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348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docx

普通车床实训作业指导书

普通车床实训

作业指导书

 

编写:

曲景峰邳宏伟

 

制造工程学院实训基地

圆弧球体加工作业指导书

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普车实习是制造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金属工艺学》、《数控加工》等课程的必要科目,圆弧体的车削加工又是整个普车实习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实习项目,学会了圆弧体的车削加工,也就掌握了车床的基本操作技巧和要领。

二、实训要求

1.了解机床安全操作技术及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2.熟练掌握大拖板手轮与中滑板手柄相互配合的使用方法。

3.大拖板手轮上的刻度盘与中滑板手柄上的刻度盘的使用。

三、实训地点

制造工程学院实训基地普车实训室

实训设备:

CA6136,CA6140普通车床

四、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

特性面的加工

工件名称:

内外R型圆弧球体

五、工艺分析

1.这个圆弧体有两个内R型圆弧,即R6圆弧与R3圆弧,与一个Φ18㎜外

圆弧球体组成。

2.在加工这个圆弧球体的时候,首先要确定R3圆弧与Φ18㎜圆弧球体的

位置,即加工完R3圆弧与Φ18㎜圆弧球体之后,再加工R6圆弧,R6圆弧的中心要在20㎜长的中心上,两边4㎜厚的边宽要对称。

3.切削“三要素”是机械加工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把机床转速、

走刀量与背吃刀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才能最大地发挥机床的功效。

4.量具、刀具、工具准备:

0~150㎜游标卡尺,R3圆弧成型车刀,平锉、

Φ6㎜圆锉、砂布等等。

六、加工步骤

1.定位,车刀必须对准工件的旋转中心,装夹Φ20㎜圆棒料,伸出长度

60㎜-65㎜。

2.将机床转速调整到450转/分~560转/分,进给箱的进给量调整到0.2

㎜~0.3㎜。

3.切削Φ20㎜外圆,背吃刀量1㎜,切削至Φ18㎜。

4.

以R3成型刀的左侧刀面与工

件的端面轻轻接触,中滑板向后退

出工件,大拖板的刻度盘调整到零

并锁紧,之后将车床向左移动22㎜,

中滑板再向前移动,向工件内切入

5㎜~6㎜,之后刀具退出工件,开

始切削Φ18㎜外圆弧球体。

5.切削Φ18㎜圆弧球体时,将

R3圆弧刀具移动到第1处,刀具接

触到Φ18㎜外圆,大拖板手轮向右

移动,同时中滑板手柄向前移动,切削工件时,大拖板向右移动的速度由快逐

渐变慢,中滑板向前移动的速度则由慢逐渐变快,在切削到45°角位置的时候大拖板与中滑板的移动速度达到一致。

过了这个45°角的位置,大拖板逐渐减慢,中滑板逐渐加快,直至切削到工件的端面,这一刀切削完毕,将中滑板退回到工件以外,大拖板移动到工件Φ18㎜外圆第2处,重复第一刀的切削步骤,如此重复多次Φ18㎜圆弧球体右半球大致车削成型。

6.切削Φ18㎜圆弧球体的左半球部分,切削步骤与右半球相同,只不过是

方向相反,同时逐步切削R3圆弧部分,在切削左半球的同时,还要逐步修整右半球,目测Φ18㎜圆弧球体形状的完整度,球体表面要圆顺无缺陷,使左右半球圆弧对称一至,注意R3的圆弧切削深度不要小于Φ6㎜,直至切削出一个完整的Φ18㎜圆弧球体。

7.切削R6圆弧部分时,要先把Φ18×20㎜的长度切出来,即把大拖板移

动到长度20㎜处,R3圆弧刀的右侧刀面与圆弧体工件的长度20㎜左端面对齐,用卡尺测量出20㎜长度,用R3圆弧刀切入工件5~6㎜,刀具退出,开始切削R6圆弧槽。

切削R6圆弧槽时,要先在R6圆弧槽的中间部分切出一条5~6㎜深的沟槽,然后再从左右两侧切削R6圆弧槽,由外向内,由两边向中间切削,逐步切削、修整R6圆弧,目测R6圆弧槽的R6形状,R6圆弧槽表面要圆顺无缺陷,直至切削到Φ8㎜直径处,在切削R6圆弧的同时,还要注意两边4㎜边宽的对称度,要均匀一致。

8.至此圆弧体加工完毕,开始最后的加工步骤,就是用锉刀、砂布对圆弧

体进行抛光处理,先用平锉刀对圆弧Φ18球体进行修光,锉掉Φ18球体表面粗糙的刀痕,再用圆锉刀修光R6、R3圆弧表面粗糙的刀痕。

在修光这些部位的时候,也要注意圆弧R的形状等一些情况。

使用锉刀修光圆弧时,必须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的这种安全方式,同时注意锉刀不要与卡盘相碰,避免发生危险。

