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975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赏析句子Word下载.docx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

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

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

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5: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

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

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

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6: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曲志红朱冬菊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

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

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

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7:

“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8:

2008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中的题目(第19题):

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

”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点题;

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9: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10: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的冬天》

能换别的近义词吗?

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

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

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

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从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1.2008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

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

“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

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2.2007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

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

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

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三)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13: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在坟头嬉戏;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4: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5: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

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6: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

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

“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

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

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三、句子赏析的落脚点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因此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句17:

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可从修辞(拟人)的角度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容。

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例句18: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可以选择艺术手法(直接抒情)作为切入点,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

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

海潮激起作者的心潮,由此发出由衷的赞叹,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透过鲁彦热爱大海的感情,看出了他那积极进取、勇敢搏击的人生态度,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总之,赏析句子的方法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明确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方法,清晰答题角度,多练多思,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看看这些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

夸,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

夸,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句子赏析和加批注是同一个题型,答题方法也完全一样。

赏析一个句子,包括三个方面:

一、指明作者采用的表达形式;

二、指明作者表达的容;

三、指出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容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

一、一句话表达形式的判定及对应效果分析

鼐的桐城派明确提出好文章要兼备“义理、考据、辞章”三个方面,表达一种思想情感,用哪种方式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辞章”。

它包括人称、线索、结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句式等等多种形式。

在句子欣赏中,需要判定:

1.作者在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2.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刻画人物的句子,要指出哪种描写方法);

3.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如何用的?

(一)写作手法的判定

1.16种写作手法的记忆

7常用:

铺垫、设置悬念、对比、象征、抑扬法、渲染气氛、衬托(正衬、反衬);

4“借物”: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4“结合”: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1“聚焦”:

以小见大。

2.16种写作手法的涵及对应的表达效果(好处)

(1)铺垫:

在文章的开头或正文的前部分,先交代一定的容,为下文某个情节的发生或发展做好条件上的准备。

例如后面写妈妈给我送伞,前面交代天突然变得阴沉,下起了大雨。

【运用铺垫的好处】让读者感到故事情节发展自然,不突兀。

(2)设置悬念:

运用写作技巧,让读者的头脑中产生一系列疑问,并带着问题思考。

常见的形式有:

A、倒序设置悬念——先交代故事的结果或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及结果,然后再续写故事的来龙去脉;

B、提问设置悬念——如巍写的报告文学,题目“谁是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一个问句,直接引发读者的思考;

C、对比反常式设置悬念——将一个场景的平常状态和某个特定时间的状态进行对比,让人明显感觉这个特定的时间,事物表现非常特殊。

如都德《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到校的情景:

平常上课前总要喧闹一阵,开课桌了、关课桌了.....可是今天,麦儿老师的小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平常的嘈杂和今天的安静构成鲜明的对比,然人感到今天非同一般,不自觉地就会发问——今天怎么了,这里发生了什么?

D、信息反常式设置悬念——读一句话,获得的信息和平时自己积累的经验完全不同,例如:

公鸡下蛋、穿裙子的男人、1+1大于2等等;

E、读不懂——比如《红与黑》,一看题目不知道作者说的是什么意思;

除了标题,文中有很多句子也是这样,因为读不懂,猎奇心理往往驱使读者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探究竟。

F、悬疑式设置悬念——文章开头就暗含一个个问题,作者运用曲折的情节吊着读者的胃口,始终不告诉问题的答案,直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

【设置悬念的好处】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3)对比:

包括不同事物间的横向比、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特征特点的纵向比两种形式。

【运用对比的好处】A、横向比——或者突出几个事物的共同点;

或者突出几个事物的不同点;

或者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某个特点。

B、纵向比——突出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某种变化规律。

(4)象征——A、以具体的事物代表抽象的含义。

如玫瑰象征爱情;

青松象征着百折不挠。

B、以事物的象征人——实际就是借物喻人。

例如用八九点钟的太阳象征年轻人;

用花朵象征孩子,用夕阳红象征老人;

