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053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新桥中学、肇庆实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要务必填写答题卷的有关项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黑色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卷以及选择题答题卡。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60分)

1.《淮南子》记载:

“故神农之法曰:

‘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我国古代在纺织、制瓷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这一现象始于

A.明朝中叶以后B.清朝中叶以后

C.北宋中叶以后D.元朝中叶以后

3.以下符合明清时期商业特点的是

A.实行“工商食官”制度B.形成了区域性商帮

C.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D.广泛流通纸币

4.考古工作者从一艘打捞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铜器、开元通宝、珐琅瓷瓶和青花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断该沉船最有可能是

A.商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5.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6.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的舞者。

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C.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

”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商帮与会馆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开展

8.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9.早期的工业家经常将他们的“工厂”建在相对遥远的山区,在那里奔腾的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建造廉价的工人住房。

这说明

A.山区地区最适宜建设工厂B.山区的劳动力资源廉价

C.生产动力制约着工业发展D.城市管理排斥工厂建设

10.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宗教改革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11.1870-1913年,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2倍以上,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

C.工厂制的形成D.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

12.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3.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A.轮船B.飞机C.汽车D.马车

14.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的“南稻北粟”格局改变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1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经济冲击最大的是

A.派遣留美学生B.创办近代企业

C.开设新式学堂D.筹建近代海军

16.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17.1931年上海中央书局曾约稿作者编写《求婚尺牍》作者智竭难以按时尽稿,一日读报目睹征婚广告后,突发奇想,以才女的身份在报上写了一则征婚广告刊登,骗得痴迷求婚者飞信无数,半月狂收五百余封,经择选分类后交付书局,出版后即大获好评畅销一时。

这反映了

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B.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自主择偶

C.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D.传统习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城市已经罕见

18.“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931年斯大林说:

“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

”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

A.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

B.苏联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

C.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

D.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

A.开启了资本主义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的历史

B.促进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传播

C.导致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盛行

D.造成了西方工业的停滞和农业的复兴

21.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黄金时代”结束。

下列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胀”困境

A.扩大社会保障支出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出售部分国有企业D.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

22.“一五”计划开始了新中国大规模的计划经济建设,其优先发展的是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商业

23.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加强计划管理D.发展乡镇企业

24.“这种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但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的"制度”是指

A.农业合作社B.人民公社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乡镇企业制度

25.到2009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95.6%和92.4%。

这说明

A.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市场秩序日益得到了规范

C.政府已经无能力干预市场D.计划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主导

26.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

“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

”为此,二战后建立

A.布雷顿森林体系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贸总协定

27.两极格局瓦解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A.欧共体的建立B.欧盟的建立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28.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

“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

”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29.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

A.经济流动化B.经济区域化

C.贸易自由化D.经济全球化

3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

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满分40分,本大题共3小题。

31.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及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谚语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材料三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1)材料一的诗歌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变异”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

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

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

(2)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所说的在经济方面“上升”的原因。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5月,……随着新一轮的经济衰退,民意调查显示,工作救济打败其他救济方式成为人们的首选。

有个流传颇广的故事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领到救济支票后,主动打扫镇上的街道,他说:

“我要做点事情,我不能白拿这些救济。

”这一切要归因于“民用工程署”(CWA)专门从事工作救济的部门的快速发展。

……CWA很快让400万人拥有了工作,它规定,体力劳动者每周工作30小时,职员和技术人员每周工作39小时。

较高的工资和相对好的工作环境,使CWA迅速成为私企低薪工作岗位的有利竞争者。

修桥修路,修校舍,修公园,修运动场,维修游泳池,控制虫害等等,共花掉了约9亿美元。

——摘自狄克逊。

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

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

同一时间,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

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

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笼。

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

——摘自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计划”成为最时髦名词的原因。

 

答案解析

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说明小农经济中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

A说法材料中没有提及;C不符合材料原意;D材料中没有反映。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特点

【名师点睛】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

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

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

【名师点睛】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

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

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特点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不是明清时期,故A选项错误;明清时期,形成了区域性商帮,如晋商、徽商等,故B选项正确;商朝已经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故C选项错误;宋代出现纸币“交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商业表现的史实,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首先青铜器是夏商之后出现的,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年间的货币,珐琅瓷瓶是清代才出现,青瓷是宋代出现。

综合各个时代我们可知,这艘货船最可能是清代的货船,因此选择D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

5.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表格的数据反映自耕农和地主占总人口的24%,佃农占总人口的36%,工人占总人口的30%,佃农和工人比重均比自耕农比重大,这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手工业发展繁荣,使自耕农无地耕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佃农”“工人”大量出现,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江南地区。

因此只能选D。

ABC三项与出现工场主这一阶层不符,很容易排除。

点睛: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最早出现在丝织中心苏州和杭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结合明清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导致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统治政策等方面来回答。

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在说古代中国的商业受到严重的束缚,结合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可以知道其束缚就是统治者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7.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故C选项正确;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汉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商帮与会馆的出现在明清时期,但没有对世界市场产生影响,故B选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8.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475年到1597年,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增加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使金银大量输入欧洲,价格革命发生,欧洲的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故A选项正确;贵族大量购买奢侈品并不是物价猛涨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当时欧洲的生产也没有萎缩,故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是1688年光荣革命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属于典型的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1475年到1597年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时结合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等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

9.

【答案】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河流可以使水轮持续地转动”,学生应该可以理解水力成为工业动力的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工业生产依赖水力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0.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科学与生产结合越来越紧密,故D选项正确;宗教改革时期科学没有发挥重大作用,故A选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时期自然科学也没有和生产紧密结合,故B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和生产结合程度不够紧密,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科学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学生应该正确理解其含义是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再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即可对选项分析判断。

11.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大量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世界工业总产量和世界贸易增长,故B选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在15、16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工厂制的形成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选项错误;民族独立运动与世界工业总产量和世界贸易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870-1913年,世界工业总产量……世界贸易”,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拜金主义盛行,说明作者认识到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精神缺失,而不是地质灾害和社会财富的增加问题,故A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

故选D项。

1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

结合所学,汽车是19世纪末才发明的,而飞机是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的,而马车是传统交通工具。

19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为轮船。

故选A。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轮船

14.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增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选项正确;“南稻北粟”格局是指南方和北方粮食作物的生产格局,材料未涉及此格局的变化,故B选项错误;当时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形成,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中的“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活命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是近代企业,故A正确;B是教育;C是教育;D是军事。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6年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导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故D选项正确;当时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摆脱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故A选项错误;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差距较大,故B选项错误;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各个阶段的原因、表现、影响等,1927—1936年属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应该立即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史实,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7.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征婚广告刊登,骗得痴迷求婚者飞信无数……大获好评畅销一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主择偶的形式已经广泛传播,故B选项正确;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远早于1931年,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传统习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当时苏联是允许私营存在的,但是国家掌握着经济命脉,结合所学这应该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本题选B项。

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新经济政策。

19.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31年斯大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与包围,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故A选项正确;苏联是建立在俄国落后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故C选项错误;当时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