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8243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docx

规模化养猪课程设计

目录

1文献综述4

2设计条件6

2.1自然条件6

2.2社会条件6

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的要求7

3.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生产方式7

3.1.1繁殖特性7

3.1.2消化特点7

3.1.3生长发育特点7

3.1.4行为习性7

3.1.5体温调节能力8

3.1.6对环境的适应性8

3.2猪对环境的要求8

3.2.1热环境8

3.2.2空气质量要求9

3.2.3光环境要求10

3.2.4声的要求10

4生产工艺设计12

4.1畜牧场的性质与任务12

4.2畜牧场的规模12

4.3生产工艺流程12

4.4生产分段管理13

4.5繁殖节律13

4.6主要工艺参数14

4.7猪群周转计划14

4.8猪群结构计算14

4.9栏位数量15

4.10其他16

4.10.1饲喂和饮水方式16

4.10.2防疫16

4.10.3运动17

4.10.4清粪方式17

5工程工艺设计17

5.1猪舍建筑17

5.1.1猪舍形式17

5.1.2猪舍种类和数量17

5.1.3猪舍建筑平面设计18

5.2设备选型配套21

5.2.1猪栏21

5.2.2漏缝地板21

5.2.3饲喂设备21

5.2.4饮水设备22

5.2.5清粪设备22

5.2.6环境调控设备22

6总平面设计22

6.1猪场功能分区22

6.1.1功能区22

6.1.2功能区之间的关系23

6.2建筑设施规划布置23

6.2.1场区建筑设施组成23

6.2.2建筑物布置24

6.2.3蓄舍间距24

6.3道路规划24

6.3.1道路分类24

6.3.2道路设计24

6.3.3道路规划设计要求25

附图25

 

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自繁自养猪场设计

摘要:

本文是一篇规模化养猪场的设计,其性质为自繁自养专业场,规模为年出栏25000头商品猪。

文中首先对我国养猪业生产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说明该猪场的设计条件,其中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主场的工艺设计和总平面设计说明,其中工艺设计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和工程工艺设计,并附有必要的简图,总平面设计说明包括当地地形及气候条件描述、建筑组成和功能分区、建筑布置、道路布置说明等内容,同时在本文最后附有该猪场的总平面图制图。

关键词:

设施农业;猪场;工艺设计;

ProductiveTechnologyandProcessof

ProtectedAgricultureDesign

Abstract:

Thisarticleisadesignofalarge-scalepiggeryfarms.Thenatureofthispiggeryfarmsisaspezialbetriebinbreedingbythemselves.It’sscaleismaximuminhogshead25,000.Atfirst,thepigbreedingproductionofourcountrydevelopment,theprospectandtheexistingproblemsareanalyzedandsummarized.Thenexplainthispigdesignconditionsincludingnaturalconditionandsocialconditions.ThemaincontentofthisarticlearehomeprocessdesignandthetotalplanedesigndescriptionsincludingproductiondesignandengineeringprocessdesignAndwiththenecessarydiagram.Thetotalplanedesigndescriptionsincludelocalterrainandclimateconditionsdescription,architecturalcomponentsandfunctionalpartition,architecturallayout,thatroadlayoutetc.Andintheendofthisarticlewiththepig'stotalplandrawings.

Keywords:

protectedAgriculture;piggery;technologicaldesign

1文献综述

自古以来,猪在我国一直是六畜之首,养猪业的起伏,更是牵动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养猪业虽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波动,总的来看,养猪的生产水平及生产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养猪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养猪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当然,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养猪业经历了由传统养猪生产到行现代化生产的过程。

在传统养猪生产时期,养猪为了积肥,即所谓的猪多肥多,肥多粮多。

养猪业出了提供了一些猪肉外,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从属于种植业,所也称之为副业。

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养猪生产,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市场出现猪肉供应不足,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数量,养猪业也进入专业化生产阶段。

