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7934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01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综合检测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

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1~3题。

1.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

A.资源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2.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A.飞机制造工业B.机车制造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D.高档时装工业

3.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

.③地区  D.④地区

【答案】 1.B 2.C 3.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遍布美国本土,且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工业分布的密度也大,可确定该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应属于瓶装饮料工业。

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硅谷”位于旧金山附近。

下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四国。

读图回答4~5题。

4.C国重要的微电子工业基地是(  )

A.日本的九州岛B.印度的班加罗尔

C.美国的“硅谷”D.巴西的圣保罗

5.“硅谷”的工业布局属于(  )

A.技术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D.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答案】 4.B 5.A

【解析】 根据图中横坐标与纵坐标数值可判断A为日本,B属巴西,C为印度,D为美国。

(2010·河南平顶山市高一质检)读下图“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85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C.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达80%

D.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几乎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

7.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  )

A.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

B.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C.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

D.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要求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由图知,鲁尔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基本没有变化;1985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200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足65%;第二产业人数减少60万人,第三产业增加约40万人,故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并不是都补充到了第三产业中。

故B说法正确。

第7题,工业博物馆和休闲公园属于旅游业,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人数的增长;B、C说法仍是第二产业;D说法属第一产业。

(2010·安徽淮南高一质检)2010年世界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在北京航天城竣工,其设计能力为年产6至8颗卫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

8.将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选建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料丰富,运输成本低

B.教育发达,科技人才荟萃

C.位置临海,便于产品输出

D.有利于增强首都的城市职能

9.同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在北京建设相反,首钢由北京迁往河北曹妃甸,其迁移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环境B.技术

C.交通D.资金

10.不属于曹妃甸吸引首钢的因素是(  )

A.靠近原料B.接近能源

C.劳动力丰富D.海运便利

【答案】 8.B 9.A 10.C

【解析】 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应接近科技教育发达地区。

首钢迁往曹妃甸,主要是为了保护北京的环境,减轻北京市的环境污染。

劳动力不属于曹妃甸吸引首钢的因素。

 

下图是“部分国家铝土矿及铝产量的比重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从工业区位因素来讲,炼铝业属于(  )

A.动力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D.技术导向型

12.盛产铝土矿但炼铝业欠发达的国家是(  )

A.澳大利亚和巴西B.牙买加和几内亚

C.美国和加拿大D.印度和中国

【答案】 11.A 12.B

【解析】 炼铝业属动力导向型工业。

牙买加和几内业铝土资源丰富,但铝产量占世界比重低,说明炼铝业不发达。

浙江省的义乌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小小的袜子就拥有数百家生产厂家。

一个不大的柳市镇除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

据此回答13~14题。

13.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是(  )

①资本集中程度低 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③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④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

①资源丰富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市场广阔④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3.A 14.B

【解析】 义乌小商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集中程度低,以中小企业为主。

众多同类企业集中的原因是廉价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

内蒙古自治区伊利集团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据此回答15~17题。

15.影响伊利集团乳制品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消费市场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D.雄厚的技术力量

【答案】 B

【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因此伊利集团布局在该地的主导因素是接近原料产地。

16.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

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大庆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消费市场B.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D.交通便利

答案】 A

【解析】 北京和大

庆等城市人口密集,乳制品市场需求量大,故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此落户,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

17.为了应对我国乳制品工业面临的冲击和竞争,为了打造“中国伊利”的恒久品牌,伊利集团应该走(  )

A.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B.资源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C.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D.参与国际分工的外向型道路

【答案】 C

【解析】 只有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

据表完成18~19题。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t

4

2

0.75

铁矿石/t

2

1.8

1.3

18.19世纪,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

A.原料地B.燃料地

C.销售市场D.交通枢纽

【答案】 B

【解析】 据表可知早期钢铁工业耗煤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钢铁工业应接近煤炭产区。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运费成本因素,在布局上最适宜的选择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单位产钢耗煤较少,而铁矿石的运量相对较大,加之乙地交通便捷,适宜布局钢铁工业。

20.钢铁企业为考虑环境效益,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适宜伯明翰B.②适宜塔兰托

C.③适宜上海D.④适宜加尔各答

【答案】 A

【解析】 工业区应位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季风区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明确四地的盛行风向是解题的关键。

读下图,完成21~23题。

21.关于本区河流的正确叙述是(  )

A.此河流冬季结冰,航运价值不大

B.此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冬季的大气降水

C.此河中下游地区穿越此国传统工业区

D.此国南部地处地中海,

交通便利,是此国经济发达区

22.A区是著名的新兴工业区,它的特点是(  )

A.资金高度集中

B.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

C.发展的历史悠久

D.分布于小城镇甚至农村

23.我国可借鉴本区经验的最适宜的地区产业是(  )