9.调整机床转速至800~900转/分。

用砂布对圆弧球体抛光时,首先要注

意的是安全问题。

手指头不能被砂布包裹住,那样会很危险的。

抛光R6、R3圆弧时,要把砂布卷成卷进行抛光,将Φ18球体、R6、R3圆弧抛光到符合图纸要求。

10.在Φ18×20㎜左侧已经切出的沟槽处,将圆弧体切下来,切割的时候要

把沟槽切宽一些,使用左右切削法,这样可以避免夹刀把刀具、工件损坏。

11.把切割下来的圆弧体工件,调头用薄铁皮包裹住Φ18㎜外圆,用卡盘卡

紧。

把切割圆弧体时留下来的尾巴切下去,平头的时候,要将刀台转动大致30°~40°角度的位置,并锁紧,从端面一点一点切下去,速度不要太快,重复切削,最后把整个端面切平。

停车把工件卸下,至此圆弧体工件加工工作完毕。

七、实训总结

学生实习完毕后要认真撰写实习总结和实习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总结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会。

2.写出本工种的实习主要内容。

3.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4.对普车实训如何做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予以交流。

 

完整的圆弧球体图纸如下图

 

锥体芯轴加工作业指导书

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普车实习是制造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金属工艺学》、《数控加工》等课程的必要科目。

锥体芯轴的车削加工又是整个普车实习过程中一种新的实习项目,学会了锥体芯轴的车削加工,也就掌握了车床的又一个新的操作技巧和要领。

在实际操作方面,零件的几何形状控制、工艺分析及测量技术也是掌握车工专业技能的一种体现。

二、实训要求

1.车削锥体时,刀架角度的调整。

2.掌握锥体角度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运用。

3.熟练掌握车削锥体的加工技术。

三、实训地点

制造工程学院实训中心普车实训区

实训设备:

CA6136,CA6140普通车床。

四、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

轴类件的加工

工件名称:

锥体芯轴

五、工艺分析

1.从图上看锥体部分的小端直径有±0.1㎜的公差要求,锥体大端直径Φ18

0-0.05㎜,Φ160-0.05㎜台阶,需要使用千分尺测量,长度20±0.1㎜,在加工时特别需要注意

2.锥体角度的三种计算方法:

①第一种是大端直径(D)减去小端直径(d)之差,被两倍的长度(2L)相除D-d2L=18-122×30=0.1,查表得5.710593137≈5°42′38″。

②第二种是利用锥度比的方法计算,圆锥半角tanα2=C2=(15)/2=0.1,查

表得5.710593137≈5°42′38″。

③第三种是近似算法,锥体角度≤6°时误差小,计算方便D-dL×28.7°=18-1230=0.2×28.7°≈5.74≈5°44′24″。

3.从图纸上看工件是不能调头再加工的,要保证零件的同轴度,只能是一次

性加工完成,先加工锥体,再用切断刀加工Φ160-0.05㎜台阶,这也是台阶轴加工的一种方法。

4.工具、量具准备:

0~150游标卡尺,90°外圆车刀,45°外圆车刀,切断

刀,(17~19)号扳手,一字型螺丝刀。

5.车床转速调整范围450转~820转/分,走刀量0.06㎜~0.24㎜,背吃刀量

0.2㎜~2㎜。

6.刀具的装夹:

90°外圆车刀和45°外圆车刀的刀尖、切断刀的切削刃与工

件的回转中心必须对齐,否则很容易损坏刀尖的。

90°外圆车刀的刀尖不对工件中心的话,车削出来的锥体侧母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

六、加工步骤

1.定位,车刀必须对准工件的旋转中心,装卡一Φ20㎜圆棒料,装卡伸出

长度65~70㎜。

使用卡盘板子加套管夹紧。

2.粗车时的转速和走刀量。

调整机床转速450转~560转/分,进给箱的进

给量调整到0.12㎜~0.24㎜。

3.用45°车刀的刀尖,在工件的端面轻轻地接触,大滑板不动,中滑板退

回来,使用大滑板刻度盘向前进0.5㎜(一个小格),或使用小滑板刻度盘向前进0.5㎜(10个小格)车平工件端面。

当车刀车削到距中心有5㎜~6㎜粗细时,停止自动走刀,改为手动慢慢切削到工件的中心,这样做是防止打刀尖。

4.换用90°外圆车刀,主切削刃在工件的端面轻轻接触,大滑板不动,中

滑板退回离开工件,调整大滑板刻度盘到零,注意排除刻度盘的间隙,将90°车刀移动到工件的外圆上,刀尖轻轻地接触工件的外表面,中滑板不动,大滑板向后移动离开工件,调整中滑板刻度盘的刻度到零,这一过程就叫做对刀,刻度盘调零是便于记忆,车削Φ180-0.05㎜外圆,留0.3㎜~0.5㎜精加工余量,长度车到59㎜。

