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5148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提纲docx

外国教育史教程复习提纲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巴比伦:

文字载体:

楔形文字

教育机构:

泥板书舍

2、古埃及:

世界上最早的字母:

古国王时代发明的24个辅音字母

学校类型:

宫廷学校(培养治国人才)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

职官学校(培养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3、古印度:

婆罗门教育机构:

古儒学校;

主要教学内容:

核心任务:

维持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内容:

《吠陀经》

教学形式:

公元前9世纪前,以家庭教育为主,完全靠背诵

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教学方法:

口授、体罚、导生制

佛教教育发对婆罗门时期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

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

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的比较:

区别:

婆罗门教育是一种私立的教育,教师均由婆罗门担任,教育对象多为婆罗门子弟,故教育带有强烈的贵族性,教育方法采用口授法及导师制;

佛教教育则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教师均由佛教僧侣担任,教育对象较为广泛,故教育带有平民性,教育方法把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共同点:

①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徳陶冶,使每个人都能稳步减

少乃致彻底摒除尘世迷惑,使自己的精神或灵魂“得救”或“解脱”。

2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3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变革,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久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

3教育内容较丰富;

4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5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教育,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6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

7文明及文化的教育甚为古老。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探1、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各自特征

2、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

核心:

高度重视数学,数学是万物的本源;灵魂不死,生死轮回

目的:

为知识而求知识,使人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

内容:

理性主义:

在道德行为中以知识为指导

3、智者派(名词解释):

公元5世纪后,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冋教师,他们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步形成一个阶层。

※智者派的基本教育思想:

①重视辩论、演讲才能的培养,确立七艺中的前三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

2重视道德问题、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3明确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把教育与政治、道德等社会现象区分,并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探智者派的历史贡献:

笫一、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对象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第二、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教育意义:

教育使人得到改进,所有事情是可以由人的智力掌握的,学习是可能的,不必求神问卜

教育目的:

造就治国Z才

教育任务:

实践的哲学一一道德

寻求道徳的“一般”

教人学会做人

智慧即德行

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守法就是正义

身教重于言行

体育锻炼和健康

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讲学屮,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探2、柏拉图《理想国》教育观

⑴国家重视教育,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过程中的作用;

⑵男女平等教育,重视早期教育,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学习内容,反对强迫学习,德育的任务以理性指导欲望;

⑶把四艺即音乐、天文、儿何、算术列入教学科目,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⑷学习即记忆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三部分:

营养的灵魂、道德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用理性指导欲望,发展人的理想,同时是德、智、体育人性论的依据)

※人形成为人的三因素及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因素:

天性、习惯、理性

三因素之间的关系:

天性、习惯服从于理性的指导

白板说:

人的灵魂(意识)正如一本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书,或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一张白纸,一块白板,他能接受对象的知识。

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

1、西塞罗及其代表作《论雄辩家》(了解)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6年),罗马最杰出的演说家,教育家,古典共和思想最优秀的代表,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

《论雄辩家》是以对话形式写的。

在书中,西塞罗虚构了克拉苏在罗马郊外塔斯克勒姆的别墅的一次聚会。

来参加的人对有关雄辩家、雄辩术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西塞罗借克拉苏之口阐述了关于雄辩家应具备的素质及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罗马高等学校(修辞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西塞罗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内容:

要有广博的知识

要在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

要有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

方法:

练习是培养雄辩家必不可少的条件。

最常用的练习方法:

模拟演说

最主要的练习:

写作

2、昆体良及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了解)

昆体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约35—约95年)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他出生在西班牙,其父在罗马教授雄辩术,颇有名声。

昆体良少年时随父亲到罗马求学,受过雄辩术教育。

他当过1年律师。

公元70年被任命为一所国立拉丁语修辞学校的主持人。

由于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上的卓越成就,当罗马帝国在公元78年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教师。

《雄辩术原理》是昆体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的著作,本书系统的论证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集屮反应了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和特色。

全书共12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种理论问题。

上述各卷系统总结了作者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罗马教育当吋存在的各种弊端,较为全面地提出了雄辩家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设想,尤为详尽地阐明了有关教学的理论。

《雄辩术原理》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即雄辩家)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髙的思想、髙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在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为重要。

※昆体良的教学理论

1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2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聘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3关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

4学习和休息交替昆体良提出应让学生休息,防止过度疲劳的意见。

5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1、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对于西欧的贡献

1由犹太教分支到罗马国教

2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

3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为欧洲古代文明的唯一载体,填补了蛮夷统治者的文化空白。

2、七艺:

是西欧小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天文、咅乐、算术、几何。

3、骑士教育: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

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它是等级鲜明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相适应的教育形式。

4、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一萨莱诺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自治特点:

虽然教育统治者不断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

大学还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个地方当局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为自己争取到不少特权。

