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485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docx

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

2019年鲁迅作品赏析综合练习真题精选

[填空题]

1《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 )。

参考答案:

《太上感应篇》

[填空题]

2《铸剑》中的两个复仇人是( )。

参考答案:

宴之敖和眉间尺

[填空题]

3华老栓、陈老五、赵七爷、红鼻子老拱、六一公公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参考答案:

《药》《狂人日记》《风波》《明天》《社戏》。

[填空题]

4《铸剑》选自鲁迅的历史小说集( )。

参考答案:

故事新编

[填空题]

5《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二件“无聊的事”是送剪绒花给( )。

参考答案:

阿顺

[填空题]

6“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参考答案: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

[填空题]

7《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是为他三岁的弟弟( )。

参考答案:

迁坟

[填空题]

8说说小说《故乡》题目的好处。

参考答案:

不仅交待了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而且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

对于一般人来说,故乡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

但是在“我”眼中“故乡”却是如此衰败、萧条,让“我”感到悲凉、生疏,特别是人与人之间,都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令“我”寒噤。

记忆中的故乡及人物与眼前的故乡及人物发生了巨大变化,启发读者思考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填空题]

9周作人说“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是指鲁迅作品( )。

参考答案:

在酒楼上

[填空题]

10简析《阿Q正传》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地提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

[填空题]

11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请具体说出这几种类型的人物。

参考答案:

1.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2.二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

3.三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药》中的夏瑜、《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涓生、子君等。

[填空题]

12简析《阿Q正传》中赵太爷的形象。

参考答案: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

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填空题]

13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其成熟的标志?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说,主要是“表现的深切”。

从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

2.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格式的特别”。

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填空题]

14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

[多项选择题]

15、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

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

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

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

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

参考答案:

B,C

[填空题]

16细腰蜂的叙写在《春末闲谈》中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细腰蜂的叙写使文章析理严密透彻,说理形象化,使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以细腰蜂的毒针来比喻封建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显得新奇贴切。

细腰蜂的毒针在青虫身上一螫,麻痹了运动神经,便呈不死不活状态。

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施行各种统治方法,也想使他们甘心成为被奴役榨取的机器,这就把统治者不管挂着任何美名的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形象的揭示出来。

文章进一步分析,细腰蜂之于青虫,只需要它不动,这比较容易。

封建统治者之于人民群众,却是要无知觉而能运动,这是无法统一的矛盾。

无知觉就不能运动,也就不能贡献统治者以“玉食”,一有知觉,就能思想,会识破种种麻痹术,进行反剥削压迫的斗争。

文章以此论证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不能完全凑效。

[单项选择题]

17、《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

A.很凶的女人

B.老悍妇

C.恶毒的女人

D.老傻瓜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

18简要说明《祝福》中关于“祝福”的描写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题名为“祝福”,既是民俗描写,在结构、主题表现、气氛营造上也具有重要作用。

鲁镇的年终祝福活动贯穿全篇。

强烈的气氛对比,集中的表现效果,首尾呼应,映照衬托,不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也饱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深化了主题。

[单项选择题]

19、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

A.赵司晨的妹子

B.小尼姑

C.邹七嫂的女儿

D.吴妈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

20四铭和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肥皂》和( )中的主人公。

参考答案:

白光

[单项选择题]

21、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

A.《野草》

B.《自言自语》

C.《过客》

D.《朝花夕拾》

参考答案:

B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多项选择题]

22、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是()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伤逝》

D.《铸剑》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23、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呐喊》

B.《坟》

C.《野草》

D.《热风》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填空题]

24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参考答案:

旧事重提

[填空题]

25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

参考答案:

彷徨

[填空题]

26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参考答案:

肥皂

[多项选择题]

27、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陈士成等

B.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四铭、高尔础等

C.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和假道学,如吕纬甫、涓生等

D.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夏瑜、魏连殳、子君等

参考答案:

A,B,D

[填空题]

28《狂人日记》发表于()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参考答案:

1918(年)

[填空题]

29《伤逝》的女主人公是( )。

参考答案:

子君

[填空题]

30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

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

从这个意义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摆脱的声音。

②、“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

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

‘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

”鲁迅《在酒楼上》细读小说文本,做出你的分析。

参考答案:

以赞成第二种分析为例。

①从吕纬甫讲的两个故事谈起。

吕为什么尽心做这种“等于什么也没有做”的事呢?

