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6316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C.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

2.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可能会发生:

A.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着丝点全部排列在细胞的细胞板上

C.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D.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

3.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放线菌素D可通过与DNA结合以阻碍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抑制RNA的合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

B.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C.正常条件下,部分M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M期着丝粒分裂引起染色体加倍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

D.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

5.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②→细胞⑥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

B.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细胞③数量最多

C.细胞②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

D.细胞④→细胞⑤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6.如图表示某人体细胞(部分染色体)及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已缩小到最小程度

B.①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②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

C.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D.⑤由前期时核膜解体成的小泡组成,最终聚集成细胞板

7.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8.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条DNA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  )

A.同源染色体配对B.基因的自由组合

C.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9.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

B.该细胞中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

C.该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

D.该细胞的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0.下面是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细胞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均来自甲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肯定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B.乙细胞和丙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

D.若该动物产生基因型为Aab的配子,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11.某男子既是色盲又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这个男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色盲基因及毛耳基因的存在情况是

A.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和一个毛耳基因

B.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或一个毛耳基因

C.在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和两个毛耳基因

D.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有1/2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个毛耳基因

12.某二倍体动物(2n=8)从初级精母细胞到精细胞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2组(甲)→1组(乙)→2组(丙)→1组(丁)。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时期有的细胞刚开始染色体复制

B.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丙→丁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丁时期一个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

13.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14.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AA和Aa)、白色(aa)两种。

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2代,得F2,如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下列关于F2的描述,错误的是

A.AA个体占3/8B.Aa个体占3/8

C.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不同D.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

15.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

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碗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A.7:

1、7:

1B.7:

1、15:

1C.15:

1、15:

1D.8:

1、16:

1

16.下列关于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测交属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B.测交可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C.测交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D.测交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多选题

17.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细胞分裂,X、Y、Z表示相关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③处在前期时细胞内虽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配对现象

B.细胞Z与过程④产生的精子中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可能相同

C.过程①处在中期和过程④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

D.上图表明此植物形成精子时需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参与

18.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图中c表示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在该时期能够进行翻译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19.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

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子一代表现为小翅和长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E、E1、E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1E2

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

20.某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2∶1

C.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三、综合题

21.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与分裂期(M)两个阶段。

间期又分为:

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DNA复制后期)。

以下是测定细胞周期三种常用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同位素标记法:

利用3H标记的TDR(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S期的细胞后,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放射显影,统计标记细胞百分数,来计算细胞周期。

A:

S期的细胞被标记;B:

标记细胞进入分裂期;C:

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

实验开始时被标记的物质是________,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大约为________h。

(2)BrdU渗入测定法:

BrdU加入培养液后,作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参与新DNA的合成,经Giemsa染色后通过统计分裂相中各期比例,来算出细胞周期的值。

已知只有双链均含BrdU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浅,其他情况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深。

现以1条染色体为例,观察加入BrdU后细胞分裂中期的显示情况,则经2个周期,所产生的c细胞中一半细胞为两条单体均染色浅,另一半细胞为两条单体________;得出该结果依据了DNA的________复制方式。

(3)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

PI可以与DNA结合,其荧光强度直接反映了细胞内DNA含量,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从而获得对应的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百分率。

若检测的结果G1期DNA的相对含量为40,则G2期应该是________。

22.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

(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________。

图3中,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区段最可能是________。

(3)只考虑染色体变异,与形成图1中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4)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同的区段是________。

(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__。

23.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

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变异。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________。

(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24.某种雌雄同株植物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

用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品系做杂交育种是开发利用杂种优势的有效手段。

该种植物的雄性育性受一对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s为不育基因,Msf为恢复可育基因,ms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sf>Ms>ms。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品系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在操作上最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_。

(2)该种植物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使其雄性可育性状不能稳定遗传。

(3)现有某雄性可育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甲,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乙。

若要鉴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其实验步骤及结论如下:

实验步骤:

①让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

②将植株___(填“甲”或“乙”)所结的种子全部种下去;

③统计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

实验结论:

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和对应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5.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但是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一),现在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如表二),其中雄性亲本在室温(20℃)长大,分析表格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基因型

饲喂条件

AA

Aa

aa

室温(20℃)

正常翅

正常翅

残翅

低温(0℃)

残翅

残翅

残翅

表二:

组别

雌性亲本

雄性亲本

子代饲喂条件

子代表现及数量

①残翅

②残翅

低温(0℃)

全部残翅

③正常翅

④残翅

室温(20℃)

正常翅91残翅89

⑤残翅

⑥正常翅

室温(20℃)

正常翅152残翅49

注:

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

(1)亲代雌果蝇中___(填表二中序号)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亲代果蝇中③的基因型一定是____.

