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357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中长期趋势:

长期增长伴随行业分化3

1、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3

2、“控药费”+“增服务”改变行业结构4

二、行业政策分析7

1、2015年医保招标有望提速7

2、药物价格政策将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10

3、医药电商有望受益网售处方药解禁15

4、大病保险有望在2015年覆盖全国16

三、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18

1、行业:

医药行业增速换挡,明年政策仍扰动行业18

2、子行业运行情况19

(1)14年行业整体较为平稳,子行业出现分化19

(2)化学原料药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长将回落企稳21

(3)化学制剂收入增长小幅回升,利润增速逐步企稳21

(4)中药饮片景气度高点已过,价格下跌影响行业利润增速22

(5)中成药行业增长平稳,利润增长有望回升22

(6)生物制品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速显著回升23

(7)医疗器械增速小幅下滑,行业政策环境明显趋好23

四、重点企业简况24

1、恒康医疗:

外延并购涉足医疗服务24

2、莱美药业:

两大重磅品种开启高成长之旅25

3、丽珠集团:

老品种持续增长,潜力品种有望发力25

4、翰宇药业:

筑药械平台,启成长新篇26

五、主要风险28

 

一、行业中长期趋势:

长期增长伴随行业分化

1、老龄化背景下,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释放医疗需求。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未来较长期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种趋势来自于需求的稳定增长。

老年阶段的医药消费量约占人一生80%以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恶化从而推动医疗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医保的全面覆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个体的医疗支付能力,释放了压抑的医疗需求;城镇化的推进将大量农业人口导入城市,在提高人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逐渐提升非必需治疗(高端自费药品,牙科,美容整形和高端妇产科等)和保健(营养品,保健品及家用医疗器械等)的需求。

政府投入加大及医保保障程度提高促使行业持续增长。

尽管中国卫生费用逐年增加,目前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仅536%,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有明显差距。

分支出对象来看,政府卫生支出近几年逐年上升,但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还很高(发达国家个人支出一般在20%以下)。

我们认为未来在医保制度健全等强民生的政策下,政府卫生支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而推动

医药行业持续增长。

2、“控药费”+“增服务”改变行业结构

医改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解决“看病难”的措施表现为扩大供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提高效率(公立医院改革)和优化结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限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强化县级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等。

解决“看病贵”的措施表现为提高医保支付保障能力(三保合一,推进大病医保和引入商业保险等),保障药品供应(落实基本药物政策和放开低价药物价格管制等),降低药占比(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鼓励使用国产医疗器械,试点医保预付制及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等)和药品降价(药品最高零售价管制,药品集中招标限价,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促进国产优质仿制药替代原研等)等。

大道至简,医改从医和药的角度看,最直观表现为:

控药费和增服务。

药品整体增长,品种结构优化。

药费占比过高和医保结余压力,使药品降价压力长期存在,药品在医疗中的占比必然下降,但是老龄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带动药品刚需品种高速增长,不影响药品行业整体维持较快增速。

未来疗效确切+利益好的药品仍将牢牢占据主流

位置;疗效不确切的辅助用药,但利益好的品种在医保控费的大趋势下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疗效确切但利益不好的品种(如低价药物目录内品种)在控药费的背景下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是仍然无法进入主流用药体系,基本药物市场是其重要机会。

因此,我们继续强调处方药的投资逻辑在于:

大病独家品种(类独家)+高端仿制药进口替代。

需求强劲和政策利好促医疗服务快速增长。

目前医疗服务行业矛盾突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频发,医药贿赂问题严重,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体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局部供求关系不平衡。

大型三级医院担当了绝大部分的医疗任务,而中小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缺乏医疗资源而没有患者,导致医疗机构分布也失衡。

未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将提升诊疗服务收入在医药行业收入中的占比,降低药品收入占比及医院对药品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困境。

