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8809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科学教学设计

 

2017至2018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鲤鱼浩小学

学科科学

年级六年级

姓名郭晗

 

2018年3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共一个班,38名学生,学生相对正式接触科学这门学科仅有一个学期,对于以基础的科学知识比较薄弱,且几乎没有动手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本学期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互相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实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师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

3、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行程和矿物的用途。

5、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6、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步,在质疑与批判中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神奇的机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

难点:

形状与结构、岩石与矿物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1、什么叫机械

1

2、怎样移动重物

1

3、斜坡的启示

1

4、拧螺丝钉的学问

1

5、国旗怎样升上去

1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

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1

第二单元

1、折形状

1

2、搭支架

2

3、建桥梁

1

4、造房子

2

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1

第三单元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1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

3、我是怎样出生的

1

第三单元复习总结

第四单元

1、认识常见岩石

2

2、人是矿物的性质

2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1

第四单元复习总结

1

第五单元

1、大脑

2

2、神经

1

3、感觉

2

第五单元复习总结

1

第六单元

1、交流

2

2、质疑

1

第六单元复习总结

1

总复习

2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它指导学生探究力的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辅助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械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

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

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

复验证的。

二、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微单机裤的使用,如斜面。

杠杆、齿轮、滑轮。

知道利用机械初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吖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

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钳子、剪子、扳子、滑轮、螺丝钉、自行车、缝纫机、汽车、拖拉机、机床、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机械。

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这些最基本的机械,也就是简单机械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山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

在本单元列举的简单机械中,杠杆是学生在无意识间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和轮轴可以被看做杠杆的变体,斜面则属于与杠杆不相同的一类学生常见的简单机械转动装置则将较复杂机械的工作部分相连,发挥力的传导作用,使得必要的简单机械能够完成力的衔接,形成机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机械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装置,,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有时会在诸多场合见到它们的身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学生却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单元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机械入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为课题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诸多,研究活动中认识机械、了解简单机械。

本单元是采用总一分一合的思路来进行内容建构的。

“总”,就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机械。

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1课“什么叫机械”。

在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多个机械物品,阐述什么是机械,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和机械是劳动

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由来已久。

“分”,就是选取四种简单机械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它主要包括本单元的第2~5课;即“怎样移动重物”、“斜坡的启宗”、“拧螺丝钉的学问”、“国旗怎样升上去”。

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既巩固对机械的总体认识,也为接下来认识机械中力的传递打下基础。

在这四课中,各课主要研究一种简单机械,皆从启发解决现实问题人手,指导学生探究该种机械的作用,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第2课:

怎样移动重物。

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

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3课:

斜坡的启示。

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

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在控制坡度这个变量的实验中,研究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大小的影响在制作变形斜面和讨论中,发现斜面的变化和用途。

第4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

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

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轮轴的作用在观察中了解轮轴的结构在实验中较全面地认识轮轴,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轮轴的广泛运用。

第5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

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各自的作用。

学生将在观察中认识滑轮的构造,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在组装并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中,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效。

“合”,引导学生从力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

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6课,即“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人手,引人机械传动,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5、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

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

(P3)

1、首先要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

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

回顾和

解释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把机械、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5、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2、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教学材料:

杠杆模型,垫片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2、由学生来试。

(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给学生出题。

探索和

调查

1、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2、学生用杠杆试。

3、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什么名称啊?

4、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5、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6、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

(结合P5图)

7、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

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8、学生讨论实验。

9、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10、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11、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

2、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3、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3、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回顾和

解释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应用。

第三课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

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比如滑轮,斜面。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

探索和

调查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

(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

 

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

回顾和解释

13、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第四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材料: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

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4、讲解轮轴的概念。

从生活中引入课题

探索和

调查

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回顾和

解释

1、观察P10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1、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4、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材料: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探索和

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做为选做。

 

回顾和

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第六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教学重点: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材料: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

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1、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本单元试验

科学内容

试验内容

材料

备注

1

折形状

1、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

蛋壳

2

搭支架 

1、研究不同支架的稳固性

2、搭建稳固、承受力大的高塔

1、吸管、大头针

2、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3

建桥梁 

1、比较三座桥的承受力

2、建瓜皮桥

1、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

2、西瓜皮、水果刀、重物

4

造房子

1、造一座房子

1、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4、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5、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6、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教学重点: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

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3、活动:

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

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探索

调查

1、谈话: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

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

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

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

你能预测一下吗?

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

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

为什么?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7、谈话:

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8、学生讲述方法。

教师提醒: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如何比较结果呢?

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3、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14、教师演示:

(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5、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回顾和解释

1、出示书上的图画

提问:

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

3、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2、搭支架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5、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教学材料: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教学步骤: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活动目的

导入

1、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

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

(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和调查

1、谈话:

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