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713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docx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5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第一部分选择题{{/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指的是______

∙A.社会团结

∙B.有机团结

∙C.机械团结

∙D.内在团结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类型。

其中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

2.默顿认为一种社会通常总是同时发挥着各种功能,其中有些功能是社会所期望和认识到的,这些功能称为______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

∙D.反功能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显功能指的是社会所期望和认识到的;潜功能则是社会所不期望或尚未认识到的。

3.就社会系统而言,适应主要由______

∙A.经济子系统承担

∙B.政治子系统承担

∙C.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D.文化子系统承担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适应,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获得足够的资源,并保持与外界的平衡。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经济子系统承担。

4.生活方式属于的模式是______

∙A.组织结构模式

∙B.社会结构模式

∙C.行为模式

∙D.管理模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秩序性安排,它包括组织结构模式和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各种活动程序是行为模式。

5.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社会实验方法

∙D.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强调“实地”,即亲临其境,融入社会,“打成一片”。

6.非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属于______

∙A.观察源

∙B.实验源

∙C.实地源

∙D.文献源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有:

实地源和文献源,其中实地源包括非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A.社会稳定

∙B.生活富裕

∙C.社会和谐

∙D.经济增长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8.影响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______

∙A.家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社区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要素。

人生伊始,如果没有家庭的作用,个体的求生过程就难以同文化环境高度统一。

9.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称为______

∙A.文化模式

∙B.文化结构

∙C.文化体系

∙D.文化交流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文化模式是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

10.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______

∙A.重复交换

∙B.互动交换

∙C.双重交换

∙D.多重交换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交换的四个要素完成了,就是一个互动的周期。

只有一个行动周期的交换叫一次性交换。

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重复交换。

11.争论、战争、仇斗等属于______

∙A.经济冲突

∙B.种族冲突

∙C.显性冲突

∙D.隐性冲突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从冲突的方式或程度上划分,有显性冲突(直接的、明显可见的)和隐性冲突(间接的、隐藏的)之分。

其中显性冲突方式分为争论、拳斗和械斗、仇斗、战争以及其他。

12.家庭成员的欢聚和共同生活,往往会给人带来乐趣,这说明家庭具有______

∙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

∙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家庭成员的欢聚和共同生活,往往会给人带来乐趣,这体现家庭具有精神生活功能。

良好的家庭精神生活,不但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还对社会也产生积极影响。

13.哪种家庭形式是一切家庭形式中最稳定的一种形式?

______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特殊家庭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核心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构成稳定的家庭三角,并且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两条纽带直接联结。

因此,一般认为,这种家庭形式是一切家庭形式中最稳定的一种形式。

14.“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______

∙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

∙B.组织与环境

∙C.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

∙D.组织制度与社会文化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组织行为理论是从人际关系理论发展而来的组织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其中巴纳德提出了“组织平衡论”观点,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在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所维护的平衡。

15.科层制的提出者是______

∙A.泰罗

∙B.梅约

∙C.巴纳德

∙D.韦伯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科层制的提出者是马克斯·韦伯,属于识记内容。

16.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劳动类型是______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有薪劳动

∙D.脑力劳动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可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其中,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社会关系。

17.马克思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______

∙A.教育

∙B.培训

∙C.劳动

∙D.工作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他指出: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都知道的。

18.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滕尼斯的______

∙A.类型学研究

∙B.区位学理论

∙C.社区全貌研究

∙D.系统研究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他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两种对应的社会联系的类型。

19.在社区研究过程中,霍伊特提出的理论是______

∙A.扇形理论

∙B.同心圆理论

∙C.过程理论

∙D.多核心理论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很多理论,其中包括:

麦肯齐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过程理论;伯吉斯提出的城市格局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正提出的“扇形理论”;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的“多核心理论”。

20.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______

∙A.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B.社区管理体制

∙C.科层制

∙D.单位制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中,国家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国有经济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国有经济的集体经济,建立起隶属于国家各个部门的一个个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城市社会,国家通过这些单位对社会成员实现直接的控制。

这种管理体制我们称之为“单位制”。

21.中国以城镇化发展规模为基础的城镇化道路的讨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______

∙A.大中城市论

∙B.均衡发展论

∙C.小城镇重点论

∙D.郊区中心论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中国城镇化选择什么道路,一直是国内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其中以城镇发展规模为基础的城镇化道路的讨论有四种观点:

大中城市论、均衡发展论、多元模式论和小城镇重点论。

22.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类型是______

∙A.逆城镇化

∙B.低度城镇化

∙C.滞后城镇化

∙D.过度城镇化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逆城镇化指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

所谓“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城市人口在向城市外围蔓延和向卫星城迁移,城市中心日渐萎缩。

23.帕累托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是______

∙A.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B.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

∙C.精英阶级理论

∙D.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意大利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于1916年出版了《普通社会学总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精英阶级理论。

24.帕累托认为,统治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集团中成员的升迁或沦落都可能发生。

