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7011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docx

语文高考新课标信息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命题趋势分析

一、《考试说明》解读

2013届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和2012届相比,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包括题型)及试卷结构(包括题量)、能力要求、时间、分值、难度、古诗文背诵篇目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

二、2013年高考预测、备考方略

【一】现代文阅读

【高考预测】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突出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艺性。

文章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

题料长度为800——1000字左右。

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注意选材的精当性。

要注意传统文化领域的材料,并关注在新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忽视的领域,无须求新求异。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高考预测】2013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

题型固定:

文言实词、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文言文翻译。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关注史传文,尤其是24史中的篇目。

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其他文章,更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联想拓展。

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预测】2013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以唐宋诗词为主,也不排除唐宋前后的诗歌。

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情景关系、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等。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需要在立足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

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

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

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三)名句名篇默写

【高考预测】2013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诗文结合,注重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

不偏不怪。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依据考纲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突破,要有计划、有周期的进行。

要注意名句中音同意近的字、难写的字,容易顺序颠倒的句子等,字字落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预测】文学类文本选材,中外小说轮考是全国新课标卷的突出特色。

2011、2012年连续考了中国小说,2013年考外国小说的可能性比较大。

文章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有一定的深度。

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材料长度1500字左右。

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求在熟练把握小说文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情节发展等来概括人物形象从而把握小说主旨。

要结合文本和时代的大背景来探究文本的内涵。

小说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照,所以把握了小说形象就找到了小说阅读的关键。

阅读选材时要慎重,选取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文化内涵),要有可读性(文笔和情节构建),要有一定的启迪性(和时代有某种联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预测】2013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为人物传记类文本。

这是基于和文学类文本难度和阅读取向上基本对等的考虑。

所选传主多为现当代在不同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一般来说人物性格鲜明。

文章选取的事例及人物形象和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选文材料长度和文学类文本基本对等。

【备考方略】此类文本备考的要点是,熟悉传记等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立足于基本事实,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探讨文本中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要树立联系的观点,即传主思想性格和基本事实的联系,传主思想性格和作者评价的联系,文本和时代的联系等。

选材时要密切关注热点人物,热点人物,一类是指当年或近年来去世的名人,他们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使人尊重,选择这样的传主,一般是基于缅怀和激励后者的考虑;一类是指和当前热点问题密切相关的领域中的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如科学家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教育家陶行知等,画家吴冠中(中西合璧的著名画家)等,时代楷模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雷锋(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等,其他有影响的人物,等等。

这些人物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五】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预测】成语、语病、语言连贯仍然是2013年基础题考查的铁三角。

而仿写也是不变的主旋律。

其他的考点则变换考查。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考查非常稳定。

成语和语病题考查的类型是考纲要求的基本类型,非常平易。

语言连贯题的考查注重语境和逻辑间的联系,语料鲜活,来源于社会生活,不避热点。

【备考方略】语用题的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语言材料。

2.要注意基本考点的落实。

3.要熟悉常用、常见体例的写作。

4.要训练一些高考卷中和未曾现身的创新题型。

5.要掌握有关应考思维策略:

A、抓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B、抓结合点,激活知识储备;C、抓信息点,链接社会生活;D、抓移植点,获取写作灵感。

【六】写作

【高考预测】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考查均为新材料作文。

2013年会一如既往考查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弥补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和材料作文限制过死的缺点,可以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至于过于跑偏,考查较有信度。

命题材料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寓言材料、新闻材料、现实生活中的话题都可以进入命题人的视野。

新材料作文应该是今后命题的首选。

命题立意的重点会从单一的关注个体的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升为以生命个体的名义关注国家、民族、社会、民生、自然、人类、世界,关注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责任、爱心和使命感是热点话题。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结合热点话题,落实“五个一”和“四个训练”工程。

“五个一”工程:

1、训练一个擅长的文体;

2、熟悉一类典型的写作素材;

3、写好一个漂亮的开头;

4、做好一个深刻的结尾;

5、形成一个清洁的卷面。

“四个训练”工程:

1、审题立意的训练;

2、规范文章结构的训练;

3、创新文章文采的训练;

4、链接热点材料的训练。

“五个一”工程一定要贯穿整个备考过程之中,而“四个训练”则是对考点要求分项解析,是化整为零、分项训练,实践证明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和实效性。

三、试题预测

(1)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

在艺术家准备操作时,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经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运动,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

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这一目了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则常为人忽视。