我国民营医院过去长期以来受到税收、医院评级、医保、自主定价、科研学术及医生待遇等多种因素限制,一直未得到充分发展,这些门槛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近年来,政策的开放为带来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机遇。

未来社会资本办医必然兴起,鼓励社会办医等各项政策将陆续细化并出台,在内生增长强劲和政策利好带动下,医疗服务将保持高速发展。

社会资本办医获得系列政策支持: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

机构的意见》(即58号文)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政策破冰支持。

年,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

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

见》,对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进一步政策支持。

年2月,卫计委《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首要指出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同时要求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推行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

年8月,卫计委《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

的通知》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和海南7省试点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设立外资独资医院,并将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

这对于加快引入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年11月,卫计委《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明确提出按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承担70%服务量来确定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与非公立医院之间的资源比例关系,将公立医院床位标准确定为每千人口33张,并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管理。

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

二、行业政策分析

1、2015年医保招标有望提速

基层用药结构得到优化,基药非基药市场相互渗透。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不鼓励进行新的增补,并强调在坚持基本药物在基层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可按照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从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严格落实零差率销售,以适应基层医改的新变化、新形势、新要求,基层用药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在非基药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的同时,基本药物也在向等级医院渗透,许多省市制定了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配比要求,目前普遍要求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配比在25-35%,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配比在40-50%。

招标政策普遍温和,质量因素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全国基药招标正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有十多个省市发布招标方案,整体思路已由“唯低价是取”转向“质量优先,价格合理”。

除广东交易所模式较为极端外,各省市普遍采用双信封制,取“综合评审得分最高+商务标报价最低中标”两个厂家中标的温和政策。

从质量分层和权重来看,外资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得到弱化,如山东已不再提“原研药”概念,而是将已经过了专利期的外资企业原研品种与高品质仿制药归为同一质量类型。

整体来讲,招标政策中,药物质量因素得到充分体现,利好高质量的仿制药企业,对于研发型企业、大型企业、通过规范市场产品

认证的企业是受益者。

基药招标过半,非基药有望加速。

目前北京、吉林、上海、山东、广东、贵州、宁夏和青海等8省市已完成新一轮基药招标或过渡期招标。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和甘肃等8省市基药招标正在进行。

河北、山西、黑龙江、四川和陕西等5省公布招标方案,即将开始招标。

总体来看,新一轮基药招标进程近半,而新一轮非基药招标则相对滞后。

目前仅吉林和海南2省完成非基药招标,

上海、福建、江西、湖南和广东5省市正在进行,四川出台了征求意见稿,省市合计仅8家。

随着卫计委向各省药政处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内部征求意见工作的结束,各省市新一轮药品招标有望加速,目前有媒体报告卫计委要求各省市在2015年6月前完成招标工作。

我们认为一拖再拖的招标工作有望在2015年快速推进,2015年将是医保招标大年。

2、药物价格政策将引入更多市场竞争机制

现有药价政策脱离市场供求关系,亟待变革。

现有价格体系的基础性政策文件是原国家计委1996年出台的《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2000年出台的《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这两份文件对药品价格管理的范围、形式和权限做了全面的界定。

按照药品价格管理规定,目前药品的价格分为三种:

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药品的定价权由国家价格管理部门和省级价格管理部门分别行使,并各自制定定价目录。

国家主要负责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基本药物和目录外垄断经营的药品等,约1900种。

地方主要负责医保目

录中的非处方药、民族药及地方增补的医药药品等,约1100种。

无论哪种定价方式,都需要企业申报并得到价格管理部门的批准;无论采取专家审评还是行政审批的方式,药品的价格跟市场供求没有直接的关系。

低价药物目录出台,是药品价格变革的积极信号。

过去在降低药价方面,政府措施简单粗暴,通过行政方式调整药品价格,压缩药品生产企业盈利空间。

从1998年到2012年,发改委已进行了多达31次的价格调整,其中大部分时候是降价调整。

除价格直接调整外,唯低价是取的药物招标政策,更加加剧了药物价格的单边下降。

生产企业无盈利能力,经营企业无推广动力,导致了很多廉价好药从市场消失,高价药和伪新药大行其道,反而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

