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5324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docx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病有所医及其发展路径

导言

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与挑战

(一)成就与经验

(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二、制度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步骤

(一)制度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二)基本思路、目标模式与重点任务

(三)三步走战略:

从多元医疗保障到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

三、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优化

(一)制度体系优化的目标和改革思路

(二)当前各医疗保障项目的优化

(三)分步推进多元制度的整合

(四)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四、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机制的改革与优化

(一)运行机制优化的目标和改革思路

(二)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

(三)构建开放的首诊制和转诊制,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网

五、强力推动相关配套改革

(一)优化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服务提供方式,积极开展疾病预防工

(三)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引人民营资本,提高医疗服务效

(四)积极推动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改革

导言

免除国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实现“病有所医”,提供优质健康保障,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投资于国民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不仅是满足城乡居民迫切需求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

重要方面,而且是建设人力资本强国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

烈的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因此,

加快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对全面实现“病有所医”、不断提咼国民健康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医疗保障改革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但是,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断升级。

2003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了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制度体

系上基本实现了国民医疗保障的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

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仍在探索之中,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近期改革与长远发展均迫切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符合国情、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方面加以专题研究,经过全国众多专家

教授多次研讨、项目组工作人员针对部分地区医院及患者的专题调查,以及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教训,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及12个省市的相

关部门召开专题征求意见会议,最终形成了本报告。

本报告在全面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成就及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基于全局与长远的视角,从理论上确立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宗旨、基本思路和目标模式,初步规划了医

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步骤与措施,并对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的

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与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在城市建立了由政府负责的

公费医疗和由单位包办的劳保医疗并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在

农村则建立了由集体经济负责的合作医疗,这种城乡分割三

元构架的医疗保障体系,虽然制度之间差距较大,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乡居民,也基本满足了人民的医疗保障需求。

为我国人民的健康素质提升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医疗保障体制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逐渐发生了改变,并对制度的运行及其绩效构成了严峻挑战。

首先,农村合作医疗因推行土地承包制导致集体经济解体而几近崩溃,接着,城镇国有企业改革亦导致劳保医疗难以为继,从而不得不进行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化改革。

经过近10多年来的探索,尤其是2003年以来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传统的城乡分割三元构架的医疗保障体系,被目前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二元构架体系所替代,新型医疗

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然而,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并没有完全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设计、运行和管理仍都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

(一)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鲜明地体现在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的转轨,以及在此基础上

面向城乡居民的社会化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确立等方面。

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成就与经验,主要表现在医疗保

障和医疗服务的社会化取向及相关机制建设上。

第一,医疗保障由原来各自封闭状态走向社会化。

计划经济时代的劳保医疗,是典型的自我封闭型单位保障,没有资金的社会统筹机制和个人缴费及共付机制。

这种资金筹集和分担方式与校服务项目付费的费用支付机制的并存,激励了医疗机构和患者去过度使用医疗服务,导致劳保医疗费用大幅攀升。

而缺乏社会互济、封闭运行的制度体系使得制度的风险分散能力不高,不同单位之间的医疗费用

负担畸轻畸重,不利于劳动者流动。

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转型,打破了板块分割、封闭运行的模式,不仅扩大了疾病医疗风险的分散范围,而且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与个人自由流动的需要,有利于化解个人在改革中的疾病

医疗风险,同时为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创造了条件。

可见,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的转轨,有利于制度本身运行效率

的提高和促进医疗公平,有利于推进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从而是完全符合我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取向。

第二,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初步确立。

在传统的医疗保障体系下,受保障者不需要承担缴费义务,公费医疗经费由国家财政包办,劳保医疗经费完全从单位财务列支,农村合作医疗经费则是从农村集体经济分配中解决。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来,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逐渐得到确立。

政府补贴、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缴费、受保障者个人缴费,共同构成了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基础。

其中,让个人缴纳相应的医疗保障费用,已经成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对象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基本义务。

这种医疗费用分组机制的确立,不仅可以解决医疗保障的财政问题,而且可以解决患者过多使用医疗服务的问题,既提高了制度的风险分散效率,又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还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

