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443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必修一期末复习专题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专题一:

成语

【典例导航:

高考常考词语、成语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整体性的,而且多数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或来历,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和运用成语时,需要追本溯源,准确把握和理解它的字而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典例1: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解释:

风声鹤唳,《晋书·谢玄传》记载:

前秦的荷坚在肥水之战被谢玄率领的东晋军队击败,他的士兵在逃跑过程中听到“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唳:

飞鸟鸣叫)。

后用“风声鹤唳”形容自相惊扰或恐慌疑惧。

这里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风声鹤鸣”的字而之意了。

此处可改为“杂花生树”。

典例2: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解释:

不寒而栗:

不冷却发抖。

形容非常害怕。

这个成语的本义已经不再使用,这里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身体发抖”的字而之意了。

正确用例:

他一想到自己干的坏事会被别人揭发,顿时不寒而栗,内心恐惧万分。

二、误用褒贬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色彩,否则就极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典例1:

与连篇累犊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解释:

连篇累犊:

形容文字冗长或篇幅过多(犊:

古人写字用的木片)。

这是一个含贬义的成语,结合语境“电视剧特别多”,这里该用中性成语“层出不穷”。

正确用例:

这个刊物的方向有问题,怎么能连篇累犊地发表暴露个人隐私的文章?

三、用错对象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及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有的适用于事,而且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物、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而导致错误。

典例1: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敞帚自珍了十年。

解释:

敝帚自珍:

把(自家的)破扫帚当宝贝珍惜。

比喻东西虽然不大好,自己却很珍惜。

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用于“朋友的吉他”,使用对象错误。

正确用例:

画家指着墙上一幅小画说:

“这是我三十年前的处女作,笔法幼稚,实在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对于我却敝帚自珍,留着作个纪念。

典例2:

俗话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解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队还没有出动,先要做好粮食、草料等的准备工作。

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不包括该句所说的“抢占市场”等行为。

正确用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千万人民除了保证前线军需弹药粮草的供应外,还不顾一切艰苦,热情地转运与看护伤员。

四、不合语境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切不可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否则就会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典例1:

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他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施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解释:

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能心情平静,就像平常一样(素:

平常)。

这个句子的语境是说“熊猫吃饱喝足之后悠闲而舒适的状态”,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

这里可改为“悠然自得”。

正确用例:

身处逆境,他安之若素,仍潜心于科学研究。

典例2: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无可厚非。

解释:

无可厚非:

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厚:

过分)。

表示虽有缺点错误,但可以宽容和原谅。

根据语境该句应选择“无可非议”。

正确用例:

对于年轻人,只要他认真负责地工作,偶尔说几句牢骚话也无可厚非。

五、重复累赘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典例1: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被人贻笑大方。

解释:

“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本身结构是个被动式,意为“让内行人见笑”,与语境中“被人”一词重复。

典例2:

“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梁成,而是经过干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解释: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成语中已含有“自然”一义,与前面“自然的”构成重复。

【课内成语词例精解】

一、第一单元

1、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2、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3、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4、意气风发——意气:

意志和气概;风发:

象风吹一样迅猛。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5、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6、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7、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8、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

9、五彩斑斓——形容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10、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11、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12、天伦叙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即叙天伦之乐,叙谈父子、兄弟间的快乐之事。

泛指享受和睦完美的家庭生活的乐趣。

13、忸怩不安-----忸怩:

羞惭的样子。

不好意思。

心里慌乱。

14、忐忑不安——忐忑:

心神不定。

心神极为不安。

15、妄自菲薄-----妄:

胡乱的;菲薄:

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16、剑拔弩张——张:

弓上弦。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

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17、咄咄逼人——咄咄:

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18、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二、第二单元

1、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2、嘉言懿行——嘉、懿:

美,好。

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

一般作主语、宾语。

3、提要钩玄——提要:

指出纲要;钩玄:

探索精微。

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

4、纲举目张——纲:

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

目:

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

也比喻条理分明。

5、化繁为简——越是复杂的事情越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化解,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9、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10、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1、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12、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13、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4、怒发冲冠、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15、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6、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17、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8、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9、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0、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1、约法三章----约,协商,议定。

章,条目。

临时议定三条法令。

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2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例如;为了不使我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只有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2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2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三、第三单元