这表述的是帕累托的______

∙A.精英阶级理论

∙B.精英种族理论

∙C.精英种姓理论

∙D.精英循环理论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帕累托提出了精英循环理论,他认为统治精英阶级的构成及其地位不是恒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集团中成员的升迁或沦落都可能发生。

旧的精英也会被新的精英所取代,即原来下层阶级产生的能力更强的精英分子会聚集起来,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去取代原来的统治阶级或其中的某些低劣分子。

25.子女相对于其父母地位的变化称______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

∙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垂直流动指在社会分层体系当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又称纵向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在同一个社会分层的层次当中,在同一个层内部的流动,又称横向移动。

代内流动是指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中的社会地位变化。

代际流动是指子女相对于其父母的地位的变化。

26.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是______

∙A.广义的社会控制

∙B.狭义的社会控制

∙C.社会控制的规范性

∙D.社会控制的普遍性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主要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______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28.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属于______

∙A.结构性问题

∙B.偏差性问题

∙C.价值性问题

∙D.功能性问题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结构性问题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龄化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劳资纠纷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不平等问题、种族问题、民族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

29.自然灾害的特征是______

∙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C.潜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自然灾害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三个特征。

30.“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______

∙A.科学技术

∙B.理论知识

∙C.信息技术

∙D.专业与技术人员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5,分数:

10.00)

31.社会的基本特征有______

∙A.社会以群体为基础

∙B.社会以人为主体

∙C.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E.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分数:

2.00)

 A.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

(1)社会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32.下列表示核心家庭的是______A.

B.

C.

D.

E.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现代社会学通常采用特定的符号图式来分析家庭结构,这些符号主要包括:

“△”表示男性,“○”表示女性,“﹦”表示婚姻关系,“〒”表示血缘亲子关系,“[*]”表示领养亲子关系,“[*]”表示兄弟姐妹关系。

核心家庭一般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在核心家庭这一类型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

33.我国社区发展的原则有______

∙A.民主原则

∙B.民众需要原则

∙C.自力原则

∙D.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E.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联合国1955年发布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曾列举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基本原则。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原则,具体是:

(1)民主原则。

(2)民众需要原则。

(3)自力原则。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

3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

______

∙A.农民阶级规模缩小

∙B.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消解”

∙C.新的工人阶级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D.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E.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1978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原来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为组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

农民阶级分化了,规模缩小;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消解”,新的工人阶级农民工“再形成”,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队伍越来越大。

此外,中国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35.社会现代化包括______

∙A.工业化和城市化

∙B.民主化

∙C.管理科层化

∙D.社会结构分化

∙E.人的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社会现代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它是由以下一系列子系统组成的:

(1)工业化。

(2)城市化。

(3)民主化。

(4)管理科层化。

(5)社会结构分化。

(6)人的现代化。

(7)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四、{{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五、{{B}}简答题{{/B}}(总题数:

5,分数:

25.00)

36.简述社会化的涵义。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能动调适。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化不是一个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个人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

解析:

37.简述小群体的主要特征。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成员间有面对面的联系,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成员在心理上二彼此意识到对方,保持着直接的思想沟通。

(3)具有共同认可的群体规范。

解析:

38.简述农村社区的共同特点。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

这是农业生产的自然空间占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2)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农村社区成员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技术相对简单,劳动方式多为手工操作,专业分工也较不发达。

现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村社区的商品交换活动日趋活跃,但总体而言其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仍然低于城市。

(3)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这一方面表现在职业结构单一化,另一方面,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较简单。

(4)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进入工业社会后,传统农村社区受到了强大的冲击,社会变迁的速度已经大大加快。

解析:

39.怎样理解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心理学解释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之所以出现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偏差者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

心理学主要从个人层面出发解释偏差行为,有助于我们了解个人产生偏差行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特定的偏差行为的个体发生机制,是值得不断探索的研究领域。

解析:

40.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4)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解析:

六、{{B}}材料题{{/B}}(总题数:

1,分数:

15.00)

41.下面是一段对话:

(S):

嘿,雷,你的女朋友感觉怎么样?

(E):

“她感觉怎么样?

”你是什么意思?

指身体还是精神?

(S):

我是问她感觉怎么样。

你怎么了?

(E):

没什么。

只是请你解释清楚一些。

(S):

算了吧,别谈这个了。

你向医学院的申请怎么样?

(E):

“什么怎么样?

”你是什么意思?

(S):

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E):

我真的不知道。

(S):

你到底怎么了?

是不是病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社会互动?

试分析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互动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分数:

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社会互动是人和人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材料中因为第二个人的积极性不高,使双方交流出现障碍,互动难以持续。

解析:

七、{{B}}论述题{{/B}}(总题数:

2,分数:

20.00)

42.论述现代家庭与婚姻观念的变化。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性观念多元化。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西方婚恋包括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有一些市场。

在对待婚前同居、婚外同居等问题上,尽管大多数人仍持排斥态度,但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谈性色变”的历史似乎已被人遗忘,中国人的性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地位平等化。

近年来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许多调查都证实了这种变化。

对家庭经济事务的处理和家政决策权的分配,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