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8361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docx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瀚hàn泄气xiè翘首qiào一丝不苟gǒu

B.舰艉wěi遗嘱zhǔ娴熟xiá眼花缭乱liáo

C.悄然qiāo仲裁zhòng溃退kuì屏息敛声bǐng

D.要塞sài镌刻juān着陆zháo殚精竭虑dān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建树督战由衷惊心动魄

B.业已浩翰墨契如梦初醒

C.酷似箫洒桅竿白手起家

D.紧绷仲材轻盈迎风招展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游泳馆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B.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理论方面卓有成就。

C.皓月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和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

我倾听着那微风细浪的絮语,心情无比舒畅。

D.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人们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都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C.牧人们听着,有的啧啧称,有的不以为然……老牧人脸色一灰,就赶着羊群走远了。

D.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

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8.综合性学习。

(9分)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

时值长征胜利82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

你校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3分)

日期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

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宣传标语:

(2)小明同学参加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

“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

”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上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3分)

答:

(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一句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句()(3分)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清•黄遵宪)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11分)

______________

本报7月6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

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

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武汉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

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

“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

”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

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

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

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

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

路的设想。

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

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

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

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9.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分)

答:

10.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3分)

答:

.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

12.用简要的文字说说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3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4分)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

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

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

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

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

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3.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2)

(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4)

(5)

14.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答:

.

15.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段与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4分)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答:

.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答:

.

16.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4分)

答: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5分)

窗花

耿翔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

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

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

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原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

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

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

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

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

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

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

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

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

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

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

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

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

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

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

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

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

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

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

真正的大师又是谁?

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

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

一把普通的剪子。

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

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

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

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

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7.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

(2分)

答:

(2)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2分)

答:

19.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请分条简要回答。

(4分)

答:

20.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三、作文(50分)

21.根据下面要求,写一篇文章。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②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如需出现,可用虚拟名称替代。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B2.A3.A4.C5.C6.C7.B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

(1)【示例】不为记恨杀戮,是要警示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示例】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只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

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珍爱和平,这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C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11分)

9.(2分)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10.(3分)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11.(3分)这句景物描写既写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又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同时也使枯燥的记叙变得丰满。

12.(3分)与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联系更紧密,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4分)

13.(3分)

(2)示例:

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伤。

(4)示例:

母亲额头的皱纹。

(5)示例:

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14.(3分)“阳光灿烂”指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

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开心快乐、幸福的神态。

15.(4分)

(1)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贴”字用得生动传神,通过母亲这一个动作表现母亲对儿女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年轮,把母亲比作树,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的额头记录下了她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之情)。

16.(4分)示例: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

父亲的关爱让我感受最深。

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他厚实的背给了我安全感和幸福感。

小时候,我在父亲的背上尽情欢笑;现在,父亲仍然用他厚实的背为我遮风挡雨。

(能围绕所感受到的亲人们的关爱来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6分)

17.“亮”的意思是醒目、耀眼。

(1分,“醒目”“耀眼”答出任一个即可)突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现了作者看到陕北窗花时的惊喜及赞美之情。

(1分)这一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揭示窗花的内涵做铺垫,也与文章最后一句话相照应。

(每点1分,答对2点,即得2分)解析:

“亮”在这里是“醒目、耀眼”的意思,写出了窗花的鲜活与鲜艳,表达了作者对窗花的赞美之情,起到总领全文、做好铺垫的作用,再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可以看出开头的“亮”与文章最后一句互相照应。

18.

(1)窗花就是陕北人生活的艺术化,(1分)与陕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陕北人就有剪纸艺术。

(1分)(意思对即可)

(2)贴满窗棂的鲜红、热烈的窗花照亮了作者的手,(1分)感染并启迪了作者,使作者的心灵变得纯净。

(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结合文章理解句子的含义。

(1)句中,“与人俱存”突出了窗花艺术与陕北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陕北人民生活艺术化的体现。

(2)句中,可抓住句中的“亮”字来谈含义,从表层来看,是窗花的红色映亮了作者的手,从深层讲,窗花艺术及陕北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感染并启迪了作者,让作者心灵变得纯净。

19.①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②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③窗花折射出剪纸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想象力;④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干世界。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共3分)解析:

从第②段中“……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

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

……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可以归纳出“窗花中往往蕴藏着动人的人生故事”;从第⑧段中“……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可以看出“窗花是陕北人的精神食粮”;从第④段中“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

真正的大师又是谁?

”,可以归纳出“窗花艺术”来源于剪纸人的生活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第⑤段中“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及“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干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可以看出窗花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

20.①敲门前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②对剪子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肯定了陕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③对剪纸人双手的描写,表达了对勤劳智慧的陕北人和他们的剪纸艺术的赞美。

(每点1分,共3分)解析:

本文作者表达了对陕北剪纸艺术及陕北人民勤劳、智慧、热爱生活的赞美,文章最后作者通过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进一步突出这一中心。

作者所想象的“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剪纸艺术的神往与喜爱,文中写剪子声音时,说“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超越感觉”突出了剪纸艺术超越寻常生活的艺术魅力。

写老人双手时,作者写道“先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