放开低价药物价格管制是政府在药物定价上逐步尊重市场机制的表现,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药物市场价格。

我们认为低价药物政策的出台,是发改委正

主动寻求变革释放的积极信号。

药物价格管理将引入更多市场机制。

在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的执政理念下,发改委正在积极主动变革药物价格管理政策,以开放低价药物价格管制为标志,预计未来药物价格管理将引入更多市场机制。

年2月发改委向各省发文征求放开“医保目录外的物质

专利药品、医保目录中的低价药品、目录通用名下不予以报销的药品剂型、目录中OTC药品以及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

年4月发改委发文放开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同

月江西发改委在全国率先放开省管的全部601个非处方药品的价格,不再制定最高零售价,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主定价。

年5月发改委发文放开533种低价药品价格管制,在日

均使用费用范围内,由生产经营企业自主定价。

年7月发改委再次发文征求意见,在2月份基础上,增

加放开“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收购的计生药具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年10月27日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发改委提议放

开全部药品价格。

涉及医保目录内药品、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和专利药等。

年11月25,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近日向中国化学协会、

中药协会及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8个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征求对《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出除一类精神、麻醉药品和低价药沿用现行政策外,其他放开最高零售价。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将通过市场竞争形成。

预计2015年1月1日正式出台。

药品管理制度变革全面落地还需时日。

药价管理制度调整事关行业全局,发改委放开最高零售价管理后,面临药价如何与人保部的医保支付制度衔接,如何与卫生部门举行的药品招标制度衔接,另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完成前,如何与部分药品的单独定价制度衔接等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多项政策的支持。

我们认为全面放开药价是欧美日等国的普遍做法,是现行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调整的方向,但是政策的出台落地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诸多细节和配套政策未出台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药品价格管制的放开本质上是引入竞争机制,抑制高价药,扶持低价药,价格较高且竞争格局不好的品种价格压力最大。

从投资角度看,我们认为,较明确受益于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变革的领域有目前供不应求,行业价格受到压制的血液制品(A股标的有:

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博雅生物和ST生化等),竞争能力强的品牌OTC药物有提价空间(A股标的有:

江中药业和华润三九等)。

3、医药电商有望受益网售处方药解禁

网售处方药拟解禁,医药电商有望受益。

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年5月底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限制,线上药品经营者在建立执业药师在线药事制度后,即可从事线上处方药经营。

同时意见还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对药品网售第三方平台的审批下放到省级食药监部门。

出于对药品安全性的考虑,此前政府明确禁止网售处方药,即使是医疗机构也不得邮寄或通过互联网销售处方药。

市场预期药品网售解禁方案有望于年底或2015年初公布,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处方药占药品市场规模约80%,约90%由医院销售。

网售处方药的解禁将让医药电商有机会进入巨大的处方药流通市场。

网售药物市场规模可达千亿。

目前国内医药电商发展迅速,2011年行业规模约4亿元,2012年166亿元,到2013年已达426亿元。

2013年医药电商药品收入约16亿元,占整个药品市场不到1%。

在欧洲,欧洲药剂师协会下属的药店90%以上都开展网上药品预订服

务,网络零售占比已达到20%。

另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2013年美国通过网络零售的药品高达743亿美元左右,占药品零售市场的约30%。

2013年,药品流通业销售总额约13万亿元,如果国内有10%的药品经过互联网销售,则医药电商行业空间至少1300亿元。

我们认为:

网售处方药解禁是必然趋势,网售处方药的逐步开放,医药电商涉足药品流通,有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进竞争,挤压流通环节药价虚高的水分。

