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6561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docx

化学选矿复习题doc资料

 

化学选矿复习题-

《化学选矿》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浸出率:

在浸出条件下,转入浸出液中的量与在其被浸原料中的总量之比的百分数。

氯化焙烧:

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用氯化剂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组分转为气相或凝聚相的氯化物,以使目的组分分离富集的工艺过程。

絮凝:

固体颗粒在活性物质或高分子聚合物作用下,通过吸附、架桥等作用凝聚成大颗粒絮团的现象

吸附净化法:

从稀溶液中提取、分离和富集有用组分或者有害组分的常用方法之一。

分配系数:

萃取平衡时被萃取物在不相混溶的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

分步水解法:

分步水解法是分离浸出液中各种金属离子的常用方法之一,当用碱中和或用水稀释酸性浸出液时,其中的金属阳离子将呈氢氧化物的形态沉淀出来。

离子浮选:

是利用捕收剂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或不溶性沉淀物,使金属离子附着于气泡上浮为泡沫产品的工艺流程。

浸出选择性:

各组分的浸出率之比,此值越接近于1,则浸出选择性越差。

还原焙烧:

在低于炉料熔点和还原气氛条件下,使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变为相应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过程。

凝聚:

胶体颗粒在电解质作用想失去稳定性而互相凝聚

树脂中毒:

离子交换树脂在长期循环使用过程中其交换容量不断下降的现象。

析出电位:

通常将金属、氢气(氧或氯气)等以明显速度在阴极析出的实际电极电位。

分配常数:

当溶质以相同形态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时,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常数。

络合水解法:

采用碱性络合剂使某些金属阳离子组分呈可溶性配合物的形态留在溶液中,而溶液中的其他金属阳离子则水解沉淀析出,从而达到浸出和分离的目的。

全容量:

指单位体积(或重量)树脂所具有的交换基团的总数目(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

硫酸化焙烧:

硫化矿物在氧化气氛条件下加热,将部分硫脱除转变为相应硫酸盐的过程。

协同萃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萃取剂混合物,萃取某些被萃物的分配系数大于其在相同条件下单独使用时的分配系数之和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萃余率:

萃余液中被萃物的剩余质量分数称为萃余率。

渗滤浸出:

浸出剂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或在压力作用下自下而上通过固定物料层的浸出过程

萃取率:

萃取平衡时被萃物从水相转入有机相的质量百分数。

电极电位:

当金属板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将在电极板和电解质溶液间形成双电层,双电层间的电位差称为该金属的电极电位。

电能效率:

电解生产中获得一定量的金属在理论上所需的电能量与实际消耗的电能量的比值的百分数。

槽电压:

电解槽内两相邻阴阳之电极间的电位差。

二、填空题:

1、焙烧多相化学反应过程大致可分为气体的扩散与吸附和化学反应两个步骤。

2、浸出方法和浸出试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被浸原料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浸出目的、原料的结构构造、浸出剂的价格、对矿物原料的反应能力及对设备材质的要求等。

3、常用的碱性浸出试剂有碳酸钠、苛性钠、氨水、硫化钠四种。

4、高价铁盐浸取铋中矿的pH值控制在2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氯化铋水解呈氯氧铋和氢氧化铋沉淀析出。

5、所谓萃取过程的三相现象是指萃取过程正常时只存在两个液相,若在两相之间或水相底部出现第二个有机相,则认为萃取过程出现了三相。

6、根据捕收剂与金属离子作用产物的形态,离子浮选可分为泡沫离子浮选和浮渣离子浮选两种类型。

7、多级萃取流程按有机相和水相的流动接触方式可分为错流萃取、逆流萃取、

和分馏萃取、回流萃取四种流程。

8、影响氧化焙烧和硫酸化焙烧的主要因素是焙烧温度和炉气成分。

9、还原焙烧常用的还原剂为固体炭、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

10、所谓浸出是指浸出剂选择性地溶浸矿物原料中某矿物组分的工艺流程。

11、离子交换技术制备高纯水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吸附、洗涤、淋洗、冲洗四个过程。

12、依被浸物料和浸出试剂运动方向的差别可分为顺流浸出、逆流浸出和错流浸出三种流程。

13、化学选矿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焙烧,浸出和固液分离,浸出液的净化,制取化学精矿等六个主要作业。

14、浸出原料为高价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时,应采用常压还原酸浸。

15、按药剂配方和技术条件控制的不同,载金炭解吸的方法有常压碱-氰化物解吸法,常压碱-乙醇(甲醇)-氰化物解吸法,高浓度碱-氰化钠水溶液预处理,去离子水或软化水洗涤解吸法,加压碱-氰化物解吸法,预先酸洗,然后碱-氰化物解吸法和非氰化物解吸法六种。

16、氰化浸金宜在pH值为9-12的介质中进行。

三、简答题

1、何为氧化焙烧,何为硫酸化焙烧,控制焙烧产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其判据是什么?