1、长歌当哭----用写文章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当,当作。

2、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4、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

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挠。

-

6、桀骜不驯——桀:

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即癸。

骜:

马不驯良。

驯:

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同"桀骜不逊"。

7、目不忍视:

眼睛不忍看视。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

8、耳不忍闻:

耳朵不忍听知。

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

9、惨不忍睹——惨:

凄惨;忍:

忍心;睹:

看。

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形容极其悲惨。

10、忍无可忍——忍:

忍受,忍耐;无:

无法。

指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近义词】拍案而起、深恶痛绝

11、从容不迫——从容:

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不迫:

不急促。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12、游刃有余——游:

运转;刃:

刀口;余:

余地。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13、肆无忌惮——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

肆:

放肆;忌:

顾忌;惮:

害怕。

它是贬义词。

14、不忍卒读——卒:

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15、殒身不恤——殒:

牺牲;恤:

顾惜。

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

16、喋喋不休——喋喋:

形容说话多;休:

停止。

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17、里通外国-----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18、半死不活-----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

形容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旺。

也形容没有生气或活力。

19、摇头摆尾-----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

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20、胆战心惊-----发抖,哆嗦。

形容非常害怕。

21、逆来顺受-----逆:

不顺;顺:

顺从;受:

忍受。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22、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让步。

23、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24、叱咤风云-----叱咤:

怒喝声。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威力极大。

25、左顾右盼------顾、盼:

看。

向左右两边看。

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26、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7、涕泗交流------涕:

鼻涕。

泗:

眼泪。

交:

同时。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

形容痛哭的样子。

28、才华横溢-----才华:

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29、短小精悍------悍,勇敢。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

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四、第四单元

1、不假思索——假:

借助;假借;依靠。

思索:

思考探究。

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

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用不着考虑。

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2、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生杀予夺——生:

让人活;杀:

处死;予:

给予;夺:

剥夺。

形容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4、草菅人命——菅: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结颖果,褐色。

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命。

5、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能言善辩。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6、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7、筚路蓝缕——筚路:

柴车;蓝缕:

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8、见机行事——机,时机;行事,办事。

看准时机立即办事。

9、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10、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

【论语选读成语】

第一课为政以德

1.陈力就列:

陈,陈列,这里是施展的意思。

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列,位,职务。

能施展才能则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指能贡献才力的,就担任相应的官职。

2.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选自《论语·季氏》。

3.祸起萧墙:

萧墙:

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4.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亦省作“鸣攻”。

第二课克己复礼

1.克己复礼: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

克,约束、克制;复,回归。

2.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表示绝不容忍。

3.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4.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5.名正言顺:

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6.手足无措:

措:

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神情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7.言必行,行必果:

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8.犯上作乱:

①触犯上级,闹乱子。

②指叛逆活动。

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犯:

干犯。

第三课待贾而沽

1.待贾而沽:

亦作“待价而沽”。

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做官。

2.道不同,不相为谋:

观点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

比喻思想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3.岁不我与:

与,等待。

岁月不等待我。

指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4.磨而不磷:

磷:

磨薄。

坚硬之物,磨而不能使之薄。

比喻意志坚强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5.愚不可及:

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

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1.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

后泛用以形容脱离劳动和脱离劳动的人。

3.无人问津:

没有人寻问渡口。

比喻无人过问,受到冷落。

也比喻无人探索、尝试。

4.深厉浅揭:

遇到深水就连衣涉水,遇到浅水就撩起衣服过河。

比喻做事要因时因地制宜。

第五课仁者爱人

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2.弋不射宿:

射箭者不射杀已归巢的鸟。

后世比喻贤者隐逸不仕以远避暴乱之害。

3.被发左衽:

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第六课君子之风

1.成仁取义。

仁:

同情,友爱。

成仁:

杀身以成仁德;义:

公证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取义:

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患得患失。

生怕得不到,得到之后又担心失掉。

形容老是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

3.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4.乐在其中。

快乐就在这里。

5.浮云富贵。

浮云,飘浮的云彩。

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释义:

快乐的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高兴。

6.乐山乐水。

释义乐:

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7.死而后已。

到死才停止。

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期末复习专题二:

病句

【典例导航:

高考常考六种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一是语法语序排列不当,二是事理逻辑顺序不当,尤其是关联复句前后分句,未体现相应的逻辑关系。

