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399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docx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测试

牛顿运动定律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

1~5题为单选,6~8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在一块固定的倾角为θ的木板上叠放质量均为m的一本英语词典和一本汉语词典,图甲中英语词典在上,图乙中汉语词典在上,已知图甲中两本书一起匀速下滑,图乙中两本书一起加速下滑。

近似认为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

设英语词典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汉语词典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英语词典和汉语词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μ1>μ2

B.μ3<μ2

C.图乙中汉语词典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μ3mgcosθ

D.图甲中英语词典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μ2mgcosθ

[解析]对图甲,对整体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有2mgsinθ=μ2·2mgcosθ,对乙图,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gsinθ-μ1·2mgcosθ=2ma,由两式可知μ1<μ2,故A错误;对图乙,对整体分析,由2mgsinθ-μ1·2mgcosθ=2ma,解得a=gsinθ-μ1gcosθ,对汉语词典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ma,解得f=μ1mgcosθ,因为两词典保持相对静止,则μ1mgcosθ<μ3mgcosθ,知μ1<μ3,无法比较μ2与μ3的关系,故B、C错误;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知,图甲中英语词典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mgsinθ,因为2mgsinθ=μ2·2mgcosθ,所以f=μ2mgcosθ,故D正确。

2.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

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

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g取1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B )

A.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D.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2∶7

[解析] 设消防队员加速与减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则v=a1t1,v=a2t2,得t1∶t2=a2∶a1=1∶2,故B正确;设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则消防队员下滑的总位移x=

t1+

t2=

t,解得v=

=8m/s,故C错误;由t1∶t2=1∶2,又t1+t2=3s,得t1=1s,t2=2s,a1=

=8m/s2,a2=

=4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过程∶mg-f1=ma1,f1=mg-ma1=2m,减速过程:

f2-mg=ma2,f2=mg+ma2=14m,解得f1∶f2=1∶7,故D错误;消防队员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x1=

t1=4m,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2=

t2=8m,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2,故A错误。

3.(2018·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联考)《跳悬崖》是安卓平台上的一款益智休闲类小游戏,其过程中一个片段如图甲所示。

在游戏中,玩家控制的长毛怪要不断通过跳床帮助企鹅在悬崖上打下落脚点,企鹅则会按照打下的落脚点进行攀爬。

假设长毛怪从一定高处开始仅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接触蹦床后弹回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长毛怪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长毛怪在0~t1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B.长毛怪在t1~t2段处于失重状态

C.长毛怪在t2~t4段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长毛怪在t5~t6段的加速度与0~t1段的相同

[解析] 由题意知速度方向向下时为正方向,长毛怪在0~t1段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正确;在t1~t2段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选项B正确;在t2~t4段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错误;t5~t6段和0~t1段都是直线,所以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选项D正确。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x、y轴的切点。

B点在y轴上且∠BMO=60°,O′为圆心。

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tA、tB、tC大小关系是(B)

A.tA

B.tA=tC

C.tA=tC=tB

D.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无法比较时间大小

[解析]对于AM段,位移x1=

R,加速度a1=

g,根据x1=

a1t

,解得tA=

,对于BM段,位移x2=2R,加速度a2=gsin60°=

g,同理得tB=

对于CM段,设CM与x轴的夹角为α,则位移x3=2Rsinα,加速度a3=gsinα,同理得tC=

综上,B正确。

5.(2018·河南南阳一中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竖直线MN的左侧受到水平恒力F1作用,在MN的右侧除受F1外还受到与F1在同一直线上的水平恒力F2作用。

现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小球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F2的大小为

B.小球在MN右侧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C.小球在MN右侧运动的时间为t4-t2

D.小球在0~t4时间内运动的最大位移为v1t2

[解析] 小球在MN右侧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t1~t3时间内图像的斜率大小为a2=

,故B正确;在MN左侧,即0~t1时间内,小球受F1作用,所以F1=ma1=m

在MN右侧,小球受到F1和F2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2-F1=ma2,解得F2=F1+ma2=m

,故A错误;由图可知,小球在t1~t3时间内在MN右侧运动,所以小球在MN右侧运动的时间为t3-t1,故C错误;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小球的位移,故小球在0~t4时间内运动的总位移为0,最大位移为

v1t2,故D错误。

6.(2018·广东五校联考)“双十一”期间,智能仓储机器人在仓库运作的情景被广泛报道。

如图所示,一个智能仓储机器人搬运着A、B、C三个快递包裹,三者质量相同,在移动过程中A、B、C与机器人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机器人在扫描二维码时,采用了传感器技术

B.如果机器人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受到2个力的作用

C.如果机器人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如果机器人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机器人对A的摩擦力是B对C的摩擦力的3倍

[解析] 机器人在扫描二维码时,拍摄过程采用了光学传感器,A正确;机器人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B受到重力、A对B的支持力和C对B的压力,共三个力,B错误;机器人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左,则C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错误;机器人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有fBC=ma,f机A=3ma,所以机器人对A的摩擦力是B对C的摩擦力的3倍,D正确。

7.(2019·西城区)2018年11月,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在巴黎召开。

经各个成员国表决,最终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议。

决议实施后,SI基本单位中的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将分别用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常数e、玻尔兹曼常数k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重新定义。

