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4785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docx

中职语文习题册答案第六版上册

语文习题册(第六版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基础知识

1.

(1)冶

(2)搅(3)燎(4)肃(5)凛(6)攒(7)薪(8)委

2.

(1)追求

(2)大腿(3)就(4)熏、烤(5)卓越,高超(6)沉溺(7)追逐(8)依仗

3.

(1)比喻

(2)比拟

4.梁衡

二、课文理解

1.课文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

2.她把探索科学真理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三、语段精读

1.肖像描写的语句:

①“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②“玛丽?

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2.“定格”指一个活动的画面骤然停止,成为一个静止的画面。

用这个词语收束全段,写出了居里夫人作为首位登上法国科学院的女性科学家给现场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突出了她对物理学的贡献及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3.“别人在海难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下这贝壳,,”,“贝壳”是比喻,比喻某个事物或问题。

“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难上来的”,是排比。

全句表现了居里夫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终于”表明艰苦的付出没有白费。

“三年又九个月”表明研究时间之长,表现了居里夫妇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0.1克”数量虽小,但成果可贵。

两个数据还有一种对比的意味,表明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

5.描写。

其作用是:

通过描写镭的美丽、迷人,突出它的来之不易,也衬托了居里夫妇经过艰苦的研究终于提取出镭之后的欣慰之情。

四、拓展训练

1.三个原因分别是:

第一,你可以貌相不惊,才智平平,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第二,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第三,人格是信念,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2.因为他的无私精神,助人品德,现已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其人格魅力早已驾于万众之上。

3.A

 

【二】那一年,面包飘香

一、基础知识

1.

(1)给

(2)薄(3)嘈(4)嚼2.(略)3.

(1)B

(2)A(3)A4.C

5.李家同

二、课文理解

1.李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牵挂学生的老师。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给予鼓励和关怀;看到学生创业成功,并且还一直记挂着他,他很感激并引以为豪,并不因学历的高低而对学生区别对待。

面包师傅是一位拥有绝技、成功创业、不忘师恩的人。

因家境不好,他初中未读满就辍学了。

李老师鼓励他要有一技之长,不要学坏,他记住了。

他学到了面包制作技术,并且创业成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创业成功后,他一直不忘老师的恩情。

2.倒叙。

其作用是:

第一,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第二,在人物未出场前先对其成功创业进行铺垫式叙写,为下文进一步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三、语段精读

(一)

1.看似矛盾的叙述,实际突出了这种面包质量的不一般,一方面制造悬念,一方面为后面写学生的成功设下伏笔。

2.暗写了面包师傅的技艺高超。

3.“居然”指出乎意料之外,没有想到。

“居然”回应前文两处地方:

第一处,“我”自认为每家面包店都去过,居然不知道有这家店;第二处,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我”尾随其后,真找到了这家面包店。

(二)

1.设置了两个悬念:

第一处,大师傅“问我是不是李老师”,说“老板关照,如果李老师来,就要给予特别照顾”。

第二处,“我”吃完面包后,大师傅说“还有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2.因为李老师不仅教过他心算,而且教导他走好人生之路,他对老师怀有感激之情,所以要对老师“特别照顾”。

“特别照顾”体现在老板“准备了一套下午茶招待我”,并奉上了每天只出炉一次的薄饼。

3.作者描写面包店的环境布置,表明这家店的老板很有品位,并借此突出学生现在的成功。

4.第一,下午茶满口留香;第二,“我”觉得薄饼“好吃得不得了”;第三,有大批的食客来此享受每天出炉一次的烤卷饼。

四、拓展训练

1.这个标题的好处:

第一,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第二,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第三,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第四,寓示了文章的主题——“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第五,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

3.为主持人的出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4.交代文中那封信的来历,为文章画上完整的句号,使文章产生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5.真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品德;要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

【三】卖白菜

一、基础知识

1.

(1)瞥

(2)漉漉(3)蔫(4)踽踽(5)冽(6)黢黢(7)溃(8)戳

2.

(1)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

(2)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3)张开

3.

