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7209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外国文学 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 复习.docx

《外国文学 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 复习.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 复习.docx

外国文学复习

外国文学

选择(不定项)2*5悲剧喜剧的发展经历阶段圣经文体国别填空1*20四大悲剧英雄史诗文学思潮

名词解释4*5时间空间性质特点优缺点代表作家作品简答2*15

论述20*1复杂的人物形象正反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

导论

1、西方文学:

澳洲、欧洲、美洲(基督教、一元)

东方文学:

亚洲、非洲(多元)

东亚文化圈-------儒(释、道)

亚洲南亚(印度)-----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西亚、北非-------伊斯兰教

地理态度思维方式

东方

大河文明内陆农耕

自足封闭

顺应大自然

直觉感悟

西方

海洋文明海上贸易

外向探险

征服大自然

理性分析

2、两希:

古希腊—罗马文学

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它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矛盾冲突与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3、人文观念的发展

 

人文观念

具体表现

古希腊罗马

“神—原欲—人”自然原欲

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和生命意志

中世纪(希伯来-基督教)

“神—理性—人”宗教人本意识

排斥原欲,崇尚理性、忍让、博爱

文艺复兴

“人”的觉醒人本主义

一、人权→神权人性→神性

个性自由→禁欲主义理性→蒙昧主义

二、同时吸收博爱思想

4、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罗马文学品种齐全,有神话、史诗、抒情诗、哲理诗、寓言、悲剧、喜剧、散文和小说等,成为后代欧洲同类文学的最初范例。

5、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时间

社会形态

时代名称

主要成就

12BC.—8BC.

氏族公社制→奴隶制

“荷马时代”

神话、史诗,

8BC—6BC.

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

大移民时代

抒情诗、寓言,

6BC.末~4BC.初

奴隶制发展全盛期

古典时期

戏剧、散文、文艺理论

4BC.末~2BC.

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希腊文化向外传播

“希腊化”时期

新喜剧、田园诗

(1)神话、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赫西奥德叙事诗人教诲诗《工作与时日》长诗《神谱》

(2)抒情诗、寓言:

萨福爱情抒情诗“萨福体”阿拉克瑞翁独唱诗人“阿拉克瑞翁诗体”

品达合唱诗人“崇高的颂歌”

《伊索寓言》:

赋予动物以人的语言和思想。

每则寓言阐明一种道理或观点。

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

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一大喜剧家:

阿里斯托芬

文艺理论家的代表: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4)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6、古希腊神话:

源于民间口头文学“神人同形同性”

英雄传说:

氏族社会末期、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半人半神——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英雄传说体系:

赫拉克勒斯、珀耳修斯、伊阿宋、七将、俄狄浦斯王、特洛伊战争、忒修斯。

古希腊神话对后世的影响

①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荷马史诗、悲剧、喜剧、美术作品

②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化的征服、《埃涅阿斯记》、《变形记》

③后世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等时期受其影响很深。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史诗:

远古时代以诗体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等长篇叙事

2、形成:

①取材于12BC.发生的特洛伊战争,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神话故事。

29BC.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成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大口头史诗,故名荷马史诗。

36BC.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下来,成为欧洲英雄史诗的典范作品。

3、《伊利亚特》题名:

“伊利昂的故事”战争起因:

“不和的金苹果”、海伦主题:

阿基琉斯的愤怒

《奥德赛》题名:

奥德修斯的战争”奥德修斯:

历经艰辛的旅行主题:

战后返乡

4、

(1)阿基琉斯:

阿基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

神与人之子、俊美高大、

他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与赫克托耳的决战前,对赫克托耳的哀求不予理睬残暴地将其尸体挂在马后倒拖着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

把在战场上获得荣誉看做第一生命,即使知道自己将会葬身于特洛伊城下,依然挺身参战,在挚友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之后,他痛不欲生,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

其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明知特洛伊城要打败仗,城池将被毁掉,仍然誓死战斗,其刚强、威武和特别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荷马时代的风尚。

(2)赫克托耳

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

作战勇猛,指挥英明。

把保卫国家和为部落牺牲视为己任。

尽社会义务的愿望比对家人的感情更强烈,荣誉比生命更可贵。

崇高的悲剧色彩

(3)奥德修斯

德修斯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

见多识广、不屈不挠、精力旺盛、武艺高强、忠于部落和血肉不离的感情

真正的力量在于睿智老练机敏灵活

他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

特洛伊城是被他的木马计攻破的。

他在海上的整个冒险,以及他回到故乡后巧扮乞丐,清除妻子的求婚人等,都表现出他善用计谋,甚至十分狡诈的特点。

他所以能战胜天灾人祸,同支持维护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的新的社会制度的众神的帮助分不开。

