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982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docx

高二生物必修3第4第5章的练习

1.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注:

能量单位为:

J/(cm2·a)]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2.下图是食物关系图。

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蛇___________

消费者,属___________营养级。

鹰同时占有___________

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______千克。

3.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____,

水藻数目______________。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  )会随着发生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所示是我国某地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人们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

为________________;该农田中的所有生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沼气池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生产上,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农技站的工作人员为了调查该农田中褐家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玉米在生长期间常受玉米螟(具有夜行性)的侵害,为了不污染环境,请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提出你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大气中CO2进人生物群落是通过图_______________

作用实现的,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依靠

的作用。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进行①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为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

据图回答:

[单位:

J/cm2·a]

(1)该生态系统中,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数值是_______J/cm2·a。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J/cm2·a。

(3)能量由A流到B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营养级不能得到A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A营养级生物内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②其次是A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____________。

 

1.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下列能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3.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乔木的种群密度

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5.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取的措施是()

A.喷洒农药消灭昆虫B.不准放牧C.建立草场防护林D.严禁割草

6.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7.生态平衡失调在功能上的重要标志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出现缺损B.生物种类以及数量比例变化

C.群落垂直分层结构减少D.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D.“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这些地区的草原和农田不可能被破坏

22.(每空2分,共12分)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三类生物的生长、繁殖憎况。

请分析回答:

(1)A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

系统的成分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

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使其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受到影响。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

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3.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

4.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6.如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32.(12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______________,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生物与E生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l09kJ,A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C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_______kj。

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B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

所示的分配外,其余能量的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种群生物量减少,E和D种群将如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的两个金字塔。

其中左边为__________金宇塔,右边为__________金字塔。

两个金字塔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2.在一段倒伏的树干上,生活着蘑菇、苔藓、蚂蚁等,这些生物可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4.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可能且有效的方法是()

A.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B.控制全球人口急剧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将煤和石油转化为气态燃料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6.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能量逐级递减

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少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循环利用的

8.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

9.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1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被消费者再利用

C.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1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13.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4.下列属于探究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观察动物对电视图像的反应B.用录音机记录鸟类繁殖时的呜叫声

C.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D.花香吸引蜜蜂求偶炫耀

1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圴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能

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B.125KJ

C.100KJD.75KJ

16.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ABCD

19.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萝卜、活的鸡、鱼及附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他们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

20.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B.使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龄前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21.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A.阳光→草→兔→狐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羚羊D.植物→鼠→蛇→山鹰

22.为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23.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

2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

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5.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技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

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

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因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外地引入其天敌

26.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16.(20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猫头鹰占个营养级。

(2)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4)该食物网再加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7.(8分)右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型,

B表示型,

C表示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18.(12分)下面是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

 

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在物资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

1、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是因为()

A、降温B、维持水分和钠盐代谢的平衡

C、清洁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2、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A、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个体数量

3、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密度

4、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水循环是单向的B、氧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5、种群的“J”型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6.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

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9.以下行为不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A.输血B.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

C.与艾滋病人握手D.用艾滋病人使用过的餐具

1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摘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11.棉花适时整枝修剪所依据的原理是()

A、减少枝叶徒长B、使果枝得到足够养分

C、避免花蕾和棉铃脱落D、顶端优势

12.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1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14.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15.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