(1)A

(2)A(3)B(4)B

4.D

5.蛙红高粱檀香刑

二、课文理解

1.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和侍弄的,它们的长成包含了“我”的付出和期待,“我”对它们怀有特殊的感情。

现在过年了,连那棵最小的白菜都不能留下来享用,可见“我”的委屈之深;也正因为“我”对它们怀有特殊的感情,当买白菜的老太太说白菜卷得松,并且撕扯小白菜的菜帮子,才引起了“我”的恼怒,以至于要多算她一毛钱。

这段详写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铺垫作用。

2.

(1)“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表现了母亲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饺子而引起的苦痛与无奈的心情。

“但她没有哭”,表明母亲面对生活的苦难,不屈不挠,执着坚强。

(2)“眼睛红红地”,表明母亲已经哭了很久,这充分展现了母亲在人前丧失诚信与尊严的痛苦,表现了母亲讲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

三、语段精读

1.到了集市就意味着那三棵白菜将永远失去,因此磨磨蹭蹭,“挨”写出了“我”无奈、不情愿的心理。

2.写集市上的热闹场景,渲染了春节临近的气氛,也衬托了“我”在过年时想吃一顿白菜饺子的愿望难以实现的酸楚与悲哀。

3.这个人物并不多余。

后文中,当“我”算好账,母亲接过老太太的钱时,写道“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只这一句,就暗示了“我”多算人家一毛钱的事是有人知道的,这样文章的

结尾就符合逻辑了。

4.①“她用肥大的棉袄袖子捂着嘴巴,,”;②“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③“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

四、拓展训练

1.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

(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

(2)面对苦难要坚强地活下去,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这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3.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4.我之所以能够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是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言传身教的结果。

这样写,内容就不单薄,文章具有厚重感。

【四】一碗清汤荞麦面

一、基础知识

1.

(1)荞

(2)烊(3)款(4)褪(5)幌(6)恤(7)鼎(8)皑皑

2.C3.A4.B5.C6.栗良平

二、课文理解

1.①“一碗清汤荞麦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文中四次吃的都是清汤荞麦面,“一碗清汤荞麦面”构成了全文的线索,将人物、情节、环境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一碗清汤荞麦面”,还象征着母子三人团结一心的精神。

2.团结、不屈、向上、奋斗的精神。

三、语段精读

(一)1.因为当时一家人处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母亲为三人买一碗面而感到难为情,但想给孩子一个新年的祝福,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当当,所以选择在打烊时来吃面。

2.外貌描写。

女人“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表明其家庭经济拮据;但尽管极端困难,母亲还是给孩子买了“一身崭新的运动服”,这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祝福与期待。

3.不好。

“瞥”是短时间地大略看看。

有人在快要打烊的时候来吃面,老板出于好奇要看一下,但又不能“盯”着看,这一“瞥”便知道对方的经济状况,而“盯”,就显得不礼貌了,这不符合老板做人的原则。

4.D

(二)1.“很难为情”是自谦的说法,表明自己没有担负好照顾弟弟的责任;“丢脸”是因为“我”原先有点耻于自家的艰苦生活;“羞愧”是因为在这件事上,我的认识和行为不如弟弟。

2.激动、坚毅、乐观、互相勉励。

(三)1.【A】语段中的“哭”,表达的是老板夫妇对母子三人不幸命运的同情,洒的是悲伤之泪;【B】语段中的“哭”,是老板夫妇为母子三人摆脱了厄运而由衷的高兴,洒的是欢乐之泪。

2.写蔬菜店老板听得入神,从侧面表现了母子三人顽强、团结、奋争故事的感人。

3.符合生活的逻辑。

因为二号桌早已成了“幸福的桌子”,关于母子三人在逆境中团结、不屈、奋争的故事早已为在座的人们所熟知,而且,人们一直在盼望着母子三人的到来,一直在心底默默地祝愿这母子三人早日摆脱厄运。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当他们终于见到母子三人怀着胜利的喜悦重返二号桌,终于听到了二号桌故事的光明结局的

时候,欢呼、鼓掌是完全可能的。

4.雪霁天明,窗明几净,布帘飘曳,,,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烘托了团结奋斗必能成功的主题。

四、拓展训练

1.第一处,“小男孩(穿着件略显肥大的旧衣服)”,表现了小男孩家庭经济的困难。

第二处,“小男孩,脸蛋红扑扑,额头挂着汗水”,表现了小男孩因为生活母亲恢复了健康,生活有了着落后的气色和精神劲儿。

2.用“骗人的面馆老板”为标题,能够引发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好奇。

【五】我不是个好儿子

一、基础知识

1.B2.(略)3.A4.满月儿鲁迅秦腔

二、课文理解

1.