作者为什么对吕在做这两件小事时的心态详细描写呢?

对这两个问题,谈谈以往的解释是什么,当前一些学者(指第二种观点)的解释是什么。

(8分)

②“我”与吕纬甫呈现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小说的更深层次的思想由对话关系昭示出来。

(6分)

③鲁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辩难。

这种辩难性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6分)

[填空题]

31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

参考答案:

离婚

[填空题]

32“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

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鲁迅《在酒楼上》谈谈这段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①这是吕纬甫对自己可悲人生的自责、自讽。

(2分)

②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颓废状态,就像蜂蝇一样不得不盘旋回来。

然而,他原先曾是激进的热血青年,现在却消沉、颓唐了。

(3分)

③吕纬甫实际上是“我”的另一个化身。

(或:

吕是“我”审视和批判的对象。

)(3分)

[填空题]

3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

参考答案:

尼采

[填空题]

34……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

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座位:

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

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

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蘩花。

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缘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我这时不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鲁迅《在酒楼上》谈谈关于“老梅”、“山茶花”描写的精妙处,以及本段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梅、山茶花不畏风雪严寒,斗志昂扬、志向坚定。

(2分)

②表现了充满“情旧的心绪”的我,对故乡老梅、山茶花异常敏感。

(或:

对“懒散和怀旧”的“我”增添了某种激情。

)(3分)

③是“我”高洁的情怀,坚贞不屈意志的象征性写照。

(或:

本段景物描写,融情入景,含蓄地展示了“我”的情感世界,有力地深化了小说主题。

)(3分)

注:

上述②③两知识点,学生可赞同其一。

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适当给分。

[填空题]

35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参考答案:

在酒楼上

[多项选择题]

36、收在《彷徨》的,与《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 )。

A.《孔乙己》

B.《孤独者》

C.《离婚》

D.《伤逝》

参考答案:

B,D

[填空题]

37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参考答案:

伤逝

[单项选择题]

38、下面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酒楼上》的一组是( )。

A.吕纬甫;“我”;长富;长庚;阿顺;阿昭

B.吕纬甫;“我”;阿顺;阿发;老发;奶奶

C.吕纬甫;“我”;顺姑;尺儿;长庚;长富

D.吕纬甫;“我”;长富;干瘪脸的少年;黑的人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铸剑》中眉间尺的父亲留给他的剑是()。

A.雌剑 B.雄剑 C.双剑 D.宝剑8、“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的人是()。

A.武士 B.黑色人 C.一个画衣的胖子 D.干瘪脸的少年9、黑色人要替眉间尺报杀父之仇,要眉间尺的两件东西是()。

A.眉间尺的青剑和青衣 B.眉间尺的雄剑和头 C.眉间尺的雌剑和青衣 D.眉间尺的雌剑和头10、废名被认为是()的鼻祖。

A.京派 B.京味 C.海派 D.新月派

[多项选择题]

39、《在酒楼上》后收入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坟》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40、《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以教书谋生的城市是( )。

A.济南

B.太原

C.S城

D.北京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

41《铸剑》是鲁迅小说集《》中的一篇。

参考答案:

故事新编

[单项选择题]

42、《在酒楼上》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

A.《彷徨》

B.《呐喊》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

43试分析,为什么说《在酒楼上》是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

参考答案: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在这篇小说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

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解释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极富鲁迅的才思与风骨。

所谓“鲁迅气氛”,主要是指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

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的精神气质与其故乡的浙东文化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魏晋风骨、魏晋风度等,都存在着精神联系。

王瑶指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的塑造,跟鲁迅对魏晋时代的某些人物的看法有类似之处。

他强调吕纬甫性格中的那种颓唐、消沉,他的嗜酒和随遇而安,都类似于刘伶;而魏连殳则具有一种嵇康、阮籍似的孤愤的情感。

《在酒楼上》开头关于深冬雪后的微雪、废园、酒和文人的描写,以及那懒散、索然、凄清的气氛和漂泊感,正是魏晋时代的气氛,也是鲁迅对现实的感受。

从吕纬甫为亡弟迁坟和给邻居阿顺姑娘送花这两件小事中,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和魏晋文人的相通:

表面上放荡不羁,实际上却掩饰不住对逝去的生命和已在的生命的深情眷恋。

[多项选择题]