其实,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

因此,不能轻视艺术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人们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因为所有的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的。

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的运用与发挥。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符号及传达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

对于外行,由于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创作过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变不成“手中之竹”。

因此,操作技能是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会沦为匠艺。

如一些广告画,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

这就涉及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这里所谓的“道”是指艺术创造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最高境界。

操作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庄子》记载孔子见佝偻者承蜩(知了)就像捡东西一样简单,便问其道。

佝偻者答曰,他是经过长期的技能锻炼,并专心致志,从而达到这种境界的。

在这种专注状态中,粘知了仿佛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

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

这个思想在《庄子》的另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中也体现出来。

它告诉人们,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谛的。

也就是说,主体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道”可以通过“技”体现出来,“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

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能,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

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

一切优秀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摘编自《美学原理》,蒋孔阳主编)

1.下列关于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在艺术操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任何艺术操作都离不开特定的“技”。

B.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技”,如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郑板桥绘画的“胸中之竹”属于这一境界。

D.长期刻苦训练并专心致志,能使“技”转化为“道”,即“技”“道”的合一。

【答案】C(“胸中之竹”只是心中的意象,它不属于“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形成、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都和艺术操作密切相关。

B.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C.一些广告画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原因之一就是离开了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

D.“手中之竹”是艺术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号凝定下来的成型的作品。

【答案】D(据郑板桥的话可知,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眼中之竹,二是胸中之竹,三是手中之竹。

而文中说“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心中孕育的意象”对应的是“胸中之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既是一种外在的技艺,也是意象逐渐鲜明、完整并定型、完成的凭借。

B.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主体只要尽情地发挥就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

C.《庄子》中记载的粘知了的佝偻者和解牛的庖丁都进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D.“心手相应”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答案】B(原文是说“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的,“尽情地发挥”并不一定能代替“技能”,“尽情地发挥”并不一定能达到“道”;“只要……就……”也太绝对。

【说明】这道现代文阅读题,第1小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为B;第2小题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第3小题考查了“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

(2)古代诗文阅读

例: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形貌魁伟,精悍明敏,明达吏理。

袭父位为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寻正授旄钺。

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

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

变易主帅,有同儿戏。

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主帅废置,出于其手。

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

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见唐祚衰凌,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变易,心不自安。

天祐初,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

太祖许之,遣李思安会魏博军攻沧州。

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率大军济河,声言视行营于沧、景,牙军颇疑其事。

是月十六日,绍威率奴客数百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余人,迟明尽诛之。

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

翌日,太祖自内黄驰至魏。

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

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挽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

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

“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

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

天与不取,古人所非。

”太祖深感之。

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

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储庾山积,惟京师军民多而食益寡,愿于太行伐木,斫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洛口,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太祖深然之。

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

“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

”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

绍威在镇凡十七年,年三十四薨。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四》,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垂:

将近

B.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赞:

辅助

C.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间:

机会

D.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罢:

废除

【答案】D(罢:

结束)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绍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必知有禅代之志

②迟明尽诛之

③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④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

⑤遣使上章乞骸骨

⑥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答案】B(②是说到天亮(牙军)已全部被杀,说明罗绍威办事强悍;③说明罗绍威办事能力突出;⑤是说罗绍威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绍威处置牙军毫不手软。

牙军骄横,其中凶狠者,违法犯令,目无主帅,罗绍威于是在以太祖的军队为外援的情况下,消灭了牙军。

B.罗绍威对太祖忠心耿耿。

他一心结交太祖并且想要归附太祖。

太祖也曾被罗绍威私下里劝说他登基的话打动,称帝后给罗绍威加了官。

C.罗绍威能力突出。

在浮阳战役中,他主管后勤,确保了物资供应,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衙署,沿路设置转运站,各种物品无一缺乏。

D.罗绍威深受太祖器重。

病重时,太祖派使者转告说假如真有不幸,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去世后又追赠他为尚书令。

【答案】D(“太祖派使者”错,据原文可知,使者是罗绍威派出的)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6分)

译文:

(2)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

(4分)

译文:

【答案】

(1)罗绍威鉴于以往牙军给人们带来的祸害,虽然也用财物笼络他们,对他们迁就退让,但内心却痛恨他们。

(采分点:

惩、弊、货赂、衔、语意准确连贯)

(2)从此之后,罗绍威虽然除掉了牙军的威胁,但是不久也后悔自身受到了削弱。

(采分点:

逼、寻、语意准确连贯)

[参考译文]

罗绍威,是魏州贵乡人,身材魁伟,精明强悍,明于事理,反应敏捷,通晓官理。

继承了父亲的官位,担任了留后,朝廷趁机加以任命,不久正式授予节度使的官号。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窃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在军中召募子弟,置于自己的手下,号称“牙军”,对这些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这些人非常骄宠。

随着年代延伸,他们父死子继,亲戚朋友相互联结,盘根错节,其中凶狠者,强取豪夺,违法犯令,长官都不能禁止。

他们更换主帅,就如同儿戏一般。

自田氏以后的近二百年内,主帅的废止和拥立,都出自牙军之手。

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会举族被杀。

罗绍威鉴于以往牙军给人们带来的祸害,虽然也用财物笼络他们,对他们迁就退让,但内心却痛恨他们。

罗绍威见唐王朝国运衰落,群雄混战,太祖的军队天下最强,料定(太祖)有取而代之的志向,因此就一心结交全力归附,以助成其事,可是又常常顾虑牙军发生变乱,内心无法自安。

天祐初年,定下计策图谋除掉牙军,于是派遣使者告诉太祖,请求太祖派兵作为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派李思安会同魏博的军队进攻沧州。

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声称要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对此很是怀疑。

这月十六日,绍威率领家奴、门客几百人进攻牙军,当时住在牙城里的有一千多人,到天明已全部被杀。

牙军总共有八千多家,全部举族被杀,州城也因此变得空荡荡了。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飞快赶到了魏州城。

从此之后,罗绍威虽然除掉了牙军的威胁,但是不久也后悔自身受到了削弱。

没过几个月,又发生了浮阳战役,绍威主管后勤供应,自邺城至长芦的五百里之间,车辆拥挤,络绎不绝。

他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府的衙署,沿路设置了转运站,供应牲畜、酒食、军用幕帐、日用物资,上上下下几十万人的东西,无一缺乏。

等太祖自长芦返回又路过魏州时,绍威找了一个机会对太祖说:

“邠州节度使、岐州节度使、太原节度使最后都有称帝的狂妄野心,只是目前各以兴复唐朝为托词罢了,您应该自己去取得帝位,以断绝他人的企望,上天赐给而不接受,这是古人都非议的。

”太祖深为这些话打动。

等到太祖登基称帝,给绍威加官太傅、兼中书令。

罗绍威认为,海岱结束战争时间已久,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只有京城军民人口众多粮食缺乏,希望从太行山伐取树木,造船三百艘,开办从黄河到洛阳的水运,每年可以漕运粮食一百万石,用以供给京城的军民,太祖对此深表赞成。

绍威患病垂危,派使者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太祖抚摸着书案很感动,看着使者说“赶快回去告诉你的主人,替我劝他努力多吃些饭,假如真有不幸的话,告诉他我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

”他的讣告传来之后,朝廷为此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尚书令。

绍威在魏博担任主帅总共十七年,死时三十四岁。

【说明】本文言文,无论是选材还是考点的考查,以及能力层级等均符合全国新课标高考的要求。

(二)古代诗歌阅读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游

王令【注】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王令是个很有抱负的青年,但不容于俗,长期颠沛流离,求一温饱而不可得。

8、本诗前两句写出了春游时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分)

答:

9、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其表达效果如何?

(6分)

答:

【答案】

(1)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在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光中,一群无忧无虑的青年男女熙来攘往纵情玩乐的热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挚爱之情。

(言之成理即可)

(2)本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如将花的盛与衰、青年男女的热闹与诗人的孤独、青年男女的欢乐与诗人的悲愁等作衬托和对比,通过衬托和对比,把诗人由春游所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出来。

(分析了一至两种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说明】本题材料选自宋诗,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级)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D级)。

(3)文学类文本阅读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丛林中的孩子①

欧·亨利

蒙塔古·西尔弗是西部第一流的街头推销员和贩卖赝品的骗子,有一次在小石城时,他对我说:

“比利,如果你上了年纪,脑筋不灵,不能在成人中间做规矩的骗局,那就去纽约吧。

我说,“你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可以立刻弄一两块钱来花花呢?

“计划有的是。

”西尔弗说,“你有多少资本,比利?