有利于倒逼医改,促进实现“医药分家”,让医生开药与利益脱钩,抑制包括大处方和大检查在内的过度医疗。

尽管目前网售处方药仍面临处方来源和医保报销这两个不确定性因素,但无碍医药流通企业看好医药电商,而且医药工业企业也投入大量的资金涉足医药电商。

从甲方乙方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医药流通企业较医药工业企业更有望受益。

A股收益标的有:

九州通和太安堂等。

4、大病保险有望在2015年覆盖全国

大病医保试点已覆盖全国50%以上县(市、区),2015年将全面推开。

2014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已经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切实抓好有关各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尚未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

试点将建立健全由医改办牵头,发展改革、财政、社保、民政、卫生计生、保监等部门参

与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

据了解,截至2014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其中,山东、天津、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市)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大病保险工作并实行省级统筹。

卫计委表示力争于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大病医保将在基本医疗保障落实的基础上,提高了大病患者的支付能力,释放大病治疗的需求,利好相关医药企业。

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范围:

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儿童苯丙酮尿症和尿道下裂等22种大病。

商业保险经办大病保险利于提升医保资金运作效率。

国家层面多次释放提速城乡大病医保进程的明确信号。

2014年8月卫计委表示,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力量,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统筹层次上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商业保险机构的引入将形成竞争机制,防止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提高医保资金的运营效率。

大病保险如何保证保险公司在至少不亏损条件下经营下去,后期的效果还得看社保部门和保险公司的配合。

我们认为:

大病医保是必然的趋势,这是保障基层群众民生的重要环节。

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障、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等之间的衔接是中国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重要部分。

大病保险在

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将大大释放被压抑了的大病医疗需求,利好急慢性大病(如白血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终末期肾病等)相关的药品和器械企业。

A股受益标的有:

蓝帆医疗、华仁药业、宝莱特和和佳股份等。

三、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1、行业:

医药行业增速换挡,明年政策仍扰动行业

医药制造业:

医药行业增速换挡,行业增长逐步趋稳。

医药制造业2013年营业收入增速+18%,利润增速+1776%。

2014年1-9月,医药制造业收入16541亿,同比+1315%,利润总额达1584亿,同比+1250%。

行业整体增长依然较为平稳,但呈逐季下降态势,收入和利润增长创下近3年来行业增速新低。

考虑行业去年收入和利润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在基数效应下,今年下半年行业增速有望小幅加速。

我们认为:

随着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密集新版GMP认证和药物招标工作延缓的影响下,2014年医药制造行业增长有所放缓。

从近五年的情况看,医药行业增速在2014年换挡进入第三档(12-14%)。

明年医药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来自于行业政策面,如药物价格管理政策、药物招标指导政策、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改革以及分级诊疗等政策。

随着“三保合一”和商业健康保险的推进,各地药物招标工作的落实,2015版医保目录的调整或扩容等,我们

继续看好医药行业,判断明年行业收入与利润增长将继续维持在12%-15%之间,在不出现极端招标政策前提下,预计医药行业明年仍将平稳运行,不排除极端政策扰动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2、子行业运行情况

(1)14年行业整体较为平稳,子行业出现分化

2014年1-9月,尽管医药行业整体运行较为平稳,但医药子行业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出现较大分化。

从收入增速上看,中药饮片(1664%)、医疗器械(1590%)及中成药(1374%)子行业收入增长良好,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而生物制品(1306%)、化学制剂

(1302%)和化学原料药(107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利润增速上看,化学原料药(1477%)和化学制剂(1429%)表现较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医疗器械(1214%)、中成药(1106%)、生物制品(1077%)和中药饮片(911%)则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认为:

