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933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docx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存度分析

 

c:

\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依存度分析

内容摘要:

对于媒介世界而言,任何一种重大媒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都意味着相当大程度上媒介利益、媒介关系和传播格局的重构与再造。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两者间唇亡齿寒的相互依存局势成了当下的传播现实。

本文将全面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依存关系。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Tobeornottobeisaquestion”,如今,这句台词套用在对传统媒体未来命运的关注上最合适不过了。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遭遇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如2006年,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寒流”,新兴媒体却活力日显就是例证。

落寞与火爆的相互映衬,将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相处的问题,愈发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概述

  在展开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依存度之前,有必要给出这两种媒体的定义。

传统媒体的定义与范畴在人们脑海里已经明朗,而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

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也有专家提出:

“只有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

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

”“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电信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和无线通道的方式。

”②

  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目前,在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络、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互联网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1.11亿人。

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3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入人们的生活。

  播客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

播客的迅猛发展势头进一步突出了它作为传统广播强有力竞争者的地位,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据菠萝网统计,2006年1月一五日的中文播客数量是19876个,到8月23日,这一数字已经攀升为112007个,增长了近5倍;人们对播客的关注度也迅猛提高。

  博客从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博客的发展使得有的研究者对其充满了信心,国内传媒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更是预言,整个社会将进入“博客时代”。

根据《传媒蓝皮书》报告,2005年互

  联网传播领域最抢眼的现象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表现

  虽然对新媒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蛋糕的大小是不变的,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与传统媒体产生竞争,分流一部分受众。

美国去年5月公布的一项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显示,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而减少时间看电视的人有35.5%、看杂志的有34.1%、听收音机的有27.1%、看报纸的有30.3%。

  2.原因

  虽然新媒体并没有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大规模替代之势,但新媒体的种种优势确实使传统媒体正在失去一些传统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以报纸为例,报纸的内容一向被要求具有时效性强的性质,报业竞争也主要表现为时效性的比拼。

以南京地区的报纸为例,为了增强时效性,许多原本应该在傍晚发行的晚报都赶在了清晨发行。

而新媒体的出现,使报纸的这一优势明显削弱。

电子媒体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使其时效性远远胜过报纸的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

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

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报纸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不仅因为它是新闻纸(newspaper),还因为它是廉价纸(cheappaper)。

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大量的信息曾经是报纸的极大优势。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

特别是,报纸的低价格还依赖于发行网络的低成本,而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危机,甚至充当了“掘墓人”的角色,但人们不应该一味地惊呼“狼来了”,而应看到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效应。

  那么,两种媒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如何体现,两种媒体在相互依赖中各自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这要从内容传播的共享性和传播技术的互补性两方面来分析。

  1.信息内容共享

  要从内容信息的共享性上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引入西方传播学中的共鸣效果(reso鄄nanceeffect)和溢散效果(spill-overeffect)两个概念。

  

(1)共鸣效果

  “共鸣效果”(resonanceeffect)的提出,是学者诺尔纽曼等人(Noelle-Neumann&Mathes,1987)在研究1968年伦敦反越战示威时,发现媒体之间也有意见领袖媒介(opinion-leadingmedia)的现象存在,即一些主流媒体最先报道相关新闻后,其他媒体才相继跟进,且意见领袖的内容为其他报纸所采纳,形成一股连锁反应。

诺尔纽曼称这一现象为“共鸣现象”。

就是说,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是其他新闻工作者的信息来源与参考架构。

这种由主流媒体引起而在媒介系统中产生一连串报道上的连锁反应,就是“媒介共鸣”(resonanceofmedia)效应。

  传统媒体在社会公信力和第一手新闻信息获取方面依然具有绝对的优势。

如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的事件曾经受到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因此促使新媒体产生“共鸣”。

  

(2)溢散效果

  “溢散效果”(spillovereffect)是学者Mathes和Pfetsh(1991)提出的。

当媒介议题由潜伏期与预备期转变成上升期时,主流媒体开始加入报道。

他们将这种媒介议题是由另类媒介流向主流媒介(意见领袖媒介)的议题传布方式称为“溢散效果”。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溢散”日益明显。

