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391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七中学2019年春季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礼聘(pìng)锱(zī)铢荣膺(yīng)期(jī)年

B.喷(pèn)薄干瘪(biě)攘(rǎng)除寥(liáo)落

C.崩殂(cú)盘桓(huán)舂(chōng)谷绯(fēi)红

D.间(jiàn)或倒坍(tān)徒跣(xiǎn)拘泥(ní)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顷刻旌旗味同嚼腊全神贯注

B.昳丽弩钝临表涕临不屑置辩

C.隐匿胚芽负箧曳履陟罚臧否

D.蜗行官讳闲情逸致咨诹善道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及由此引发的大搜索行动令人叹为观止。

C.面对如诗如画的瘦西湖风光,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拿出相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D.被浮冰围困多日的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船体前方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形成一条清晰的水道,真可谓柳暗花明。

半小时后,“雪龙”号成功突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理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

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

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吗?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

“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的散文诗。

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D.豪放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句子默写

8.按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2)中庭生旅谷,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3)然后施行,_________,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

(4)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面对中秋明月,词人们禁不住对月抒怀。苏轼“把酒问青天”,辛弃疾“把酒问姮娥”;苏轼想“乘风归去”却担心“高处不胜寒”,辛弃疾“乘风好去”则想“_____,_____”。

(6)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_____,_____的景象。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9.名著阅读。

(1)清代文学家_______(人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不仅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而且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社会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______(人名)评价该书“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2)“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是英国小说家(_______)所著小说中的主人公(_______)在文中的一段精彩表白。

四、综合性学习

10.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

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

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准备你需要的东西时会发脾气

小学

28

24

25

3

5

初中

12

10

8

20

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

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

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名并阐释理由。

书名:

《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从炼字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聚”和“怒”字。

1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

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六、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

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

“善哉鼓琴!

”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

“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邹忌曰:

“夫大弦浊①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②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③,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④,四时也。

吾是以知其善也。

”王曰:

“善语音⑤。

”邹忌子曰:

“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⑥人民皆在其中。

“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⑦也:

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

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

“善。

(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注释)①浊:

声音低沉粗重。

②廉折:

声音高亢明快。

③攫之深而舍之愉者:

手指勾弦用力但放开舒缓。

④回邪而不相害者:

曲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

⑤语音:

音乐。

⑥弭:

安抚。

⑦存亡:

保存将亡之国。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孰视之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闻寡人之耳者

(4)去琴按剑曰

14.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忘路之远近

B.王曰:

“善。

”乃下令∕乃记之而去

C.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以光先帝遗德

D.谓其.妻曰∕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15.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它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令我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

“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

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

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

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

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鸡蛋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里,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

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

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儿,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工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

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

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

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

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

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儿。

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

“这是什么?

”我脸上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

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

“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

”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

我掰开一半,说:

“妈,你也吃。

”母亲说:

“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

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

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7.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8.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19.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请联系原文具体分析。

20.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母深深的关爱。

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议论文阅读

放弃,是一种智慧

曾庆鸿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

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

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

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

佛说:

“放下。

”婆罗门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又说:

“放下。

”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

佛还是说:

“放下。

”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

佛说:

“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

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

因为项羽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

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

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项羽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

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

于是亚力三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

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

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

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力三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

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空着手离开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须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

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作答。

22.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3.试简要分析文章第⑦⑧两段的主要论证思路。

2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八、作文

25.根据要求写作。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500字,书写规范工整。

③凡涉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礼聘(pìng)-(pìn);B.喷薄(pèn)-(pēn);C.正确;D.拘泥(ní)-(nì)。

据此,答案为C。

2.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味同嚼腊-味同嚼蜡;B.弩钝-驽钝;C.负箧曳履-负箧曳屣;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当务之急”运用重复;B中“叹为观止”褒义词,不能用于贬环境;C中“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这里与语境不符。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语序不当,应将“支持”和“理解”互换位置。

B.成分残缺,应在“旅游事业”后面添加“发展步伐”。

D.结果混乱,应删掉“看到”或者“让”。

故选C。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B.中“十七、八”中不用顿号。

故选B。

6.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第三,可以根据“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最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依次排序即可。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等。

本题几个句子谈论是“精读”,是议论性的文段。

所以④句是发起句,提出观点;②句是对④句的具体阐释;①句引用“诗句”加以论证;接着用⑤句从读书的目的进行分析;③句是得出结论。

据此,句子的排列顺序为:

④②①⑤③。

故答案为C。

点睛:

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

排序完成后要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7.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C.《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左丘明不是战国时期,书也不是左丘明所著,而是编写。

据此,答案为C。

8.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井上生旅葵(3)必能裨补缺漏(4)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5)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辩、葵、裨、隧洞、梨花、遣”等字词容易写错。

9.

(1)吴敬梓鲁迅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鲁迅评价该书“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2)《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写,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爱情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

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文本所写的就是主人公简•爱的一段内心表白。

10.

(1)【示例】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2)【示例】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示例】书名:

《母亲的心》理由:

俗话说“言由心生”,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图表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

把握图表题的特点,了解其新变化,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对于增强考生数据、图表意识,提高图表题的解题能力甚为重要。

要认真审读图表,从图表、数据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主要包括:

阅读标题即看表格的名称、阅读内容、理解表格内容等。

根据图中数据反差最大的两组“3与20”“5与21”分析:

初中生对妈妈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多。

他们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

(2)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还要适当进行拆合。

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上联“两鬓白发”是偏正短语,“尝”是动词,“人间疾苦”是偏正短语。

下联围绕“母爱”拟写,可用“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来对,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能力。

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语言表达的能力。

做题时答案应紧扣“母爱”,再根据本题题意作答。

11.“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两个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势和雄伟气势,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12.示例:

这是一组古今社会现实的对比。

古代,国家兴盛时,统治阶级却依然盘剥百姓,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当然受苦;国家衰亡,战乱频繁,百姓自然也苦不堪言。

如今,人民当家做主,国富则民殷,如“两免一补”“医疗保险”等多项民生政策的出台,惠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幸福,自然不再受苦。

【解析】

1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词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字,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聚”“怒”两个字赋予了峰峦、波涛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潼关的地势的险要。

据此理解作答。

1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从“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诗句中可以总结出: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而如今,国家实施普惠民生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幸福,自然不再受苦。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3.

(1)同“熟”,仔细

(2)当面指责(3)使……听到(4)离开

14.B

15.

(1)邹忌晚上躺着思考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何止是音乐,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都在这其中啊!

16.示例:

在于同学,父母,老师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意见或建议时,要尊重对方,说话要注意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