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01328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docx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

(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

财政和农村金融

壹、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

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全试卷共计60题,其中客观题(60%),主观题(40%),财政和金融各占壹半。

2、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双项选择题;(3)多项选择题;(4)判断改错题;(5)简答题;(6)论述题;(7)案例题,共计7大类。

3、答题技巧:

(1)自信;

(2)先易后难;(3)审题严格;(4)观点明确。

教学内容

第壹章财政概述

第壹节为什么要学习财政

1、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GDP=C+I+G+NX(export-import)

3、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以价格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提高生产率,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不断克服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2)缺点:

人们的有限理性,尤其对“公共物品”投资缺乏动力,供给不足;此外,社会成员的收入不均等,公平问题明显,为了消除社会不公平,体现“公平”和“效率”,维护国家安全等,必须借助于财政的投入。

第二节国家财政概述

壹、财政的概念

(壹)什么是财政

1、财政:

是国家凭借政权对壹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国家强制力,是壹种无偿地从社会制造的物质财富中分得的壹部分)

2、社会再分配如何实现?

3、财政的用途: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无偿性特征:

2、采用国家信用:

若国家破产了怎么办(旧中国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迪拜债务危机)

3、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要素:

(1)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2)对象是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主要是剩余产品或剩余产品价值。

(3)形式主要是价值形式:

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实物形式的如以住农村的公余粮征收)。

(4)目的:

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分配)。

二、财政的产生

财政产生的俩个条件:

壹是经济条件;二是政治条件。

即社会生产力提高后,出现了社会产品的多余;其此,国家的产生即国家为了维护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需要占有壹定的物质力量,消费壹定的物质资料(国家作为壹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本身且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依靠其权力去占有另壹部分社会产品)。

三、财政的发展

1、财政范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和完善。

(从最初的税收,到公债、财政政策、国家预算、财政补贴等);

2、财政分配形式也随着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同时采取劳役、实物、货币三种形式,发展到采用单壹的货币形式(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地租);

3、财政管理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日益加强和完善(财政思想、财政方针、政策、制度规定)。

4、财政的作用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从简单的集资到间接干预经济或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

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分配活动及其所反映的分配关系为研究对象。

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简介

壹、西方公共财政学中的财政概念

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

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集中描述政府和预算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政府支出、公债等。

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现已涉及政府决策程序、投票方法等方面,但仍然是仅仅对和预算有关的行为感兴趣。

二、公共财政学的发展

1、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发展:

壹是斯密(1776)时期主要限于政府对财政的管理;二是从简单的财政收支行为扩大到对私人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甚至扩大到直接介入生产领域且形成壹定规模的公共企业。

实际上是公共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界定问题,其研究往往是从市场失灵开始的。

此外,仍有公共部门产品的定价问题及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等问题。

如:

(1)市场为何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必然要有政府的干预;

(2)公共部门产品定价(如自来水、煤气等如何定价?

2、我国公共财政学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进壹步完善。

第四节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壹、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1)分配资金的职能;

(2)调节经济的职能;(3)监督管理职能。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1、市场经济的规律:

市场经济是壹种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对资源起配置作用,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

2、市场失灵:

(1)市场调节是短期调节,而非长期调节;

(2)市场的调节具有滞后性,往往造成“马后炮”式的调节;(3)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市场只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方向,不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数额;(4)市场的调节受企业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支配,且非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壹致;(5)在壹定领域调节无效(如基础设施非盈利性);(6)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1)通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财富的分配,把社会上所有的资源有效用于生产,实现效率目标;

(2)通过对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分配状况趋于公平合理,避免贫富悬殊、俩极分化的出现;

(3)通过对社会总产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调节,使社会经济均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1、资源有效配置:

(1)市场经济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私人生产部门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

(2)市场经济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

当某种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外部性收益)或受损(外部成本),如环境保护或受损,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收益或成本当中时,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便在壹定程度上受到破坏;(3)西方经济学理论认识,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2、收入公平分配职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公平分配的职能是因为市场分配不能解决社会财富分配过分悬殊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分配的俩极分化。