奥德修斯为维护个人私有财产,为维护个人权力、荣誉而进行的斗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

4、思想价值①歌颂了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

②揭露了古希腊人私有意识的产生;

③表现和肯定了古希腊人热爱生活,追求现世幸福;具有肯定人的力量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④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关于“英雄时代”希腊人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5、艺术价值①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②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生动。

③鲜明整一而又略有区分的风格。

(姐妹篇、夫妻篇)

④明晰生动而又不失沉稳庄严的叙述。

⑤语言生动,富有节奏感(六音部)。

比喻丰富贴切(“荷马式比喻”)

古希腊戏剧

1古希腊悲剧起源:

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表演美学特点:

崇高、庄重、严肃、英雄主义取材:

神话、传说

反映:

人和命运的冲突布局:

开场白,入场歌,场,场次之间的唱段,终场

2、三大悲剧家

(1)埃斯库罗斯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的悲剧作家“悲剧之父”

《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仅存《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加门侬》、《奠酒人》、《报仇神》)

埃斯库罗斯悲剧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单纯高大,是理想化的性格,但是缺少发展。

②情节简单,抒情气氛浓郁,歌队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风格庄重崇高,雄浑有力。

④语言庄严夸张,充满激情。

贡献:

①塑造出英雄性格,首创“英雄悲剧”;②把演员数目由一个增加到两个,使演员对话取代歌舞成为主要部分;

③首创“三部曲”的形式;④使用面具、布景、高底靴和色彩鲜艳的戏装,丰富了表演手段。

(2)索福克勒斯奴隶主民主制全盛时期的悲剧作家“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形象:

英明的君主、集智慧勇敢于一身。

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敢于反抗邪恶的命运。

热爱城邦,关心人民,真诚地想为城邦和人民消灾弥难,敢于面对现实并承担责任。

缺点是焦躁易怒,既是理性的化身又极易冲动。

思想内容:

①人的自由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永恒斗争。

②古希腊悲剧把命运理解为生活或生存的一般规律与终极性宿命之间的冲突。

③在强调命运不可抗拒的同时,亦充分肯定人的独立意志、自我存在、反抗意志的价值。

贡献:

①丰富了悲剧情节,将重心转移到描写人的性格上来。

②把演员从两个增加到三个。

③以对白代替合唱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

④突破传统悲剧三部曲的框架,使每一出戏剧都结构严谨。

⑤索福克勒斯使悲剧成熟为真正的戏剧艺术,被人们誉为“戏剧界的荷马”。

(3)欧里庇得斯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悲剧作家《美狄亚》、《特洛亚妇女》“舞台上的哲学家”

贡献:

①他首先采用日常生活作为悲剧表现的题材。

②注重人物心理,特别是妇女心理的刻画。

③开创了问题剧的先河。

④被人们誉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4)希腊命运悲剧的特征:

①以神话传说为素材,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

②命运是悲剧的精髓和生命。

③希腊悲剧的格调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1)悲壮雄浑、满怀信心2)悲愤迷惘、上下求索3)悲痛憎恨、寻找出路

3、古希腊喜剧起源:

秋天谢神的狂欢歌舞,人们载歌载舞感谢酒神狄俄尼索斯带来的丰收。

政治讽刺喜剧:

取材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社会问题,讽刺抨击违背民意的当权人物和各种丑恶现象。

现实性、政治性。

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和欧洲政治讽刺喜剧的创始人“喜剧之父”

流传下来11部喜剧,如《骑士》、《云》、《鸟》和《阿卡奈人》等),内容涉及到雅典奴隶主民主国家衰落时期的各种社会问题。

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①教会文学②史诗、谣曲③骑士文学④城市市民文学

(1)教会文学创作目的:

宣传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艺术表现:

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2)史诗、谣曲

中世纪英雄史诗:

原先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由教会神职人员用文字写定。

早期英雄史诗大多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生活,歌颂部落英雄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事迹,如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贝奥武甫》和芬兰的《卡列瓦拉》(又译《英雄国》)。

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

史诗的主人公都是体现忠君、爱国、护教思想的英雄形象,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

谣曲 主要特点:

故事性、由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而来、题材比较宽泛、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代表作“罗宾汉谣曲”

(3)骑士文学

普罗旺斯抒情诗:

即中世纪骑士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

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其中有短歌、感兴诗、牧歌、小夜曲、破晓歌。

尤以“破晓歌”最为著名。

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

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

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

《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4)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