“一千元。

”我告诉了他。

“我有一千二百元。

”他说,“我们合伙大干一场。

第二天早晨,西尔弗来看我,他容光焕发,看上去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今天下午我们去见见大金融家约·皮·摩根,”他说,“我在旅馆里认识的一个人要替我们介绍他。

西尔弗认识的人姓克莱因。

三点钟光景,克莱因带了他那位华尔街的朋友摩根先生到西尔弗的房间来拜访我们。

“西尔弗先生,佩斯克德先生,”克莱恩开口说,“我似乎不必提这位金融界最伟大的人物的名字——”

“废话少说,克莱因,”摩根先生说,“同两位先生见面,我很高兴;我对西部很感兴趣。

克莱因告诉我,你们是从小石城来的。

我想我在那边什么地方有一两条铁路。

“唉,皮尔庞特,”克莱因赶紧插嘴说,“你忘啦!

“对不起,哥儿们!

”摩根说,“你们在小石城时,认不认识独眼儿彼得斯?

他住在新墨西哥城。

我们还来不及回答,摩根先生已经用手杖拄着地板,来回走着,嘴里不干净地高声咒骂。

“难道华尔街今天有人抛售你的股票吗,皮尔庞特?

”克莱因陪笑问道。

“股票?

不是的!

”摩根先生吼了起来,“是我派人去欧洲收购的那幅画。

我刚想起来。

他今天来电报说,找遍意大利也没有弄到。

明天我愿意出五万元买那幅画——七万五千元也成。

我授权派去的人要相机办理。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陈列馆会让一幅达·芬奇——”

“哎,摩根先生,”克莱因说,“我以为你已经把达·芬奇的全部作品都买下来了。

“那幅画是什么样子,摩根先生?

”西尔弗问道,“它一定大得像是弗拉特艾荣大厦的门面吧。

“我怕你的艺术修养太差啦,西尔弗先生。

”摩根说,“那幅画只有二十七英寸高,四十二英寸宽;名称是‘爱的闲暇’。

有许多穿衣服的模特儿在紫色河岸上跳舞。

电报说那幅画可能已经运到美国来了。

缺了那幅画,我的收藏就不齐全。

好吧,哥儿们,再见吧;我们当金融家的晚上非早睡不可。

摩根先生和克莱因一起坐车走了。

我和西尔弗谈起大人物的脑筋真简单,一点儿不怀疑别人;西尔弗说,在摩根那样的人身上找钱真叫人惭愧;我说我也认为那确实说不过去。

晚饭后,克莱因建议出去散散步;于是我们三人去七马路观光。

克莱因在一家当铺橱窗里看到一对袖扣很中意,他进去买,我们也跟了进去。

我们回到旅馆,克莱因走后,西尔弗挥动着手向我蹦过来。

“你看到了吗?

”他问道,“你看到了吗,比利?

“看到了什么?

”我问。

“哎,摩根要的那幅画。

挂在当铺里,写字台后面。

我没有声张,因为克莱因在场。

千真万确,就是那幅画。

画上的那些女孩子画得再自然没有啦,身材窈窕,如果穿衣服,一定都合乎胸围三十六英寸,腰围二十五,臀围四十二的标准,她们都在河边跳慢四步。

当铺里的人决不会知道那幅画是值大钱的。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当铺,走进去,先看看表链。

“上面挂的那幅五彩石印画太粗糙了。

”西尔弗装出随便的样子对当铺老板说,“可是我很中意那幅画。

我给你两块两毛五分钱,我想你立刻就会脱手了吧。

”当铺老板笑了笑,继续拿出镀金表链给我们看。

“那幅画,”他说,“是去年一个意大利人抵押给我的。

我凭它借了五百块钱给他。

画名叫做‘爱的闲暇’,是利奥那多·达·芬奇画的。

两天前,法定的抵押期限已经过了,不能再赎取了。

这儿有一种表链现在很时行。

过了半小时,我和西尔弗付了当铺老板两千元,捧着那幅画出来。

西尔弗雇了一辆车去摩根的办公室。

我回旅馆去等他。

两小时后,西尔弗回来了。

“你见到摩根先生了吗?

”我问道,“他付了你多少钱?

西尔弗坐下来,颓然抚弄着台布的流苏。

“我根本没有见过摩根先生,”他说,“因为真正的摩根先生一个月前就去欧洲了。

但是有一件事叫我弄不明白,比利,百货公司里都有同样的画出售,连镜框一起,每幅卖三块四毛八分钱。

但是光买镜框,却要三块五毛——真把我搞糊涂啦。

(《摘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节》)

【注】①丛林中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