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5537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

新教材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

一、基础训练题。

(4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6分)

(1)qíng天撼地()

(2)è然()(3)zōng迹()(4)cì福()

(5)pìn任()(6)滑jī()(7)xūn章()(8)róu搓()

(9)chān和()(10)绵yán()(11)xuàn耀()(12)luán生()(13)bì护()(14)kǎi歌()(15)tàng手()(16)kuàng野()

2.选择本单元课本中出现过的成语填空。

(6分)

(1)“这可真(使人听了十分吃惊)_____________了。

局里的专项拨款都不能如期发放,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怎么能提高啊?

真是一群(比喻人或事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_____________的领导。

”此话一出,大家都(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_____________起来。

我坐在一旁,想象着领导们坐在自己的沙发里,一个个(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_____________,不觉陷入了沉思之中。

(2)面对功名,我们不能像赫尔墨斯那样(形容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的不幸,我们应该有坦然的心态,正所谓(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后果和影响耸人听闻。

B.梅林中学的每一位老师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C.大家要到野鹤秋去烧烤,我本来不想去,但也只得随声附和地跟着。

D.魏弘阳同学,你在县语文报杯阅读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但是千万不可眉开眼笑,一定要争取更大的进步!

4.(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回答。

(a)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使“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

(b)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失去乃至降低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

(c)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有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重新唤起孩子们对文字的热爱□这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

(1)(a)(b)两句有语病,请选择一句进行修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c)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句中□内应该填什么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7分)

2013年11月22日,新民晚报发表了文章指出:

13至14岁是不良行为的高频期。

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普法教育,已成为维护校园文明与安全的重中之重。

【材料探因】探究青少年犯罪客观原因有哪些?

(3分)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比例大,这些使孩子成长环境先天不良:

没有家庭温暖,缺乏父爱母爱。

另外,“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

材料二:

法制观念淡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未成年人不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也不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加之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很弱,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陷入犯罪的泥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场纠偏】某中学邀请某专家于11月22日下午3:

00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青少年普法知识讲座”,他们拟写了一则海报。

看到海报(见右图)后,你会提醒他们在海报中添加哪些内容?

(2分)

时间:

11月22日

校学生会

不要为了一时之快

将法律抛之脑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报宣传】某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下列材料中能为“法律知识小贴士”栏目所用的两项是()()(2分)

A.青春期被称为“最宝贵、最富特色的阶段”,青少年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的认识与表现逐渐成熟,但却很容易受不良现象引诱,法律知识淡薄的他们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B.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C.11月22日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了“青少年普法知识讲座”。

张警官以李天一犯罪事实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许多法律知识。

D.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

6、阅读清朝黄景仁的古诗《别老母》下面这首,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

①搴帏:

揭开室内的帷幕,这是诗人出门的动作。

②河梁:

是指河上的桥,它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送别之地,源于李陵的诗: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最为传神的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有子不如无”是诗人自责还是老母责备?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31分)

(一)(10分)

正嚷间,真君到了,问:

"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

"众神道:

"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

"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雀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

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心中暗想道:

"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

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

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

"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

……"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

"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腮上无针。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

必然是那猴变的。

"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二郎因衔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二郎见他变得低贱,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足龙〕踵。

7、结合选文,评析二郎真君是个怎样的神君?

(4分,至少写出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中“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

”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你还能找出一句类似有潜台词的句子吗?

