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1415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 第13讲 地图精讲精析.docx

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13讲地图精讲精析

地图

考点1地图上的比例尺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比例尺的应用与选择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_;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考点2 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_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采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考点3 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考点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的定义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山顶;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盆地。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因此,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

(1)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2)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3)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4)陡崖:

等高线重叠。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

考点5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颜色的设置,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地形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等高线在高原边缘较密,面上稀疏而数值较高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等高线较密而数值较高,山顶呈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地形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与山地相似但等高线数值较低

 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起伏不大

 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而数值与山顶相反,是内低外高

无一定标准

起伏不大

 等高线稀疏而且数值很低

 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2.地形剖面

  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在比例尺1:

100000的地图中,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5千米B.50千米C.500千米D.0.5千米

【考点】22: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解答】解:

从数字式比例尺1:

1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5千米.

故选:

A.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

6.①②③④四地中,分别位于陡崖和山谷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②地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③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7.①地与④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

A.470米B.670米C.200米D.870米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据为海拔高度.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的海拔高度为670米,④地的海拔高度为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670米﹣200米=470米.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8.图中②、④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实地距离约为(  )

A.1千米B.2千米C.3千米D.4千米

【考点】22: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解答】解:

从数字式比例尺1:

10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量得图中②、④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实地距离约为2千米.

故选:

B.

 

3.下列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国家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巴西地图B.法国地图C.俄罗斯地图D.埃及地图

【考点】23: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个国家中面积最大是俄罗斯,即范围最大的是俄罗斯,因此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国家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俄罗斯地图.

故选:

C.

 

4.读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完成22~23小题.

22.某地(28°N,85°E)在2015年曾发生8.1级地震,甲、乙、丙、丁四图中,能准确显示震中位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1F: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

读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85°E,28°S;②地的经纬度是85°E,28°N;③地的经纬度是85°W,28°N;④地的经纬度是85°W,28°S.依据题意.

故选:

B.

 

23.如果甲、乙、丙、丁四图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考点】23: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

根据经纬网上经线和纬线的跨度,我们推断实际范围的大小,甲跨经度1°纬度1°;乙跨经度5°纬度2°;丙跨经度1°纬度2°;丁跨经度5°纬度4°,所以我们推断丁的实际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

故选:

D.

 

5.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

B.

C.

D.

【考点】24:

图例和注记.

【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解答】解:

题干中的图例表示的意义:

A是首都;B是铁路线;C是山峰;D是洲界线.

故选:

B.

 

二.填空题(共2小题)

6.阅读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六人组成科学考察小组对该区进行科学考察,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1)A、D、E、F四人分别位于山体的什么部位?

A位于 鞍部 ,F位于 山谷 ,E位于 山脊 ,D位于 陡崖 .

(2)六人中,现在位于山顶的是 B ,他与C的相对高度是 200 m;

(3)图中小河M向 东北 方向流.

(4)C、E同样向山顶前进,上山比较容易的是 E .原因是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A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D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六人中,现在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靠近山顶,其海拔高度为500米,C处海拔高度为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300米=200米;(3)根据指向标判断,图中小河M向东北方向流.(4)从C、E两处上山,比较容易的是E地,原因是E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故答案为:

(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200;

(3)东北;

(4)E;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参加班级组织的春游活动回家后,在日记中写道:

“我站在山顶发现:

甲处有一条小河,在地图上没有画出来;乙处的山坡适合开垦梯田,农民伯伯可以在那里种植水稻.

请根据图判断出小明日记中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正确:

 甲处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判断理由 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

错误:

 乙处是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 ,判断理由 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

故答案为:

甲处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乙处是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三.判断题(共3小题)

8.读图判断:

(1)若图中三条线为等高线,如a>b>c,则甲地可能形成河流. √ (判断对错)

(2)若图中三条线为等温线,如a>b>c,则乙地可能处在南半球. √ (判断对错)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北半球等温线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半球等温线从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若图中三条线为等高线,如a>b>c,则甲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故原叙述正确.

(2)南半球等温线从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若图中三条线为等温线,如a>b>c,则乙地可能处在南半球;故原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

(1)√;

(2)√.

 

9.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 (判断对错)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解答】解:

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里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

故答案为:

×.

 

10.一般而言,中国地图的比例尺要比苏州市地图的比例尺小. √ (判断对错)

【考点】23: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中国地图的范围比苏州市地图的范围大,一般而言,中国地图的比例尺要比苏州市地图的比例尺小,内容简略.

故答案为:

√.

 

四.解答题(共8小题)

11.“五一”假期,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实践地为图甲.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甲图的线段式比例尺 

 .

(2)地形部位:

A是 山谷 ;李村位于王村的 东南 方.

