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4278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冲刺卷 江苏卷语文04.docx

高考冲刺卷江苏卷语文04

2016年高考冲刺卷(4)(江苏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也是好的。

②之作,不足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③XX91应用平台对于APP开发者最大的意义,就是将他们的产品展现给用户,让产品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产品之上。

④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A.姿态付梓进而扶摇直上

B.姿势涂鸦进而青云直上

C.姿态涂鸦从而扶摇直上

D.姿势付梓从而青云直上

【答案】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如本题④句修饰“物价”上涨,故用“扶摇直上”,“青云直上”主要强调官职升的快,不合语境。

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第12届全运会女子手球决赛中,“安徽玫瑰”不负众望,以31:

20战胜上届冠军八一队,蝉联冠军。

B.市委全力开展干部亲属违规经商专项整治,市管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业已全部从流通领域的公司退出。

C.领导干部被称为“老板”,不仅显得极不严肃,而且体现出了浓厚的一言堂色彩和严重的家长制作风。

D.37岁农民工王贱华将打工赚得的近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五保”老人,受到“慈善打工仔”之誉。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不合逻辑,“蝉联”与“上届冠军”自相矛盾。

B.表意不明,“其”既可能指代“市管干部”,也可能指代“子女”,可将“子女”和“配偶”互换位置。

D.成分残缺,应在“资助”前加“用来”;“受到……之誉”搭配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比如D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成分残缺,应在“资助”前加“用来”;“受到……之誉”搭配不当。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B.表意不明,“其”既可能指代“市管干部”,也可能指代“子女”,可将“子女”和“配偶”互换位置。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A.不合逻辑,“蝉联”与“上届冠军”自相矛盾。

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B.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C.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D.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答案】C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仗有三项要求:

1.平仄声相对。

即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2.词性词义相对。

上下句对应的词一般是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

但仅了解这一点还不够,有的词类,主要是名词还分若干小项,往往需要按照这些小项对仗。

3.语法句式相对。

即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等,句子结构和节奏形式两句相同。

如“树色随关迥,河声人海遥”,上下句均为“主——谓——宾——补”,主语“树色”、“河小”义都是偏正结构,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上下句节奏形式均为“二二一”式。

律诗对仗有二忌:

一忌“合掌”。

即——联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

如“群贤共谱箴时调,众彦齐讴警世声”。

二忌两联对仗方式雷同。

两联句式要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

如前联是“二二一”式,后联宜换用“二——二”式;如果节奏形式不能改换,也要改变…下语法结构,比如前联动词在第二字,后联就应换在其它位置,前联第三字是实词,后联第三字就不妨用虚词。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⑥④⑤③①C.④③①②⑤⑥D.④②①⑤③⑥

【答案】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纵观近几年高考的语句衔接题,题型无非是三种:

①嵌入题(也称“复位题”),已给定上下文(句),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填上一句或几句话;②排列题,即给出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③承接题,只给定上文(句),要考生选择与之衔接连贯的下文(句)。

在熟悉题型的基础上掌握“句式知识”“命题规律”“解题方法”等;平时多读些名家作品或时文中的精美语段,增强语感;要有整体意识,欣赏一段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意识地研究语句间的内在联系甚至语言风格等;要有文体意识,把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文字的各自表述顺序;要学会从陈述对象入手,通过梳理句子主干把握陈述主体,确定选句的角度。

该题考核嵌入题(也称“复位题”)。

5.下图是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徽标,下列对图案及创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徽标把公民道德首写汉字“公”演变成“人”形和“心”形。

“人”寓意公民,是根本;“心”寓意良知、道德,是核心。

B.徽标中白色镂空图样象汉字“久”字,表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坚持。

C.徽标采用圆角方形,似传统印章,显示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D.徽标立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主,人心为公,天下为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C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一、主题。

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

二、文字。

1.汉字。

2.阿拉伯数字。

3.英文及首写字母。

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5.汉字的分与合。

三、图形。

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

比如本题,徽标采用圆角方形,与传统印章相似,这显示出公民道德论坛的严肃和庄重。

2.图形的分与合。

3.图形的阴与阳。

四、图与文的结合。

五、颜色。

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

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太宗谓曰: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

