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20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级蔬菜生产加工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5、环境保护34

5.1设计依据和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34

5.2机组对环境的影响35

5.3废气污染及控制措施35

5.4污染及躁声控制措施35

5.5废水、废油、废渣排放的控制措施36

5.6振动防护36

5.7环境保护投资估算36

6、节约能源38

6.1编制依据38

6.2能耗分析38

6.3节能措施及技术38

7、消防39

7.1编制依据、采用的标准及执行的规定39

7.2建设地区的消防现状39

7.3工程的火灾危险性分析39

7.4工程防火和消防措施初步方案39

7.5防火及消防措施效果预测与评价40

8、劳动安全与卫生41

8.1编制依据及采用的主要标准41

8.2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分析41

8.3安全卫生设计方案44

8.4安全卫生措施的效果预测及评价46

9、生产组织和定员47

9.1编制依据:

47

9.2编制范围:

9.3组织机构及管理体制:

9.4设计班制:

9.5补缺勤人员:

9.6职工定员:

9.7人员培训计划:

9.8人员录用计划:

48

10、工程实施条件和进度49

10.1编制依据49

10.2实施条件49

10.3实施进度49

11、投资估算50

11.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50

11.2项目资金来源50

11.3投资估算内容50

11.4有关问题说明50

12、财务评价52

12.1评价依据52

12.2基本概况及基础数据52

12.3销售收入及销售费52

12.4成本费用估算52

12.5盈利能力分析53

12.6不确定性分析53

12.7评价结论54

13、结论与建议55

13.1结论55

13.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55

第一章项目综述

1.1项目背景

社旗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全县有15个乡镇,244个行政村,65万人,其中贫困乡镇10个,贫困人口11.72万人。

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耕地125万亩。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187.8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16.56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15.2℃,历年月平均气温最低1.4℃,最高28.0℃。

全年无霜期233天,≥0℃活动积温5500℃,≥10℃活动积温4939℃。

年平均降水量910.1mm,4—9月降水689.2mm,占全年的75.7%。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光、热、水、土资源得天独厚,为发展种植、养殖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

社旗县人口较多,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建厂进行农业深加工,如有机肥、饲料、沼气等加工厂的建立。

社旗县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0亩,农民经济收入有所改观,但由于全县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起步较晚,蔬菜品种单一,仅有番茄、黄瓜等少数几个传统品种;

种植管理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重茬现象严重,造成蔬菜疾病较多、土壤肥力下降、果实品质低等问题;

组织化水平不高,种植户各自为战,无序竞争,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未形成规模效益,市场影响力小。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农民增收速度缓慢、贫困群众脱贫压力大。

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项目所在地按照“特色产业规模化、规模产业集约化”的方针,依托社旗县农业示范园区位于李店镇形成的技术、人力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基本实现了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旗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园)位于该县李店镇下郭村北,占地260亩,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2年开始建设,2006年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建设和运营七年来,社旗县农业园区创新了“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群众受益、辐射带动”的管理机制,与周边群众建立了紧密联系,其“展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和显现。

在社旗县政府、南阳市政府的充分关注和高度重视下,以上述核心园为基础,农业园区建设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延,覆盖面积扩大至6万亩,并成立了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为县财政全额供给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农业生产服务等。

做为全国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社旗县,近年来在当地农村信用社支持下,大力发展规模化“精、细、新”大棚蔬菜,所产蔬菜远销鄂、皖、陕、京等地,使广大菜农收入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

社旗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为目标,以反季节蔬菜(保护地栽培和露地反季节栽培)为重点,按照市场规律,保持蔬菜生产的稳健发展,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建设,努力打造社旗地方品牌。

强化2个品牌(大葱、番茄),突出3个千亩示范基地(李店、桥头、饶良)。

新扩菜田1.02万亩,其中温室大棚200亩,地膜覆盖3000亩,露地反季节栽培3000亩,烟菜轮作4000亩。

加上小辣椒和常年菜田,蔬菜总面积达到22万亩。

并争取在农业园区组建一个年产800吨的加工企业,以确保蔬菜生产的发展后劲。

在养殖业上,以发展奶牛为主,另有生猪、蛋鸡的养殖。

在农业园区的带领下,现在园区及其周边奶牛存栏量为2000头。

在2007年度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南阳富源农牧有限公司前来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基地。

到目前,已建成千头奶牛繁育中心,并投入使用,里面存栏奶牛400头,日产鲜奶1吨;

正在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其中牛舍、挤奶大厅、办公楼、道路、下水道等已建成,待绿化完毕,即竣工,现在已可入住奶牛。