44、鲁迅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热风》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阿Q正传》

参考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45、鲁迅一生共创作三部小说集,它们是()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阿Q正传》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46鲁迅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小说集:

《》、《》、《》。

参考答案: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填空题]

47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用写的( )

参考答案:

文言文;《怀旧》

[单项选择题]

48、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 )。

A.《狂人日记》

B.《伤逝》

C.《阿Q正传》

D.《故乡》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49、“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外,还有( )。

A.废名

B.芦焚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

50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参考答案:

苏汶

[填空题]

51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 )

参考答案:

故事新编

[多项选择题]

52、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A.《在酒楼上》

B.《伤逝》

C.《孤独者》

D.《肥皂》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

53简析《忆韦素园君》在刻画人物方法的主要手法。

参考答案:

立意高远是刻画人物方面一个重要特点。

第二,以具体事例,形象地,实事求是地描述人物。

第三,采用片段式章法,看似“零落”地“记忆”已故之人,其实却逻辑地展示自己与韦素园相识到永别的过程,使文章结构凝练,层次清晰。

[填空题]

54简析《忆韦素园君》这篇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忆韦素园君》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34年,收入《且介亭杂文》集。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了与韦素园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展现了韦素园认真而激烈的个性以及对朋友的关怀和友爱。

赞美了他纯朴、认真的品性和“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韦素园其人在未名社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以及对未名社在整个新文学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的充分肯定。

[填空题]

55简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采取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对比论证。

前半部以“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作对比;后半部是以怀恐惧症者、虚无主义和全盘接受者和“拿来主义”作对比。

对比论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在揭示批判错误中,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

比喻论证。

以“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事物和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以“孱头”、“混蛋”、“废物”比喻患恐惧症者、虚无主义者和全盘接受者三种人等等,比喻论证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填空题]

56简析“拿来主义”的含义。

参考答案:

“拿来主义”包含以下含义:

第一,“拿来主义”是指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和中国文化遗产应采用的正确态度。

第二,“拿来主义”的要点是“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三,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经济文化亦如此。

第四,要真正做到“拿来主义”,人的主观条件很重要:

“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否则“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这是古今历史所充分证实的真理。

[填空题]

57《铸剑》讽刺了什么?

参考答案:

运用漫画式夸张手法,一是讽刺了王公大臣王后王妃的愚蠢,和正统的“义民”。

二是讽刺了顺民,他们以得见国王为荣耀,以磕头低而自豪的奴才性。

这是鲁迅改造国民性主张在历史小说中的体现。

[填空题]

58简析眉间尺、宴之敖形象及小说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历史小说,叙述东周时期一个复仇故事。

眉间尺、宴之敖是两个复仇者形象。

眉间尺是十六岁少年,开始性情柔弱,后听母说仇变坚决。

宴之敖是复仇精神化身,冷峻似铁,刚毅机智,为眉间尺、自己、一切被残害者,不吝割头与眉间尺一起向暴君讨还血债。

通过着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反抗复仇思想。

现实意义发表1927北伐革命胜利进军之际。

1926年,北洋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在向北洋政府进军讨伐之际,鲁迅写了此文,虽是历史小说,具有现实意义。

[填空题]

59简析《祝福》的结构艺术。

参考答案:

《祝福》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开头创造了悲剧气氛,又提供了故事线索,为开展情节、深化主题做铺垫。

在结构方面又采取了以人物生活片段描写连缀成以表现人物一生命运的方式。

精选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生活片段为情节主干,着重描写:

亡夫、出逃、被劫、逼婚、再度丧夫失子;受恐吓又求赦无效等情景,笔法简劲有层次。

[填空题]

60试析《祝福》在人物描写方面所用的白描、画眼睛的手法。

参考答案:

鲁迅曾说:

“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它的眼睛。

”对于小说来说,就是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忧怨,因此白描与画眼睛手法也经常结合在一起用。

通过语言、动作,和三个不同时期的侧影描写,表现了她遭遇和精神面貌。

语言,逢人就说:

“我真傻,真的”。

三个不同时期的侧影,眼神:

一、初进周家“……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安分耐劳;二、“……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木然迟钝;三、“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悲愤到极处的绝望与麻木。

通过三次肖像神情描写,将一生折磨极为传神而有层次展现出来,以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控诉了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