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00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docx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资料(中公教育版)

单选

1、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

(2)区域性;(3)空间性;(4)动态性。

2、可持续发展内涵:

生态可持续(基础)、经济可持续(条件)和社会可持续(目的)。

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简答/材料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2、简述高中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课程理念的内涵。

(1)以往的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材为核心或者相对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除此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

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经常采用的是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1>讲述法: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

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描述水循环的复杂过程)。

<2>讲解法:

教师运用富有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

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或阐述地理区域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解释和推导天文、气候、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时运用(风带气压带的形成、洋流成因)。

注意要求:

[1]语言要条理分明、措辞准确;[2]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3]要正确的运用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以及其他逻辑思维方法;[4]要尽可能的采用直观的方法辅助讲解。

<3>讲读法:

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课文的重点段落时采用,以重视课本中原文涵义;讲课本中文字精彩的段落或者可读性很强的内容时采用。

(2)谈话法:

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包括:

问答式谈话法;启发式谈话法。

注意要求:

<1>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2>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3>拟定问题的深浅度要适当。

(3)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课本和有关参考书(包括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的方法。

置图于左,置图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左图右书

注意要求:

<1>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本内容,并能带着问题听讲;

<2>能根据课本回答有关问题,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能举一反三;

<3>能掌握课本中地理知识内容的框架、结构,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4>能比较课本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5>能将不同章节中同类的地理知识作比较和联想;

<6>能把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地理知识“附着”在地图的“骨架”上。

(4)板书、笔记法:

教师出示教学提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记录讲授进程、教学要点的一种书面语言运用方法。

注意要求:

<1>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板书的文字要简练、准确、规范,同级标题之间的并列关系和包容关系,字迹清楚、端正,避免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3>板书的版面要布局合理美观,篇幅适当;

<4>纲目式板书的层次要适度,标题一般以2-3级为宜。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

(地理挂图、图片、照片;地理实物、标本和模型;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理实验的演示)

注意要求:

<1>必须和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结合运用,注意各种方法的穿插和渗透;

<2>演示的时间要及时,根据教学进程在适当的时候展示,并及时撤下;

<3>演示内容一般选择重点内容过多的是其他学科的内容;

<4>演示必须突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演示方式要有多种;

<5>演示各种教具或实验,在数量和时间上要适量,一堂课演示不宜过多,演示要和学生的操作、练习密切配合。

(2)参观法: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组织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场所,通过对自然、人文地理事物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山川湖泊、名胜古迹、植物园、动物园。

6、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

(1)地图法:

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包括地球仪)、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注意要求:

<1>无论在运用地图挂图或是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时,都应注意将课本内容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

<2>在运用地图法时,可利用地图制作各种剖面图、断面图、过程线图、柱状图、风玫瑰图等,以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并要求学生也能掌握绘制地图、剖面图的一些简易方法。

(2)“纲要信号”图示法:

教师和学生围绕一种被称作为“纲要信号”图表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讲授、记忆、复习的教学方法。

运用时关键是要设计出简明、醒目、准确的“纲要信号”图表。

7、*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

(1)程序教学法:

使用程序教材由学生个体自学的教学方法。

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根据学生反应正确与否进入下一步。

(2)自学辅导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指导和检查的教学方法。

(3)发现法:

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4)“读议讲练法”: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融阅读、讨论、讲授、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步子较大”,思考性、启发性较强。

8、*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

(1)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或校正,完成各种训练,借以巩固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

(2)实习法: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调查或野外实践活动,以掌握一定的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地形测绘实习、地质地貌水文实习。

9、、地理课堂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

(1)集中注意,

(2)引起兴趣,(3)建立知识间的联系,(4)进入课题.

10、导入技能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3)具有科学性和简洁性;

(4)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11、地理课堂提问技能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习兴趣;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增进师生的交流;

(4)获取反馈信息,随时调控教学;

(5)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2、提问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提问要有启发性;

(2)问题要难易适中;

(3)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

(4)提问形式要多样,鼓励学生发问。

13、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

(1)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2)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最主要的手段;

(3)是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范本。

14、地理课堂教学结束的功能:

(1)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

(2)巩固强化,使学生把握关键;

(3)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4)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5、结束技能的基本要求:

(1)紧扣教学目标:

(2)高度概括,重点突出;

(3)提示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4)方法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5)具有激励性和启迪性;

(6)首尾呼应,相对完整;

(7)适时适度,紧凑合理。

16、地理课堂教学组织的功能:

(1)组织和维持学生注意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7、*地理课堂教学组织技能的训练原则: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2)注意方式,把握时机;

(3)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4)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18、*地理板书的功能:

(1)明晰思路,突出重点;

(2)构建框架,增强记忆;

(3)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19、*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整体性;(3)启发性;(4)美感性。

20、*板书技能训练的原则:

(1)处理好板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处理好板书与讲解的关系;

(3)处理好板书设计与运用的关系。

21、*地理板图、板画的作用:

(1)简化原图,突出重点;

(2)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化难为易;

(3)展示过程,变静为动;

(4)强化记忆,培养技能。

22、*地理板图、板画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简速性;(3)美观性。

23、*板图、板画的训练的原则:

(1)重视课前设计;

(2)与教师语言配合,边讲边绘;

(3)正确示范,讲练结合。

24、*地图、图表的使用:

正确使用地图,便于把握教学进程,易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能清楚的看清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位置,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有益处。

(地理挂图、地图册统计图、表格。

使用要点:

(1)选图恰当,紧扣主题;

(2)挂图位置得当,便于教学;

(3)指图准确,语言恰当;(4)用途讲解方法得当。

25、*电教媒体的使用:

特点:

传递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表现力丰富。

作用:

(1)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

(2)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设计多种学生活动,是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

注意要点:

(1)要突出实效;

(2)要内容精简,讲解充分;(3)带着问题读图。

26、“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

(1)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故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和课程结束之后,都应对学生关于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做出相应的评价。

(2)在评价内容上,应重点评价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的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

(3)在应用程度评价上,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27、形成性评价:

指在地理教案实施、课程单元教学进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教案或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作用:

(1)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2)强化学生的学习;(3)帮助学生改进地理学习。

28、终结性评价;

是为了对已制定好的地理教案、计划、课程等的整体效益做全面鉴定所进行的评价。

作用:

(1)为学生评定成绩;

(2)预测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并确定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起点;

(3)使学生明确自己整体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重要影响。

基本特点:

(1)在目标上,着眼于对整个地理教学阶段或某个重要部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

(2)在内容分量上,它所涵盖的范围较广;

(3)它的重点是具有广泛性迁移效果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或技能,以及思考与应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29、*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3)导入新课;(4)学习新教材;(5)巩固新教材;

(6)布置作业。

30、*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

(1)科学性和先进性;

(2)基础性;(3)思想教育性;(4)地理性;(5)现实性;(6)内容的智力价值;(7)比例适合性;(8)合适性。

31、“ABCD”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曾提出编订优良教学目标的三个要素,具体可以描述为:

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一个教学目标如果能兼顾到这三个要素,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工作者根据马杰的三要素理论不断探索,提出了四要素模式,也称“ABCD”模式,四个因素是教学对象、学生行为、条件和程度。

“ABCD”模式教学目标编写方法是一种行为观的描述方法,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

32、*地理教案的撰写(熟记)

(1)授课学校、班级、教师姓名和日期;

(2)课题;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学用具;

(8)教学过程;

(9)课后分析。

3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

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并开展研究性学习。

(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

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此外,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

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位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

因此,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使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的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

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

34、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

(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

其评价标准:

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

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5)对地理学习评价要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地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地理学习评价形式,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

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

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