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014513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doc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年考研:

跨校跨专业考进浙大经验历程

  下面是我的主要信息

  录取院校及专业: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科院校及专业:

一所非211院校的包装印刷专业,

  初试成绩:

政治80,英语64,数学146,专业课128总分418。

  前面我先提几句,由于去年这个时候我会每天上论坛找一些学长学姐的考研经验看,我会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得到一些帮助。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用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帖子,不要刻意去模仿别人的复习方法,也不要把那些分高同学的话当做真理,这个路途都是要自己慢慢去探索的。

复习是要用心的,初试的成绩才是王道,说什么都是空话。

  首先提几点建议:

  希望大家在暑假之后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虚拟网络上了,那时候的时间真的是宝贵。

我在7月份之后几乎没有怎么上过网了,可以用电脑看考研视频,那也只是暑假的时候。

  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转换,不要在没有效率的时候还一具空壳的坐在教室里,这时应该出去走走,或者可以放松半天缓解一下。

只要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

  考研复习最忌讳的就是不能每天坚持,特别是最后两三个月,冬天时会很冷,但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此外战线太长的话也不行的,我身边就有惨痛的例子。

  最好还是找几个伙伴一起复习,我们班四个基本上都是一起复习的,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四个都考上了第一志愿的学校,所以效果还是挺好的,主要有个督促的作用,还有个大家吃饭时可以聊聊天,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辅导班我也不好说,反正我们四个一个辅导班都没上,希望大家理性的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做抉择吧。

  初试:

  从大三下学期到现在,从有考研的念头到已确认录取为止,整整一年,没夸张的风里来雨里去,但也是现实的颠颠簸簸。

考研之路或许不会曲折不堪,但也绝不会平坦无阻,所以考研这个过程还是人生值得去尝试和体验的经历。

但是对于要不要考研,我见过一段比较经典看法,比较赞同。

其实做与不做,值与不值,并无客观标准衡量,完全是个唯心的命题,一切都在自己手中把握,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

  考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学校的问题,名校是大部分人的梦想,有不少人会因为高考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如愿,所以可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去拼搏奋斗一下。

我高考发挥失常来到了这所非211大学的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感觉的专业:

包装工程。

所以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专业,在管理专业和机械专业之间我有一段时间的纠结,但是最终还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了机械专业。

我选择浙江大学或许是因为一些地理优势吧,当然还因为浙大本身对我就有不小的诱惑力。

所以我在四月份左右就决定了浙江大学机械专业的研究生。

下面就从我考研中的一些要点来阐述一下。

 一、专业课问题

  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课如何复习。

我复习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我是外行,所以复习起来有点煎熬,整个4月份都是看那本书,效率显得有点低下,那时候每天大概学习六七个小时吧。

因为当时每周还有三门课的,一周还有几天时间更少。

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对机械专业的同学来说完全不用在9月份之前碰这本书,两三个月已经足够搞定这门专业课了。

一般来说,机械专业的专业课内容都比较少,所以跨专业的同学在初试时是没有太多的劣势的,我们一起复习考研的四个哥们,都是跨专业的,专业课成绩居然属我最低,有147的呢!

我自己的确没考好,呵呵。

真题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学校给定的教材,我复习的那本就是陈秀宁那本浙大出的以及一本配套的辅导书,这本辅导书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判断60分差不多都是上面的,至于这本书前面的那些题目,如果是轮系计算或者轴之类的可以去看看,那设计以及计算的大题就完全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了。

这两本书网上有的卖的。

历年真题还是相当必要的,我买了98-10年的,是纸质的,所以没办法和大家共享了。

我觉得这些真题都可以去看看,机制的重题率还是蛮高的。

网上可以下载到不少的,特别是最近几年的蛮重要的。

今年最后的考试我还是被考倒了,一个指南车的轮系问题,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毫无疑问12分就没了,因此一般人好好复习了,140今年真的不是问题,转专业的同学我推荐去看看机械原理吧。

哦,对了,考场上千万别忘记带圆规、直尺和计算器,今年我就因此惹了一些麻烦。

  二、数学一

  我今年数学考得挺满意,146分。

其实我数学一直不算差吧,大一高数一次94,一次97,线代和概率都是97分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考研复习跟当初的基础关系不是特别大,因为我在后面我复习的时候对知识系统的把握已经和我当初学的时候不大一样了,也就是换了一种思路去学习。

