的生物体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

科学家一直梦想能辨识其“身份”,进而“看清”它们是“什么样子”,以推进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

  传统质谱测定分析法只能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而对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却长期面临着如何从液态中分离带电分子并使之在气态中悬浮的技术困难。

“解吸附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对分离并在气态中悬浮带电分子是十分有效的,使质谱分析生物大分子有了新突破。

使用传统质谱分析方法,首先要将成团的蛋白分子拆分成各自独立的单个分子,将其电离并使之悬浮在真空中,然后让它们在电场作用下运动。

由于质量和所带电荷的差异,它们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也就不同。

质量小的离子和电荷大的离子速度快,相反的则慢些。

通过测定不同分子的运行时间,就可计算出分子的质量。

但生物大分子比较脆弱,在拆分和电离过程中它们的结构和成分很容易被破坏。

  由美国科学家芬恩和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的两种方法弥补了这一缺陷。

芬恩运用电喷雾质谱技术使液体蛋白质分子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的蒸发,液滴表面电荷强度逐渐增大,以产生悬浮的带电离子;正是这“小小精灵”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然后在电磁场作用下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被探测形成质谱。

此过程的第一推进力是高电场。

芬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初衷,而且有额外的收获。

电喷雾质谱测定法能使电荷离子质荷比降低到普通质量分析仪器可以检测的范围,因此它的分析对象不仅是单一大分子类型。

田中耕一则采用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即在样品能量、结构及化学环境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用激光照射这些成团的蛋白质大分子,这些分子吸收足够多的入射光能量后崩解成悬浮的碎片即带电离子,然后在电场中加速飞行形成质谱。

田中耕一率先完成了激光技术与生物大分子的链接。

现今多项激光解吸附应用技术都是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测定法原理的“产物”。

看来,田中耕一也有额外的收获。

  解读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破译生命信号系统奥秘的关键(查明“身份”)已由梦想成为现实。

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为芬恩与田中耕一共享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的贡献推动生物大分子研究的进程。

此后,科学家借助核磁共振技术揭示了生物大分子的真面目,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完成了对多种罹患危险性疾病(如疯牛症)生物个体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测定。

  1.对“电喷雾质谱技术”与“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在分析生物大分子过程中共同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二者都是为解决“从液态中分离带电分子并使之悬浮”这一难题设计的。

  B.这两种方法最终都使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形成蛋白质大分子质谱。

  C.二者不仅完成了对蛋白质大分子的质谱分析,而且都有超出预想的成功。

  D.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蛋白质大分子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先进的质谱测定方法也只能完成查明生物大分子“身份”的任务。

  B.利用“解吸附技术”分离在气态中悬浮的带电分子十分有效。

  C.“看清”生命大分子是“什么样子”还需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

  D.田中耕一是世界上运用激光技术分析生物大分子并取得成功的第一人。

  3.填空(3分)

  使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必须要有______才能使液体蛋白质分子______,以产生悬浮的带电离子。

这是“芬恩质谱测定技术”的关键环节。

  4.简答(3分)

  芬恩与田中耕一各有什么“额外的收获”?

(不得抄录原文)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18分)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城中陨灭。

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

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

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

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

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

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

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

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

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

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

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

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

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

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

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

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遣文人的矫揉。

  C.“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2.“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

(4分)

  3.填空(4分)

  

(1)作者以“_______________”喻指废墟的价值,它告诫后人切莫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

(本题填写的文字,必须从原文中摘录。

  

(2)如果为废墟而羞愧,则往往会_________的真面目,这正如在给真正的悲剧_________。

(本题填写的文字,不得出现“废墟”一词。

  4.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古代废墟价值和存留废墟的主要看法。

(谈看法,可分条陈述,有三条即可;你可以赞同作者的观点,但不必拘泥作者的观点。

)(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八、语言表达(12分)

  1.下面是某报社待发排的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稿,请按总编室要求给这则新闻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

(4分)

  要求:

主标题应凸现新闻稿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副标题应具有解说主标题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

  本报讯(记者赵宁)昨天北京山区40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了一辆设备齐全的急救车,从而实现了本市山区急救转运网络全面覆盖。

今年北京市政府已经把“为山区、半山区农村卫生院配备40辆救护车”列在拟办的56件实事中。

曾在十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郊区急救车,急需配备”建议的北京市急救中心心脑血管内科主任雷燕妮委员认为,这件实事办得好,它将大大提高我市远郊区县的急救水平。

  在昨天的发车仪式上记者看到,急救车上抢救设备齐全,有呼吸机、心电图仪、除颤仪、吸痰器、氧气瓶及供氧仪。

据介绍,北京山区的农民突发疾病时可拨打120呼救,急救车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呼救现场。

据悉,此前远郊山区乡镇的急救车上只有简陋的担架,不具备抢救转运的功能。

  主标题:

  副标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4分)

  2004年2月20日新华社北京讯近来,美国有些媒体报道,美国参议员克里曾于1996年涉嫌接受中国军事情报部门政治捐款。

针对美国媒体散布的谣言,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代表中国政府多次在正式场合予以批驳。

另悉,所谓中方在美国从事政治捐款没有事实根据,克里本人断然否认接受过“中国的政治捐款”。

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又有记者提问,请章启月对“中方在美国从事政治捐款”的报道发表评论……

  [要求]①写一段话,模拟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重申中国政府的态度并指出媒体报道谣言的危害性。

②“答记者问”,不要超过80个字,但必须恰当使用一个成语。

  3.写出下面一段话的结尾句(不少于30个字)。

(4分)

  这首承载了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发展历程的《义勇军进行曲》,不仅体现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是一个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将《义勇军进行曲》写入宪法,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60分)

  本色,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原本的颜色。

看看眼前这个世界,天空的本色是什么,河流的本色是什么;再看看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本色应该是什么。

  请以“本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

  1.B

  2.C(A梗--鲠,焕--涣;B井--阱,伦--纶;D迷--弥,漫--曼)

  3.B[具有:

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具备:

具有,齐备;赠送:

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惠赠:

指对方赠予(财物);亲身:

亲自;亲自:

自己(做)]

  4.A(B无所不用其极:

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C见微知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飞黄腾达:

指人的官职和地位的上升。

  5.B(A成分残缺,在“经”前加“是”;C“再造……未来”不合逻辑,将“再造”改为“创造”;D因误用连词而成分赘余,“否则”意即“如果不……就”,其后不能出现与前文意思相反的句子,故要么删去“否则”,要么删去“拿不出新的作品来”)

  二、

  6.D(干:

冒犯)

  7.C(均表被动)

  8.A

  9.B

  10.C(是为了表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四、略

  五、

  1.AD

  2.答出强调给1分,答出对大好春光的热爱1分,答出作者豁达的心胸2分。

  六、

  1.D(A项,B项,没有针对“分析过程”中的共同点来叙述,而是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或结果。

C项,转移话题。

)(3分)

  2.B(“分离在气态中悬浮的带电分子”是对原文的错误整合。

原文“它对分离并在气态中悬浮带电分子是十分有效的”一句中“悬浮”是“使带电分子悬浮”的意思。

  3.高电场雾化(共3分。

“高电场”,2分;“雾化”,1分。

  4.①电喷雾质谱测定法也适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

②现今多项激光解吸附应用技术都利用了软激光解吸附原理。

(共3分。

答对其一即可得2分,抄录原文不能得分。

  七、

  1.BC(B项,将文中“我”的两位朋友对废墟的不同的审美方式统一为一种描述,违背原文意思。

C项,从第2段推知,“层累”是指对废墟意义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沿传既久不断积淀。

)(共4分。

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要点:

作者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历史遗迹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因此“新的废墟”的出现和“旧的废墟”的漫灭都是历史的必然。

(4分。

解析作者的意图,应依据第3段;答案意思对即可。

  3.

(1)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2分)

(2)①掩盖历史②附缀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每处1分。

  4.作答说明: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作者对古代废墟价值的认识是作答的重要依据。

作者认为:

①废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废墟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具有研究价值。

③废墟可驱遣人们联想史实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具有教育价值。

为此,作者提倡保全废墟的原貌,树立正确的废墟文化观念,使之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共6分。

每个要点2分。

  八、

  1.答案举例:

主标题:

40辆急救车进山待命副标题:

北京山区农民突发疾病拨打120呼救将得到最快速救治。

(共4分。

主标题2分,副标题2分。

标题内容有多种拟法,但必须涉及重要信息且主、副标题链接合理。

信息重复不能得满分。

  2.答案举例:

正如我多次讲过的,所谓中方在美国从事政治捐款的说法已被事实证明纯属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对有些媒体轻率报道这种旨在破坏中美关系的谣言,我深表遗憾。

(4分。

要点:

重申态度,2分;指出危害,1分;成语,1分。

  3.答案举例:

有利于维护国歌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4分。

语意连贯即可。

  [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

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

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荐为孝廉,他都不到任。

  延嘉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

灵帝初年,太傅陈慕、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

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饰巾为首饰,请他参与讲论经典。

被举荐做高官,几次升迁做了敦煌太守。

后因病被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糊口。

  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母亲,于是先到门外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

“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休养,家中贫困,无隔宿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

”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请求。

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

“我们太无礼了,真不该侵扰贤良。

”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道拿东西给他们,但没有赶上。

从此赵咨更加出名。

朝廷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

上任时,途径荥阳,县令敦煌人曹皓,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候,赵咨却不停留。

曹皓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不能赶上,对主薄说:

“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了”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