这是SI自1960年创建以来最为重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了物理量计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地适应当今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发展。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始终紧跟国际计量科学前沿,并在SI基本单位复现新理论、新方法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为SI基本单位开尔文的修订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修订后的国际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安培的新定义与基本电荷常数e有关

B.千克的新定义与普朗克常数h无关

C.根据新的定义,质量的基本单位仍为千克

D.根据新的定义,电流的基本单位改为库仑

[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理知识新变动,属于信息类题目,知道这次以物理常数为基础,对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意味着所有SI单位将由描述客观世界的常数定义。

重新定义开启了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任意主体根据定义实现单位量值的大门,将对经济、科技与民生等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安培的新定义与基本电荷常数e有关,A正确;千克的新定义与普朗克常数h有关,B错误;根据新的定义,质量的基本单位仍为千克,C正确;电流的单位仍为安培,当基本电荷e以单位C,即As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1.602176634×10-19来定义安培,D错误。

8.(2019·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中)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

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运行中各动车的输出功率相同,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

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2、4、5、7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该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做匀速运动时,各车厢间的作用力均为零

B.做匀加速运动时,各车厢间的作用力均不为零

C.不管是匀速还是加速运动,第2、3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一定为零

D.不管是匀速还是加速运动,第1、2节车厢间与5、6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是1∶1

[解析] 设每节动车的功率为P,牵引力为F,每一节车厢的质量是m,阻力为kmg。

当动车组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对整体由平衡条件知4F=8kmg,则F=2kmg,依次对各个动车和车厢分析可知:

F12=kmg,F23=0,F34=kmg,F45=0,F56=kmg…,故A错误;当动车组匀加速运动时,由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有4F′-8kmg=8ma,可得F′=2ma+2kmg,对前两节车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kmg+F′23=2ma,得F′23=0,故B错误,C正确;匀加速运动时,对第一节车厢由牛顿第二定律:

F′12-kmg=ma,得F′12=kmg+ma;对前5节车厢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

3F′-F′56-5kmg=5ma,解得F′56=kmg+ma;综上可得

,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计算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9.(12分)(2018·安徽省皖西南名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某实验小组计划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某同学打出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纸带上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1.94m/s2,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1.18m/s。

(答案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传感器示数F外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象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分析图象可知,小车和车上滑轮的总质量为0.5kg。

[解析] 

(1)由逐差法可得:

a=

=1.94m/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

=1.18m/s;

(2)图象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由题意可得:

2F-f=ma,整理可得:

a=

F-

f,a-F图象的斜率k=4,k=

=4,即质量m=0.5kg。

10.(20分)(2019·浙江杭州模拟)上海中心总高为632米,是中国最高楼,也是世界第二高楼。

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

“上海之巅”是位于118层的游客观光平台,游客乘坐世界最快观光电梯从地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恰好到达观景台只需55秒,运行的最大速度为18m/s。

观景台上可以鸟瞰整个上海全景,曾经的上海第一高楼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都在脚下,颇为壮观。

一位游客用便携式拉力传感器测得在加速阶段质量为0.5kg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拉力为5.45N,若电梯加速、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m/s2)。

求:

(1)电梯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及加速运动的时间;

(2)若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电梯到达观光平台上行的高度;

(3)若电梯设计安装有辅助牵引系统,电梯出现故障,绳索牵引力突然消失,电梯从观景台处自由落体,为防止电梯落地引发人员伤亡,电梯启动辅助牵引装置使其减速,牵引力为重力3倍,下落过程所有阻力不计,则电梯自由下落最长多少时间必须启动辅助牵引装置?

[答案] 

(1)0.9m/s2 20s 

(2)540m (3)6

s

[解析] 

(1)设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a

解得a=0.9m/s2

由v=v0+at

解得t=20s

(2)匀加速阶段位移x1=

at2

匀速阶段位移x2=v(55-2t)

匀加速阶段位移x3=

高度x=x1+x2+x3=540m

(3)所谓从电梯自由下落最长时间必须启动辅助牵引装置,即电梯到地面速度刚好为0

自由落体加速度a1=g

恢复启动辅助牵引装置加速度a2=

=2g,方向向上

=x

联立解得:

Vm=60

m/s

由Vm=a1t,解得t=6

s。

11.(20分)(2017·全国卷Ⅲ)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5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m/s。

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 

(1)1m/s 

(2)1.9m

[解析] 

(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

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

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1=μ1mAg ①

f2=μ1mBg ②

f3=μ2(m+mA+mB)g 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aA ④

f2=mBaB ⑤

f2-f1-f3=ma1 ⑥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

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Bt1 ⑦

v1=a1t1 ⑧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人已知数据得v1=1m/s ⑨

(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B=v0t1-

aBt

 ⑩

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1+f3=(mB+m)a2 ⑪

由①②④⑤式知,aA=a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

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

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2=v1-a2t2 ⑫

对A有v2=-v1+aAt2 ⑬

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1=v1t2-

a2t

 ⑭

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

sA=v0(t1+t2)-

aA(t1+t2)2 ⑮

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

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s0=sA+s1+sB ⑯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1.9m

(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