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

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

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

向声背实,以得为荣。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

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

又诏曰:

“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

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

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

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

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

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

指家世衰落。

②问名: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

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③结褵:

成婚。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责天下谱牒责:

责备B.或乖礼义之风乖:

违背

C.不敦匹嫡之仪敦:

勉励D.或矜其旧望矜:

同情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比如本题的AC两项,可以联系句子本身的小语境和句子所在段落的大语境来理解;D项可以联系课内所学的内容来理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氏族志》的颁行,并没有能彻底革除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很不满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D项,“并没有能彻底革除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有误;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嫁娶时只是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是“新官之辈,丰财之家”;紊乱人伦、败坏名声和教化的风气都没有彻底革除。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就可以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一段,经过比对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

①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4分)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4分)

【答案】①不管几代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作为永久的准则。

②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确实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9.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4分)

【答案】①婚姻的原则,首先要符合仁义。

(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

)②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

(嫁娶之序,务合礼典。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就可以到文中找到有关“唐太宗对士大夫婚姻的要求”这样的内容,“仁义”“礼法”为给分点,主要在文章最后一段。

最后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

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

二是句意(层意)提取法:

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参考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

“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家世早已衰败,但他们仍然依仗旧时的郡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

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以财物数量多为贵,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和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严重败坏了风俗,也搅乱了《礼》的规定。

既然他们的名望与事实不符,按道理礼仪制度必须改革了。

”于是下诏书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氏等级,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

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它们的真假,如果一个家族出了忠贤的人,就加以褒奖,提升等级;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贬黜,他们依此标准撰写了《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

太宗说:

“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过去并无嫌隙,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就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得意地自夸高门,托名富贵,我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

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业,爵位崇高显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清正廉洁,学问技艺通达渊博,这样的人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

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

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闲暇给他们多送财物,并助长他们的气势呢?

这些人只图声誉不顾实际,以得到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

我现在钦定氏族等级的原因,确实是想树立当今朝臣的地位,为什么崔干还是第一等,你们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吗?

所以,不管几代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作为永久的准则。

”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总共一百卷,颁行天下。

唐太宗又下诏书说:

“氏族的美名,要与官爵相关联;婚姻的原则,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

自从北魏、北齐灭亡,朝代变迁,风俗衰败。

燕、赵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的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

他们在乡里没有名声,自身贫贱,却自称高门的后裔,而不重视嫁娶的礼仪,谈婚论嫁的时候只为了捞取财物,成婚的对象一定要找富贵之家。

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做买卖。

有些人自愿贬低家门,被亲家羞辱,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

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确实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种坏风气,还没有完全转变。

从今以后,要明白告知天下人,让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3分)

【答案】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

(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4分)

【答案】室外环境:

修竹倚山,淸泉橫道;生活用品:

芒鞋竹杖,蒲荐松床。

(4分,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诗中描写“野人舍”的地方主要是颔联和颈联。

颔联写了室外的修竹和清泉;颈联着重写了竹杖和松床。

特点比较好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本考点要求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归纳,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的中心,搜索信息,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

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

【答案】以孤莹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

(4分,每点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1.抓物象的特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

⑵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

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庄子《逍遥游》)

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⑸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唇焦口燥呼不得,。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⑺,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

⑻独学而无友,。

(《礼记·杂记》)

【答案】⑴杳不知其所之也 ⑵秋月春风等闲度 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⑷剑阁峥嵘而崔嵬⑸忧谗畏讥⑹归来倚杖自叹息 ⑺操千曲而后晓声 ⑻则孤陋而寡闻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杳”“度”“极”“峥嵘”“崔嵬”“谗”“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度”是度过时光;“剑阁峥嵘而崔嵬”译为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崔嵬”高峻的样子。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

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

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

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

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

女人心里暗自想道。

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

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

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

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

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

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

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

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

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

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

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

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

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

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

老人在做倒立!

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