因此,尽管医疗保障费用分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一机制

原则的确立,确实是我国医疗保障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第三,定点医疗服务的供应方式扩大了保障对象的就医选择权

在城镇医疗保障改革中,医疗保险机构统一确立定点医疗机构的改革措施,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保障对象只能到一家医院就诊的限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将报销的范围扩大到城镇的医疗服务机构,这无疑是医疗保障对象就医选择权的扩张,从而是完全符合医疗保障制度自身发展规律和方便保障对象的举措。

第四,多元并存、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面向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面向城镇非就业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面向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并开始推进城

乡医疗救助的发展。

目前,城乡医疗救助和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在制度层面上基本覆盖全民,人人均可以参加相应的医疗

保险计划或者通过医疗救助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目前,由“三险一助”构成的多元并存医疗保障体系仍在不断地扩面、调整和完善,以切实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尽管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还迫切需要优化,其运行管理机制还需要进

一步完善,但是能够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兀医疗保障体系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中率先确立,确实是对整个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的重要贡献。

第五,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关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也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

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直接推动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以及医药生产与流通体制建设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医疗服

务系统出现了服务竞争,医药生产与流通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民间经济力量在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药行业更是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所有这些,都为医疗保障制度及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上述成就表明,即使是现阶段城乡居民医疗保障问题还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解决,但已经获得的改革成就依然不容否认,况且,这些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成就的取得,也已经为这一制度的深化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肯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无须讳

言,这一制度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保障与医疗服务的预期日益提高,而现在的医疗保障制度

与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必然给医疗保障制度带来巨大挑战,因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对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的需求就越大,医疗成本亦越高,而我国的医疗保障显然还未做好应付人口老龄化的准备。

此外,无论是医疗保障制度还是公共卫

生体制及医药流通体制,都存在着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既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问题,也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失误与

不足造成的障碍。

因此,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其实面临着满足城乡居民当前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和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双重任务。

在面临上述挑战的同时,现行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低,“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突出

虽然近几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扩大,但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居民个人仍然承

担着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看病贵”日益演化成了重要的民

生问题,甚至造成部分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分布很不平衡,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多地集中在发达的城区,加上人们就医的群

体效应,不仅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无法及时、方便地获得医疗服务,城镇居民也遭遇了“看病难”的问题。

“看病贵”主要体现在个人支付的医疗卫生费用过快增长,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

“看病责”降低了居民对医疗卫生

服务的实际利用,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其他生活支出。

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虽然覆盖了门诊和住院两部分医疗费

用,但保障程度有限,个人自付比例仍然偏高,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又均是有限的大病统筹。

2006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构成中,政府预算卫

生支出仅占18.1%,社会卫生支出占32.6%,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达到了49.3%。

由于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居

民个人因“看病贵”而不敢或不愿看病的现象并不罕见。

据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我国城乡居民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或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人数占应住院末住院人数的近40%,落后的农村地区更为突出。

与“看病贵”并存的另一现象是“看病难”,即一些地区部

分居民难以及时享受到应有的医疗卫生服务。

当前,我国的优势医疗资源、高技术医疗装备以及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人员,都过度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城市,而落后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则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

偏远山区和落后农村地

区的居民因为距离医疗机构遥远,或者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较

低而不能及时就医。

不仅如此,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的密集程度差异仍在拉大,城市集中了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农村的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却很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

资源配置不公平,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技术装备和医务人员配备不合理,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制造了“看病难”问题。

2.医疗保障制度多元分割运行,既不公平也有损效率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多元分割运行的体制,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分别以户籍为依据,各自封闭运行。

在城镇,以就业为标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双轨并行,一些

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仍存在并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隔独立运行,部分地区甚至还出台了通过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向灵活就业人员扩面的多元化改革措施,再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单独运行,整个医疗保障制度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板块。

在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停留在区县统筹、风险分摊范围非常小的情形下,这种制度的多元分割与碎片化现象,既不利于实现人员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融合,还有悖于大多数法则,不利于通过社会互济来分散风险、保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从而直接损害着制度运行的效率。