如果说,广播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电视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越南战争的话,那么,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网络传播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

“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但这样一个重大事件最初是通过网络传播出来的,随后逐步溢散,传统媒体才加以报道。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新媒体使得“溢散”日益明显,让主流媒体卷入敏感问题的报道,不仅扩大了新闻报道面,而且拓宽了受众的言论空间,使受众话语权得到增强,受众的地位得到提高,反映民心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

  2.传播技术相互依存

  如果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传播上的相互依存是隐性的话,那么两者在传播技术上的相互依存则显而易见了。

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技术升级自身,另一方面,新媒体如果能够将自身在技术上所具有的互动性优势与传统媒体的便捷性优势相结合就更加能够开拓发展的市场。

  

(1)报纸全面Web2.0

  Web2.0是当下在互联网上迅速崛起的一股新的传播势力,它创造了个性化、平民化、交互性的传播景观,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创新提供了许多启示,尤其对于报纸,提供了一次打破传统定位,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契机。

正如XX公司副总裁梁冬所言:

“报纸也将进入Web2.0时代。

  美国报业协会主席曾表示:

“因特网是少数可以跟传统媒体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媒体。

它是报业自然的发展方向,它为报纸提供了空间、及时性和更大的读者群。

”而借助Web2.0的传播优势,尤其博客这一Web2.0核心应用的最典型代表,报纸新闻传播将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能力。

  

(2)手机与报纸相互补充

  伴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作为大众通讯工具之一的手机,其功能不断拓展,特别是短信、彩信等的出现,手机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记录、存储、传输、交流和呈现信息的新媒介。

针对手机在新闻资讯传播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平面媒体纷纷推出以手机为媒介的新闻信息服务业务,即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手机用户能够即时、快捷、便利地阅读当天的报纸新闻。

  (3)IPTV升级传统电视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

  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

”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4)播客扩大广播发展空间

  随着博客的出现,播客也应运而生,而且短时间内人气急升,所以播客是传统广播的一个新的竞争者,但不是它的掘墓人,一方的发展不一定必然以另一方的停滞乃至灭亡为代价,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共生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輥輱訛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升级

  如今,在一派“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之下,新媒体似乎成了传统媒体的“掘墓人”。

其实,传统媒体目前的处境,与十几年前戏剧面临的危机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对戏剧产生了巨大冲击的电视的优势固然应予承认,戏剧的观众也的确在减少,另一方面,电视和录像的崛起还给戏剧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观众,戏剧借助于现代化强有力的传播手段,进入了千家万户,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现在,戏剧依然在熙熙攘攘的现代艺术世界里占据着不容替代的一席。

  和戏剧消亡论一样,曾几何时,电视的普及也曾使人担心纸质媒体将大大萎缩,而这几十年的事实同样表明,电视并没有对报纸产生很大的冲击,电视和报纸仍然是共同繁荣和发展的。

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在这种既定的生存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然也是相互依存互补升级的。

  

(一)传统媒体的升级方向

  历史已经证明,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并不会使传统媒体消亡,广播的出现并没有摧毁报纸,电视的出现也没有摧毁广播,而他们都没有使图书消亡。

新闻业的每一次新技术浪潮都推动了该行业的进步,促使双方面互相借力,促进优势升级。

輥輲訛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面对新媒体的优势,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新媒体竞争是正确的选择。

传统媒体的优势首先体现为

  公信力强。

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网民最信任的还是电视、广播和报纸,而信任程度最低的则是网络上的新闻。

輥輳訛

  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突围,突围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相反还要借助对手的力量,传统媒体可以采取有效的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好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增加互动的成分,从而提升传统媒体的价值,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条件。

  

(二)新媒体的升级方向

  在目前状况下,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冲破自身局限、分流传统媒体影响力的过程。

目前新媒体内容的整合和发布,只能借助于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或是传统媒体内容的廉价供应,新媒体上的内容在传统媒体中并不稀缺。

