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926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车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量筒B.坩埚C.试剂瓶D.容量瓶

3.吃牛肉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4.下列对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

B.胶体不能用摩尔的概念来讨论

C.胶体中分散质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浊液与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5.下列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分液漏斗分离四氯化碳与水B.用硝酸银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

C.用溴水区别乙烯与甲烷D.用浓硫酸干燥NH3

6.在磷酸钠(Na3PO4)分子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4C.+5D.-5

7.某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放置有半透明的颗粒状干燥剂,其成分可能是()

A.硅胶B.铁粉C.小苏打D.苏打

8.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命名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

用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N2含的分子数为2NAB.1molNa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D.1L2mol·L-1KCl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CH3COOH和HNO3都属于酸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

下列营养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油脂B.蛋白质C.蔗糖D.葡萄糖

11.原电池的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某种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如图,关于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B.工作时,电流由铜电极经导线流向锌电极

C.溶液中H+发生氧化反应D.锌发生还原反应

1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氨水B.冰醋酸

C.液氯D.碳酸钠

13.1mol/LNaOH溶液的含义是

A.1L溶液中含有1molNaOHB.溶液中含有1molNaOH

C.1L水中含有1molNaOHD.将40克NaOH溶于1L水中所得的溶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

B.1mol过氧化氢中含有2mol氢和2mol氧

C.1molH2中含有6.02个氢分子

D.NH3的摩尔质量是17g·mol-1

15.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蒸发浓缩

C.蒸馏

D.过滤

16.“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实行垃圾分类,创造美好生活。

下列垃圾不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A.菜梗B.啤酒瓶C.变质剩饭D.水果皮

17.调味剂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下列食品调味剂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A.白醋B.红糖C.食盐D.黄酒

18.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信息科学、航空航天、建筑及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列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含硅材料的是

A.水泥B.钢化玻璃C.光导纤维D.铝合金

19.下列选项中哪一种可与陶瓷、普通玻璃、水泥归为同种类型的材料

A.铝合金B.高温结构氮化硅陶瓷

C.有机玻璃D.砖瓦

20.下列关于常见药物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

B.青霉素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功能

C.麻黄碱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D.医疗上用少量鸦片作止泻、镇痛剂

二、实验题

21.某教师在课堂上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并探讨反应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Cu+2H2SO4(浓)

CuSO4+SO2↑+2X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管乙中发生的____________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_____________性。

(2)若要收集试管甲中生成的气体,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方法收集(填序号)。

①排水取气法②向上排空气取气法③向下排空气取气法

(3)补充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物质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4)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气体(填“酸性”、“中性”或“碱性”),____________(填“有”或“无”)毒性。

三、填空题

22.

(1)补充完成下表:

元素

元素符号

F

O

Al

原子结构示意图

周期

IA

VIIA

IIIA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甲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_________性(填“酸、碱”),氧化性最强的单质为___________,乙和丙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3)甲与乙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4)比较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甲单质与丙的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丁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23.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2)B和D经过反应②可生成乙酸乙酯,则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乙烯和化合物B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乙烯分子中六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B.乙烯能使溴水溶液褪色

C.乙烯可以做果实的催熟剂D.医用酒精消毒剂浓度是80%

(4)下列物质的反应类型与反应②相同的是__________

A.甲烷燃烧B.乙烯生成聚乙烯C.苯与液溴反应D.淀粉水解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因此装运浓硫酸的车应贴的图标是腐蚀品,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B

【详解】

A.量筒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A不符合题意;

B.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物质,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B符合题意;

C.试剂瓶用于储存试剂,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不符合题意;

D.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能在规定的温度下使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B

【详解】

吃牛肉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铁元素,铁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不是指的铁单质和铁原子,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D

【详解】

A.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溶液和胶体,故区分溶液与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A正确;

B.胶体是混合物,属于宏观物质,而摩尔则是表示微观离子集合体——物质的量的单位,因此不能用摩尔的概念来讨论胶体,B正确;

C.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C正确;

D.浊液与胶体是两类不同的分散系,浊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与胶体则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5.D

【详解】

A.四氯化碳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分离,A正确;

B.若自来水中含有Cl-,加入AgNO3溶液后,会发生反应:

Ag++Cl-=AgCl↓,产生白色沉淀,故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B正确;

C.乙烯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而甲烷与溴水不反应,因此可以使用溴水鉴别,C正确;

D.NH3是碱性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C

【详解】

Na化合价是+1价,O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可知Na3PO4分子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合理选项是C。

7.A

【详解】

A.硅胶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由天然矿物经提纯加工成透明颗粒状,A正确;

B.铁粉是黑色的,且不适合作为食品的干燥剂,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作为发酵粉,C错误;

D.苏打是碳酸钠,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结成硬块,D错误;

答案选A。

8.C

【详解】

A.28gN2的物质的量=

=1mol,所含分子数为1NA,A错误;

B.电子数=原子序数,1molNa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B错误;

C.标况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为n=

=1mol,1mol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C正确;

D.KC1溶液的物质的量为n=c·V=2mol,离子数为4NA,D错误。

答案选C。

9.C

【详解】

A.K2O属于金属氧化物,不是盐类物质,故A项分类错误;

B.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B项分类错误;

