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5893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下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word教案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课题

血液

课时

7

教学目标

1、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3、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

4、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5、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

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

教学准备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分析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

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28页的活动并去阅读28页至课本31页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

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观察要点

(1)量简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

(2)根据量简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占体积的比例约为多少?

(学生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教师进行小结)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

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浆,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桨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部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桨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血浆,它里面溶有多种物质。

讨论血浆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性质:

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

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

A、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

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

1%,此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

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

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

B、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C、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

基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部分。

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氧和二氧化碳。

(3)功能: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2.血细胞

(1)   红细胞:

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

B、红细胞寿命一般为120天。

骨的红骨髓可以产生新的红细胞。

C、静脉血一般是暗红色的,而动脉血由于含氧较多一般为鲜红色,这是由于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氧含量多的地方与氧结合变为鲜红色;氧含量少的地方与氧分离变为暗红色。

D、数量

 

成年男子

女子

红细胞

5.0×1012个/L

4.2×1012个/L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g/L

E、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叫贫血。

会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影响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如面色苍白、头晕、疲乏、食欲不振和心慌等症状。

(2)   白细胞

A、形态结构:

球状,都有细胞核。

B、数量:

(4~10)×109个/L

C、功能:

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血小板

A、形态结构: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B、数量:

(1~3)×1011个/L

C、功能:

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34页思考与练习1、2、3题

补充

课题

血量、输血和血型

课时

8

教学目标

1、能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2、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3、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固等相关知识。

4、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5、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

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

教学准备

教师导学过程

补充

第2课时

[复习,导入新课]

1、血液有那些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什么叫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生结合上节课知识进行回答,教师小结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由此看来,血液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血液的多少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能否正常的进行。

那么,一个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呢?

对于失血过多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31页至33页“血量、输血和血型”。

阅读后小组内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血量?

正常人的血量是多少?

失血多少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2、什么是输血?

输血有何意义?

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3、什么是血型?

基本的血型是那种?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完成后,教师引导分析)

大家阅读完课本后,对于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何感受?

(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

1.血量是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血量的稳定有利于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一般血量在4200~4800毫升左右,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mL)靠自身调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

2.输血: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的体内。

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输血意义: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

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若血型不符,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3血型:

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鉴定血型的方法请大家看课本P32~33“血型鉴定”

O

O

B

B

AB

AB

A

A

 

[巩固提高]

在生活中常会发生血液缺乏的现象,假如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结合课本32页“模拟血型鉴定”看一看没有同类型血的情况应该怎样办?

指导学生分析课本33页图表(提示:

“+”表示有凝集反应,受血者不能接受献血者的血液;“—”表示无凝集反应,受血者可以接受献血者的血液。

(教师板图)

小结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以输同类型血为原则,紧急的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各类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只有总血量的5%,不会影响健康。

而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不法分子以卖血为生,大大降低了血液的质量,同时使一些传染病加快传播速度,因此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34页思考与练习4

1、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型、型、AB型和型。

2、输血时一般应以输为原则。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约400mL)靠自身调节,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1200毫升~1500毫升以上),就会危及生命。

课题

血液循环

课时

9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教学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准备

教师导学过程

补充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

A概念: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B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

A概念: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B特点:

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

A概念:

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B特点:

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