所以只要认真地去复习了,数学就可以拿下。

  接下来说说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

到六月初左右,我把教材都看了一遍,刚开始看的时候发现好多知识点已经全都忘记了,连积分的一些概念都不知道了,所以大家看教材的时候可以把当初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做一遍,课后习题不需要全部做,真的没有那个必要,因为这些题目仅仅是针对局部的知识点的掌握,而考研是注重综合运用的,所以把知识点稍微掌握就ok了。

我用的高数就是同济第六版,线代买了本同济的,最后复习的时候还是用我们学校的,因为当初的时候有笔记,复习起来比较方便。

线代是我刚开始复习最吃力的一门课,因为好多当初都是死记下来的,所以全都忘记了,所以我决定把一些基本的性质都自己去推推,那样不仅复习更多的知识点,而且也更好的记忆了。

概率论还好,没有太多难的知识点,所以书过的很快。

而且从今年的考试也可以知道,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后面的大题实在是过于简单了,而且都没有什么转弯的,计算量也不大,所以这两门课的要求不会太高的。

把书过了一遍之后,我就去买了李永乐那本厚厚的复习全书,接下来才是真正复习数学的过程。

在六月份中旬的时候,我开始看全书上的线性代数部分,因为我想在暑假之前把线代看完,事实证明我一周就看完了线代全书的内容。

在这里,我插点看全书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因为全书绝对是考研数学非常优秀的一本教程,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吃透,这本书上几乎没有那些偏题,怪题之类的。

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要有一个系统,就是这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运用等等,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搞懂,问同学、上网查都可以,对那些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自己做一些补充写在书上,这对后面的复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七月三号我就回家了,我回家不是休息的,是学习的。

我整个暑假都待在家里的,这个主要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了。

七月份一个月,我什么都没干,全部看高数,每天30页左右的看全书,每天接受一些知识点,很有成就感。

每天估计学习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全部在数学上,那时候差不多每天一支笔芯。

一个月下来,数学就过了一遍了,看着书上我标注的一些符号,很爽啊。

等我在随便翻翻前面的内容一看时,天哪,忘了好多,急的要命,因为我本来感觉挺好的,这么一来,有点泄气了。

所以想跟各位说,这时候忘记是很正常的,考研数学就是一个忘记、学习、再忘记、在学习的过程,不然考研就没那么难了。

  之后八月份,我就买了半李永乐的真题解析回来,很认真的在一个下午做了2009年的真题,不到两个小时就做好了,一对答案,居然就错了一个大题,而且还是计算错误的,我的信心一下子就回来了,所以虽然是忘记了一些知识点,但做题目还是会回忆起来的。

之后我就决定每天花一个下午把李永乐的那本全书过个四五十页的,发现第二遍就很快了,把第一遍中的一些问题也解决了。

到八月中旬的时候,第二遍差不多看完了之后,我就没怎么看数学了,因为这个我要去看专业课和英语了。

基本上几天去做套真题,感觉都还行。

  接下来就是九月份开学了,开学之前我出去玩了一周,什么书都没有看。

回来之后,我就继续把剩下的真题隔一天做一套的把真题做完了。

这时又想去看复习全书,但是又想去做四百题,看到网上大家说四百题多难多难的,很有诱惑力,就买了本来做。

做模拟一的时候,感觉很不爽,小题还行,就一两题不会,大题第一个就不会,再看看后面的,第一遍下来,好几题都没有做。

三个小时之后,一对答案,发现就在90分左右,又是打击,哎,不过我还是蛮理智的,认真的分析了答案之后,发现自己不是不会,而是这些题目有一些会有拐弯,还有一些计算量比较大,考得内容其实都是知道的。

再做了两三套之后发现都不行,就在100分左右,就决定不做了。

继续看全书去,所以又是看全书,不过这个时候,每天最多拿三个小时给数学就行了,就是熟悉全书上的知识点,去深化,系统的学习每个知识点。

所以这遍下来之后就到十月份了,这时候我还是不敢去碰400题,就接着去做真题,很快就做了一遍,这时候的真题的题目应该都很快就做完了,重点就是李永乐在后面的答案解析,很经典的,特别是那些我们做的时候思路不是特别清晰的要仔细看看那些解析,还有解析中有几个方法的都去看看,会有收获的。