养猪规模扩大,开始使用优良的品种、优质的饲料,注重疾病防疫,并采用一些养猪设备与设施进行养猪生产,养猪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养猪生产者的增多,产品数量增多,市场供求平衡,这时养猪生产者中有通过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扩大饲养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养猪业完全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进行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生产,养猪生产进入现代化养殖生产阶段。

目前,我国养猪业还存在着管理落后、生猪出栏率偏低、屠宰猪的瘦肉率低、猪肉及其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1.存栏数多而出栏数低虽然我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4%,存栏猪占世界存栏量的51.8%,但出栏率却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

这反映出我国的肉猪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维持需要饲料消耗多,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低。

出栏宰是反映母猪年生产力、肉猪产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在这一重要指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出栏肉猪平均胴体重低平均胴体重是肉猪的单产指标,我国出栏肉猪平均胴体重76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来,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肉猪的适宜屠宰体重由90千克增加到114千克,甚至达到120千克。

我国出栏肉猪胴体重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就可多产猪肉80万吨,相当于浙江省的全年猪肉产量。

3.胴体脂肪率高而瘦肉率低我国现有的猪种多数为地方品种,其特点是产脂肪能力强而产瘦肉能力低,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

4.猪与粮食比价不合理长期以来,国内出栏活猪的单位重量收购价格与粮食价格的比例大致为1∶5,养猪经济效益不高。

市场价格放开以后,粮食价格的涨幅远高于肉猪,养猪经济效益过低的局面未有根本扭转。

未来我国的养殖生产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1)现代化养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产业化经营模式越来越多。

(2)养猪生产由注重增加养猪头数转为注重提高单产,既提高每头猪的产肉量很猪肉的品质,尤其强调猪肉的食品安全即绿色猪肉的生产。

(3)重视养猪场的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完善。

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强调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来源,对养猪场的废弃物进行有效地处理和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周道雷.我国养猪产业生产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

(1):

101

[2]李保明,施正香.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设计[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73-74.

[3]张喜武.当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分析[F].商学院特别报答,2006,6(中旬刊):

2-3.

[4]王继华,武海波.绿色食品浪潮与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

(2):

30-32.5-8.

[5]李和国.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及问题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2009,33

(1):

1-3.

[6]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

2设计条件

2.1自然条件

1、气候因素:

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绝对最高气温为40℃,据对最低气温为-5℃,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2、地势地形:

该场地地势较高,1-3%地面坡度。

干燥平坦且排水良好,同时向阳背风。

3、水源水质:

该场区周围水质良好、水量丰富,并且水源清洁,符合农业部《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4、土壤地质:

该场区的土质为砂壤土,适合场区建设,没有断层、陷落、塌方及地下泥沼底层。

土层土壤的承载力能够满足普通农业建筑的要求,土壤遇水后不会发生膨胀因此可以直接作为建筑物基础的受力层,回填土土质松紧均匀,不会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

2.2社会条件

1、城乡建设规划:

该场区符合本地区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不会影响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从而导致频繁的搬迁和重建。

2、交通运输条件:

该场区距离饲料产地和加工地较近,靠近产品销售地,能够确保其有合理的运输半径。

同时,该场区对外联系密切,交通方便场外通有公路,能够满足本猪场供销量大的特点。

3、水电供应情况:

该地区拥有二级供电电源,能够给场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可靠的供电条件。

4、卫生防疫要求:

该场区距离居民点的污水排出口较远,同时处于化工产、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的上风向。

满足要求。

5、土地征用需要:

该场区符合“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没有占用基本农田。

3猪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的要求

3.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生产方式

3.1.1繁殖特性

猪为胎生动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周期快,常年发情。

一般4~5月龄即性成熟,6~8月龄可进行配种,妊娠期114d左右。

与其他家畜相比,猪的繁殖力最强,平均每胎产仔10头左右,我国的太湖猪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