项目建设地点:

社旗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周边的下郭、大李营等村,使用土地面积500—600亩。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项目实施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社旗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县城以南方枣路两侧属于扶贫开发薄弱地带,加之前几年扶贫开发多集中于县内的边远地带,因此造成该区域基础条件及贫困状况始终未得到根本改变,至2008年底,该区域仍有5368人没有摆脱贫困,其中,低收入人口3987人,绝对贫困人口1381人。

通过项目的实施,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品种、提高科技含量;

加大养殖范围、提高养殖技术、做好特色养殖;

建立加工厂,利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如牛粪、猪粪等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及加工、饲料的生产及加工和沼气的生产利用;

种植一些观赏花卉、观赏蔬菜、观赏家禽等发展休闲农业,同时发展餐饮业(农家乐)。

这样既发展了社旗县的现代农业,又使我们企业获得效益,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学习技术,发家致富,从而改变项目区农民贫困现状。

1.2.2项目实施是提升种植业、养殖业档次,拉长加深农业产业链的需要。

项目区蔬菜种植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名特优蔬菜品种种类少,产品品质不理想,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差,重效益、轻品质的现象突出。

一家一户的分散管理、经营模式,给无公害生产技术普及和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安全生产意识普及、产出效益整体提高任重道远。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引进大棚蔬菜优质新品种,改善蔬菜品质,制定各类无公害蔬菜技术规程并在蔬菜种植户中进行推广,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蔬菜种植的档次。

其养殖业主要倾斜于奶牛的养殖,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技术不够先进、管理不够科学,效益有限。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大养殖范围,提高养殖的科学性,突出特色养殖比如可以养蚯蚓、大麦虫、贵妃鸡、珍珠鸡、黑鱼等。

建立加工厂,利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如牛粪、猪粪等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及加工、饲料的生产及加工和沼气的生产利用。

将种殖和养植产生的秸秆、牲畜粪便等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饲料,在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

同时可以利用秸秆、粪便等进行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生产、生活和发电。

这样拉伸了产业链,加大了利润空间,可以使项目很好的进行下去。

1.2.3项目实施是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需要。

社旗县是农业大县,蔬菜产业是社旗县农业发展确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但目前该产业虽得到一定发展,始终还未真正成为优势主导产业,该项目的实施能促进蔬菜种植业的大跨度发展,对蔬菜优势主导产业的最终形成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同时发展养殖业、有机肥加工业、饲料加工业、观赏旅游农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主导产业。

1.2.4项目实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指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现有的蔬菜种植面积小而分散、种植粗放管理不规范;

养殖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

该项目的实施,正是在项目区推广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实施各项规范的技术标准,生产无公害产品,高效率发挥农业生产力,为同类地区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总要求。

1.2.5项目实施是提高组织化程度的需要。

事实证明,物质资料生产要想达到一定规模,创造更好的效益,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必需的前提。

现阶段项目区内蔬菜种植和养殖业多是一家一户的形式,各自为战,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组织的协调作用,摸清市场行情,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生产,扩大销路,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1.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1.3.1政策环境好

连续几年中央

(1)号文件一直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国家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改善民生成为扶贫工作重点,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等扶贫方式不断创新,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

社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该产业的发展,把蔬菜种植、特色养殖作为一项产业进行扶持。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1.3.2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品质、质量、档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蔬菜无污染、无农药残留;

肉类产品精细、低脂肪、高蛋白、口感鲜嫩。

那种蔬菜品种单一、种植水平低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在养殖上也要突出特色。

河南省2000年2月1日实施了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的普及,特种菜、反季节蔬菜、绿色食品、野味等已进入家庭、摆上餐桌。

从国内情况看,大中城市对精细、无公害和绿色农副产品的需求缺口较大,而一般大路品种则基本满足需要。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素质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要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多样化是一个不变的大趋势。

目前国际上绿色蔬菜只有农业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生产量相对较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依靠进口,国际市场缺口大。

而许多发展中和不发达的国家地区,还没有基础能力生产和进口绿色蔬菜,这是一大批潜在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社旗县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蔬菜大棚700多座,简易大棚2000余座,除了满足当地冬季蔬菜市场供应外,无公害鲜菜还远销到武汉、郑州等地,仅此一项种植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本项目区蔬菜生产基地基础条件好,规范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已初具规模,生产经营成本低,运输条件发达,市场竞争力强。

产品销售内外并重,以社旗县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向外省及国际市场渗透,树立好社旗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品牌。