这个时候每天也花不了太久的时间。

好像这遍我真题做了两遍,加上第一遍就是三遍了,在后来快考试的时候,我又做了一遍,所以我真题一共做了4遍,真题的确是非常好的例题。

这个过程我有时还是针对性的把全书上某些知识点看看,特别是那些自己当初做了记号的。

  我在11月份中旬的时候没课就回家了,当然还是回家复习的。

在家里呆了一个月,这个月没有看全书了,买了那本超越135分,就看了几页,发现不是特别好,就没有做了。

想想觉得自己知识点掌握已经不错了,就决定做剩下的几套400题。

开始做第十套,大概两个半小时就做了差不多了,一对答案,有一百三十多了,心里蛮爽的。

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是我们数学学得最好状态了,后面因为要花太多精力背政治,数学会忘掉一些的。

  这个月我主要就是研究400题,发现之前那些不会的也差不多会了,渐渐地发现400题好经典,我本人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它上面都会有相应的题。

所以这本书是我强力推荐的一本模拟题,用处不在于模拟考场,而在于发现问题。

我大概连续做了三遍400题,把那些我容易错的题目记在本子上,到后来我差不多可以把我容易错的知识点的相关题目背下来了,因为我觉得实在是太经典了。

当然上面有一些真题上绝不可能出现的题目不需要去做(前提是对真题有了足够的研究)。

  十二月份中旬回学校了,大概就只是看看真题,没看其他的。

后来最后的合工大那五套题我还是蛮喜欢的,有一些新颖的题目,这试卷才有真题的样子。

挺好的题目,我五套卷子下来,分数就停留下130-140之间。

主要就是来熟悉知识点。

然后就是上考场了。

  考场上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一点:

看清题目,认真答题,这里的认真指的是看清答题卷和试卷上的题目号一定要准确,不要一个挺难的题目做出来就很激动的写上去,结果发现写错地方了,这是世界上挺悲剧的一件事。

我今年就碰上了,因为试卷页数有点多,一下子不知道脑子哪根筋短路了就先做19题,然后就把19题那个积分的题目写到18题的位置上去了,等我发现时吓得一身汗哪,很影响心情的。

庆幸的是答案没把答卷上18题的位置用完,所以我还把18题答案简明扼要的写了一些上去,但是肯定是不全的,所以要扣分的,估计我的4分就扣在这里了。

上面是流水账,大家当看故事吧(当然都是实事)。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考场上的题目和平时做的题目绝对是不一样的,平时的题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以前真题的影子,所以大家都会有一种熟悉感,考场上是绝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所以就取决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了。

遇到不会的,想了挺久的,可以先放一放,我第一遍做题,两个选择题不会呢,到最后的时候,还是半猜的,运气挺好都对了。

所以大家要心平气和地去考试,结果一定不会差的。

  三、英语

  英语我是有点不够格说太多,才64分。

就稍微提一下吧。

其实说实话,我感觉自己英语复习的还可以,最后做模拟题的时候估计七十多分还是没有问题的,哎,最后悲剧了。

单词是第一关,是大家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我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尝试着去背,但是由于没有持续感,根本就没有记多少。

真正的背单词时在我八月份的时候,每天上午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坚持不断的背。

每天背新单词之前要把前一天的过一遍,然后背新的。

我也不知道哪本单词书好,都差不多吧。

反正大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大概二十天左右就可以把第一遍背完。

背单词是大家必须要花的时间,所以千万别舍不得,不然到后面心里会很虚的。

大概这样背了两遍之后,就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过一些,就这样持续吧。

到十月份之后,就应该很熟悉了,时间可以减为半个小时,但是还要坚持,一直到考试。

  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张剑的真题解析,发现解析很不错,做阅读之前,我推荐大家可以在网上下一点英语强化班的视频,我看的是那个范猛老师的阅读,唐静老师的翻译,感觉讲的超好的,我极力推荐(我可不是做广告,都是网上免费下载的,哈哈)。

