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625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100分4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K-39Mn-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与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混

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像是()

图5-1

3.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用X来生产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

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SbO2B.Sb2O3C.HSbO3D.H3SbO4

4.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Fe+3O2点燃2Fe2O3

B.水通电分解:

2H2O通电2H2+O2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Mg+O2点燃MgO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CaCO3↓+H2O

5.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5-2所示,现将6gA和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图5-2

A.9gB.11gC.12gD.14g

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5-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表5-1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7.ClO2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

图5-3为制取ClO2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5-3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2+Cl2==2NaCl+ClO2

B.X是化合物,Y单质

C.Z、W都是氧化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8.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2O5+5CO==I2+5CO2。

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

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物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D.参加反应的I2O5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9.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充分反应后,生成30g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

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2∶3B.2∶1C.3∶2D.1∶1

10.二甲醚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完全燃烧二甲醚4.6g,生成CO28.8g,H2O 5.4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二甲醚由C、H两种元素组成B.二甲醚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二甲醚中H的质量分数为13%D.4.6g二甲醚完全燃烧消耗O29.6g

二、填空题(50分)

11.(8分)硝酸可发生反应:

4HNO3△4NO2↑+X↑+2H2O。

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2)X的化学式为,推断的依据为。

(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

12.(10分)图5-4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4

(1)A物质属于;C物质属于(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

(请写一条)。

13.(12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选用镁,因为它不仅与二氧化碳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氮显-3价)。

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市售打火机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液体丁烷(C4H10)。

丁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风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无毒的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

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

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10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表5-2。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g。

表5-2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15.(10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图5-5

(1)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A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

①否定B、C装置的理由分别是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比反应前的小。

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三、计算题(10分)

16.如图5-6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g该样品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克/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5-6

(1)图中小衢采用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质量约为______克(保留2位小数)。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点拨

一、1.B点拨:

煤燃烧生成的CO2等气体逸出,致使煤渣质量小于煤的质量;镁带燃烧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反应的镁带质量与氧气质量总和;酒精和水混合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氢气和氧气混合,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2.B点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反应前后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B点拨:

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H原子、4个O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X的化学式为Sb2O3。

4.D点拨:

选项A不符合客观事实,生成物化学式写错,应是Fe3O4;选项B没有标气体符号;选项C没有配平。

5.C点拨:

由两者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两者反应的质量比是1∶1,则可判断6gA和8gB2充分反应时,B2会剩余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AB是12g。

6.D点拨:

设待测值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3+90+0=3.2+3+x+3.2,解得x=93.6。

分析质量的变化:

X质量减少,Y质量不变,Z质量增加,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

W可能是单质,A说法正确;Y质量不变,所以可能是催化剂,故B正确;X反应生成Z和W,反应符合“一变多”,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得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3.6克。

7.B点拨:

由制取Cl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NaClO2和Cl2,生成物是NaCl和ClO2,反应的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由此可知:

选项A中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由以上分析可知X是NaClO2,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Y是Cl2,属于单质;Z是氯化钠,不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

8.B点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物为I2O5和CO,而生成物为I2和CO2,所以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和CO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I2的质量和CO2的质量总和,故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和CO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I2的质量和CO2的质量总和,而不是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9.C点拨:

由题目可知,A、B、C为反应物,D为生成物。

由“若再增加10gC,A与C恰好消耗完毕”可得,A、C反应的质量比为:

15g∶(15g+10g)=3∶5,即在第一次反应时C全部反应,设A反应的质量为x,则可得x∶15=3∶5,解得x=9(g),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y,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15g+9g+y=30g,解得y=6g,可得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9g∶6g=3∶2。

10.A点拨:

由题意,完全燃烧二甲醚4.6g,生成CO28.8g,H2O 5.4g,8.8gCO2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2/44×100%=2.4g,5.4gH2O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2)/18×100%=0.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二甲醚中C、H元素的质量之和为2.4g+0.6g=3g<4.6g,则二甲醚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二甲醚中C、H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0.6g,则二甲醚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6g=4∶1;二甲醚中H的质量分数为0.6g/4.6g×100%≈13%。

由质量守恒定律,4.6g二甲醚完全燃烧消耗O2的质量为8.8g+5.4g-4.6g=9.6g。

二、11.