C、以事物外在的形象特征,象征人物的在品质。

如矛盾的《白礼赞》借白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的“笔直”这一外在特点,象征着北方抗日军民正直的品质;

D、以自然物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或者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启迪人生的哲理。

【运用象征的好处】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和理性,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抑扬法——分为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扬)两种形式。

“抑”是贬低、否定、批判的意思,“扬”是赞美、颂扬、肯定的意思。

“先×

”为虚,“后×

”为实;

”为表,“后×

”为里。

【运用抑扬法的好处】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加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

以外在的美丑为反衬,突出人物的性格、本质特点;

增强文章表现的艺术性;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让读者回味无穷。

(6)渲染气氛——借助特定的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以及事物独特的特征,共同营造一个环境,表现某种环境氛围,突出人物的某种特定感受,表现人物的某种心境。

【运用渲染气氛的好处】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突出环境的氛围特点,突出人物的某种心理或情绪。

(7)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为了凸显核心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以其他人、物、环境或景物、影响主要人物的条件和因素,为背景,通过背景来表现核心事物的写作方法,就是衬托。

以小衬大、以黑衬白、以乐衬悲、以恶劣的条件衬美好的行为,为正衬,以美衬美、以优衬优,以高大衬高大,为正衬。

【运用衬托的好处】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凸显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能有效地深化主题。

(8)借景抒情——同样一个白色的窗帘,在心情愉悦者的眼里,它是洁白无暇的;

在心情抑郁、烦躁、悲伤者的眼里,它是苍白、晦暗的;

在心情平静者的眼里,它是白色的。

不同的心情下,人对同一物体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反过来,用笔把一个场景中各种事物给人的感受描绘出来,也可以折射人的心情。

人们发现了这种规律后,就把这种规律转化为写作技巧,这就是借景抒情。

【运用借景抒情的好处】表达形式委婉艺术;

感情表达具体、细腻、感人;

文章感情饱满,情景交融。

(9)借物喻人——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单一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形象抽象,性格、精神、品质缺乏形象性,表现手段单一,为了把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具体形象,作者常常根据人物的各种本质特点,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例如一个孩子心非常纯洁,不写孩子,而写洁白的雪花,以雪花之小对应孩子年龄、身形之小;

以雪花轻灵、跃动对应孩子的天真活泼;

以雪的洁白无暇来对应孩子纤尘不染的圣洁圣洁心灵。

作者写雪花,醉翁之意不再雪,而在孩子。

文章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全篇写物,具体要表现的人物并不出场;

另一种是以叙事为主,对物的描绘穿插在叙事之中。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艺术,曲径通幽;

人物形象具体形象,形神兼备;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给读者更多品位余地。

(10)借物咏怀——就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抓住事物触动自己神经的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表达思想感受的方式艺术委婉;

感受借助事物形象表达得更具体、形象、细腻;

物象和思想互为印证,使这种思想感受更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11)托物言志——就是借助事物的独特特征、特点,表达自己的追求、志向。

例如想表达自己要做一个虚怀若谷、心胸宽阔的人,就去刻画空间开阔的事物,如果想表达自己想做一个目光远大的人,就去描绘幅员辽阔的事物,以空间之大表达心胸之大,以视野之广阔,表达目光之长远。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表达理想、志向、追求方式艺术委婉;

把自己的追求表达得生动形象;

语言富有文采。

(1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有三种具体形式:

一是画面中有的事物是动的,有的是静止的,二者共同构成富有生气的意境。

如:

两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鸣叫的黄鹂、扶摇直上的白鹭为动,纤纤垂柳、一碧青天为静。

二是以动写静,就是事物本来是不动的,但在作者的笔下,赋予其人性化的形象,让它在笔下动起来,活起来。

例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在作者的笔下用动的“舞”和“驰”去描绘不动的群山和高原。

三是以静写动——就是用静态去描绘本来是动态的东西。

远望那片海,就像一块蓝的不见一丝杂色的宝石。

用宝石这一景物来刻画本来动态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刻画的画面意境优美、富有生气;

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行文感情饱满,情文并茂。

(13)虚实结合——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但刻画眼前有的——实际存在的事物,同时以眼前有的事物为触发点,引入联想、形象、展望的虚的——眼前不存在的容。

