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6422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docx

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

(二)语文含答案

2013.05

(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擎举变换莫测不落窠臼(kē)处理(chù)

B.呕歌貌合神离夙兴夜寐(sù)潜力(qiăn)

C.沧桑英雄备出惟妙惟肖(xiāo)拂晓(fú)

D.荟萃动辄得咎 同仇敌忾(kài) 祛除(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富,先修路”,一个贫穷的地方要想开发,就必须先修路;有了宽敞的路,自然就有了来开发的人,正所谓穷家富路。

B.面对水源头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市政府应该正本清源,大力加强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D.在铁证面前,某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总经理还振振有词,为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开脱,这一行为再次受到广大民众的谴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还出现机动车通过路口提前减速慢行、主动礼让。

B.根据庙会周边交通拥堵的情况,市政府希望市民能“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前往。

C.上海市某中学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专门开设展台,展出了两个学生制作的飞机模型。

D.因“三公”经费紧缩,今年某奢侈用品销售出现了市场预估与实际行情截然相反的现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惜英年早逝,天涯何处觅知己;叹华章永存,海内无人柱长天”这副对联评价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锦秀集》等。

C.美国欧˙亨利、法国莫泊桑和俄国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分别是《项链》《麦琪的礼物》《变色龙》。

D.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主人公坎坷而富于传奇性的经历。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这就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

“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那样的自我放逐;也不同于杜甫的“”这样悲痛的心事。

A.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B.品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C.品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D.品位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

幼为姊婿陈群所赏。

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魏时以父勋除中郎。

宣帝辅政,见顗奇之,曰:

“荀令君之子也。

”擢拜散骑侍郎,累迁侍中。

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

难钟会《易》无互体,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时曹爽专权,何晏等欲害太常傅嘏,顗营救得免。

及高贵乡公立,顗言于景帝①曰:

“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

”毌丘俭、文钦果不服,举兵反。

顗预讨俭等有功,进爵万岁亭侯,邑四百户。

文帝辅政,迁尚书。

帝征诸葛诞,留顗镇守。

顗甥   陈泰卒,顗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后就职。

顗承泰后,加之淑慎,综核名实,风俗澄正。

咸熙中,迁司空,进爵乡侯。

顗年逾耳顺,孝养蒸蒸,以母忧去职,毁几灭性,海内称之。

文帝奏,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及蜀平,兴复五等,命顗定礼仪。

顗上请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孔颢共删改旧文,撰定晋礼。

咸熙初,封临淮侯。

武帝践阼,进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又诏曰:

“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

朕承洪业,昧于大道,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侍中、司空顗,明允笃诚,思心通远,翼亮②先皇,遂辅朕躬,实有佐命弼导之勋。

宜掌教典,以隆时雍。

其以顗为司徒。

”寻加侍中,迁太尉、都督城外牙门诸军事,置司马亲兵百人。

顷之,又诏曰:

“侍中、太尉顗,温恭忠允,至行纯备,博古洽闻,耆艾不殆。

其以公行太子太傅,侍中、太尉如故。

时以《正德》、《大豫》雅颂未合,命顗定乐。

事未终,以泰始十年薨。

帝为举哀,皇太子临丧,二宫赙赠,礼秩有加。

诏曰:

“侍中、太尉、行太子太傅、临淮公顗,清纯体道,忠允立朝,历司外内,茂绩既崇,训傅东宫,徽猷③弘著,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不幸薨殂,朕甚痛之。

其赐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

谥曰康。

”又诏曰:

“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节选自《晋书·荀顗传》

注释:

①景帝:

司马师,三国时曹魏大臣,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景皇帝。

②翼亮:

辅佐。

③徽猷:

指修养、本事等。

徽,美。

猷,道。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至孝,总角知名         至:

到达

B.难钟会《易》无互体       难:

反驳

C.实有佐命弼导之勋       弼:

辅助

D.擢拜散骑侍郎         擢:

提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幼为姊婿陈群所赏

A.

为魏少帝执经,拜骑都尉

以母忧去职

B.

思训五品,以康四海

朕承洪业,昧于大道

C.

可谓行归于周,有始有卒者矣

及高贵乡公立

D.