(2)果蝇翅型的遗传说明了生物性状是_____共同调控的.

(3)亲代①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为确定其基因型,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思路,首先将第Ⅰ组的子代进行随机自由交配得F2,然后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____,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

用亲代①与亲本②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_____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子代果蝇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

B.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睛】

2.C

【详解】

A、洋葱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内没有中心体,A项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项错误;

C、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

2:

2时,说明染色体已完成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染色质丝正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项正确;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3.D

【解析】

G1期又称为DNA合成前期,是RNA和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期,为DNA的合成做准备。

而放线菌素D能抑制RNA的合成,所以可推知放线菌素D能作用于G1期细胞,使其不能进入S期(DNA合成期),A项正确;G2期又称为DNA合成后期,有活跃的RNA和蛋白质合成,为纺锤丝形成等做准备工作。

G2期细胞经历了G1期与组成染色体的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和S期DNA的复制,所以正常条件下G2期细胞中每条染色质(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B项正确;M期又称为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C项正确;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不能抑制着丝粒分裂,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发生的物质和行为变化。

4.D

【详解】

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Xb基因,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联会和交叉互换,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同,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C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核DNA数目为92个,细胞中DNA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因此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D正确。

故选D

【点睛】

5.C

【详解】

细胞②→细胞⑥属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而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间期,A错误;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间期的细胞,即细胞①,B错误;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遗传物质的均分,C正确;细胞③→细胞④细胞染色体数加倍,而细胞④→细胞⑤细胞染色体数不变,D错误。

故选:

C。

6.B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中①表示中心体,②表示染色体,③表示细胞膜。

图乙细胞中染色体集中在赤道板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中④表示细胞壁,⑤表示高尔基体囊泡。

【详解】

A、细胞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才缩小成最小程度,A错误;

B、①中心体在G2期已经复制完成,前期时作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而影响染色体的移动,B正确;

C、图中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细胞壁,C错误;

D、⑤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组成,聚集成细胞板,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8.B

【分析】

题意分析,由于是某二倍体生物,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含有同源染色体;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题中“细胞膜开始缢缩”,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则该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

A、由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膜开始缢缩,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C错误;

D、“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状态的细胞,并且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第一极体。

【详解】

A、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加倍,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A正确;

B、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D、根据图示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为第一极体,不能产生卵细胞。

由于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中的B(b)可能是交叉互换形成的,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所以与该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C错误;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减数分裂正常及异常现象,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解中获取信息并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

根据图乙细胞质出现不均等分裂可确定该生物为雌性生物,题干中明确指出乙、丙均来自甲细胞,甲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基因如果出现在卵细胞中可以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但如果出现在极体中,极体不参与子代形成,就不会传给子代,A项错误;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根据图解,丙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或AB,C项正确;根据图甲,A、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如果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ab,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D项错误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色盲属于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毛耳位于Y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各两个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平分了细胞,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所以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两个色盲基因或两个毛耳基因,所以D正确。

考点:

减数分裂及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2.B

【分析】

据染色体组数分析,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其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其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其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详解】

A、甲时期的细胞均已完成染色体复制,A错误;

B、甲、乙时期的细胞中均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丙→丁过程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

D、该动物为二倍体(2n=8),丁时期的细胞有24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合类型,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属于性状分离,B错误;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绿色和白色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错误;

D、白色长毛兔在亲代和子代中都有,黑色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不是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要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4.B

【分析】

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2代,自交结果如下:

【详解】

A、通过分析可知,在F2中,AA个体占1/4+1/8=3/8,A正确;

B、通过分析可知,Aa个体占1/4,B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纯合子(AA+aa)的比例为3/4,杂合子(Aa)的比例为1/4,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在红花植株中,AA∶Aa=3/8∶1/4=3∶2,因此杂合子占2/5,D正确。

故选B。

15.B

【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而玉米自然状态下可以杂交,豌豆有1/2AA和1/2Aa,自交后只有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所以豌豆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为7:

1,C、D错误。

玉米相当于自由交配,1/2AA,1/2Aa,自由交配时产生1/4a配子,子代中会有隐性性状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为15:

1,B正确,A错误。

16.B

【详解】

A、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属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A正确;

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不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B错误;

C、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相同,可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正确;

D、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

1,可证明对分离现象的理论解释的正确性,即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B

【点睛】

17.ABC

【分析】

题图分析:

图示为某二倍体植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是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X与体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②是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③是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Z和细胞Y相同;④为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