因此,对于新媒体来说,不缺少整合能力,但缺少原创内容。

特别是今后“内容”作为知识产权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后,新媒体的内容劣势会进一步放大。

所以作为新媒体,一方面应该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鼓励受众原创的积极性,引导提高受众原创的水平,使得新媒体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网络媒体对传统大众媒体的影响

[摘要]: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化程度日益提高,在人们日常获得信息的途径中,网络媒体的比例越来越大。

网络媒体的兴盛,必然会对传统的大众媒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传统媒体是否能够继续存活,成为了媒体界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影响

引言

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出台后,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跟进,在全球掀起了建设信息网络的浪潮。

因特网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网络传播是一种超越传统大众传播、融合传统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特点并具有以往传播所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的新型传播。

网络媒体的特点

关于网络媒体的定义很多。

其中第四媒体的概念,将电影和图书排除于大众媒体,具有不科学规范性,因此,这里以网络媒体来表述网络传播媒介,其基本的要素是这样几点:

数字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接受中断。

概括来说,网络媒体是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数据的综合信息发布平台。

既然网络媒体拥有先进的技术平台,那么它必然具备了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优势。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传播中,传受双方的信息传播是相互的。

只要是在互联网络中,不管你是职业传播者还是用户,不管你是组织者或个人,都可以向受众发布讯息并取得反馈进行交流。

这种传播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模糊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界限,使传者与受众难以截然区分。

因而,传播双方达到了一种地位上的相对的平等和自由。

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网络媒体的版面不受空间的限制,频道的更新也没有固定的周期,添加或者更新信息在操作上十分简便。

互联网可以快速的传输文字、声音和图像,速度极快、且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用户。

传播范围的全球性和广泛性

网络媒体从理论上说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一旦信息发送出去,世界上所有的人只要登陆到其所在地址都可以看到。

无论互联网的信息是多么的丰富,表现形式是多么复杂,归根结底都是“0”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的。

将文字、图像、声音等通过“0”和“1”的不同编码,将编码后的信息传播到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脑都能将其反编码还原为原本的信息。

这使得无论全球何地的人,都使用着同一种互联网语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言的巨大差距,使得媒体的全球化有了基本的立足点。

网络媒体是通过全球的电脑共同搭建起来的,是一个按照公认的协议连接的广泛式网络,不可能凭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完全控制整个互联网,因此也不可能完全的阻止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造就了互联网的广泛性。

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超链接

网络传播,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发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不仅仅是能够对于别的新闻、消息的回复,同时也可以作为一条消息的原始创造者和原始传播者。

网络传播,并非只有记者或者专门的机构才能发布新闻,并且发布新闻不需要通过大规模有组织的审核,使得网络传播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超链接又是网络媒体中的一个独特因素,超链接的存在使得受中对于网络信息的索取具备了极大的跳跃性。

通过超链接,受众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不同的网站、群众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也可以跳跃性的查看几项不相关的信息。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手段多元性

网络传播的内容具有无限的丰富性,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多,网络传播中的内容也牵扯到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并且,网络传播可以同时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来从不同角度展现同一个问题。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正因为网络媒体拥有其较传统的大众媒体的几大优势,使得网络媒体的兴盛对传统的大众媒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这里的传统大众媒体指的是目前的大众媒体中除了网络媒体以外的其它媒体的集合,代表有电视、广播、报纸等。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必然有其消极的一面,通过网络媒体不同于一般媒体的特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所造成的压力。

压力

    传统媒体在技术上受时空限制,它不具备较全面的交互功能,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受众一般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受众的反应被收集,然后得到反馈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

网络媒体则更具有交互性功能,网友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发布者,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向任何一个拥有网络传输设施的人提供信息。

诸如聊天室、BBS都是网友提供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场所;互联网电子邮件(Email)已成为现代人亲密的伙伴,它使网上交流极为便捷,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把你的所见、所想,告诉远在千里以外、万里之遥的朋友。

网络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更及时、更接近,在倾听读者呼声、接收反馈等方面都比传统媒体要技高一筹,这为人们互相交流,制造、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辟新的事业都提供了极大方便。