答:

硫化矿物在氧化气氛条件下加热,将全部硫脱除转变为相应金属氧化物的过程,称为氧化焙烧或硫酸化焙烧。

由于各种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自由能不同,控制焙烧温度和炉气成分即可控制焙烧产物。

判据:

当炉气中的三氧化硫分压大余金属硫酸盐的分解压时,产物为金属硫酸盐,过程为硫酸化焙烧;反之,金属硫酸盐分解,焙烧产物为金属氧化物,过程为氧化焙烧。

因此,在一定温度下,硫化矿物氧化焙烧产物取决于气相组成和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及金属硫酸盐的离解压。

2、简述氰化浸金的作用机理,氰化浸金为什么要使用保护碱?

机理:

金的平衡电位较银低,金更容易被氰化物浸出。

同时,金银的平衡电位皆随氰根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即溶液中游离的CN-浓度越大,金银的平衡电位下降越大,金银越易被浸出。

使用保护碱的原因:

①为了维持氰化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减少其水解损失加入足够量的减。

②加入碱可中和矿物氧化及二氧化碳溶解产生的酸,以及促进一些金属矿物氧化产物水解沉淀。

③PH=9.0时氰化溶解金银的推动力最大,加入碱使溶液的PH维持在8-10,以稳定操作。

④保护碱对细粒物料的絮凝作用,于脱水作业也是有利的。

2、某氧化铋矿浸出矿浆的液固比R=3,浸液含铋10克/升,采用一次过滤三级逆流洗涤流程进行固液分离。

已知D=0.6,L=1.8,CW=0。

试计算错流洗涤和逆流洗涤时洗涤液中的铋含量,洗渣液相中的铋含量,洗涤效率以及过滤洗涤铋的总回收率。

3、稀释剂、添加剂、盐析剂和络合剂在萃取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A稀释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有机相的密度和黏度,以改善分相性能、减少萃取剂损耗,同时可以调节有机相中萃取剂的浓度,以达到较理想的萃取效率和选择性;

B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有机相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加萃取剂和萃合物在稀释剂中的溶解度,抑制稳定乳浊液的形成,防止形成三相和起协萃作用;

C盐析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同离子效应;盐析剂离子的水化减小了自由水分子浓度,抑制了被萃组分的水化或亲水性;盐析剂还可降低水相的介电常数,增加了带电质点间的作用力;可以抑制被萃组分在水相中的聚合等。

D萃取时加入配合剂是为了提高分离系数。

4、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碱法浸出的工艺流程、原理及步骤?

原理:

一般是将60%的稀土精矿与浓碱液搅匀,在高温下熔融反应,稀土精矿即被分解,稀土变为氢氧化稀土,把碱饼经水洗除去钠盐和多余的碱,然后把水洗过的氢氧化稀土再用盐酸溶解,稀土被溶解为氯化稀土溶液,调酸度除去杂质,过滤后的氯化稀土溶液经浓缩结晶即制得固体的氯化稀土。

步骤:

1、酸浸(化选)除钙2、液碱分解3、盐酸溶解4、盐酸溶解回调5、硫酸全溶

5、树脂的预处理步骤如何?

①先将树脂放入水中浸泡24H让其充分膨胀;

②再用水反复漂洗以出去色素、水溶性杂质和灰尘;

③将水排净后再用95%乙醇浸泡24H以出去醇溶性杂质,将乙醇排净后用水将乙醇洗净;④经充分溶胀并除去水溶性和醇溶性杂质后的树脂,用湿筛或沉降分级法得到所需粒级的树脂。

6、氯化离析加入炭粒的作用有哪些?

(1)炭粒与水反应产生H2。

(2)H2吸附于炭粒表面,将氯化亚铜蒸汽还原为金属铜粒。

(3)炭粒则为金属铜沉积和发育的核心。

7、固液分离流程分为哪两大类,其采用的设备分别为什么?

(1)制取清夜流程:

洗涤作业可在沉淀池中间段的进行,也可在浓缩机中连续逆流洗涤。

浓缩可在搅拌槽,沉淀池或浓缩机中进行。

(2)粗纱分级流程:

常用流态化塔或螺旋分级机进行分级和粗砂洗涤,采用水力旋流器进行控制分级和进行细砂洗涤。

8、电位—pH图对于研究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具有什么意义?