经产母猪一年两胎或二年五胎,短期内能增殖大量后代,达到几代同堂。

3.1.2消化特点

猪是杂食动物,食性广泛。

消化能力强,能消化大量的饲料。

由于猪的胃不具备分解粗纤维的微生物,因而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

猪的采食量明显受饲料适口性影响,喜甜食和湿拌料。

3.1.3生长发育特点

与牛羊等其他家畜相比,猪的胚胎生长期和出生后个体生长期较短,生长强度较大。

出生仔猪的体重一般为1~1.5kg,1月龄体重为出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是1月龄的2~3倍,成年猪的体重一般在200kg以上。

育肥猪饲养至150~180日龄时屠宰,体重可达到90~100kg。

3.1.4行为习性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猪凭借嗅觉能有效地寻找食物,辨别群体内个体、圈舍和卧位,以及进行母仔之间的联系。

出生仔猪主要依靠嗅觉寻找并固定乳头,在不同性别联系中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猪的听觉及其敏锐,很易通过调教形式条件反射。

猪的视觉很差,视距、视野范围很小,对光的强弱、物体形态、颜色等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

猪有坚硬的吻突,好拱土觅食,因而对建筑物和饲料地有破坏作用。

猪的合群性强,并形成群居次位。

群饲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争食性和竞争性。

新组建的猪群通常会发生激烈咬斗现象,一般经过24~48h会建立起明显的次位关系,而形成一个群居集体。

因此,生产中因避免频繁调换不同的猪只,以减小因争斗对生产和健康的不利影响。

猪喜干燥,爱清洁。

猪喜欢在高燥的地方躺卧,选择阴暗潮湿或脏乱的地方排泄粪尿。

猪有极强的区域感,即使在很有限的地方,仍会留出躺卧区和排泄区。

生产中,如果圈舍设计合理,管理得当,可使猪只养成定点趴卧、排泄的习惯。

3.1.5体温调节能力

成年猪皮下脂肪层厚,汗腺不发达,散热能力很差,加之其被毛稀疏,体表隔热能力较差;二仔猪皮下脂肪少、皮薄、被毛稀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很易将体热散发出去。

所以打住怕热,小猪怕冷。

3.1.6对环境的适应性

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

从生态适应性角度看,猪对气候寒暑、饲料、饲养管理方法和方式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猪的饲养范围相当广泛。

尽管猪的适应性很强,但只有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3.2猪对环境的要求

虽然猪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良环境所造成的应激会给养猪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生产中为猪创造适宜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现代养猪生产基本为舍饲饲养,与其他家畜一样,舍内热环境状况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

此外,光环境、饲养工艺、日常管理以及猪的群居环境对猪的生产也有影响。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是经常变化的,且个因素对猪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

因此,在满足猪的环境需求时,应加以综合考虑。

3.2.1热环境

1、温度:

温度是影响猪健康和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与其他恒温动物一样,猪保持体温恒定首先是通过物理性调节、然后是化学性调节来实现的,但热调节过程、对热环境的反应以及对热的适应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

猪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五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不耐热,对高温适应能力差。

即使在猪能够保持体热平衡的情况下,因其热调节过程的差异而导致生产力和健康水平的不同表现。

通常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因品种、年龄、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况等而又差别。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机体不同部位对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

如猪鼻端呼吸空气要求温度较低,以5℃为宜,脖颈部位则以15℃、身体部位以30℃为宜。

出生仔猪不仅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而且体重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因而对低温极为敏感。

出生仔猪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32~34℃,出生后仔猪能尽快迟到初乳,且在环境温度不很低时,有利于提高仔猪的耐寒能力。

在十一的温度范围内,猪的健康状况良好,生产力水平和饲料利用率较高。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引起热应激,体热平衡将破坏,则可能导致生产停止甚至出现生产力变为负值,机体进入病理状态,进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生产中需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温度调控技术,满足其不同的温度要求。

各类猪舍的环境温度要求可参考表1。

2、湿度:

温度适宜时,湿度高低一般不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高温下猪常通过体表沾湿进行散热,高湿则会阻碍蒸发散热的进行,使热应激成都进一步加剧;低温时,高湿可大大提高机体的辐射散热和传导散热,使冷应激更加严重;常温下,高湿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衍和孳生,使猪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且容易造成饲料、垫草等霉变,对猪群健康不利。

通常,湿度超过80%,对猪的体热调剂恩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健康和生产力。

低湿的危害远低于高湿,当湿度低于40%时,会造成猪皮肤和暴露黏膜干裂,增加舍内空气中颗粒物含量,从而使猪患皮肤或呼吸道疾病。

各类猪舍的湿度要求可参考表1。

3、气流:

气流可促进机体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低温时加大气流会加剧冷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高温时则可减轻热应激的危害。

但由于猪体表无汗腺,且皮肤较薄,过大的气流产生体表摩擦会造成不适。

因此,高温时不应蚕蛹高气流速度进行降温,通常,风速不超过2m/s为宜。

此外,舍内气流分布应均匀,冬季尤其注意防止贼风。

为确保舍内空气质量,应加强通风换气。

各类猪舍的风速、通风量要求可参考表1。

3.2.2空气质量要求

猪舍空气中,由于猪的呼吸、皮肤的分泌作用和外激素等,粪尿、饲料、垫草的积存发酵以及所产生的有机粉尘,加之人的操作、猪的活动,有害气体、恶臭物质浓度较高,且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颗粒物,舍内空气质量比较恶劣。

为确保猪群健康和生产力的正常发挥,一般要求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应高于如下指标:

CO24000mg/m3,NH320mg/m3,H2S10mg/m3。

猪舍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万~10万个/m3;颗粒物含量不应高于0.5~4mg/m3。

由于分娩舍和仔猪保育舍的猪群体制相对较弱,因此要求应适当提高。

3.2.3光环境要求

猪对光不敏感,但光环境对养猪生产亦有影响。

尽管猪属常年发情动物,其性腺发育和性机能活动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在光照相对较强、光照时间相对较长时,猪的繁殖性能有所提高。

据报道,人工控制光环境中,母猪8h和17h光照下,分娩占交配头数的比例分别为74%和80%,平均窝产活仔数为8.6头和10头,仔猪初生重平均为1.3kg和1.32kg。

一般认为,过强的光照和时间过长,会降低猪的日增重恭贺饲料报酬,但对提高瘦肉率有帮助。

通常,猪舍都采用自然光照,一般可按1/10~1/15的采光系数进行设计。

为方便夜间管理,应辅助人工照明。

猪舍的光照时间以14~18h为宜,可按照度40~70lx配置灯具。

育肥猪舍可适当降低光照度、缩短光照时间,可按1/15~1/20的采光系数设计,光照时间控制在8~12h,照度40~50lx。

灯具沿思维走道布置,分娩舍还应满足夜间接产的要求。

各类猪舍的光照要求参数可参考表1。

3.2.4声的要求

猪对生硬的反应比较迟钝,强噪声仅能使猪的脉搏短时间加快,而对食欲和增重基本无影响,并能很快适应。

但长时间的持续强噪声或突然的强噪声刺激,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不利。

仔猪对噪声相对敏感,突然的强噪声刺激可引起猪群的惊恐和骚动。

65dB以上的噪声会引起血细胞、胆固醇、γ球蛋白等血液指标的变化。

生产中,一般要求噪声不应超过85dB。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猪对声音反应不很敏感,但对有规律的声音刺激很易建立条件反射。

因此生产中可利用这一特性进行猪的调教和管理。

表1猪舍环境参数

猪舍种类

空怀、妊娠前期母猪

种公猪

妊娠母猪

哺乳母猪

哺乳仔猪

断奶仔猪

后备猪

育成猪

育肥猪

温度(℃)

14~16

14~16

16~20

16~18

30~32

20~24

15~18

14~20

12~18

湿度(%)