(1)分解反应

(2)O2;质量守恒定律(3)避光;低温

点拨: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硝酸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反应特点“一变多”,为分解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O2;(3)由反应可知硝酸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为防止硝酸在保存时发生分解,应把硝酸置于避光、阴凉低温处保存。

12.

(1)单质;化合物

(2)化合反应(3)O2+2H2点燃2H2O(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点拨:

物质A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A为单质;物质C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C为化合物;反应前A、B分子的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单质的分子,即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两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一种单质的一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两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两个分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该反应的特点相符合,O2+2H2点燃2H2O;对比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及个数,可发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也可反映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3.

(1)3Mg+N2点燃Mg3N2

(2)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

(3)2CO+2NO催化剂2CO2+N2(4)2CaO2+2H2O==2Ca(OH)2+O2↑

14.

(1)水

(2)3;1∶8(3)2H2S+O2==2S+2H2O;18

点拨: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

(2)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6×2)=1∶8;(3)据图可知A是H2S、B是O2、C是S、D是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2═2S+2H2O;由化学方程式计算,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18g。

15.

(1)①B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②4P+5O2点燃2P2O5

(2)①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②气球变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质量的读数偏小

三、16.

(1)排水;0.32

(2)79%(3)A、C、D

点拨:

(1)图中小衢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质量约为:

1.4克/升×0.23升=0.32克。

(2)设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316                     32

 x                     0.32克

316/x=32/0.32克,

x=3.16克,

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3.16克/4.0克×100%=79%;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79%;

(3)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高锰酸钾不能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偏小,计算出的高锰酸钾质量也偏小,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橡皮导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也能够顺利进入量筒;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氧气不易外逸,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碳酸锌与碳酸钙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现将12.5g碳酸锌固体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锻烧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1g

B.锻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

C.锻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最终共生成16.1g硫酸锌

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

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Ti和稀盐酸不反应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3.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和SO2。

SO2在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B.30%C.50%D.70%

4.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植物油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质量多

D.溶解和乳化都能使物质混合得更为均匀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环境污染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7.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m(乙)

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e②Fe2+③KClO3④

A.①和③可表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B.③中的“3”表示氯酸钾中含有3个氧原子

C.②和④表示的粒子均是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9.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丁都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

11

10.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某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此固体为活泼金属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未知溶液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红

该溶液显碱性

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放热

A.AB.BC.CD.D

1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杂质的认识

B.食品安全

①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O2

②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③用碳酸钙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烹调时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③补充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

C.化学与发现

D.对概念的认识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

①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②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③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AB.BC.CD.D

12.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

B.

C.

D.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1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二、填空题

16.春天来到,百花争艳,鲜花妆点了我们身边的世界,绚丽了我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的玫瑰花更是惹人喜爱,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的化学式(C10H12O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丁香油酚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一个丁香油酚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②丁香油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16.4g丁香油酚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

④“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睛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对于前一句,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______。

17.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美国队长和蜘蛛侠使用的武器和衣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2)艾德曼合金钢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含有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它与生铁的区别是________。

(3)科技的进步促进材料的发展,请你谈一谈化学材料与生活的关系_________。

18.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D中的x=____,C粒子的符号为____。

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和__(填序号),处在同一周期的元素名称是____。

③A和B两种粒子的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①一个丙分子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构成;

②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③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如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要证明Cu、Fe、Ag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中无气泡,原因是_____。

20.某初中一次课外活动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比赛:

“谁的四轮车一次运行的距离最远”.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们往试管中加入两试种剂,塞紧塞子,通过产生的气体喷出时的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了.(可选择的试剂:

①碳酸钙,②生石灰,③10%的稀盐酸,④10%的稀硫酸)

(1)测得10%的稀盐酸比10%的稀硫酸pH小,则10%的稀盐酸酸性更_____(填“强”或“弱”).

(2)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小组选择的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应是_____(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另一小组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但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