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6418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

1.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2.

诗人元稹在《估客乐》中写到: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①出现大都会;②中原与少数民族交流频繁;③中原与外商经商频繁;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垄断组织产生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②—③一①一④

C.①—③一②一④     D.①一③一④一②

4.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②中国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③外商企业出现 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6.

“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所有权B、耕作方式C、使用权D、赋税形式

7.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 ②《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东方的富庶 ③奥斯曼帝国兴起截断了东西方旧商路 ④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

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9.

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冲击下,我国自然经济的瓦解首先表现在

A、“织”与“耕”分离,自给自足状况被打破

B、丝绸和茶叶大量出口,自然经济逐步转向商品化

C、一些手工业者破产、沦为过剩的劳动力

D、家庭棉纺织者的“纺”与“织”分离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步骤B.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实行的措施D.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11.

1874年,某官员在奏疏中说:

“夫日本东洋一小国耳,新习西洋兵法,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籍端发难……若再因循汇沓,而不亟求整顿,一旦变生,更形棘手。

”为此他主张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

C.向日本派遣留学生D.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

1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13.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

江泽民同志曾形象地说:

“‘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其含义是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

下列各项属于“走出去”的是:

①扩大境外投资规模②推动境外加工贸易发展 ③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④拓展国际贸易⑤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5.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16.

历史文物是文明演进的见证,凝聚着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制造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17.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

18.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

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

“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B.外国资本的侵略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0.

三峡大坝2006年5月20日全线封顶,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其中,兴建于两千多年以前,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三峡工程B.坎儿井C.郑国渠D.都江堰

21.

20世纪末,为适应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B.实施“走出去”战略

C.扩大开放的规模D.发展外向型经济

22.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3.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24.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25.

在长期的殖民征霸战争中,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和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实质上反映了

A、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  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C、 英国海军优势的胜利      D、 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评卷人

得分

一、主观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

26.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完成下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影响

兴起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____________。

外商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派的诱导

2、___________。

分解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以后

3、____________。

清政府放宽对民建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短暂春天

4____

5、____________。

“实业救国”的影响;

群众性爱国运动;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6、___________。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阶级基础

曲折发展

较快发展

1927-1937

全国基本统一;

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7、___________。

沉重打击

抗日战争爆发后

沦陷区:

8、_________。

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官僚资本主义膨胀;

民族资本的萎缩

萎缩

9___

抗战胜利以后美国掠夺、

10、_____________。

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地

(2)结合上表与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分)

(3)结合上表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并试说明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6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行在(原意为皇帝行幸之地,南宋时专指都城临安)”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为宋以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当时很多外国来的旅行家据此以为杭州为天城,苏州为地城。

)”……谓其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良非伪语……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

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第155、156章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元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6分)

(3)材料三反映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造成两地经济发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

(10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

结果如何?

(3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4分)

试卷答案

1.D

2.B

3.C

4.A

5.B

6.A

7.A

8.D

9.D

10.D

11.D

12.C

13.D

14.C

15.C

16.B

17.C

18.A

19.A

20.D

21.B

22.D

23.B

24.B

25.B

26.

(1)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抵制外国经济;3、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4、1912—1919(一战期间);5、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6、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7、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一定物质基础;8、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9、1945—1949(抗战胜利后);10、官僚资本压榨。

(每空0.5分,共5分)

(2)先天不足:

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及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等准备;(1分)受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封建专制的阻碍、官僚资本压抑;(1分)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分)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之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1分)

(3)处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封建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

(2分)

认识:

①实现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要有稳实的社会环境、要更新观念;④要重视科技兴国。

(4分)

 

27.

(1)延续了宋代时繁盛景象;城市规模大,人口数量多,繁荣程度高,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2)现象:

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主观因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3)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强化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8.

欧洲经济: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德较快,英法较慢。

亚洲经济:

①被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

②主要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但受到阻碍。

只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完成工业革命并向帝国主义过渡。

根源:

①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的普遍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影响,极大的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②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殖民侵略严重阻碍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东西方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9.

(1)原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共3分)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2分)结果:

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

(1分)

(3)异军的作用:

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2分)

(4)中国工业化进程: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随和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