不仅如此,医疗保障制度的多元分割与“碎片化”现象,还削弱了制度的强制性,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构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3.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运行效率不高

当前的医疗保险运行机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整个制度的运

行效率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医疗费用支付机制不科学,尚未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购买机制。

虽然,医疗保险制度在总体上得到确立,但是由医疗保

险基金统一核算和支付并设有完全推广,一些地区的医疗费

用仍在实行事后报销,它直接造成医疗保险筹集资金进行第三方集中购买医疗服务的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进而无法

有效地约束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行为。

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

仍占支配地位,在公共投入不足与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激励了医疗服务机构诱导需求的行为,即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特别是过度提供高科技治疗服务和高价格的药品,造

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自愿参

保、大病统筹的制度设计,导致了制度的运行效率不高在缺乏对贫困群体参保资助的情况下,自愿参保必然会造成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还客观上形成了对能够参保的富裕群体的逆向财政补贴,而产生逆向转移支付的作用。

保障目标依然定位为保大病,实际上很多普通的参保对象,尤其是年轻的村民可能无法实际受益,这种“自愿参保”、“保大病”的政策设计必然导致参保对象的逆向选择,直接威胁到制度财务的可持续性。

而放弃“保小病”不仅会弱化对疾病预防的重视而最终加重医疗体系的治疗负担,客观上还造成了不能向大多数居民提供医疗保障。

第三,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更多地重视基金的财务绩效,不合理地强调基金的结余及偿付能力,而忽视了医疗保险本身

的宗旨,即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促进居民健康。

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现收现付,追求当期平衡,基金结余应该控制在合适的比例内。

而目前国内的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较多,实际不利于达到社会保险促进健康的目标。

基金结余多数来自医疗支出的过度控制,尤其体现在对患者的过多控制方面,起付线、共付比例以及封顶线等措施过严,导致居民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

医疗保险基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者约束和控制较严格,不能有效地化解居民的医

疗费用风险,进而导致“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

4.医疗保障制度不能适应疾病模式的变化

随着我国步人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的疾病谱也由传染病为主转向慢性非传染病为主。

老年人口的增多,患病的可能性增大以及由此造成医疗服务需求将增多。

患病率尤其是

慢性病发病率上升,意味着人口老龄化将提升疾病负担,给医疗保障系统造成一定的财务压力。

因此,医疗保障制度还面临着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

与人口结构变迁相伴随的是疾病模式的变化。

过去以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已经被以慢性病以及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所替代慢性病成为最主要死因,其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占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原因的前四位,2007年,这些病因致死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城市75.96%,农村77.43%。

慢性病患者的患病周期长,单纯的医疗诊治费用高,且疗效并不理想,这就会大大增加医疗费用的开支。

与传染性疾病不同,降低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人们改变自己的不健康行为,这进而需要将医疗保障的重点放在公共卫生等预防性医疗服务方面,而不是疾病的治疗方面。

因此,疾病模式的改变需要改变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对健康干预的重点,调整医疗服务结构,以提供符合新的疾病谱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增加社区医疗等针对老年人疾病防治的医疗服务,而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离这一要求显然距离遥远。

二、制度建设的目标、思路和步骤

人人“享有健康”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普适性目标。

为了

达到这一目标,特别需要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确立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路,选择具体的制度模式,并规划制度建设的具体步骤。

(一)制度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是,通过对现行制度的有机整合,从城乡分割的三元制度变成城乡融台的二元制度,再发展成区域性的统一国民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人人享有较充分的基本医疗保障,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制度建设的最终日标,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必须达到以下标淮:

一是人人能公平地享有医疗保障,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国民,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

二是制度设计符合大数法则,能够有效进行风险分散,并有效地约束保障对象的就医行为和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治疗行为。

三是

可持续发展,即能够在满足国民疾病医疗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1.处理好公平、效率和质量的关系

公平意味着居民在医疗保险的资金筹集、服务获得方面受到公平的对待,人人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