C.CH3COOH和HNO3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只有H+,属于酸类物质,故C项分类正确;

D.Na2SiO3属于盐类物质,故D项分类错误;

故答案为C。

10.B

【详解】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题意;

B.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B符合题意;

C.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题意;

D.葡萄糖属于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题意。

答案选B。

11.B

【详解】

A.铜没有锌活泼,故其为正极,A不正确;

B.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故电流由铜电极经导线流向锌电极,B正确;

C.溶液中H+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C不正确;

D.锌是原电池的负极,其发生氧化反应,D不正确。

本题选B。

12.A

【详解】

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属于混合物,故A符合;

B.冰醋酸由乙酸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

C.液氯由氯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不符;

D.碳酸钠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

故选A。

13.A

【分析】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

1mol/LNaOH溶液的含义是1L溶液中含有1molNaOH,A正确;故选A。

14.D

【详解】

A.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数目多少的集合体,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A错误;

B.1mol过氧化氢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氧原子,使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2mol氢和1mol氧指代不明确,不能确定是物质还是原子,故B错误;

C.1molH2中含有6.02×1023个氢分子,故C错误;

D.NH3的摩尔质量是17g·mol-1,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易错点B,注意使用物质的量表现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

15.D

【解析】

A、酒精灯不能利用另一只酒精灯引燃,易失火,应利用火柴点燃,选项A错误;B、蒸发浓缩在蒸发皿中进行,图中仪器选择不合理,选项B错误;C、冷凝水应下进上出,冷凝效果好,由图可知冷凝水方向不合理,选项C错误;D、过滤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装置及仪器、操作均合理,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

16.B

【分析】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详解】

A.菜梗属于厨余垃圾,A不符合题意;

B.啤酒瓶不属于厨余垃圾,其可回收再利用,B符合题意;

C.变质剩饭属于厨余垃圾,C不符合题意;

D.水果皮属于厨余垃圾,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B。

17.C

【详解】

A.白醋主要成分为乙酸CH3COOH,是有机物,A不选;

B.红糖主要成分为蔗糖,是有机物,B不选;

C.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是无机物,C选;

D.黄酒主要成分是乙醇CH3CH2OH,是有机物,D不选;

答案选C。

18.D

【详解】

钢化玻璃、水泥中含有硅酸钠、硅酸钠,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都含有硅材料,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不含硅材料,综上所述,答案为D。

19.D

【分析】

陶瓷、普通玻璃、水泥属于传统无机硅酸盐材料,

【详解】

A.铝合金是由铝等其它成分构成,属于金属材料,A不符题意;

B.高温结构氮化硅陶瓷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制汽轮机叶片、作刀具、制造陶瓷发动机,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题意;

C.有机玻璃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不符题意;

D.砖瓦属于陶瓷,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0.A

【详解】

A.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故A错误;

B.青霉素属于抗生素药,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功能,故B正确;

C.麻黄碱属于止咳平喘、刺激中枢神经兴奋的药物,故C正确;

D.鸦片主治敛肺,止咳,涩肠,止痛,医疗上用少量鸦片作止泻、镇痛剂,故D正确;

故选A。

21.品红溶液褪色漂白性②H2O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酸性有毒

【分析】

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CuSO4、SO2、H2O。

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S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因此可通过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该气体是酸性气体,同时有毒性,能够与碱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根据元素守恒确定方程式中X的成分。

【详解】

(1)通过试管乙中品红溶液褪色,来说明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同时说明产生的SO2气体具有漂白性;

(2)在试管甲中发生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由于反应产生的S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易溶于水,因此可通过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合理选项是②;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可知X物质是H2O;

(4)SO2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能够与碱发生反应。

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了产生的气体是酸性气体,同时具有毒性。

【点睛】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

注意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气体,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可根据其密度及物质的溶解性确定气体收集方法,对于有毒气体,要注意结合物质性质进行尾气处理,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22.Na

VIA三碱F2HFH2O

NaAlOF2Na+2H2O=2Na++2OH-+H2↑2NaOH+Al2O3=2NaAlO2+H2O

【分析】

由表中信息可以推断,甲为11号钠元素,乙为9号氟元素,丙为8号氧元素,丁为13号铝元素。

【详解】

(1)①甲的元素符号为Na;

②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③丙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IA;

④丁原子有3个电子层,故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2)甲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其属于强碱,呈碱性;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氧化性最强的单质为F2;乙的非金属性强于丙,故其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

(3)甲与乙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物为氟化钠,其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4)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因此,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Na>Al>O>F;

(5)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6)甲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钠,丁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两者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Al2O3=2NaAlO2+H2O。

23.加成反应CH3COOHDC

【分析】

乙烯与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故B为乙醇,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D为乙酸,以此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①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2)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

(3)A.乙烯结构简式为

,6个原子均在一个平面内,故A项说法正确;

B.乙烯中碳碳双键能够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1,2—二溴乙烷,能使溴水溶液褪色,故B项说法正确;

C.乙烯为一种植物激源素,由于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并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认为它是成熟激素,可以做果实的催熟剂,故C项说法正确;

D.医用酒精消毒剂浓度是75%,故D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不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4)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甲烷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乙烯生成聚乙烯属于加聚反应,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属于取代反应,淀粉水解属于水解反应,故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