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231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农业大事记.docx

中国农业大事记

大事记

1949年: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报告,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会议认为,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

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夺取城市作好了准备。

现在经过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继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了。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应该由乡村转向城市,实行由城市领导乡村的工作方式。

当然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紧密地结合起来,巩固工农联盟,绝不可只顾城市而丢掉乡村的工作。

1950年: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在全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同年冬起,在新解放区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2年除台湾省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结束,使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1951年

1951年9月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局、省委的代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

会议认为,农民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发扬起来的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些积极性,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因素。

根据我国的经济条件,农民的个体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大量存在的,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农民能够迅速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1953年

10月16日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

11月15日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

1954年9月,国家进一步决定对棉布和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12月16日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从此,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试办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

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1957年

 3月1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

1958年

8月上旬,毛泽东先后视察了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的一些农村。

9日,他在山东同当地负责人谈关于办大社的问题时说:

“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上述谈话在报纸上发表后,一些地区相继出现联乡并社转公社的热潮。

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商业工作等问题。

会上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宣布1958年要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上年钢产量翻一番。

会议还讨论和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决议指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并说,“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1959年

黄耀祥引领了我国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他启用矮生性主基因sd-1,育成了我国第一个杂交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使我国矮化育种走在世界前列。

1960年

11月3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坚决纠正农村人民公社中的“共产”风。

指示信规定:

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认真实行劳逸结合;整风整社等。

《12条》对于扭转当时农村的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1961年

3月6日 安徽省委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

其他部分省区也实行了类似办法。

1961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在广州的工作会议正在进行。

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讨论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农业六十条》草案。

3月15日-23日 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和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对农村政策进行调整。

随后,工业、商业、手工业、科学、教育、文艺领域也开展调整,并相继制定了工作条例。

1962年

1962年黄耀祥开展了“矮化育种”工作,并于1966年育成第一个半矮生型品种IR8,它比“广场矮”出世迟了七年。

1963年

5月2日-12日 毛泽东在抗州召集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讨论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

这次会议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10条》)。

20日,中共中央把它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予以发布。

《前10条》对我国形势作了“左”的估计,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正在对我们猖狂进攻”,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打退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

会后,各地重新训练干部,进行试点,为大规模地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作了准备。

9月6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

会议讨论了农村工作、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等问题,并着重讨论了工业发展的方针问题。

会议确定,从本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到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之间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工业的各个部门,要认真做好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填平补齐,成龙配套的工作;并要搞好设备更新和专业化协作。

这个决定对经济调整工作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会议提出了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

会议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10条》)。

《后10条》一方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团结95%以上的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的重要性,规定了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以及正确对待地主、富农子女等基本正确的政策。

此后,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在部分县、社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72年

2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

随后,国家计委进一步提出从国外进口43亿美元成套工业设备和单机的引进方案。

1973年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975年

中国农林科学院鉴定并推广杂交水稻

1978年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

之所以从小岗村开题话说改革开放,是因为在1978年,安徽的这个小村子出了一件被后来称为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事件,那就是小岗村农民民将土地秘密包产到户。

据说,小岗村当年的共20户人家,之所以就18户农民签生死状,是因为有两户人家出外讨饭去了。

穷到讨饭的地步,就难怪农民们冒死改变现状。

1979年

9月25日—28日 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讨论通过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1979年3月,国务院决定从当月起,对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等18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提高24.8%。

这是对冻结了20多年的农副产品价格的首次重大调整。

1980年

1980年1月国家农委召开的座谈会上,认识分歧很大,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最后向中央政治局汇报。

邓小平在讲话中说,对包产到户这样大的问题,事先没有通气,思想毫无准备,不好回答。

但他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本世纪达到小康目标,人均收入1000美元(后来考虑到人口因素,改为人均800美元)。

要按照这个目标,考虑我国经济方针速度和农村的发展。

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

1980年9月召开会议,根据邓小平的谈话精神,中共中央讨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座谈会议纪要,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包产到户等于分田单干,等于资本主义的僵化观念,是党在农村政策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个文件的贯彻执行,使包产和包干到户的家庭生产责任制迅猛发展起来。

1981年

198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向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各级人民政府发出通知。

通知指出,我国农业就总体来说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个是每人平均耕地较少,但山多,水面、草原大,自然资源丰富;一个是技术装备落后,但劳动力资源丰富。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只有继续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尊重客观规律,真正信任和依靠亿万农民,精耕细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建设的正常进行。

1982年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一号文件”。

  9月1日~9月11日,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确定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11月26日~12月10日,其间举行的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3年

1983年1月初,第二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广。

10月,农村开始实行政社(人民公社)分开,撤社建乡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1984年

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三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把主要精力转到抓好商品生产上来。

3月,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开始走上“异军突起”的快速发展之路。

同时还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5月4日,中共中央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举行。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0月13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并放宽其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

1985年

1月初,第四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我国农村开始了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

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计划”。

1986年

1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第五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指出,我国农村已开始走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

6月25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土地管理法》。

1987年

1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

到当年9月中旬,我国已在10个省、自治区建立起14个规模不等、项目不同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8月5日我国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了青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开始了我国太空育种的有益尝试。

1988年

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决定》从宏观上制定了科学技术必须为振兴经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等方针和政策,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揭开了文革后国家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和最先实施内容,这一改革政策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结合以及由此而生的中国多领域跨越式进步。

1989年

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

1990年

2月3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

2月12日,农业部公布《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及附件《农民股份合作示范章程》,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发布,这两个法规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1年

11月25日—29日 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强调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1993年

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1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

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1997年

7月29日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陕西成立。

7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育种基地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航天育种展示会。

在展示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1批300多人次前来参观。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农影中心等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采访、报道,使航天育种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轰动。

1998年

5月10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继续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三项政策。

10月12日—14日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999年

1999年,我国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截至1999年,黄耀祥育成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双桂1号、双桂36、桂朝2号、特青2号、胜优2号、七山占、七秀占、胜泰1号等一大批著名高产优质良种,为提高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水稻产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50多个,其中超过1000万亩的有7个,超过10000万亩的有3个,累计面积达8.4亿亩,增产稻谷845亿公斤,增加产值845亿元。

2000年

3月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在安徽实行试点。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在安徽实行试点。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

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1年

5月24日—25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指出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

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2002年

10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

1月7日—8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挥城市对农村带动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2003年10月,以温家宝总理为重庆农村妇女熊德明追讨工钱为标志,全国掀起农民工工资清欠风暴。

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决定2004年降低农业税率1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

2004年

2月初,时隔18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发出“三农”问题一号文件,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7月5日至6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四年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分析研究改革进程中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安排部署今年深化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

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第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新农村的号角,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方面建设。

200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1月1日起废止,9亿农民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

2月17日,中国农民又告别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

1月31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

2月21日,第八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提出要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育种卫星项目办召开了2006年育种卫星工作会。

我国第一颗育种卫星总体技术方案正式确定。

卫星总装及各项测试试验工作将全面展开。

2007年

2007年1月底,第九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7月,国务院发出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7月11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提出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2008年

1月底,第十个“三农”问题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6月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规定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10月9日—12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在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承包到户,承包期为70年,期满可以续包。

山乡大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2009年

8月18日—19日 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提出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