60~85

60~85

60~80

60~80

60~80

60~80

60~80

60~85

60~85

换气量

冬季

0.35

0.20

0.35

0.35

0.35

0.35

0.45

0.35

0.35

春、秋季

0.45

0.60

0.45

0.45

0.45

0.45

0.55

0.45

0.45

夏季

0.60

0.70

0.60

0.60

0.60

0.60

0.65

0.60

0.60

风速

冬季

0.30

0.20

0.20

0.15

0.15

0.20

0.30

0.20

0.20

春、秋季

0.30

0.20

0.20

0.15

0.15

0.20

0.30

0.20

0.20

夏季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采光系数(窗地比)

1/10

~

1/12

1/10

~

1/12

1/10

~

1/12

1/10

~

1/12

1/10

~

1/12

1/10

1/10

1/15

~

1/20

1/15

~

1/20

光照度(lx)

75(30)

75(30)

75(30)

75(30)

75(30)

75(30)

75(30)

50(20)

50(20)

噪声(dB)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细菌总数(万/m³)

10

6

6

5

5

5

5

8

8

有害气体浓度

CO2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NH3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H2S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栏圈面积(平㎡/头)

2~2.5

6~9

2.5~3

4~4.5

0.6

~

0.9

0.3

~

0.4

0.8

~

1.0

0.8

~

1.0

0.8

~

1.0

4生产工艺设计

4.1猪场的性质与规模

本猪场为自繁自养专业场,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

4.2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

养猪生产的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育肥等,相应的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可分为后背母猪群、待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

整个工艺按图1所示的流程有计划、有节奏的进行。

 

图1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4.4生产分段管理

为了提高效率,便于生产和管理,现代养猪生产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工艺。

本猪场采用五段式工艺流程:

分段式工艺流程如下

转群次数为3次,其特点是,猪舍及设备利用效率高,操作管理比较复杂

4.5繁殖节律

本猪场采用7d制生产节拍,与其他生产节拍相比,有以下优点:

一、可减少待配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是21d,是7的倍数。

二、课讲繁育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或5d内完成,避开周六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在断奶后第4~5d发情,配种工作可安排在3d内完成。

三、有利于按周、按月和按年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最大可能地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组织生产的程序如下:

星期一。

对待配的后备母猪、断奶的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烦请的母猪进行发情坚定和人工受精,从妊娠舍内将临产母猪群转至分娩哺乳母猪舍。

对转出的空舍或栏位进行清洗消毒和维修工作。

星期二。

对代培空怀母猪进行发情鉴定和人工受精配种、哺乳小公猪去势、肉猪出栏、清洁通风、机电等设备维修。

星期三。

母猪发情鉴定和配种、仔猪断奶、断奶母猪转至空怀母猪舍待配、肉猪出栏、育肥猪舍清洗消毒与维修、机电设备检查与维修。

星期四。

母猪发情鉴定、分娩舍的清洗消毒与维修、小公猪去势、兽医防疫猪舍、给排水与清洗设备的检查。

星期五。

母猪发情鉴定和人工受精配种,对断奶一周后未发情的母猪采用促发情措施,断奶仔猪的转群、兽医防疫注射。

星期六。

检查饲料储备数量,检查排污和粪尿处理设备、病猪隔离和死猪处理,更换消毒液,填写本周各项生产记录和报表,总结分析一周生产情况,制定下一周的饲料、药品等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

4.6主要工艺参数

表2本主场的工艺参数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生产节律

7天

母猪年产胎次

2.24~2.15胎

成活率(%)

产活仔数

10头/胎

哺乳期

92%

损失窝数

5~10%

断奶期

95%

年更新率

33%

育肥育成期

98%

公母比例

1:

100(人工受精)

两胎间隔期163~170天/23~24周

情期受胎率

85%

断奶值受胎

14~28天/2~4周

仔猪断奶日龄

21~28天

妊娠期

114天/16周

保育期

29~70天/6周

哺乳期

21~28天/3~4周

育成期

71~126天/8周

育肥期

127~180天/8周

4.7猪群周转计划

 

图2猪群周转计划

4.8猪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