A.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

B.温州的乡镇企业

C.天津的“硅谷”区

D.新疆的纺织业

【答案】 21.B 22.D 23.B 

【解析】 图示地区为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大。

A区为意大利中部的新工业区,工业分布于小城镇和农村。

其经验适宜温州的乡镇企业借鉴。

2010年末,首钢搬迁任务将基本完成,同时在老厂区,将进行新产业的开发。

首钢搬迁曹妃甸,等于再造一个唐山,这里将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会企业。

据此回答24~26题。

24.有关首钢搬迁对北京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是重污染企业,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

B.钢铁工业用水量大,搬迁后可以彻底解决北京用水紧张的状况

C.首钢搬迁可以减少北京的人口,减轻工作、住房的压力

D.首钢搬迁会促使北京钢铁价格上涨

【答案】 A

【解析】 首钢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搬迁后可大大缓解城市环境的污染状况;钢铁企业用水量虽然大,但北京水资源紧张与其气候、工业需水量大以及居民用水量大有关,首钢的搬迁会缓解北京用水的紧张状况,但决不会彻底地解决这一紧张状况;首钢人口相对于北京一千多万人口而言只是一小部分,对减轻工业、住房压力作用很小,特别是有些工人失业可能增加就业压力。

25.有关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原材料和钢铁成品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B.搬出北京会失去原来的钢铁市场

C.曹妃甸地价低,可以减少新厂的投资

D.首钢搬迁到新址必然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答案】 C

【解析】 首钢的铁矿石大部分来自河北唐山和海外,搬迁后将有利于原料的运输,降低生产成本;新址地价低,建厂费用将大大降低;新钢厂将投巨资进行治污,不会对新地方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26.随着新的钢铁企业的建设,这一地区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并与之形成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以钢铁为主的工业地域,这些企业可能是(  )

A.啤酒厂B.汽车制造厂

C.炼油厂D.香烟厂

【答案】 B

【解析】 与钢铁工业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大多是需要大量钢铁的工业,只有汽车制造厂较合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27~29题。

27.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

西安

【答案】 B

【解析】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中四个城市都是在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业

【答案】 B

【解析】 禁止开采煤炭、石油不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举措。

29.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工业

【答案】 D

【解析】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要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工业。

这个过程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不一定下降。

30.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大型客机研制基地区位选择正确的是(  )

A.能源充足,重工业发达的地区

B.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C.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密集

的地区

D.交通方便,轻工业基础好的地区

【答案】 B

【解析】 大型客机的研制属技术导向型工业,需接近科技研发能力强,协作条件好的地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综合题(共55分)

31.图甲与图乙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数量的分布,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工业在该镇

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镇能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试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

(5)在我国加入WTO后的过渡阶段已结束,关税进一步降低,这将给该镇主要出口企业带来的机遇主要是_

_____________。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子 服装玩具 家用电器 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 区域内科技发达,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电子装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苏北和皖中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些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5)便于企业原材料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外国商品进入我国,市场竞争加剧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写出图中箭头代表的输入地区的名称:

①煤炭来自____________,②煤炭来自______________等地,③煤炭来自______________,④铁矿石来自______________、巴西、印度等国。

(2)两钢铁厂的名称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3)两钢铁厂显著的不同点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钢铁厂的区位优势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从乙钢铁厂区位选择可以分析出,现代工业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工厂的区位影响逐渐加强,__________________对工厂区位影响逐渐减弱。

【答案】 

(1)黑龙江 山西 安徽 澳大利亚 

(2)鞍山钢铁公司 宝山钢铁公司 (3)附近有原料铁矿和燃料煤 附近无原料和燃料,铁矿石需从澳大利亚等地运入 (4)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5)市

场 原料

33.下图分别为“某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和“用地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1)该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__________功能区,其绿化用地比例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除环境绿化用地外,该高科技园区用地所占的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__用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科技产业地域分布一般具有集聚的特点,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 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2)科研与教育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高科技产业的依托 (3)共用基础设施,企业间合作与交流

34.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

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0分)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__________导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至B地,可获得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个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答案】 

(1)市场(或消费地) 

(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3)C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有利的社会协作条件;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

35.下面是一幅“雷达”式统计图,该图反映两种工业结构模式(模式Ⅰ和模式Ⅱ),读图并回答问题。

(9分)

(1)依据图中信息,在空白圆圈中用所给图例绘制模式Ⅱ的产业结构扇形统计图。

我国发展此种模式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图中模式Ⅰ反映出的工业生产投入的特点。

(3)结合中国国情和图中两种工业结构模式,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我国应形成什么样的工业结构?

【答案】 

(1)图略(注:

劳动密集型占1/2,资源密集型占1/4,知识密集型占10%,资金密集型占15%) 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 

(2)需要简单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少,知识技术要求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大;劳动力数量在布局中的作用减弱,劳动力素质在布局中的作用增强。

 (3)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低,就业压力较大,要重视资源少的国情,发展省资源省能源的企业,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工业结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