看了之后,他会有教我们自己怎样复习真题阅读和翻译,绝对受益匪浅。

对于方法,那些老师讲的绝对比我们实在多了,毕竟人家是专业研究考研的,所以网上那些视频可以看看,但绝对不要以这个为理由上网浪费时间哦。

  我还有一点经验就是,最后考试半个月可以每天写个一篇英语作文,题目就把以前的真题为题目就可以了。

用的句子我主要是以前做阅读真题上背下来的一些,自己进行造句修饰。

到最后最好可以准备几个模板,必须是自己写的模板,别照网上的背,网上的最多可以拿来参考。

至于小作文,没啥好说的,大作文会了,小作文不要有错误就ok了,主要注意一下格式。

因为今年我客观一塌糊涂,阅读就对了一半,后面主观题有三十分左右,不过我考试的习惯是先写作文翻译的。

浙江这边主观有二十已经够高了,这可以看出,考试的时候主观题字写得清楚认真,不要龙飞凤舞,用自己的好模板,会有不错的分数的。

 四、政治

  关于政治,因为我考了80,客观有48分,所以我想还是可以说说滴。

  政治这里要牵涉到一个辅导班的问题。

我只能说这个要看大家的学习方法了,如果你自学能力不够好,理解能力不够好,那你去上辅导班也行,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大三下学期或者暑假去上辅导班,因为政治那么早复习根本没有用,到后来照样会忘记了。

所以要上辅导班也等到十月份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

  我政治是在9月份回学校时开始看到,不过整个九月份就看了一些哲学的,当然是看的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自己也没多在意。

到十一放假时,我才发现时间紧迫,开始用心复习政治了,每天上午差不多都在背政治了,哲学前面两章要稍微理解一下,后面的其实多是记忆,所以你花了时间就可以理解,就足以去应付考试了。

而且这几年来考研的趋势就是更加的考察知识点,基本上考试的点都是那本红宝书上面的,选择题都基本可以找到原话之类的。

由于红宝书排版上不是太合理,密密麻麻的,让人看了就头晕。

所以我觉得任汝芬的序列1是不错的选择,排版的挺好的,大家可以以这本书为背诵重点,重点就是马哲和中国特色那个的,至于后面的历史和思修就不需要花什么时间了,当然也是要看的。

  考试都是很基础很基础的,估计不看书的人也可以猜出答案,当然还是看了之后有心理优势的。

到任汝芬的序列3出来,大家也就可以买来了,重点在时政,我居然把他列出来的60个全背了,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时政到最后的那几套模拟题上基本上都有的,所以就看看吧,有个大致的印象就好。

  对那些觉得任那本内容挺多的同学,我还可以推荐FZJC那本,背诵超好的,因为那样知识点过的很快,做选择题足够了。

所以我买的习题就是FZJC配套的那本,那个题做一遍就可以了,错的当时改改就好,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纠结五六年之前乃至更久的真题,因为考纲每年都在变,有的内容早就不考了,模拟题不会的不看也罢,没太大意义。

因为考试这几年的趋势是越来越基础,主要是基本记忆的内容。

  至于最后考试的大题大家就看最后的肖秀荣四套题,任的我觉得没肖的好(仅仅个人意见),肖的更加接近真题,我把这四套题整整背了三四遍,背的很熟,其他的都没怎么看,最后考试一大半都差不多是上面的。

当然有没有猜到的题,比如今年的那个有关政协的,都是书上的重点内容,看书的时候就应该背下来的。

还有一点就是考试的时候,有时间就往试卷上写,写上你觉得可能对的答案,要分条就行,书写不要太差,不然影响老师帮你找得分点的心情。

好了,四门课怎么复习的都说完了,这也就是我初试复习的整个过程。

其中,数学英语是最重要的两门,数学可以拉分的,今年我跟班上同学相比,分数就主要高在数学,英语就怕过不了线,所以这两门是重中之重。

把握轻重,分清主次,才可以在考研复习中沉稳自信,以免患得患失。

  我把我在复习过程中用的书籍列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数学:

大学时的高数、线代、概率的教材;660题(这本我很早就买了,上面的知识点很基础,对知识点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做了其中的一部分);二李复习全书、李的400题、超越135(这本我觉得不是很好,最后的时间很宝贵,去抓这些知识点有点不值得,当然复习的不是很扎实的同学还是挺好的)、合工大五套题(考前二十多天网上会有卖的,就做当年的)。

  英语:

张的阅读200篇(这是我在十月份才买的,真题都差不多背熟了,没东西看的时候买的)、张的真题解析(黄宝书,不错的)、恩波的那本小单词书。

  政治:

2010年的任序列1(我暑假买的,那时候2017年的还没出)、FZJC那两本、大纲解析(这本是我最后差不多天天背的,考试的内容全部出自上面)。

  专业课:

浙大那本《机械设计基础》以配套的辅导书、历年真题。

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