(1)她勤劳,常常天一黑就收拾磨子;

(2)她善良,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都给他们糖吃;(3)她节俭,“我”给她的钱,她要攒下了将来整着给“我”;(4)她无私,她为儿子做了很多,却不求回报;(5)她细心,她临走前仍帮我整衣领,提醒“我”刮胡子。

2.作者先回忆母亲到城里小住,“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然后写母亲留给乡人老实、本分、善良、勤劳的印象,写母亲不舍得花“我”给她的钱,写母亲思念父亲、疼爱孩子等等,这些基本是采用顺叙的方式写的。

这之后,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几个生活细节,是插叙。

写完后,又接着写母亲的勤劳、对“我”的关爱,一直写到母亲来探望“我”。

三、语段精读

(一)

1.母亲把“我”寄给她的钱攒起来;母亲用攒来的钱买红糖喂孩子们。

2.①母亲把儿女的幸福看作自己最大的幸福,在母亲看来精神上的幸福胜过物质上带来的幸福。

②母亲心地善良,喜爱孩子们。

3.D

(二)1.对比的手法。

母亲不关心我成不成名人,无论我收到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但当她得知我生病住院,便不顾一切地哭着来了。

作者通过描绘母亲对两件事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母亲对我健康的关注胜过一切。

2.母亲朴实的一句话,直接而深切地表现出母亲得知我生病后的急迫和无奈。

3.作者通过描绘母亲临走前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母亲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这些细致的动作,是母爱的体现。

4.临走前,母亲“紧紧”握住钱,“整整”衣领,“摸摸”我的脸,提醒我用毛巾“焐焐”,“好好刮刮”胡子,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5.母亲对我做的太多太多,而我能为母亲做的又太少。

直到现在还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这种不对等的爱使我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但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全力报答,因而心里十分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

四、拓展训练

1.因为“这石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我在石旁驻足良久”。

2.只因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不舍,和对儿子离开母亲的呵护后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使得“我”倍加感受慈母的爱。

3.因为母亲年近80,“我”却要去外地工作,这句话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

4.B

 

第二单元

【六】景泰蓝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1.D

2.C

3.

(1)细密

(2)细致(3)细微(4)精细

4.

(1)恰如其分

(2)繁复(3)推陈出新(4)不相上下(5)半斤八两(6)缺憾

5.③④②①

二、课文理解

1.制作工序(或工艺流程)制胎掐丝点蓝掐丝点蓝(繁复、精细的)手工操作

2.第1段末总提一句“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第2段开头说“景泰蓝拿红铜做胎”;第3段末说“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第4段开头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第10段开头则说“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第14段则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第15段开头则说:

“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里说“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

三、语段精读

(一)

1.B

2.剪、曲、夹、蘸、粘

3.①下定义②举例子③打比方④打比方⑤作比较

4.A

(二)

1.B2.B3.A4.C5.C

四、拓展训练

1.①景泰蓝工艺②景泰蓝制品③景泰蓝釉料

2.掐丝珐琅内填珐琅(或堑胎珐琅)画珐琅(或广珐琅、洋瓷)掐丝珐琅

3.丰富了中国瓷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4.

(1)什么是景泰蓝工艺

(2)景泰蓝工艺的发源地和悠久历史,以及工艺发展史上的两项重大突破

(3)珐琅制作的工艺较为复杂珐琅工艺的发展对中国瓷釉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七】钱

一、基础知识

1.B2.D3.A4.C

二、课文理解

项目内容

说明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钱的发展及其作用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表达特色把观点融于说明之中

三、语段精读

(一)

1.钱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外在形态的演变:

从兽皮、贝壳、铁块等发展到纸币;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

3.北宋时期由四川商人联合发行的一种可以随时兑付的纸币。

起初只在四川境内流通,后被官方认可并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4.一是纸币难以兑现;二是后来纸币信用太差;三是滥发纸币,导致其急剧贬值。

5.人们认识到了纸币的好处——便于保存、分割、携带,官方也发行“官交子”,更加有利于流通了。

(二)