(4分)

言外之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找出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一句中,“又”字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野菊花曹丽琴

①菊花茶是朋友出差去安徽亳州带回来的。

朋友说,你每天用嗓常常熬夜,泡一杯野菊花茶润润喉提提神,缓解一下视力疲劳。

我接过,一阵馥郁的甘草芳香袭来,满满的一大包,黄绿相间。

土黄的菊朵,枯绿的花托,干燥得大有一幅沉年睡去不再复醒的样子。

②喝得多了,便摸到了它的脾性。

取出几朵枯菊,冷水、温水是见不了它的丰盈,必须用滚烫的水倒入,菊才会在一股股热流里旋舞、释放,露开了笑脸,丰润了身姿,飘逸起芳香,微黄色的液体清清爽爽,离了枝头的菊花便有了第二次生命的绚烂。

③犹记得小时,秋收的田野里,纵横的阡陌上,走到哪儿都能采几束如此鲜艳的小菊花戴在头上,插在发间,挎一个竹篮,哼几首歌儿和伙伴们拾一篮满满的稻穗儿披着晚霞回家。

谁也不知道这些野菊花是什么时候长在这儿,也没有人对此诧异。

一切都是那样自自然然、年复一年。

仿佛村庄上的乡亲,田野里的庄稼,坚守着土地,默默地开花吐蕊。

A.一朵朵迎着朝阳沐着夕辉映着星光,仿佛我们乡村孩子的脸庞朵朵灿烂。

④现在,野菊花随着我们成长的步伐也竞相开放到了繁华的城镇里。

我的心房里就有这样一幅画呢!

一幅我所见过的纯天然的油画。

它的色泽是那样的鲜艳、明快,真正的自然造化。

那个周末,我穿过长长的楼道下得楼来,随同迎面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笼罩全身,它也就一眼撞进了我的视线中,然后它就牢牢地投影在我的心房里。

它是那样的蓬蓬勃勃、浓浓丽丽、灿灿烂烂地盛开在小区的花坛里。

鲜黄鲜黄的小菊花,一朵两朵,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数也数不过来,看也看不过来,一堆堆一簇簇,满地都是。

B.真怀疑是那夜晚的繁星不约而同坠入尘间,一下子全都闪耀在这一片地域上了。

⑤这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是我熟稔的热烈和澎湃的颜色,宛若儿时村庄、田野生长的野菊花一样旺盛。

它与这个季节飘叶如蝶的枯黄迥然不同,那是一种衰败,一种萧条,一种沉寂。

而它是生命的色彩,鲜艳、亮丽、夺目。

细细凝视,鲜黄鲜黄的花瓣,小小巧巧、玲玲珑珑、叠叠挨挨,如玉露蝶衣紧紧簇拥着金黄、圆实的小花蕊,活力四溢、夺人心魄,真正的“百草摧时始起花”。

⑥一种亲切油然而生,陶醉在目光注视的地方。

身旁,银杏叶飞舞,樱花叶凋尽,而它们如这冬日的阳光芳香、恬美,释放着生命的活力。

当我的孩子和伙伴在菊花前扬起笑脸,我仿佛看到我和朋友童年时青翠的身影。

越来越多的野菊花开遍城镇,繁衍、传播着生命。

就像我和朋友以及更多的像我和朋友这样的乡村孩子,长大了,移植到了城镇,努力地适应城镇的土壤和空气,互相携手扶持着,沐浴着城镇的雨露和阳光,演绎生命的再度绚丽。

⑦这菊,定是这样一种好种易活的植株吧。

抽芽、吐叶、开花、凋零。

如此循环,潮起潮落,美丽人生。

要不,城镇上的这种小菊花何以盛开得愈来愈蓬勃,愈来愈芬芳,甚至艳过了那些需要精心培育的菊中贵族:

雍容华贵的“白呼啸”,亭亭玉立的“绿朝云”,缤纷多姿的“五彩凤凰”……

⑧它们靠的是什么?

也许就是这“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心性吧。

10.仔细阅读全文,概括“野菊花”的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语境,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

(3分)

细细凝视,鲜黄鲜黄的花瓣,小小巧巧、玲玲珑珑、叠叠挨挨,如玉露蝶衣紧紧簇拥着金黄、圆实的小花蕊,活力四溢、夺人心魄,真正的“百草摧时始起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读着生动形象,清丽自然。

B.文章③、④自然段相互映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野菊花不论生存环境如何改变,都能灿烂盛开的特性。