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

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

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2、中世纪文学主要特点

①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中世纪英雄史诗)②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③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但丁《神曲》

1、但丁(意大利)

(1)温柔的新体诗:

来源:

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主题:

爱情

阶级倾向:

骑士、贵妇人→市民阶级艺术特征:

真挚的情感,细致真切的描写

(2)《新生》贝娅特丽丝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情感的自传性作品

(3)三部理论著作:

《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2、《神曲》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采用意大利俗语写成

(1)主题:

通过但丁先后在维吉尔和贝阿特丽采带领下游历三界的经历,探索诗人自己、意大利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前途与命运,但丁认为人类必须依信得救,同时强调理性对促进人类进步的作用。

(2)艺术:

①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三界游历,梦幻文学的形式——教皇统治、党派之争,反映现实的内容。

清晰空间、色调调配、细节描写(身临其境)

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3部,每部33歌,“序言”,共100歌。

三韵句的形式:

每段三行,连锁押韵衔接,韵律平稳有力。

各部篇章基本相等,工整匀称。

③象征、寓意的手法。

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

维吉尔——知识、理性贝娅特丽丝——爱、信仰地狱——黑暗社会天堂——理想境界炼狱——痛苦的必经之路

结构的象征意义:

3(3部、33篇、3韵句)“三位一体”10层100歌“圆满”“喜剧”

(4)语言:

意大利俗语写成,并采用意大利民歌的形式。

对于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和解决意大利的文学用语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喻生动传神。

(3)《神曲》的两重性

①《神曲》愤怒揭露教会罪恶,但并不否定宗教和基督教教义,其构思和内容都受到了基督教观点的支配;

②诗人强烈地谴责专制暴虐的君主,批判卖国贼、分裂者的罪恶行径,但他又把统一国家的愿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上,流露出明显的贵族偏见;

③诗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讴歌人的理性、智慧和知识,但又把自己敬重的古代文化大师置于地狱的侯判所中。

④诗人同情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自由,宣扬现实幸福,但又不能摆脱禁欲主义的桎梏,把情侣作为贪色者置于地狱中受苦。

⑤诗人的神学世界观和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使他在《神曲》中虽然歌颂现实生活,但又把它看作是来世生活的准备;虽然肯定人和人的价值,但却必须在信仰和神学的指引下才能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⑥诗人在艺术上敢于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恶,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但又因袭了教会文学常用的梦幻、象征、寓意等陈旧形式,使作品蒙上一层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⑦诗中旧时代观点的痕迹还相当明显,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旧时代的旧观点已被新时代的新观点所压倒。

正是诗人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使他在中世纪文学中最先创造出广泛反映时代社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伟大诗篇。

《圣经》那本书书中之书

(1)《旧约》:

古希伯来的宗教圣典/东方

故事:

创世纪成书背景:

犹太人的历史巴比伦之囚民族文化的永存形式

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

犹太民族①崇智主义智慧从上帝流溢②金钱一言难尽的犹太神话③人生观罪→罚→赎罪→救赎

(2)《新约》:

古罗马对前者的接受/西方

圣死、圣血、全人类的新约

基督耶稣→出逃→成长→传道(十二门徒)→犹太卖主→受难十字架

既发散时间又回收:

罪与罚、赎与救、背叛与皈依

上帝之爱

原罪(起点)义行得偿(终点)

亚当夏娃禁果耶稣受难末日审判

 

人类之恨

文艺复兴

1、

(1)文艺复兴:

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时间:

14th初——17th初性质: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

领域:

思想文化意义和影响:

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及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文艺复兴的产生

(1)社会历史因素

13th末14th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市民等级(阶级基础的准备)

15th末地理大发现、环球航行成功→开辟原料产地、倾销地→加速了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现有封建桎(革新的需求)

(2)文化自身发展

①中世纪并存着两种文化价值体系(基督教文化价值体系、世俗文化价值体系)激烈碰撞→文化精神突变

②市民文学:

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人文主义文学)的胚芽反封建、反教会,市民文化情趣

③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

(3)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

①精神内核:

追求现世(朴素唯物主义)幸福(积极乐观)的人本主义(弘扬人性原欲)

②活着为幸福(乐感文化)——活着为赎罪(罪感文化)

③源于拜占庭灭亡

(4)宗教改革

欧洲中世纪末期,由于罗马教廷的腐败专权引起教民不满,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起而反对,创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波及了英国法国等国家,从而动摇了基督教精神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宗教封建势力,和文艺复兴一起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两种形式。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主旨精神:

对人的关注。

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人”的觉醒

②题材主题:

着力描写现世生活,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③艺术风貌:

1)“寓意”和“象征”→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现实主义方法)

2)浪漫与幻想//“玄学”和“神秘”(浪漫主义方法)

3)体材:

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4、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主流,它集中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世界,写实方法与浪漫幻想方法相结合,扩大了体材领域,十四行诗、框架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开始形成。

5、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意大利

法国

西班牙

英国

早期

14初—15中

但丁《新生》《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中期

15下—16上

 

“七星诗社”

拉伯雷《巨人传》

莫尔《乌托邦》

晚期

16下—17初

 

蒙田《随笔集》

“流浪汉小说”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维加《羊泉村》

斯宾塞《仙后》

“大学才子派”

莎士比亚

意大利文学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1)佛罗伦萨文坛“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彼特拉克:

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人文主义之父”“人学”——“神学”《歌集》萝拉(劳拉)“彼特拉克体”

3)薄伽丘《十日谈》抨击教会罪恶,赞美男女情爱,框形结构

法国文学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1)龙沙“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

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

2)拉伯雷《巨人传》

3)蒙田文艺复兴后期《随笔集》怀疑论探讨社会问题

西班牙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出现较晚,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①社会历史背景15th末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16th中,西班牙经济衰落,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沦为无业游民。

2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新的小说样式。

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流浪的经历为线索,描写下层人民的生活,并以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

小说主人公大多是广大的破产者、流浪汉,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以玩世不恭对待生活。

无名氏的《小癞子》是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

③骑士文学畸形繁荣和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④维加“西班牙戏剧之父”《羊泉村》揭露封建主的暴虐,歌颂农民的正义斗争,富于战斗性、民主性。

英国文学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1)早期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受到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的影响:

①框形结构:

②风格主题:

揭露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的腐败无耻,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③消极:

对于纵欲的欣赏。

2)中期托马斯·莫尔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

3)后期①诗歌斯宾塞〈仙后〉②戏剧“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文学社团,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大学才子派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主要代表作家有:

黎里、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鲁迅说他是西班牙的文豪人文主义作家从骑士文学走向现实主义创作

2、《堂吉诃德》创作意图:

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

小说的思想意义远远超出了作者的创作"宗旨",它广泛反映了16、17世纪之交西班牙的社会生活,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杰作

3、人物形象

(1)唐吉诃德

①鲜明生动、复杂矛盾。

可敬可爱而又可笑可悲,善良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脱离实际、主观武断、迂腐顽固、不自量力。

②资本主义——骑士制度:

滑稽。

③荒唐的行为——善良的动机。

喜剧人物悲剧因素,令人钦佩和同情。

④知识渊博的学者。

人文主义的真知灼见。

⑤堂吉诃德的矛盾,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2)桑丘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

纯朴善良、光明磊落——狭隘自私、胆小怕事。

性格变化:

聪明能干、大公无私,忠于职守的改革家。

就任海岛总督:

“好人我会保护,坏人决不宽容”,人文主义者惩恶扬善的政治主张。

断案如神,执法如山。

4、艺术成就

①体裁结构和情节组织:

集骑士传奇和流浪汉小说长处为一体,中心线索:

“游侠史“,戏拟骑士传奇。

②人物塑造:

矛盾对照手法。

理想—现实主观动机—客观效果唐吉诃德—桑丘

③语言:

西班牙民间俗语和谚语,生动形象,意蕴深刻。

5、地位和影响《堂吉诃德》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独特的艺术结构,典型的人物形象和高超的讽刺技巧,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近代小说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塞万提斯突破了前人的局限,在反映现实和塑造形象方面另辟蹊径,对欧洲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威廉·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高峰

1、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悲剧的主题:

人文主义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斗争、人物内在的善与恶的斗争)

性格悲剧:

哈姆莱特:

忧郁与延宕奥赛罗:

轻信与嫉妒李尔王:

刚愎与愚蠢麦克白:

野心与贪婪

2、《哈姆莱特》

(1)①悲剧的深刻性②哈姆莱特性格的复杂性③对人类生活的高度概括性④悲剧艺术和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完美性

(2)悲剧的历史来源:

取材于《丹麦史》借鉴托马斯·基德的戏剧

推陈出新——深刻的哲理性:

生与死、善与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①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人文主义者。

复杂的性格。

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

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

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②思想发展过程:

①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

②深入思考、寻找出路。

③在思考中行动。

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

在发展中,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