1.C

2.B

3.当大家以投机的心态追求钱,投机什么,什么就贵;一旦泡沫破灭,它就不贵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那么高的价值。

4.一是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恶的东西;二是笑贫不笑丑、笑贫不笑恶和让知识斯文扫地等歪曲的社会价值观念。

国家要有必要制度来规范人们对钱和财富的追求。

四、拓展训练

1.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楔形文字

2.刻有笔画的泥板经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长久保存的泥板文书。

3.说明了楔形文字保存下来的形式中有大量文学作品的印记。

 

【八】工商文明的基因

一、基础知识

1.A

2.

(1)暂时聚合

(2)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比喻微利﹐极少的钱(3)太平(4)搜刮

3.B

4.

(1)与其不如

(2)只有才能

二、课文理解

1.平等、民主、法治、合作、信用

2.B

三、语段精读

(一)

1.工商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按工商业的基本原则来管理社会事务,工商业者之间的竞争以契约和计算为基础,比技术、创新、成本、质量、价格、服务。

3.作比较

4.工业革命

(二)

1.可能必要

2.企业家促进了工商业社会中合作关系的形成(或企业家对促进社会合作关系形成的作用和意义)。

3.作比较。

说明汇票的出现对于工商业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于航海发展的意义一样重大。

四、拓展训练

1.公司制造了需求。

2.电能在日落之后给人们带来的光明。

3.单有技术不行,还需要有资本,需要有公司,才能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4.公司带来了某种平等。

举例(略)。

 

【九】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一、基础知识

1.

(1)哧

(2)嘟(3)麝(4)魁(5)墩(6)稽(7)狩(8)循(9)攥

2.B

3.C

4.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二、课文理解

1.项目内容

本文类型(从说明对象看)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在动物及人类身上的验证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色准确严谨,生动幽默

2.不能。

因为艾伦法则在人类身上没有明显的证据,作者未予说明。

三、语段精读

1.叙述和描写。

以见闻起笔,娓娓道来,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

2.A

3.下定义、作诠释

4.B

四、拓展训练

1.一是温度;二是水;三是光照。

2.极地植物“在夏季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不分昼夜地拼命生长,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

3.北极地区其他动物的进食季节都在夏季,而北极熊却与之相反,有其独特之处,作者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说明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4.一是将北极熊与北极地区其他动物的进食特点作对比;二是将北极和南极能够观赏到的动物以及观赏距离作对比。

 

【10】老字号:

北京昔日的名牌

一、基础知识

1.

(1)唾

(2)谒(3)伺(4)栅(5)赊(6)腴(7)睐(8)倭(9)峙(10)馥

2.(略)

3.D

4.C

二、课文理解

1.A

2.分别是中药铺、鞋店、绸布皮货店、餐馆。

最后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移到前面不太妥。

原因有:

一是前面三个小标题都是介绍一家店,而写餐馆时介绍了多家店,放在后面来写,符合文章结构的一般习惯;二是主体部分以餐馆收结,最后一段以周作人对异馥斋(也是餐馆)的怀想结尾,就显得自然、顺畅了。

三、语段精读

1.一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二是表明“内联升”是老北京的名牌。

2.B

3.内联升不仅打造了小皇帝的“龙靴”,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拜谒时穿的朝靴,也大多来自内联升。

4.内联升主打官靴,经营有方。

5.说明内联升的鞋做工精细,质量好,穿着舒服。

四、拓展训练

1.A、D

2.A

3.C

4.老舍笔下拉洋车的骆驼祥子,也很爱穿内联升的鞋。

 

第三单元

【十一】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一、基础知识

1.A2.D3.A4.C5.C

二、课文理解

1.安分守己的本义是: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在课文中,安分是遵守规则,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思,守己是坚守信念,为理想而努力的意思。

2.结构清晰:

作者在开场白之后讲了两点:

用“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讲第一点;用“因此,第二句话,要安分守己,,”过渡,并领起演讲的第二点。

口语化的例子,如“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

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马上”“一句大实话”是口语;又如“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钟书或纳什”,“甭指望”也是口语。

(只要举得准确即可)

三、语段精读

1.项目学校社会

评价主体和标准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成绩优劣为评价标准以众多消费者为评价主体,以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作为评价标准

生活环境“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群体素质较高“平民政治”的环境,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接纳方式学校教育给予学生较多的宽容和机会,它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软实力”社会以利益交换为原则,没有等待个人成长和成熟的义务,它要的是实打实的“硬硕果”

生活表现大学的生活往往是同书本打交道,接触的是激动人心的故事社会生活是同各种各样的人、事打交道,接触的是琐细的事情

2.