1.3.3技术力量较强

几年来,项目建设单位园区管委会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管委会现有干部职工24名,其中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中层管理人员3名,畜牧兽医专家2名,果蔬种植专家2名,财务人员2名,其他勤杂人员10名。

管委会法人代表程超峰,中共党员,本科文化,农艺师,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

1.4项目目标

(1)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成615亩优质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实现年产值1211.3万元,直接带动1230个贫困户4920个贫困人口,通过项目实施,人均增收558元,达到3800元。

(2)在上述基础上,可辐射带动项目区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最终达到5000亩,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农业园区引进蔬菜新品种4个(西方佳丽番茄、美国富农辣椒、迷你秀黄瓜和绿宝7号西瓜)和与之对应的种植新技术4项。

(4)对农业示范园25个温室进行改造,作为育苗棚。

其中10个用于西方佳丽番茄育苗,推广大棚种植西方佳丽番茄250亩;

8个用于美国富农辣椒育苗,推广大棚种植美国富农辣椒175亩;

4个用于迷你秀黄瓜育苗,推广大棚种植迷你秀黄瓜40亩;

3个用于绿宝7号西瓜育苗,推广大棚种植绿宝7号西瓜150亩。

(5)通过技术培训和标准化生产,使项目区内广大菜农的科技水平和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提高。

1.5项目投资与规模

——项目投资

一、投资2000万元,其中1500万建设200个标准温室大棚、143万建设2个标准全日光玻璃温室、97万建设100个标准拱棚、260万建设仓储中心(包括冷冻库100立方米、冷藏库1000立方米);

二、投资1000万,其中600万建设加工中心(有机肥料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400万建设科研中心;

三、投资160万元,其中80万元建设鸡舍,60万元建设虫舍、20万元建设鱼塘;

四、投资400万元,其中40万元建设办公场地、50万元建设职工宿舍、70万元建设农家乐餐饮、180万元建设变电站、60万建设2个沼气池;

五、投资340万用于引进蔬菜新品种、观赏花卉、果树、大麦虫、蚯蚓、贵妃鸡、珍珠鸡、黑鱼等品种。

六、另有600万资金用于全面完善各种既定方案。

综合上述各项,本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

——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200个标准温室大棚、2个标准全日光玻璃温室、100个标准拱棚、1个仓储中心(包括冷冻库100立方米、冷藏库1000立方米)、2个加工中心(有机肥料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1个科研中心(200平方米)、1个鸡舍(4000平方米),1个虫舍(400平方米)、1个鱼塘(10亩)、1个办公场地(400平方米)、1个职工宿舍(800平方米)、农家乐餐饮(500平方米)、1个变电站、2个沼气池(200立方米);

1.6项目效益

1.6.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年生产蔬菜6000吨,培育种苗150万株,生产特色肉类400吨、有机肥料5000吨、饲料1000吨、产生沼气40000立方米、接待农业旅游游客2000人次,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年净利润900万元,投资利润率20%。

1.6.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每年需要用工约1000人,可直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可通过该项目实施使更多农民接触到新事物、学习到新知识、新技术,带动当地农民更好的进行蔬菜种植和特色家禽养殖,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该项目的实施,对当地农业稳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综合效益,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6.3生态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无公害操作,实现“虫、鸡、奶牛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林、草、果、蔬种植”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做出贡献。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会使牲畜牛粪利用量剧增。

一是做为底肥,可消耗腐熟鸡粪、牛粪10000——15000立方,二是消耗沼渣沼液1250——2500吨,三是可带动以牛粪、鸡粪为辅料的有机肥生产,从而为已建成的千头奶牛繁育中心和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拓宽了牛粪的利用途径。

优质蔬菜产业是优良生态平衡产业,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绿化环境、无公害、无污染。

特色养殖的鸡、虫、鱼等品种质优、味美、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趋势,本项目具有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项目目标与项目建设内容

2.1项目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社旗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

项目建成后,一是可以大幅提高项目区蔬菜种植、特种养殖的科技含量,使项目区蔬菜种植和养殖业集约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是可以促进蔬菜种植、特色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从而壮大全县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使其成为该县优势主导产业;

三是项目区的农户通过学习企业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各种技能大幅度提高,实现项目区农户稳步增收致富。

2.2项目具体目标

以丰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实现产业化化发展

丰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项目区内建设200个标准温室大棚、2个标准全日光玻璃温室、100个标准拱棚、1个仓储中心(包括冷冻库100立方米、冷藏库1000立方米)、2个加工中心(有机肥料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1个科研中心(200平方米)、1个鸡舍(4000平方米),1个虫舍(400平方米)、1个鱼塘(10亩)、1个办公场地(400平方米)、1个职工宿舍(800平方米)、农家乐餐饮(500平方米)、1个变电站、2个沼气池(200立方米)。