C.文中作者依次描绘了乡村的野菊花、移植到城市的野菊花和杯中的野菊花的形象,文章条理清晰。

D.文章采用设问结尾,言简意赅地总结收束全文,同时赞美了菊花的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3.《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给宗璞的启示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而本文作者笔下的菊花给你哪些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梦断雅典

①世界轰然崩溃了。

我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地从杠上掉了下来。

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时间感。

夺冠的狂热,情绪的波动都不复存在,观众的脸变得模糊,我的耳边突然安静下来。

②动作结束了,我平静地离开了赛场,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掉泪,我挺直身板,如同奥运金牌挂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

③我从一群目瞪口呆的教练员,运动员,记者身边走过,没有看他们一眼,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我坐上了场外的第一辆班车。

我失去了一切。

④全球观众大概都惊呆了,他们看到的,是我停止了动作,不知去向,而且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⑤在今天的高低杠比赛中,我一直有种非常不好的感觉:

过一秒钟就会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故。

我突然意识到是赛方给的准备时间不够。

按惯例我有充裕的时间仔细回想每个动作、熟悉器械,但比赛开始的绿灯突然间亮了,我不得不中断准备,仓促地开始了比赛。

然而,对于高低杠这个项目而言,是容不得急就章的。

一个动作不标准,很可能就会落下终身残废。

当时,是内心的平静和惯有的谨慎救了我。

前半段的动作我很是得心应手,当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摆动作时,我突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好像我会掉下去,那么我将成为一个谁也不需要,谁都不记得的终身残废。

不,我不能这样!

我松开了手指,软绵绵地落地了。

⑥做梦都没想到,我的雅典之旅会这样收场……但我没有绝望,毕竟这只是翻过了人生的一页而已。

我知道,今天奥运会一结束,我的运动生涯也将画上句号。

回到房间,我喝下一小杯白兰地,庆祝一切已经过去,我仍然活着,并且完全健康。

我卸了妆,蒸了桑拿,点上蜡烛,放起音乐,开始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

⑦不久后,家人和友人都赶到了,看到我安好的样子,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我们驾车去了一处别墅,风景美得难以形容,在桌上摆满我最喜爱的地中海菜肴,大家为我的成绩和经受的考验举杯。

朋友们簇拥着我,纵使我再坚强,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直到天明。

过去数年间的磨难,承受的压力都得到了宣泄,朋友们都用理解的眼光看着我…….我的内心变得非常轻松,如同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从早到晚在喜欢的蹦床上跳来跳去。

那天晚上,在充满浪漫的别墅里,意识到我人生总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阶段才刚刚开始。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是怎样看待“梦断雅典”的?

用第⑥段中的一句话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何理解第⑦段中“放声大哭”与第⑥段中“没有绝望”看似矛盾的心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全文看,面对失败和挫折,“我”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奥运会即将召开的时刻读到本文,你如何评价霍尔金娜在比赛中放弃?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测试题。

(28分)

(一)(11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马无故亡而入胡()⑵死者十九()

⑶家富良马()⑷引弦而战()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大胆想象,猜测“马无故亡而入胡”后的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后来怎么会“将胡骏马”回来了呢?

(写一段话,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7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天雨墙坏()⑵其邻人之父()

⑶大亡其财()⑷其家甚智其子()

24.(3分)下列“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人不知而不愠B、学而不思则罔C、温故而知新D、而疑邻人之父

2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穆公亡马

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

吏逐得,欲法之。

公曰:

“君子不以畜害人。

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

”乃饮之酒。

居三年,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2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居三年()⑵得而共食之()

⑶乃饮之酒()⑷穆公为晋所困()

27.(2分)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畜害人”中的“以”相同的是()

A、以为顺流下矣B、此独以跛之故C、以德服人D、以报食马之德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分)吏逐得,欲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向秦穆公学习什么品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

1.下列是关于《西游记》的三个语段,阅读后回答问题:

语段一(2分):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

“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道: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师傅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行者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

“变!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你知道师父此次因何事要贬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这个故事,说说行者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