由于限抗政策打压、及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存在,短中期内化学原料药行业将继续保持低速运行,长期来看,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及部分落后产能的关停,行业有望好转;考虑到未来发改委放开药物价格管制的落地,和招标政策不再唯低价药是取,预计化学制剂行业收入与利润将保持较为稳定增长;医保目录的全覆盖、新版基药目录覆盖及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等政策利好有望促进中药饮片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利润增速有望回升;随着《中医药法》立法工作的推进和中成药降价工作的进一步延迟或取消,中成药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药品价格管制开放后,供求关系和竞争格局良好的血液制品有望率先受益,包含生物制药的生物制品行业前景广阔,我们预计生物制品行业将超过医药行业平均增速;在卫计委倡导医疗机构使用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支持下,随着县级医院建设和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的推进,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将持续快速增长。

(2)化学原料药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长将回落企稳

2013年子行业实现收入3820亿元,同比+1373%,利润总额285亿,同比+1413%。

2014年1-9月,化学原料药收入3032亿,同比+1070%,利润总额208亿,同比+1477%。

子行业收入增长较为平稳,但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增长。

在2014年上半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出现分化,与青霉素类、部分维生素产品等大宗品种价格在上半年有所回升纯在较大关系,7月开始行业利润增速出现大幅回落。

我们认为:

限抗政策打压、及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存在,短中期内行业将继续保持低速运行,长期来看,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及部分落后产能的关停,行业有望好转。

(3)化学制剂收入增长小幅回升,利润增速逐步企稳

2013年子行业实现收入5730亿,同比+1579%;利润总额639亿,同比+1643%。

2014年1-9月,化学制剂收入4578亿,同比+1302%,实现利润总额511亿,同比+1429%。

在去年收入增速前高后低和利润增速前低后高的背景下,利润增速和收入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一定成都的背离,随着招标的陆续推进,背离正逐步收窄企稳。

我们认为:

考虑到未来发改委放开药物价格管制的落地,和招标政策不再唯低价药是取,预计化学制剂行业收入与利润将保持较为稳定增长。

(4)中药饮片景气度高点已过,价格下跌影响行业利润增速

2013年中药饮片实现收入1259亿,同比+2689%;利润总额94亿,同比+3089%。

2014年1-9月,中药饮片收入1040亿,同比+1664%,利润总额706亿,同比+911%。

今年3月底以来的中药材价格下跌及人力等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了利润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

我们认为:

中药饮片行业景气高点已过,中药饮片与中药材价格走势有一定的关联度,随着通胀缓解及中药材供给加大,与中药材价格景气度高度相关的中药饮片行业增长也逐步趋于平稳,但医保目录的全覆盖、新版基药目录覆盖及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等政策利好有望促进中药饮片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利润增速有望回升。

(5)中成药行业增长平稳,利润增长有望回升

2013年中成药实现收入5065亿,同比+2109%,利润总额538亿,同比+2140%。

2014年1-9月,中成药收入4046亿,同比+1374%,利润总额396亿,同比+1106%。

我们认为:

受今年中药材价格下跌影响,未来中成药行业利润增速将逐渐回升企稳。

随着《中医药法》立法工作的推进和中成药降价工作的进一步延迟或取消,中

成药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6)生物制品收入增长平稳,利润增速显著回升

2013年实现收入2381亿,同比+1746%,利润总额1744亿,同比+1317%;2014年1-9月,生物制品子行业实现收入1932亿,同比+1306%,实现利润总额228亿,同比+1077%。

受去年底乙肝疫苗事件影响,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低于行业收入增速,随着影响逐步消散,行业盈利显著回升。

我们认为:

一类疫苗和大部分血液制品都存在发改委最高零售价的限制,若药品价格管制开放后,供求关系和竞争格局良好的血液制品有望率先受益。

包含生物制药的生物制品行业前景广阔,我们预计生物制品行业将超过医药行业平均增速。

(7)医疗器械增速小幅下滑,行业政策环境明显趋好

2013年行业收入达到1398亿,同比+2178%,利润总额142亿元,同比+2345%,2014年1-9月,医疗器械行业收入1163亿,同比+1590%,利润总额105亿,同比+1214%。

行业增长保持较高增速,行业收入与利润增速均趋稳。

我们认为:

在卫计委倡导医疗机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