女山学生免税,免服兵役等。

5、经院哲学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他把经院哲学推上高峰,同时也使这一学院代表的推理主义达到极端

1承认科学知识的存在;对事物的研究可获得知识

2科学知识与神学并不矛盾

第六章(略)

第二编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文艺复兴(名词解释,掌握)

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类型: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了解)

《1》新教教育的基本观点:

(1)反对罗马教廷巧立名目,欺世敛财

(2)反对僧侣们的荒淫无耻,贪婪腐化

(3)反对教会仪式的繁文缚节等

(4)信仰基督教,反对旧教

(5)强调个人在宗教生活中的地位

(6)通过《圣经》直接获得上帝的恩典

(7)《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8)以原始基督教教义取代中世纪教会教义

《2》耶稣会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

•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

•提倡温和纪律,强调师生关系,很少体罚

3.人文主义的世界观(了解)

(1)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2)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

(3)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

(4)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

••••

■人本主义

■古典主义

■世俗性

■宗教性

■贵族性

5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的关系(掌握)

三者之间既有相互冲突饿方面,又有相互融合吸收的方面

(1)人文主义和天主教都是反对宗教改革的,均主张教会内部实行不流血的改革,但是宗教改革却造成了教会分裂。

(2)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它们共同反对人文主义教育中尤英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中的异教因素,宗教改革运动“压制了人文主义运动的种种世俗倾向”,而反宗教改革运动则想把当时的社会和教育带回宗教性更强的屮世纪。

(3)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天主教教育尤其是耶稣会的教育出于其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因而带有强烈的贵族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与耶稣会教育的贵族性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后者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社会精英或未来的社会精英为天主教服务

(4)这三种教育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它们所服务的目的不同。

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天主教教育为天主教服务。

(5)共同点:

都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掌握)

(1)教育的目的

从宗教世界观出发,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来时生活做准备;

在他的《大教学论》等著作中有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

(2)教育的作用

把教育看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了解)

(1)这是贯穿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2)原则的重要内容:

遵循“秩序”这条普遍法则

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原则的中心思想:

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

3.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了解)

提出的理论源泉:

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

普及教育的目的:

为了现世的目的,为了使人成为理性的动物,成为主宰

4.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掌握)

直观性原则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5.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重点掌握)

••••

(1)德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德行看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夸美纽斯也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束缚,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2)德育内容

主要或基本的德行:

智慧、勇敢、节制、公正这四种品德

劳动教育

(3)德育的方法

尽早开始正面教育

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

榜样

教诲与规则

择友

6.夸美纽斯的学年制与班级授课制(了解)(P212)

第九章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

国家的教育

1.洛克的白板说(了解);洛克的绅士教育(名词解释,掌握)

(1)洛克的白板说:

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教育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

(2)洛克的绅士教育: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

这种人正是刚刚执政的英国资产阶级理想中的人。

他们具有从事资本主义工簡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言谈举止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意志坚定,体格强壮,是一种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2.具有现代理念的大学首先在德国出现,1694年建立哈勒大学,是第一所新式大学,哈勒大学的特征(了解)

(1)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大胆选用了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

(2)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

(3)首开民族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

3.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了解)

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注重直观;学习内容广泛,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有重要地位

4.1755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的特征(了解)

(1)世俗性和民主化倾向:

莫斯科大学归屮央政府直辖、教授会管理,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和两个文科中学。

附属中学里有供贵族子弟学习的分部,也有供非贵族子弟学习的分部,两部分年限一样,课程也大致相同。

大学本部也可招收农奴以外的费贵族子弟入学。

(2)注重俄语和科学知识在教学中的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5.美国的教育分权制的形成(了解)

法律依据:

《人权法案》•!

'“宪法未曾给予联邦或未曾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都保留给各州或人民”,从此国家政权对于各地教育事业便失去了直接干预的法权,只能间接影响了第十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1.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重点掌握)

••••

•核心:

“归于自然”

•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

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要求教育遵循天性,即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教师只是提供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作用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此也称“消极教育

•自然教育是针对富人的。

•综上:

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归于自然"、遵从天性,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2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掌握)

(1)正确看待儿童

(2)给儿童充分的自由

3卢梭的自然教育实践阶段(了解)

(一)从出生到2岁婴儿期的教育

•这个阶段儿童的明显特征是不会说话

•因此这一时期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耍注意锻炼,使身体能适应比较很苦的坏境,反对娇生惯养,主张身体保养要合乎自然,认为城市是坑害人类的深渊,主张把婴儿送往乡村,更主张妇女去乡村分娩,尽自然的责任

•批评了在教儿童说话操之过急的习惯做

(二)2-12岁儿童期的教育

•这个阶段是儿童的“理智睡眠”期。

儿童的理智没有开化,处于睡眠的状态。

卢梭反对在儿童期向学生灌输理性教育,反对道德灌输,反对在这一时期让儿童读书。

•另一方面,卢梭又同意这一时期的儿童应该学握一些道德观念。

•卢梭重视这一吋期的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并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三)12—15岁青年期的教育