    信息时代使现代人生活观念大变,人们希望随时获取信息,关注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传统媒体已满足不了受众的这种求知欲,对于新闻的制作和发布,传统媒体要经过写稿、划版、校样、印刷等组织处理过程之后,还要借助中介传播,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上所谓的“新闻”,仅仅是相对而言的,这在过去或许还能自立在“新”这个立足点上,但现在,“新闻”已经不能称之为“新”闻了。

相比之下,网络媒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传递信息的速度快,往往一件事情发生不到两分钟即可上网,网络媒体可以做到实时传播、同步传播、连续传播。

例如1999年5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

新浪网在当日清晨6时24分对此事发布了网上快迅,6时40分又作了详细报道。

而《人民日报》则是8日上午9时44分通过网络版发布这一消息的。

不仅如此,网络媒体还具有全天候能力,24小时随时网上见。

《人民日报》网站在美国袭击我大使馆事件中不定时发布最新消息,最初几天,热心读者一天造访此网站多次,每次都会有新收获,上网成了新新闻的来源,网友成了“消息灵通人士”。

5月9日2:

00—23:

50时段,此网站共发布新闻23次,这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网络将世界联成一体,真正成为一个地球村。

面对屏幕,整个世界如同搬进了你的家,没有距离感,突破了时空限制,你可以从全球网站获取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网络媒体让你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想什么时候知道就什么时候知道;而传统媒体则是让你知道什么,你才能知道什么,让你什么时候知道,你才能什么时候知道。

这种差别是显然的,它将大大削弱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依赖而使受众纷纷投向网络的怀抱。

    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体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

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信息,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计算机,只要与互联网接通,就可以获取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

网络将信息自由的空间下放给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获得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

网络媒体让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力。

    网络媒体拥有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声音、图片、视频等等,并且同一个消息在不同的网上会有发表,受众可以通过超链接来迅速的浏览器他网站从不同的角度的评论。

这点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所能媲美的,不说传统纸质媒体只有文字与图像,不说广播仅有声音,即使是同时具备了声音、图像、文字的电视,依旧会受到频道数的限制,无法从足够多的角度来评论同一件事实。

正是网络媒体比之于传统大众媒体在交互性、即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上的巨大优势,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大众媒体的存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迅速下跌,这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只看到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能够发现,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大众媒体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动力

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网络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

网络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

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

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这里就以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新闻报导方式的促进举例说明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促进作用:

网络文体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竞争总会推动某些进步,有远见者正在从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中吸取精华,用来改进传统的新闻报道,为沉闷的传统媒体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

“网络文体”对传统新闻报道的巨大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寻踪觅影。

    头版导读    受网络媒体的影响,新闻报纸的头版已不再登载一些密密麻麻的长篇大论,取而代之的是“图片+标题”式的头版导读。

如今报界流行“三五”说法,即“要让读者三米之外注意到,五秒钟之内决定是否购买”。

为此,许多报纸的头版已经不再或很少登载全文,而是抽出全天精彩的内容浓缩成吸引人的标题放置于头版显眼的位置,以抓住受众,挑动读者的购买欲望。

《中国电视报》是采取这种做法的典型例子。

头版导读的盛行正是借鉴了网络文体的做法,由于网络具有超文本、超链接的特性,各大网站的新闻首页一般不登全文,而是汇集了各种栏目和新闻的标题,只有你点击才阅读全文。

报纸的这一效仿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版面活泼了,读者可以迅速地浏览全天报纸的主要内容;报纸则增强了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视觉化        我们的媒体的确越来越注重视觉化了,“新闻向视觉化、特写化、镜头化发展,给人以形象的直观的启示和教育”。

网络媒体声色合一,报纸无法在这点上与之竞争,但报纸从中获得了灵感,开始大量使用图片、照片来强化视觉效果,吸引读者。

通常的做法是精选具有冲击力、诱惑力的照片放在报纸的显著位置(一般为头版中央),如9•11事件是,美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