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617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docx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课时练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

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________、鲁迅等。

主阵地:

《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主要内容:

抨击________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倡________与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________革命,___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_》,主张推到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运动。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

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民丛报》B.《民报》

C.《新青年》D.《新华日报》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

“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课本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文学革命

6.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A.反帝爱国运动B.农民革命运动C.思想解放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

03  能力提升

7.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B.实业救国

C.救亡图存D.民主科学

8.1923年,梁启超曾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

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

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

(至少写出两位)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

请指出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3)材料三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04  直击河北考题

11.(迁安一模)陈独秀曾说:

“其实孔子精华,乃在祖述儒家,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

”可见陈独秀()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排斥传统文化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参考答案

知识管理

1.思想文化 陈独秀 青年杂志 李大钊 新青年 北京大学 2.旧道德 狂人日记 民主 科学 文学 胡适 白话文 文学革命论 封建道德礼教 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

基础过关

1.B 2.B 3.C 4.C 5.D 6.C

能力提升

7.D 8.B 9.C 10.

(1)民主、科学。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

(2)鲁迅。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3)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直击河北考题

11.C

第13课 五四运动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________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

________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

学生们提出“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________”“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________、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爱国运动。

意义:

中国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__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中共一大D.遵义会议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3.“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A.学生B.商人C.工人D.市民

4.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

5.“国内专电:

免曹(汝霖)令已下。

”据此电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7.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03  能力提升

8.有位西方史学家说: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9.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

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

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

“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

根据材料一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说“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哪些精神?

 

04  直击河北考题

11.(河北中考)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河北中考)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

“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

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

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

”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

 

参考答案

知识管理

1.山东 1919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青岛 曹汝霖 2.工人阶级 上海 曹汝霖 反帝斗争 3.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

基础过关

1.A 2.A 3.B 4.B 5.D 6.D 7.D

能力提升

8.C 9.C 10.

(1)五四运动。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

(3)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写出2点即可)(4)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直击河北考题

11.D 12.A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

经过________,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传播: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________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____________的团体;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向________宣传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开:

__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__召开,________、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是推翻________政权,建立________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________;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____________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________年7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推翻________,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______。

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背景: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________。

高潮:

1923年2月,________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为________而战,为________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教训: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________,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哪一阶级的结合()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

知识点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A.天津B.重庆C.上海D.北京

4.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A.五四爱国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上B.中共二大上

C.中国同盟会上D.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上

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6.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它”是()

A.义和团运动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7.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虽遭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镇压,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A.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必须团结同盟者才能战胜敌人

D.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勾结

03  能力提升

8.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

“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

”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其中“大事”是指()

A.中共一大B.兴中会成立

C.湖北军政府成立D.中华民国成立

9.费正清说:

“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二:

(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04  直击河北考题

11.(河北中考)从下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

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参考答案

知识管理

1.五四运动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工人 2.1921 上海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 1922 共产主义 打倒军阀 帝国主义 民主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 3.高潮 京汉铁路 自由 人权 同盟者

基础过关

1.D 2.B 3.C 4.B 5.B 6.D 7.C

能力提升

8.A 9.B 10.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直击河北考题

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