典例1: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9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解释:

语序不当,“所有”应修饰“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而不是修饰“中国”。

典例2:

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解释:

语序不当,“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是主谓句,“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才是偏正式短语。

二、搭配不当

一是动宾搭配、主谓搭配、主宾呼应不一致,二是并列短语中部分搭配、部分不搭配,三是双而对一而,四是关联词前后搭配不当。

典例1: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解释:

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应为“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典例2: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解释:

搭配不当,前文单起,后文用“能否”双承了,删除“看能否”。

三、成分残缺

多考成分残缺,赘余病例很少考,成分残缺也可从成分搭配正确与否去辨别。

典例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成分残缺,“引起”少主语,删除句中的“随着”,让“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作全句的主语。

典例2:

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释:

成分残缺,“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关,在“要求”后加“读者”。

四、句式杂糅(偷换主语)

典例1: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解释:

句式杂糅“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而”,套用了“就……而言(事件、一事)”的头以及“在……方而”的脚,应改为“在……等方而”,或在“方而”后加“而言”。

典例2:

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解释:

偷换主语。

前半部分的主语是“音乐剧”及其指代的“它”,而后文“使……”的主语却是“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在“具有”后加“的”,或把“使它”删除。

五、表意不明

典例1: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解释:

有歧义,一是日本财务大臣的行为是不负责任,二是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典例2: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释:

表意不明,可在“饮食习惯”前加“不合理”。

六、不合逻辑

典例1: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解释:

不合事理逻辑,应该说“严峻的形势将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巨大的挑战”。

典例2: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仃,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解释:

不合逻辑。

按事理逻辑,“《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是先经过多次审议,达成一致后,才能定稿,原文未按正常事理逻辑出牌而致混乱。

应把“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改为“就环境优先于经济原则达成一致”,再放入“审议”之后。

【高考典型病句例解】

1.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

缺宾语中心语。

应在“回击”这个分句的句末加上“的(无端)指责”或“的说法”。

2.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了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人收藏。

偷换主语。

“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语应该是“马剑银币”,但本句承前省略,使主语变成了“荷兰”。

故而可将“铸制了”改为“铸制的”。

3.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识。

正确

4.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搭配不当。

“担任……岗位”搭配不当,应是“担任……职务”。

5.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大堰沟村,村干部把在县职业中学所学技能用于家乡建设,村里的高原苹果出口东南亚,成为全州前三名的富裕村。

因暗换主语导致成分残缺,应在“成为”前加“大堰沟村”。

6.蔡甸区供电公司组织知音服务队进农村低保户、孤苦老人家庭和困难家庭开展用电线路问题排查等活动,确保安全用电。

不合逻辑,“农村低保户、孤苦老人家庭和困难家庭”并列不当,“农村低保户、孤苦老人家庭”一般就是“困难家庭”,应删去“和困难家庭”。

7.作为温州地区的“粮仓”之一,南田镇为该地提供绿色大米、茄子、毛豆等农副产品,深受温州市民的青睐,还畅销到外省市。

中途易辙,“深受温州市民的青睐”一句没有主语,应在“深受”之前加“这些农副产品”。

8.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将对全市所有涉及建筑垃圾转运的码头、船舶、消纳场所进行全面的梳理,查看是否有备案资质等,防止不规范行为再度发生。

正确

9.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成分残缺。

“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这个分句中“对……”的介词结构不能作谓语。

在“对”前加“表达了”。

10.浙江出台的2017年高考招生录取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扩大考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

句式杂糅,“遵循以‘学生为位’为原则”将“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可改为“遵循‘学生本位’的原则”或“以‘学生本位’为原则”。

11.《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而是用心制作。

正确

12.“一带一路”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语序不当。

“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当地开启了……”

13.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正确。

14.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

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错在偷换主语,“看一个人的吃相”陈述的对象是“看这个动作”,“动作”会暴露出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这个说法荒谬。

最后一个句子的主语是“一个人的吃相”,不能省略。

要表达的是“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因此应该将“看”删掉。

15.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成分残缺,缺主语。

介词结构“在……身上”掩盖了句子的主语。

句子要表达的是“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应该将“在”和“身上”删掉,这样句子的主语就有了,即“孩子”。

16.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