(1)钱钟书是文学领域的学者,纳什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但教育不可能把消费者都教育或改造得像他们一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愿意欣赏你在某个方面的才华,按照你的愿望来消费某些产品。

(2)社会和市场是功利的,它不会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它需要的是眼前可见的利益。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比,对社会的贡献与从社会得到的报酬不相称(轻重倒置)。

文中所举的事例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四、拓展训练

1.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指每个同学的姓名;二是同学们未来共同的名字——医生。

2.

(1)期盼

(2)热望(3)钦慕(4)感激

3.排比:

作者选定生命初期的三个阶段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重要。

比喻:

以“暗礁”比喻病痛,以“扬帆远航”比喻“健康成长”,生动形象地说明医生职业的重要。

4.修炼职业精神,如敬业精神、同情心;修炼高尚人格(或修炼成一个“人”),如奉献精神、对人的诚意和爱心。

【十二】美腿与丑腿

一、基础知识

1.

(1)肴

(2)瑕(3)矫(4)衍(5)畸(6)苛

2.

(1)败坏。

(2)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比喻根基。

(3)形容不满意、不高兴的样子。

(4)毛病或缺点。

(5)抱怨,埋怨。

3.D4.A5.独立宣言;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二、课文理解

1.一种是乐观的态度,一种是悲观的态度。

前者可以获得幸福的人生,而后者却得不到。

2.阐述了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两种人生观。

通过对比,肯定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否定了悲观的人生态度。

三、语段精读

1.“那些性情苛酷、怨愤不平和郁郁寡欢的人”。

2.好腿比喻生活中美好的方面,顺利的际遇;丑腿比喻生活中不美满的方面,不顺利的际遇。

3.因为这样的人只会看到生活中不顺利不快乐的方面,心胸狭窄、偏执,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这样的性格于己有害,于他人无益。

4.“我劝告那些性情苛酷、怨愤不平和郁郁寡欢的人,如果他们希望能受人敬爱而自得其乐,他们就不可再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

四、拓展训练

1.知识能塑人的性格,也能改变精神上的缺陷。

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2.(略)

3.求知。

4.(略)

【十三】荣誉与爱荣誉

一、基础知识

1.A

2.

(1)严肃认真、小心谨慎的样子,这里指以严肃、戒慎的态度对待。

(2)褒扬赞美的称号。

(3)喜好,崇尚。

(4)少有,不多。

(5)过分地指责。

(6)凭主观猜测。

(7)对上谄媚讨好,对下骄横无理。

(8)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

(1)夹注号,插说“光荣”的含义。

(2)表示语意的转折。

(3)表示总结上文。

4.

(1)名与身孰亲

(2)行险以徼幸(3)必自侮(4)白圭之玷(5)有所不为(6)非义之义(7)求诸己(8)一士之谔谔

二、课文理解

1.

(1)荣誉的特点:

①荣誉是人格的表现,与人生不可分解;②荣誉具有内心价值,由内部发出来的光荣与外界所加的名誉相合而成;③荣誉是求之于内的,可以自持,可以永久。

2.先运用对比法,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彰显荣誉的内涵;再运用归纳法,概括“真正的荣誉”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最后得出结论:

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荣的完成。

三、语段精读

(一)1.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

2.好名誉不一定就是坏事,名誉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3.这句话承上启下,起着过渡作用。

“更”字强调“荣誉”与“虚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4.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虚荣依附于错觉而生存的特征,深刻地警示人们,错觉这种“粮食”是靠不住的,因为它是虚幻的,一旦幻灭,靠它喂养的虚荣也就随之消散。

(二)1.强烈的对荣誉之爱。

2.先提出论点“要提倡集体的荣誉观念”,然后以“家庭”“商店”“学校”为例进行阐述,最后总结观点。

3.这一段的中心句:

“人生是需要有荣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