它可指明反应自动进行的条件、指明组分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区域和范围。

它可为浸出、分离和电解等作业提供热力学依据,成为研究浸出、分离和电解等作业热力学的常用工具。

9、金的化学提取方法有哪几种,其适用场合如何?

①混汞法②氰化法③硫脲法④炭浆法⑤矿浆树脂法⑥高温氯化挥发法

适用场合:

10、简述氰化浸金的作用机理,如何控制氰化浸出的过程?

机理:

金的平衡电位较银低,金更容易被氰化物浸出。

同时,金银的平衡电位皆随氰根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即溶液中游离的CN-浓度越大,金银的平衡电位下降越大,金银越易被浸出。

①控制矿浆的PH在9-12为宜。

②控制浸出温度,一般在大于15-20℃常温下进行浸出。

③控制矿浆浓度,一般小于30%-33%。

含泥多时应小于22%-25%。

④控制氰化浸出时间,一般搅拌浸出时间常大于24h。

11、提高二段浸出流程浸出率有哪些措施?

(1)难浸出物料与易浸出物料分开浸出。

(2)低酸浸出和高酸浸出分开进行。

(3)氧化浸出和还原浸出分开进行。

12、请回答钨矿物原料除杂的原理及除杂的流程。

13、请简答低品位钨矿物原料的化学处理原则流程及原理。

14、何谓电解沉积法?

与金属置换法相比有什么特点?

电解沉积法是指在电解条件下阳极不溶,只使目的组分不断在阴极析出。

直至溶液中的目的组分降至一定值后正常电极作业无法进行为止。

特点:

金属置换法可从浸出

液中直接沉析出海绵状的粗金属,它需送冶炼加工才能获得纯金属。

电解沉积法可直接得到供用户使用的纯金属。

15、简述细菌浸出的原理,以细菌浸出黄铜矿为例说明。

原理:

利用细菌或其代谢产物使矿物组分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破坏矿物结构,使有关组分转入浸出液中的浸出过程。

16、按萃取机理将萃取过程分为那几几种萃取方法?

①酸性配合萃取②离子缔合萃取③中性配合萃取④协同萃取

17、推导分步水解法分离浸出液中各种金属离子的原理。

18、影响金属置换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①溶液中的氧浓度②溶液中的PH值③被置换金属离子浓度④溶液温度

⑤置换剂与被置换金属的电位差⑥溶液中的其他离子

19、写出浸出过程的四种典型化学反应方程及其平衡表达式,指出它们的受控因素。

(1)有氢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A物质变为B物质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A+mH++ne═bB+cH2O

ө-(取决于平衡还原电位和溶液的PH值)

(2)无氢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A物质变为B物质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A+ne═bB

ө-(algαA-blgαB)(取决于平衡电位)

(3)有氢离子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A物质变为B物质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A+mH+═bB+cH2OpH=pHө-1/m(blgαB-algαA)(决定于溶液的PH值)

(4)无氢离子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A物质变为B物质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A═bBlgK=blgαB-algαA(取决于反应平衡常数)

20、某铜矿浸出液含有铜15克/升,拟采用逆流萃取流程进行净化富集,已知相比R=1/3,D=9,萃余液中含铜小于0.15克/升,求萃取理论级数是几级?

 

21、铜电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影响铜电积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在外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硫酸铜分解成铜离子和硫酸根,铜离子在阴极上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铜,并沉积在阴极上。

溶液中的水,则在电场作用下分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氢氧根则在阴极上失去电子,析出氧气:

CuSO4+H2O→Cu↓+H2SO4+

O2↑影响因素:

①电解液组成②电解液温度③电解液循环速度④电流密度⑤极间距⑥添加剂

22、简述氰化浸金的优缺点。

工艺成熟、技术经济指标较理想;但氰化物,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23、简述流态化塔作为浓缩分级设备的工作原理。

生产中常用流态化塔进行逆流浸出和处理浸出矿浆,以除去粗砂和进行粗砂洗涤。

它是利用固体颗粒和液体在垂直系统中逆流相对运动的广义流态化理论,以达到无级连续逆流洗涤和固液分离的目的。

常用其进行逆流浸出和处理浸出矿浆,以除去粗砂和进行粗砂洗涤。

24、请简答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提取的三代工艺流程。

(1)氯化钠浸取工艺

(2)硫酸铵浸出工艺(3)原地浸出工艺

25、某氧化铜矿浸出矿浆的液固比R=3,浸液含铜5克/升,采用一次过滤三级逆流洗涤流程进行固液分离。

已知D=0.6,L=1.5,CW=0。

试计算错流洗涤和逆流洗涤时洗涤液中的铜含量,洗渣液相中的铋含量,洗涤效率以及过滤洗涤铜的总回收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