及蜀平,兴复五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又与扶风王骏论仁孝孰先,见称于世

又和扶风王司马骏比谁更加仁义孝顺,这些做法受到世人称道

B.宜依汉太傅胡广丧母故事,给司空吉凶导从

应依照汉太傅胡广为母亲办丧事的先例,为司空荀顗母设置葬礼的仪仗随从

C.昔禹命九官,契敷五教,所以弘崇王化,示人轨仪也

过去禹任命九官,契传布五教,用来弘扬王道教化,给人树立礼仪法则

D.太尉不恤私门,居无馆宇;素丝之志,没而弥显

太尉荀顗不体恤自家,居住没有华丽的房屋,志趣廉洁,死后更为闻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荀顗年少时就有好名声,学问广博,见识丰富,考虑问题周密。

宣帝司马懿辅佐朝政时很赏识他,提拔他为散骑侍郎。

B.高贵乡公即位,荀顗认为景帝不是按正常的嗣位制度继位,应该派人到各地宣扬新帝仁德,并且观察各地官员有无异心。

C.晋武帝即位后,认为荀顗公正诚信,志向远大,有辅佐之功,应该掌管教化礼典,使时世更安定太平,于是让他做司徒。

D.荀顗品德高尚,对朝廷有大功,他去世,晋武帝非常悲痛,皇太子亲临吊丧,皇家专门赏赐钱物,葬礼等级超过常规。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按要求完成10—11题。

(8分)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而有以尽乎《易》之用矣。

选自《日知录》卷一

注释:

①乾乾:

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10.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3分)

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文句翻译与文意概括。

(5分)

①请把画线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②本文列举“日月”等自然现象的目的是什么?

(3分)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

①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银瓶乍破水浆迸,       。

(白居易《琵琶行》)

②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韩愈《师说》)

③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李清照《声声慢》)

⑤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8分)

扫花游.秋声

王沂孙

商飙①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

顿惊倦旅。

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

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

在何许。

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

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

故山院宇。

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

避无处。

这闲愁,夜深尤苦。

  【注释】①商飙:

秋风。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三句,使用“乍发、渐、初闻、还住”这一系列词语,把“秋声”起伏错落的听觉形象写得张弛有致。

B.“背青灯吊影”一句说,作者在不绝于耳的“秋声”中,身单灯孤,形影相吊,内心充满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

C.“迢递归梦阻”一句,是针对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原来“秋声”惊断的梦境是萦绕心间的“归梦”。

D.本词以“这闲愁,夜深尤苦”作结,一个“闲”字,在悲愁的氛围中透出了一种的自嘲,流露出闲暇轻松之感。

②说说本词“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隽先生就指出:

“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而已。

”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

“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这样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

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义的探求。

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研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③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

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效益,从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

这是我们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

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

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

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

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

科学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会的正常发展。

如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和逻辑的讨论还没有变成大家乐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

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理性相悖的。

⑤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

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命,要像赫胥黎所言:

“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

我们要尊重书本上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专家,但没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敢于和权威开展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传,要敢于质疑,善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

14.对②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

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表现。

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

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体现在科学知识之中。

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逐渐影响大众的意识。

C.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所以,一旦追求到真理,科学研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D.“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是理性质疑和批判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的精髓。

16.请你根据本文阐述的科学精神,评析下面这一则曾经引起轰动的新闻事件。

2007年,陕西农民周正龙称自己在一处山崖旁拍到了野生华南虎。

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这些老虎照片,宣布已经灭绝二十年的华南虎再现。

随后的调查中发现:

当事人周正龙对拍照事件的描述漏洞百出;林业局负责调查的人没有做过任何核查;而该调查者的上司也没有问他要过任何华南虎真实存在的证据;虎照发生之前,对《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并没有去当地调查,就认定“镇坪县仍有华南虎生存,只需要影像资料为证,就能申报建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之后,周正龙被警方证实用老虎年画拍摄假虎照。

1.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梦里有你

赵悠然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

“罗威啊,我是李台阳,你还记得我吧?

……啊对对,总算你还没有忘了我。

你在家吗?

好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

罗威说:

“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

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

“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

”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

“那么破费干吗?

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

“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

“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

“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

“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

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

他说:

“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

“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

“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

“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

”然后,又开起玩笑:

“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

“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

“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

“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

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

“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

“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

“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

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

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

”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

“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

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

罗威想:

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

他不好意思地说:

“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

”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

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

“你是骑车来的?