例如朱自清在描绘“春花图”的时候,先写各种鲜花的现实状态,后写“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采用的就是这种写法。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表现事物的角度更多;

语言表达更细腻形象;

更能凸显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事物的特点;

为作者增加更多回味的空间。

(14)点面结合——这种手法分为两种具体形式:

一是先刻画事物整体——铺开一个面,然后细致刻画这个事物的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局部细节——聚焦一个或几个点;

二是先立足一个广阔的时间背景,改写人物的行为常态,然后着眼一个特定的时间,具体刻画在这个时间点上,某人或某物的具体表现。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点面相互印证,突出人或事物的形象;

可以立体构建人物的形象;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5)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先刻画正面人或事物——要表现谁(什么)就直接刻画谁(什么),然后将笔从直接刻画的主要人或物的身上移开,去描绘与之相关的其他的人、物、环境、条件,借助周围可借助的因素来凸显核心人或事物的形象。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描写角度灵活多样;

正面人或事物形象突出;

语言变化多姿;

情节缓急弛有致。

(16)以小见大——借助小事,表现大节、大义;

或者借助局部,表现事物的整体状态或性质。

【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凸显选材的艺术性;

凸显作者看问题的敏锐性、深刻性;

用笔事半功倍。

二)表达方式的判定

1.表达方式的记忆

利用问题记忆法记忆:

人从出生到上高中,先后接触的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四种文体,对应的五种表达方式是: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5种表达方式的特征及其好处

(1)记叙:

简单记述事件或行为的过程,不注重人或事物的形貌、状态、特征、特点。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记述过程简洁明快

(2)说明:

抓住某个对象及其最突出的特征特点,向读者做以介绍说明,其目的一是解说,让人理解明白;

二是传承文化。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语言表达简练,通俗易懂。

(3)议论——一共有5种形式:

一是概括表达作者观点态度;

二是剖析行为、现象的本质;

三是推理;

四是归纳总结。

五是号召、警示。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

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

体现语言表达的严密逻辑性,增强说服力;

能透过现象,揭示共性规律;

具有组织功能、判定辨别功能。

(4)描写——依托事件的发展进程,着重刻画人和事物的外在形貌、状态、特征。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

(5)抒情——直接表达人对人或对其他事物的爱、憎等情感。

【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感情饱满、感人。

(三)描写人物方法的判定

1.描写人物方法的记忆

采用情境记忆法——设定这样一个情景:

一个陌生的老师进教室给学生讲课。

老师一进门,学生看到老师长什么样——外貌描写;

老师上讲台——动作描写;

开始讲课——语言描写;

脸上伴随表情——神态描写;

支持这一切的是大家看不到的老师的心理——心理描写。

2.描写人物方法的判定

这个判定总体上不是很难,但个别的疑难点,学生还不能作出准确的判定。

(1)外貌描写:

不仅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还包括人的装饰物、携带物。

(2)动作描写:

心理动词,按心理描写来定性,不算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说出来的话才是语言描写,哪管是自言自语也算,但心理盘算的语言,按心理描写定性。

(4)神态描写:

能看到的是神态,看不到的是心理。

如“他犹豫了一下”,这个语境中的“犹豫”是神态描写,因为我无法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是从神态上刻画的。

而“我犹豫了一下”,这个“犹豫”就是心理描写,因为我看不到自己的神态,又不可能自己拿镜子照一照,看一看。

(5)心理描写:

心理动作、心理语言同属于心理描写。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的好处】因为无论哪种描写方法,都属于描写,因而描写这种表达方式运用的好处就是五种描写人物方法带来的好处——生动形象具体。

(四)修辞方法的判定

1.修辞方法的记忆

口诀法:

常见四、二“反”、二“问”、成双对、借顶针——共12种。

常见四:

比喻、拟人、夸、排比;

二“反”:

反复、反语;

二“问”:

设问、反问;

成双对:

双关、对偶;

借顶针:

借代、顶针。

2.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

夸——突出.....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