通过企业集中管理,可以提高种苗质量、延长蔬菜保鲜期、丰富养殖品种、增加产品多样性,加工厂和沼气池的建成投产可以拉深产业链、实现循环发展,科研中心的建立使企业长远发展有保障。

通过项目实施,在社旗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引导下,以丰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县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脱贫。

2.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3.1土建工程

——温室大棚、全日光玻璃温室、拱棚

要建设200座标准温室大棚、2座全日光温室、100座拱棚首次需要进行基础土建如挖地基、垒墙等,还需要棉被、卷帘机、有机玻璃、竹子、钢管等建筑材料。

——加工中心(有机肥料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科研中心

加工中心400平方米(有机肥料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科研中心(200平方米)的建设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实用的原则进行土建施工,以满足工厂的生产要求、满足试验必备的基本条件。

——鸡舍、虫舍、鱼塘

鸡舍(4000平方米)、虫舍(400平方米)等在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所养殖品种的生理特性及生活习性,尽力建设成适宜其生存的环境,便于饲养。

建设鱼塘需因地制宜,尽量寻找地势低的地方进行处理。

——办公场地、职工宿舍、农家乐餐厅、变电站、2个沼气池

办公场地、职工宿舍、农家乐餐厅的建设即一般的住房、餐厅建设,变电站的土建要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沼气池的建设需要用到储气管、发酵罐、脱水器、脱硫器等材料。

2.3.2设备

购置设备主要包括:

制冷设备2套、供电设备1套、制冷设备附件1套、农残速测仪7台、有机肥料加工机器5套、饲料加工机器4套等。

第三章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3.1项目资金预算及其依据

3.1.1预算依据

土建工程采用近期同类工程造价指标,设备价格采用市场询价,安装工程费按设备投资的5%估算,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5%估算,勘测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3%估算,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按工程费用的2.7%估算,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10%估算。

3.1.2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分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大部分,以投资后形成资产类别不同,建设投资可进一步细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其他资产投资,以下对各类投资分别进行估算。

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

其中:

建设投资3900万元,占总投资的86.67%;

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占总投资的13.33%。

建设投资预算

本项目新增建设投资4500万元。

一、固定资产投资3560万元。

(1)土建工程投资1941万元。

①建设温室大棚200座,每座建造费4.5万元,共计900万元、全日光玻璃温室55万元、100个标准拱棚40万元;

②建设仓储中心,共计140万元;

③加工中心310万、科研中心200万;

④鸡舍60万、虫舍50万、鱼塘16万;

⑤办公场地30万、职工宿舍42万、农家乐餐厅38万、变电站40万、沼气池20万。

(2)设备投资1586万元。

①温室大棚所需钢管、棉被、卷帘机等590万元、全日光玻璃温室所需玻璃等82万元、拱棚所需钢管等55万元;

②仓储中心所需冷凝机等设备120万元;

③加工中心所需有机肥料加工机器和饲料生产机器共计480万元;

④鸡舍、虫舍、鱼塘所需风扇、增氧机等33万元;

⑤办公场地所需办公用品10万元、职工宿舍所需床、电扇等8万元、农家乐餐厅所需餐桌、餐椅、厨具等32万元、变电站所需变电设备136万元、沼气池所需储气罐等设备40万元。

(3)安装工程费共计15万元。

以上工程费用共3542万元,其基本预备费为18万元;

共计3560万元。

上述投资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形成固定资产。

二、无形资产投资340万元。

(1)引进反季蔬菜、奥运蔬菜、观赏蔬菜、观赏花卉、果树、大麦虫、蚯蚓、贵妃鸡、珍珠鸡、黑鱼、河蟹、观赏类家禽等新品种类,投资205万元。

(2)引进牛粪、鸡粪的生化处理技术,牛粪、鸡粪、秸秆、有机作物废料再利用技术,沼气、秸秆的生产、加工及利用技术等,投资80万元。

(2)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等,计22万元;

(3)未来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15万元。

以上共计322万元,其基本预备费为18万元;

共计340万元。

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形成无形资产。

3.2投资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在资金筹措上,企业自筹1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0万元,政府扶持16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00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建设单位经营多年来连年盈利,项目自筹资金利用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筹集,企业有能力完成项目建设所需的自筹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