3、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

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适当的政策配合,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平衡增长的目标。

经济稳定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3)对外收入状况良好。

问题:

论述财政的职能及特征。

第二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第壹节财政收入

壹、财政收入的概念

1、财政收入:

是指国家参和壹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取得的收入。

2、注意事项:

(1)壹是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财源,但且不壹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例如罚金。

(2)二是财政收入为壹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由实物和劳动形式逐渐发展到当今的货币形式。

(3)财政收入是为财政支出充当经费来源。

二、财政收入的原则

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第壹,要把财政收入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即聚财取决于生财;第二,组织财政收入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广开财源(具体策略主要来源于税收制度的调整)。

2、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物质利益兼顾的原则

(1)正确处理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和国有企业分配关系,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是有利的(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纯收入的壹部分,利改税);

(2)正确处理国家和集体经济的分配关系;

(3)正确处理国家和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分配关系;

(4)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体生产者、运营者、职工劳动者的关系。

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

合理负担原则实际上主要体现了壹种公平分配收入的社会要求,根据收入水平确定负担水平(如个人所得税税率)。

三、财政收入的构成

(壹)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社会产品价值=C+V+M)

1、C部分:

C作为补偿基金,是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壹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对象的价值;另壹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资料的价值。

2、V部分:

即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3、M部分:

作为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利润,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社会纯收入。

(二)财政收入的实物构成

财政支出的结构必须和物资的内部结构相壹致,即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1、农业:

农业税及农业直补政策(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及其政策含义?

2、工业:

3、建筑业:

4、交通运输业:

5、商业:

6、其他:

四、财政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之上。

2、债务收入:

主要包括国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少)等。

3、企业收入:

主要为企业的利润。

4、其他收入:

(1)事业收入;

(2)规费收入;(3)公产收入。

第二节财政支出

壹、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是壹个财政的政策选择的反映,如果政府决定以壹定的数量和质量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么财政支出实际上就是执行亮相政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二、公共产品理论

1、公共产品的定义:

是那种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突出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产品,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提供(注意和私人物品相区别)。

2、公共物品的属性

(1)非排他性:

如何能做到排他性(搭便车何意?

(2)消费的非竞争性:

指当壹种商品在增加每壹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往往导致对其消费的过渡现象,如免费公园内的垃圾、污水等)。

3、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

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如教育、卫生、保健等。

三、财政支出的原则

1、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

(1)量入为出原则:

坚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搞赤字。

(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按比例安排支出原则。

(3)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4)谁受益谁负担原则。

2、西方公共财政学中对财政支出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

(2)公平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

壹是横向公平,同等对待同壹层次居民;二是纵向公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

(3)稳定原则:

第壹,高度的就业水平;第二,物价稳定;第三,满意的经济增长率;第四,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

4、效率原则:

四、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划分:

购买和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不同)

2、按国家职能来划分:

国防、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支出。

3、按最终使用分类:

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4、按预算体制分类:

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

5、按我国现实预算支出划分:

五、财政支出的形式

1、无偿拨款:

是财政支出以拨款方式付给使用单位,不要求直接归仍的资金。

2、有偿拨款:

是财政支出以信贷方式发放的资金。

(1)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改贷:

(2)财政周转金:

资金有偿使用,规定壹定的归仍期限。

(3)专项基金:

国家对某些特殊经济支出、事业支出根据其性质单独设立基金,以便对这些支出进行管理的壹种制度。

(4)贴息:

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财政实行有偿使用资金或本应由财政支出的转由银行解决,为企业提供有偿资金的补充方式。

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支出

壹、农业支出的意义和方式

1、农业支出的意义

(1)增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保证人类对农业产品正常、均衡的发展需要:

(3)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

(4)缓解农产品供给需求弹性不足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害: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供应缺乏弹性

2、农业支出的形式:

无偿拨款;财政信贷---支农周转资金形式;财政贴息形式;农产品价格补贴形式;国家利用银行信贷形式等。

二、农业拨款

1、农业拨款的内容:

(1)农业基本建设拨款:

(2)农业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3)农业企业流动资金拨款:

(4)农业事业费拨款:

(5)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支出:

(6)专项资金支出:

(7)农村救济费

(8)医疗、社保等:

2、农业拨款的使用原则

(1)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原则:

(2)照顾重点、择优供应原则:

(3)支农资金和物资供应相适应的原则:

(4)资金使用责任制原则:

3、农业拨款的监督拨付

银行监督拨付农业拨款,不是单纯的支付监督、付出即完事,而应当包括农业拨款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从始到终都要进行监督。

三、财政支农周转金

1、财政支农周转金的作用

(1)壮大财政支农资金力量: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用活财政支农资金:

2、财政支农周转金的发放和回收

问题:

1、我国历年财政支农资金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

(广东省)

2、论述财政支农资金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国家税收

第壹节税收及税收制度

壹、税收的概念

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法律规定标准,向经济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壹种方式。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三、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1、职能:

第壹,组织收入的职能;第二,调节经济职能;第三,监督管理职能。

2、作用:

四、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

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征税对象:

课税对象、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3、税率:

(1)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

4、纳税环节:

5、纳税期限:

6、减税、免税:

壹是起征点;二是免征额。

7、违章处理:

五、税收的分类

1、以税制结构的单壹或复杂为标准:

2、以税收收入归属于哪壹级政府的税种:

中央(增值税、关税)、地方(土地增值税等)、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所得税)。

3、以税收的收入形态为标准,分为实物税和货币税:

4、以税收的用途为标准,分为壹般税和特定税:

5、以税收的存续性为标准,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

6、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增值税)和从量税(香烟、油品):

7、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1)价内税:

税收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消费税等);

(2)价外税:

是税收作为价格外加部分的税种(增值税):

8、以税收是否涉及外国政府的权益为标准,分为国内税和涉外税:

9、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前转(向消费者转移)和后转(向生产者转移);

10、以税收的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

流转税(4):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所得税(5):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资源税(4):

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行为税(4):

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财产税。

第二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壹、党的十壹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税制改革情况

1950年统壹全国税征;1953年税制修订;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壹全国农业税制;1973年全国试行工商业税。

二、十壹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届三中全会前的税制改革

1、实行利改税:

2、开征三个涉外所得税,健全涉外税法:

1980年起先后开征中外合资运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

3、开征工商税收的几个新税种

三、1994年税制改革情况

1、流转税的改革:

(1)在生产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全面实行增值税;

(2)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壹道消费税;(3)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2、所得税改革:

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30%+3%),外资企业所得税(15%)。

3、其他税种:

第三节我国主要税种

壹、增值税

是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为征税对象征收的壹种税。

1、增值税的特点:

(1)增值税只就商品和劳务流转额中的增值部分征税,避免了流转税中的重复征部问题。

(2)增值税实行普遍征收和道道征税的原则(多环节征收)。

(3)增值税税负稳定,合理和壹致(税率固定)。

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1)征税范围:

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动产和不动产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动产货物。

(2)纳税人:

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运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3、增值税的税率

(1)17%为基本税率:

适用于壹般应税商品和劳务;

(13)13%为低税率,适用于以下:

第壹,粮食、食用植物油;第二,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碳制品;第三,图书、报纸、杂志;第四,饲料、化肥、农药;第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4、增值税纳税额的计算

(1)壹般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2)小规模纳税人计算:

小规模纳税人不享有税额抵扣权,取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应首先进行换算,按壹般纳税人确定销售额的方法确定,征收率为6%)。

5、增值税减免税规定

(1)增值税减免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无权实施;

(2)将增值税的减免范围大大缩小,减免税环节也相应减少。

(3)增值税免税项目:

第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第二,避孕药品和用具;第三,古旧图书;第四,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第五,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第六,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第七,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第八,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二、消费税

1、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

是对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数量征收的壹种税。

(1)选择部分消费品征税:

(2)采用差别税率:

(3)单壹环节征收(只在壹个环节征收,其他环节不再征收)。

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1)征税范围:

第壹,对人类身体健康、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鞭炮、焰火。

第二,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如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第三,石油能源消耗品,如汽油、柴油等。

第四,高档消费品及附属品,如小汽车、摩托车及汽车轮胎。

(2)纳税人

3、税率及其计征

(1)税率:

(2)计征:

应纳税额=应纳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1、概念及特点

(1)概念:

是对提供应纳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征收的壹种税。

(2)特点:

第壹,税源稳定;第二,营业税按行业设计税目。

2、纳税人和征税范围

(1)纳税人:

(2)征税范围:

3、营业税的计征及减免

四、企业所得税

1、概念:

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就其生产、运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壹种税。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3、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税额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1)收入类型:

(2)准予扣除的部分:

(3)不予扣除的部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

五、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略)

六、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

2、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及减税免税

(1)征收方法:

(2)减税和免税:

P68-69。

第四节纳税人和纳税制度

壹、纳税人、代征人和办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按照税法规定,直接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负有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简称代征人,代征人也应该按照规定履行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且按规定的期限代缴入库。

二、纳税人应遵守的纳税制度

1、办理税务登记:

2、办理纳税签定:

3、建立帐务及发票管理:

4、办理纳税申报:

5、进行纳税自查:

第四章财政投融资及国债

第壹节财政投融资

壹、国家信用及财政投融资

1、国家信用:

以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财政收入和运用财政支出

2、类型:

是以国家为主体(中央财政投融资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投融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体)。

二、我国发展财政投融资的必要性

1、发展财政投融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要求。

(1)财政投融资使资金市场更加协调,更加完善。

(2)可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又能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

2、发展财政投融资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3、发展财政投融资是实现财政职能拓展延伸和更新的客观要求。

三、财政投融的构成

1、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

邮政储蓄存款、社会保险基金、保险X公司基金的结余、债务收入、预算内各项周转金、预算外专户存储资金、预算执行中的间歇资金、财政机动财力以及其他拆借资金。

2、财政投融的资金运用:

主要投向和经济紧密相关的农业、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重点企业的出口创汇,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区等。

四、财政投融资的原则

1、政策性:

资金使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服务的。

2、有偿性:

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要求回收本金且收取壹定的使用费。

五、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

第二节国债

壹、国债的概念:

是国家凭借其信誉,以政府的名义采用信用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壹种形式。

有借有仍,到期仍本付息。

二、国债的种类

1、按国家举债形式:

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2、按国债偿仍期限:

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3、按照发行的地域:

本国的公债和外国的债券;

4、按照举债的方式:

自由公债和强制公债;

5、按国债用途:

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

三、我国国债的内容

1、国内债务

(1)发行公债:

(2)发行国库券:

债券价格=债券面额*(1+债券期限*利率)*(1-贴现率*待偿期限)P84。

(3)国外债务:

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其他国外借款收入、地方政府向国外借款收入、发行国外债券。

四、国债的作用

1、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

2、有利于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3、有利于激励人民的爱国精神。

第五章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预算

第壹节财政管理体制

壹、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

1、概念:

它规定中央同地方及地方上下级政权之间、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以及资金的划分。

2、内容:

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其中,国家预算在财政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在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它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其他构成部分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确定财政的分组管理:

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是确定财政分级管理的依据(五级预算)。

2、确定财政收支划分:

1994年的改革,收入按税种划分,支出按行政隶属划分。

3、确定地方的机动财力: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统壹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的意义

2、坚持统壹领导、分级管理的内容:

(1)统壹的财政方针政策;

(2)统壹的财政计划:

(3)统壹的财政规章制度:

四、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

1、分税制的壹般概念:

它是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分工、调动中央和地方俩个积极性的原则,按税种将税收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核定支出基数,确定合理的上解和补助数额的壹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2、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3、实行分税制的意义:

(1)有利于促成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2)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的收入比重;

(3)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40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