•(10文化知识的学习

•学习知识上将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培养情操。

•学习内容方面,卢梭要求不要从道徳方面讲解,而必须使儿童的注意里放在有用的工业和机械技术上

•智育方法上,卢梭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自动的学习,知行合一。

(2)劳动教育

•主张学生必须学一门职业

(四)15-20岁青春期的教育

•卢梭认为,在青春期阶段,人的情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需要加以引导,应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要回到城里去进行道德教育。

•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观念,提dr良心说”;他人为道德的价值主要是心灵的内在满足,可以说是为了道徳而道徳;

•道德教育应该从发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

•宗教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他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

4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了解)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

1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重点掌握)

••••

(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2)必须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教育内容心理学化

(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4)裴斯泰洛齐认为,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了解)

籽*基本思想:

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和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1)德育:

最基本要素:

儿童对母亲的爱

任务:

遵循道德自我发展的基本原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德行

实现方法:

首先在于家庭教育,然后是学校屮的教育,二者要密切联系

其次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不崇尚空谈,不求助体罚

(2)智育: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力?

首先,教学要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开始,使教学过程心理化

教学的基本要素:

数目、形状、语言

其次,要改进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维练习

(3)体育:

最简单的要素:

各种关节的活动

思想:

一、基本的四肢操练必须同基本的感觉训练协调起来,同所有的机械思维练习协调起来

二、体育应该从儿童的早期开始,母亲必须熟悉体操的道

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了解)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屮,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立提供依据,而心理学则为实现教育目的确定方法手段。

心理学和伦理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赫尔巴认为认识、情感和意志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观念Z间不同方式的结合,分别产生了认识、情感和意志。

这即是说,意志和情感是源于认识的。

(一)赫尔巴特伦理学

•基本内容z—,是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屮的作用。

(二)赫尔巴特心理学

•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2统觉(名词解释,重点掌握)

••••

统觉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它主要依赖于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

通过统觉,人们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的观念,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

3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了解)

(1)教育(道徳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徳教育的基本途径。

用他的话讲就是“通过教学來进行教育”

(2)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学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FI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

(3)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徳教育获得坚实基础。

但另一方面,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來,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倾向。

4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重点掌握)

••••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

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赫尔巴特指出,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

专心与审思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

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明了(或清晰)

联合(或联想)

系统

方法

第十三章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福禄培尔的基本教育原则(了解)

(1)统一的原则

(2)顺应自然的原则

(3)发展的原则

(4)创造的原则

2.恩物(名词解释,掌握)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

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

自然界的万物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过程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

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3.福禄培尔的影响(了解)

(1)首创了“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在长期实践屮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近代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

(2)19世纪后半期乃至20世纪初期,他的幼儿教育方法一直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

福禄贝尔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3)福禄贝尔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为后来许多教育思想家所肯定和接受,影响超出了学前教育的范围。

第十四章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1.19世纪德国国民初等教育发展(了解)

(1)世界上最早的幼儿园

(2)初等教育的内容:

4R—数学、儿何等实科

(3)初等教育的普及

(4)师范教育:

1809年,柏林师范学校

2.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重要代表人物洪堡(了解);柏林大学的办学新思路(掌握)

(1)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

他认为国家不能使大学仅仅为它的眼前利益服务,把大学看成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古典专科学校,而应从反远利益考虑,使大学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

(2)柏林大学的办学新思路:

首先,柏林大学具有充分的自治权。

教授和学生享有研究和学习的自由。

其次,聘请既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又有高超教学技能的教授(黑格尔、费希特、斯塔尔)

再次,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了解)

(1)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天资或天性、教育、自由自主

(2)论教育的目的

人类思想历史上,对人类的使命有三种不同的的观点:

宗教观点:

人类的使命是相信上帝、爱上帝、敬畏上帝、虔诚。

哲学观点:

人类的目的是理性一道德与幸福;真理或真知一真、善、美;人性。

教育观点:

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完善教育,发挥人的天资、智力和主动性。

自我完善或自身完善包括人的主动性和为真、善、美服务

第斯多惠首先肯定第三种观点,同吋也吸收了前两种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固有本性就是人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教育的主观原理,教育的最大注意力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上。

但主动性本身是空洞的,必须以真善美为客观原理。

也就是说,主动性是人的发展的主观基础,真善美是人的发展客观方向。

教育的最高目标或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白我完善。

(3)教学论

《1》形式教学和实质教学

形式教学: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实质教学:

教师倾向让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一种技能或是知识,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他认为: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分开。

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血液。

《2》教学原则

第一、遵循自然原则。

教学必须遵循自然或天性。

对教师来说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