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227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师表阅读答案.docx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

出师表阅读答案1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躬()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约己爱民约()

  ④悉仰于官悉()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

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躬:

亲自,亲身

  ②卑鄙:

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

克制

  ④悉:

全部,都

  2.

(1)在乱世之间(只求)苟且保全性命,(从)不奢望在诸侯那里有名望而先达。

  

(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言之有理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2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分)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4.(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5.(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2分)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参考答案:

  1.B

  2.C

  3.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4.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3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庶竭驽钝(4)以彰其咎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前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3分)

答案

  【小题1】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拜访(3)比喻才能平庸(4)表明,显扬

  【小题1】略

  【小题1】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小题1】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出师表阅读答案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

  

(1)亲贤臣()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以为号焉先帝不以臣卑鄙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4】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3分)

答案

  【小题1】⑴亲近⑵……的原因⑶痛心和遗憾⑷通“又”(4分)

  【小题1】D(3分)

  【小题1】[译文一:

只想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并不企图飞黄腾达,使名声传播到诸侯之中.][译文二;只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扬名](3分)

  【小题1】略(3分)

出师表阅读答案5

【甲】《出师表》6-7段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后出师表》节选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

此进趋之时也。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先帝以驱驰()

  庶竭驽钝()

  量臣之才()

  适疲于西()

  2.选出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咨臣以当世之事/辍耕之垄上

  B.不求闻达于诸侯/今贼适疲于东,又务于西

  C.并日而食/环而攻之而不胜

  D.先帝不以臣卑鄙/故托臣以讨贼也

  3.把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甲乙两文段中的原句概括诸葛亮出师的原因和理由。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5.在当代中国,有人偏重于“逆向思维”,把历来受人尊重的孔子、诸葛亮、李白等人都“水煮”了,说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这样对历史人物的歪曲,你一定有话要说。

请你公正地对诸葛亮作点评价,并说说理由。

  我认为诸葛亮是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奔走效劳;比喻才能平庸;衡量;恰好

  2.A

  3.

(1)在乱世之间(只求)苟且保全性命,(从)不奢望在诸侯那里有名望而先达。

  

(2)坐着等待死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

  4.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②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③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5.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有远大抱负、对主公忠心耿耿的人。

因为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一手掌控赤壁战场,把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扶上九五之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国家倾尽心血。

出师表阅读答案6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以:

  

(2)北定中原北:

  (3)故五月渡泸故:

  2、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4字),临危委重任和(5字)。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四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

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参考答案

  1、

(1)因为;

(2)向北;(3)所以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草庐;出师兴汉室

  5、“略”

出师表阅读答案7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以咨诹善道()(4)以光先帝遗德()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小题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3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A

  【小题3】略

  【小题4】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出师表阅读答案8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②由是感激()

  ③深入不毛()④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②还于旧都()

  ③以告先帝之灵()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3.翻译句子。

(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平民,百姓②感动,激动,感慨③草木④早晚

  2.①在②到③来④拿

  3.①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②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

  4.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5.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来回答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9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

】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

“欲为官乎?

”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

“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式曰:

“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

”使者曰:

“苟,子何欲?

”式曰: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注释

①事:

此指交践。

②输:

送出。

③见:

被。

④死:

为……而死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项是(D)(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方人门不顾

  C.遂许先帝以驱驰杂然相许

  D.上使使问式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B)(3分)

  A.躬耕于南阳皆以美于徐公

  B.不效,则治臣之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如此而匈奴可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以田畜为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生与人亡所争。

  13.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2分)

  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14.

【甲

】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

叙殊遇,曰“三顾臣”、咨臣”、“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

篇洋溢着

(1)““(用文中语句作答)的至诚忠爱之情,汉朝名将霍去病征战匈奴有功,汉武帝要给他道一栋大宅,霍去病不要,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清人顾炎武曾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卜式一介平民,却拥有

(2)“”(用乙文中语句作答)的见识与胸怀,令人肃然起收!

诸葛亮和卜式都能为国分忧,具有(3)的特点。

(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答案

  10.D

  11.B

  12.

(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2)我生来与人没有什么争执。

  13.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14.报先帝而忠陛

  有财者宜输之热爱自己的国家,乐于或主动为国分忧

出师表阅读答案1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2分)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10.(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2分)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参考答案:

  8.B

  9.C

  10.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1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