(3)活动期间,地球运行在乙图中的位置是 d 段,此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长夜短 .王、李两村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李村 .

(4)同学们考查发现,当地耕地类型是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

【考点】22: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17: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25:

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

(1)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现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比例尺为1:

30000.

(2)依据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A是山谷.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可判定,李村位于王村的东南方.

(3)五一期间,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位于乙图中的d段,此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王、李两村中,李村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4)我国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

(1)

(2)山谷;东南;(3)d;昼长夜短;李村;(4)水田;水稻;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12.今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西汉时,自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通路:

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这就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

材料2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

(1)甲、乙、丙二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甲 图.

(2)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过的地区联结的大洲有 亚洲和欧洲 .

(3)乙图中间一列山脉是 天山 山脉.该山脉南部是我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区域生长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4)乙图所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干旱 .

(5)丙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盆地 .简要概括丙图所示区域交通线(铁路、公路)的分布特点.

(6)目前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 铁路运输 .

【考点】23: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K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Q2:

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乙图所示的是西北地区,丁图所示的是塔里木盆地.

【解答】解:

(1)甲、乙、丙二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甲图,该图的范围最大.

(2)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过的地区联结的大洲有亚洲和欧洲.

(3)乙图中间一列山脉是天山山脉.该山脉南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长绒棉.

(4)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

(5)丙图所示的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沿盆地边缘分布,该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

(6)目前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运输.

故答案为:

(1)甲;

(2)亚洲和欧洲;(3)天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4)干旱;(5)盆地;沿盆地边缘分布;(6)铁路运输.

 

13.地理研学重在实践.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G点海拔高度 200 米.

(2)图中A位于E 东南 方向.

(3)某校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发现该地种植的桂花树大多分布在地势较低且排水良好的山谷,你认为图中所标注的字母中最适合种植桂花树的是 F 处.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G点海拔高度是200米.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A点位于E点的东南方向.

(3)图中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某校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发现该地种植的桂花树大多分布在地势较低且排水良好的山谷,图中F处最适合种植桂花树.

故答案为:

(1)200;

(2)东南;

(3)F.

 

14.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而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l)地形部位名称:

A是 山顶 ,B是 山谷 .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 150 米.

(2)A地位于王庄的 西北 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 8 千米.

(3)图2是沿图1中 bb′ (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B ,判断理由是 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

读图可知,(l)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150米.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4厘米×200000=8千米.

(3)沿bb′剖面线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图2是沿图1中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故答案为:

(1)山顶;山谷;150;

(2)西北;8;

(3)bb′;

(4)B;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15.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小华跟随户外旅游团攀登了向阳峰.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向阳峰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该区域多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4

6

10

17

22

25

28.5

28

23

18

11

6

降水

(mm)

42

63

96

137

166

209

189

120

76

73

55

30

(1)概括说明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

 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

(2)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3)结合材料,分析A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

(4)小华到达B地时测得气温为25℃,推断此时C地气温为 23.2℃ (仅考虑地形的影响).

(5)傍晚,小华登上了向阳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城镇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风向是 东南 风.

(6)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坝址选在D处.请你帮助分析在这里修建水库的利与弊.利:

 减少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弊:

 淹没村庄及农田 .

【考点】2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M3: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该区域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该区域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该区域的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读该区域气候材料可知,A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4)B地海拔高度为300米,气温为25℃,C地海拔高度为600米,此时C地气温为25℃﹣÷100×0.6°C=23.2℃.

(5)向阳峰位于甲城镇的西北方向,当时刮得是东南风,炊烟从甲城镇飘向向阳峰.

(6)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坝址选在D处.这里修建水库有利也有弊,利:

减少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弊:

淹没水库里的乙村庄及农田.

故答案为:

(1)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4)23.2℃;

(5)东南;

(6)减少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淹没村庄及农田.

 

16.读甲、乙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放大图,甲、乙两幅中,比例尺较小的是 甲 图.

(2)图乙中M是 加勒比 海.

(3)图甲中B大洲的西部是绵长、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名称是 安第斯山脉 .

(4)在图乙中用“‖”符号画出巴拿马运河的位置.该运河的开通在世界航运的重要作用是 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

【考点】23: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4:

图例和注记.

【分析】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在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大平原和大西洋,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放大图,甲、乙两幅中,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小,其比例尺大,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其比例尺较小.

(2)图乙中M是加勒比海.

(3)图甲中B大洲是南美洲,西部是绵长、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山脉.

(4)巴拿马运河位于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该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故答案为:

(1)甲;

(2)加勒比海;

(3)安第斯山脉;

(4)缩短了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17.实践应用

在野外你会用树木定方向吗?

(以北半球为例)

(1)由于树木向光性的特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