”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

“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

“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

“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

“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

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

“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

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

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

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

“兄弟。

(选自《微型小说先刊》2009年第22期)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李台阳来到罗威家,罗威还特地到超市给他买了香烟,这样写主要在于向李台阳表达自己对他的到来的欢迎之情。

B.李台阳骑一小时自行车来看罗威,还带了他喜欢吃的鱼籽干,罗威很感动,决心无论李台阳提什么要求都帮助他。

C.李台阳是一个在城里摆地摊的小人物,他朴实单纯而又直爽的性格与罗威的多疑世故形成鲜明对照,真实而感人。

D.罗威是一个刚刚升职的官员形象,深受官场及世俗偏见的影响,对朋友来访的猜测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个鄙俗的人。

E.小说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普通的故事,表现了两个人在特定场合相见时各不相同的内心活动,令人深思。

18.作者着意描写“李阳台”走了又回来,这样安排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请你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6分)

19.小说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请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20.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温暖的故事,表现了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人间真情。

你认为这个故事真实吗?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不少于200字,12分)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玄幻、动漫、游戏、网络……这是杂色迷离的虚拟世界;泥土、河流、风雨、星辰……这是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

在当今时代,我们可以同时拥有如此多重的世界。

虚拟世界有真实的画卷,也有虚妄的幻象;虚拟世界可以让“宅男宅女”任意“网游天下”,也可能使其变成苍白的“蜗居网虫”。

现实世界有虚假的表象,也有真实的精彩;现实世界可以让你举步维艰,也可以让你搏击云天……

这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请以“虚拟与现实”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

必须在上述内容范围内,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

(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D.

2.D.3.D.

4.C

5.A.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A.至:

极,最

7.D.及:

等到。

(A.为:

表被动,被;介词,给。

B.以:

介词,因为;连词,来。

C.于:

介词,对;介词,到)。

8.A.(不是比谁更加仁义孝顺,而是与司马骏辩论“仁与孝”哪个为先的问题)。

9.B.(不是景帝继位)。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0.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评分参考】断对三处得1分,断错三处扣1分;断对两处得0.5分,断错两处扣0.5分;断对一处不得分,断错一处不扣分。

11.

①答案示例:

(人如果)通晓了昼夜变化规律(就会)具有明达智慧【或“从昼夜交替的简单道理中进而升华到更加高深的智慧”,或“彻底了解昼夜的道理而展现出(高超的)智能”等,均可】。

2分。

②答案示例:

这里借用自然现象来引发社会人伦道理的阐明。

(1分)大自然的一切都永不停息地运行变化,社会中的人也应该像《周易》所说的那样,行进不止,自强不息(2分)。

(意思符合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文句)

12.(8分)

①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④满地黄花堆积;独自怎生得黑

⑤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或“君”)直到夜郎西

【评分标准】①每句完全正确得1分,句中有错字或多字或漏字该句均不得分。

②回答超出4小题者,只判前4小题。

13.(8分)

①(3分)D.(这里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自嘲、闲暇、轻松)。

②(5分)

答案示例:

这几句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象中此时的故乡情景:

孤雁在空中唳鸣,寒蛩在砌下哀吟;而淅沥的秋雨敲打芭蕉的声响,与雁唳蛩鸣声声相伴相和。

故乡的秋声比此刻在异乡听到的秋声,更显凄惶孤寂。

让人感到,从异地到故乡,由近到远,这悲凉的秋声无处不在。

诗人倦旅思归,欲归不能;客居愁,归家反而更愁;从而抒发了无以躲避、无法排遣的羁旅之愁;感人至深。

【评分参考】结合诗句写出具体诗境(3分,指出是想象中故乡的情景1分,写出诗句表现的具体情景2分;笼统空泛不得分);分析作者情感态度,2分;意思符合即可。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14.D.(“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是作者的观点,这是表明“追求科学真理应是一种自然自发行为”;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则是阐释“科学精神”的含义的,两者没有内在关系)(3分)

15.C.(“一旦追求到真理,科学研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的观点,文中无据;且观点本身也欠科学)(3分)

16.(5分)

答案示例:

这次新闻事件,充分暴露了部分国民甚至专家“科学精神”的缺乏。

(1分)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

(1分)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对《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还是负责对周正龙进行调查的相关人员,都没有做过科学意义上的核查,可见“理性地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多么缺乏!

(1分)

何以如此呢?

追根究底,还是“功利主义”在作怪。

(1分)“申报建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论对地方还是对个人都是颇具诱惑力的,难怪牵涉其中的人员会如此一致地“不管不问”,都认可华南虎的存在了。

(1分)

【评分参考】首先作一种定性的判断(1分);然后,阐释科学精神的要素并指出本次当事人做法缺乏科学精神(2分);最后,指出本次事件的症结所在(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8分。

17.A、D【评分标准:

答对一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