公平的筹资机制要求有高水平的风险分担机制来分散个人的医疗费用风险,并体现对贫困者的照顾和帮助。

服务获得的公平要求制度体系的设计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位居民,而不存在排斥性的因素或者歧视性的待遇差别,居民能够

按照其实际需求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而较少地受个人收入水平、地域等因素的制约。

医疗保障的公平是制度建设追求的首要目标。

效率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对参保者而言,效率要求医疗保险这种筹资机制能够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化解居民的大额医疗费用风险。

对于医疗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而言,效率主要强调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这要求医疗费用支付制度的激励机制引导医生和医疗机构重视疾病预防、选择合理的医疗干预环节,重视医疗方案的成本收益,选择适宜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而言,效率主要强调资源配置的效率,这要求优化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市场结构,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同时有效地进行医疗资源的规划。

效率是制度设计和优化、运行和管理,以及管制和监督必须遵循的守则。

质量意味着医疗服务和药品的质量应该得到保证。

这要求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和规范医疗服务提供者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而努力,以及政府应该为保证药品和服务质量而进行有效的监管。

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从单纯的医疗费用保障向健康保障发展,是不断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建设生活质量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

公平是医疗保障制度追求的基本目标,各项制度设计均为此目标服务。

效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的重要标准。

质量也是制度追求的重要目标,它要求追求高质量的公平和高质量的效率。

2.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相结合

政府应该主导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解决医疗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中由于信息问题、垄断问题等而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但是,政府主导不是替代市场,也不意味着政府包办。

在保证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应该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的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系统的效率,更好地为实现社会公平这一

目标服务。

政府主导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不合理地掌握更多的权力,以及没有选择地包揽更多的事务。

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原则要求政府优化医疗卫生体制的制度设计,解决医疗保险市场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信息失灵问题;要求政府进行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规划,以及资助弱势群体参加医疗保险计划,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得性和公平性。

政府主导并不是替代市场,而是解决“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

政府主导不仅体现在制度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还体现在通过服务购买来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医疗服务。

市场可以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医疗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

3.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关系到资金筹集和服务购买两个方面,涉及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服务两个市场,影响多方利益主体。

所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的制度建设需要深化“多改并举”,通过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动、整合公共卫生系统、医疗服务提供系统、医药生产和流通系统、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和监管系统的改革和建设,协调推进各方改革,建立和完善多种体制、机制,才能发挥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整体效率。

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涉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当前的时代特征、具体国情。

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的制度建设原则要求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兼顾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需要,科学地借鉴他国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医疗保障模式和制度建设方案。

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的制度建设原则还要求处理好传统体制遗留问题和制度建设未来发展要求的关系,在制度设计上利用“后发优势”,避免重犯别国的错误;要求推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改革原则,推动改革平稳、顺利进行。

(二)基本思路、目标模式与重点任务

1.基本思路:

基于国情的全民医疗保险之路

基于我国的国情,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之目标,我国的医

疗保障制度建设应该选择渐进的全民医疗保险之路。

全民医疗保

险具有两大特征,即缴费型医疗社会保险的制度模式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居民统一的制度安排。

这两大制度设计符合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系统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和社会公平。

(1)缴费型医疗社会保险的制度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快速的结构变迁,快速的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人口的就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正规就业劳动者将占未来就业人口的主体。

这样,雇用劳动者及

其雇主缴费参保,且占医疗保险制度参保对象的主体。

非就业居

民参加医疗社会保险也要由个人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同时政府

将提供参保补贴。

因此,缴费型医疗保险计划不仅符合未来人口的就业结构,具有经济可行性,还有利于在就业者和非就业居民之间进行有效的社会互济,促进社会融合。

另一方面,缴费型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模式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一致。

当前,我国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计划运行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

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因政府补贴不足和监管不力,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药价虚高,诱导患者过度使用医疗服务。

因此,控制公立医疗机构的上述诱导需求行为,是医

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之一,它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推进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市场的机制建设。

这样,健全的医疗保险第三方购买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通过激励机制设计和市场竞争很好地约束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行为。

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