5.精车Φ180-0.05㎜外圆时,先用千分尺测量Φ18㎜外圆,确定精加工余量,

开车,刀尖在工件的外表面轻轻接触,大滑板向后移动离开工件表面。

①按显示的加工余量进刀,车削Φ180-0.05㎜外圆,车削3㎜~㎜4长度,中滑板不动,大滑板向后移动离开工件表面,停车,使用千分尺测量Φ180-0.05㎜车削出来的部分,根据千分尺显示的读数,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刀。

②如果所测得的尺寸符合图纸要求,直接开车走刀车削到尺寸,长度59㎜。

③如果所测得的尺寸大于图纸要求,则在此基础上再进相应的尺寸刻度值。

④如果所测得的尺寸小于图纸要求,则将中滑板手柄退回半圈,重新进刀,刻度值要小于先前的尺寸刻度值,重复①步骤所说内容,直到符合图纸要求。

6.用(17~19)㎜扳手松开紧固刀架的螺母,转动刀架角度到5°42′即5°

又四分之三刻度处,角度扳大不扳小,角度扳动的是否合适,要根据以后车削锥体时,随时测量小端直径尺寸与锥体长度来确定。

锁紧螺母,使用一字螺丝刀调整小滑板斜铁松紧适度。

7.车削锥体部分。

用大滑板将刀具移动到工件的端面处,使用中滑板与小

滑板对刀,大滑板不动。

90°车刀在工件的外圆边缘处轻轻接触,中滑板不动,小滑板向后退回。

从图上看锥体的大小端直径相差6㎜,我们分三刀车削锥体,最后留0.3㎜~0.5㎜精加工余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测量小端直径尺寸时,卡尺的卡脚尽量靠近工件的端面,卡脚与工件的接触面尽量要小。

车削椎体时,转动小滑板的手柄要用两只手交替转动,速度要均匀,中间不得停顿,直到第一刀车削完,小滑板退回,测量小端直径尺寸与锥体长度,适当调整小滑板的角度,再车削第二刀、第三刀。

8.精车锥体外表面。

调整机床转速820转~900转/分,根据卡尺所测得的

尺寸,让车刀的刀尖轻轻接触椎体表面,小滑板退回,根据卡尺读数,中滑板向前进相应的刻度值,车削进2㎜~3㎜,中滑板不动,小滑板退回,停车,测量小端直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否则重复5步骤①~④步内容。

两只手交替转动小滑板的手柄,速度要均匀,中间不得停顿,以免影响锥体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锥体的长度及小端直径尺寸,直到符合图纸尺寸要求。

9.将刀架扳正锁紧,小滑板恢复到正常位置。

10.调整机床转速450转~560转/分,进给箱的进给量调整到0.12㎜。

以切刀

的右刀尖为准,在距离工件端面34㎜处(用卡尺测量)用切断刀切出4×1㎜空刀槽,注意34㎜的公差不要超过±0.1㎜,然后再用切断刀用排刀法切削Φ160-0.05㎜外圆,留0.5㎜精加工余量,长度切到54㎜总长。

用切断刀自动走刀切削Φ160-0.05㎜外圆,使用千分尺测量Φ160-0.05㎜外圆,根据千分尺读数,中滑板向前进给相应的刻度值,车削进3㎜~4㎜,中滑板不动,大滑板退回,注意切刀不要碰到工件,再用千分尺测量,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否则重复5步骤①~④步内容。

11.其他各处用45°车刀倒角(去毛刺),用切断刀在总长54±0.1㎜处切削

出Φ14㎜直径,±0.1㎜公差尺寸使用小滑板手柄控制,只有保证了长度34㎜、54±0.1㎜的公差,才能保证20±0.1㎜的公差。

再用切断刀以切削圆弧的方法切削C1倒角。

12.在总长54±0.1㎜处切断,锥体芯轴至此加工完毕。

七、实训总结

学生实习完毕后要认真撰写学习总结和实习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1..总结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心得体会。

2.写出本工种的实习主要内容。

3.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4.对普车实训如何做才能收到最好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予以交流。

 

完整的锥体芯轴图纸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