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553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docx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论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概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科学、教育、文化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取得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教育事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出现这些想象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1、教育差距在城乡之间继续扩大。

主要表现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不公上,人为地倾向于优先发展城市教育。

多年来,农村子女受教育的条件发展缓慢,不少地方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结果仍摊配了过重的教育负担。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地方,这几年又有返盲现象发生。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比如师资,农村无法与城市竞争,人才的流向无法转向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域。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日益严重,导致了生源向城市流动,带来的负螺旋效应,促使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艰难。

  

2、教育政策不合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刚刚结束,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国家推出了集中精力办好重点学校的倾斜政策。

一大批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应运而生,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愈演愈烈。

重点风潮中,造成了强势学校越来越强,但无力肩负起普及教育;弱势学校越来越弱,无力承担正常教育。

强、弱学校缺乏教育发展的可比性,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的局面。

反之,拉大了学校间平行发展的差距,加大了教育不公平,特别在农村和个别城市街道,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严重恶化。

3、贫富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上学难。

近年来,大学的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倍至50倍,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仅2.3倍,农村人口则更少。

大学的学费已严重脱离我国国情,造成许多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子女被高昂的学费拒之门外,家庭经济背景不同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同,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背道而驰。

4、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国家对各阶段教育重视程度不同,相应的经费投入相差很大,中央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的超过70%,投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不足30%;高等教育所获得的投入远远高于基础教育,且二者比例悬殊,中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过大。

5.男女入学比例不均等。

受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一些农村以及山村地区,一些孩子们的家长让男孩入学而不让女孩入学,或者不能使女孩完成应当享有的学业。

因此造成男孩的入学率大于女孩的入学率,导致男女入学比例不均等。

6.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只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

而实际上高考录取名额分配是不均衡,高考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式,使得各省出现录取率和分数线的差异,加剧了地区之间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不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和政府调节平衡机制的相对滞后,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到GDP的比重为4%,但实际上直到2004年才达到3.27%,远低于世界平均5.1%的平均水平。

同时,长期以来政府对于下级政府政绩考核是以GDP的增长率为依据的,因而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这些原因,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发生。

2.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教育结构单一、教学机制僵硬、各类教育之间的不衔接、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教学难度过高等等,制度化教育的自身缺陷,产生对学生的排斥力,是造成教育机会、尤其是学业成功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3.滞后的教育体制导致教育不公平。

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形势相比,教育改革体制明显滞后。

国家的一些教育政策、制度如高考制度、教育投资制度、中学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城乡不平衡,扩大了城乡差距,造成了学校间的不平等,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根源。

4.教育腐败等问题导致教育不公平。

学校收取学生的赞助费和择校费引发新的教育不公,滋生教育腐败。

据中国教育媒体的披露,中国教育十年内乱收费已达到2千多亿人民币,而根据监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仅在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之间,全国共查出教育乱收费达16.9亿,教育乱收费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凡此种种,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5.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教育不公平。

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是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的局面,因而,教育的实际重心在高等教育而忽视初等教育。

而计划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并不是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而应当要以全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水平而进行。

6、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导致教育不公平。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的升学而忽视了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公立学校之间形成的重大差距,已经成为目前市民关注的新的教育不公平的动因。

7、城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教育不公平。

现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日益凸显。

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孩子因高昂的学费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更有甚者,即使在半工半读的条件下仍然难以维持学业,最终不得不中途辍学,贫富差距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桎梏。

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对策:

1.加大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要切实按照《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中央对教育起均衡性作用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政府资金投入的到位。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主体要上移,要从以县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省为主,明确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标准。

中央政府教育的投入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占比重过大,应向基础教育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2.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各级政府应当认真研究在当前条件下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研究政府与市场在教育领域里的不同作用机制。

要引进先进的市场机制,扩充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教学设施,构建扩大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体制,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大众化与多样化需求。

3.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建立或建全新的招生制度。

建议取消高考招生地域指标限定制度,不再以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经济支持力度的大小作为分配录取名额的依据,而应当以广大考生的学习实力、综合素质为依据,在全国划定统一的分数线,可以允许适当降低贫困地区考生的分数线,而不是降低大城市的分数录取线,搞地区保护政策和地区歧视政策。

4.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教育机制。

要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尽早实现免费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善教学设施。

5.加强教育立法制度和建立完善的社会救济制度,让贫穷学子们上得起学。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制度,用法律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政府应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用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

对于贫穷学子,政府一方面要主动建立救济基金,给予救助,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成立各式各样的民间教育救济组织,让所有国民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6.加强教育监督机制,大力惩治教育腐败。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大力整顿教育秩序,严惩教育腐败问题。

通过舆论媒体等宣传工具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教育进行监督监察,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中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监察机制,以此遏制乱收费等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班级:

行政管理二班

学号:

20093330217

姓名:

王成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