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020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docx

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

2010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两套)

2010届高三年阶段质量评估

(一)

(150分钟,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4小题任选3题)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2)雕栏玉砌应犹在,。

(李煜《虞美人》)

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

(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古人学问无遗力,。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日:

“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

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选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日:

“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选自《汉书·霍光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霍氏秉权日久秉:

执掌

内严惮之内:

内心,心里

B.在人之右右:

上,指地位比别人高

天下害之害:

痛恨,忌妒

C.客有过主人者过:

经过

不者,且有火患不:

通“否”

D.贵徙薪曲突之策贵:

以……为贵,重视

威震主者不畜畜:

容纳,存留

3.下列全部属于“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在人之右,众必害之②霍氏奢侈③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④霍氏秉权日久⑤福独不蒙其功⑥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4分)

(2)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为“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回答。

(3分)

(2)“人山三日得同行”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

“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土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

(《三国演义》)

B.吴荪甫有鲜明的矛盾性格:

精明强干,想振兴民族工业,但根本目的则是个人利益;憎恨帝国主义及买办资本家,但他又镇压工农运动。

(《子夜》)

C“抄检大观园”中,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的秋爽斋时,探春率众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她挺身护着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并痛斥抄家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她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

(《红楼梦》)

D.弗罗洛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

他亲自夜劫爱斯梅拉达,却嫁祸伽西莫多,在伽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

(《巴黎圣母院》)

E.查理为了高攀门第,和一位侯爵奇丑的女儿订了终身。

欧也妮在得到消息后爱情理想破灭,答应与一直真心爱慕她的特·蓬风结婚,前提是终生保持自由。

特·蓬风在被选为索漠城的议员一个星期后就去世,欧也妮在三十三岁时便守寡。

(《欧也妮·葛朗台》)

7.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2)《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请简述赵云救阿斗一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司马牛[注]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于无兄弟也。

”(《颜渊第十二》)

(注)司马牛:

孔子的弟子,他的兄长就是宋国大夫桓魋[tuí]。

桓魋谋反,司马牛很不赞同,屡次苦劝,但兄长不听。

司马牛料到他不久就会死去,故忧愁地说了这句话。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牛因为别人都有兄弟,唯独自己没有而忧愁。

B.君子只要能做到既自重自爱没有过失,又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都能成为你的兄弟了。

这句话是鼓励司马牛:

如果你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个君子,那么大家自然就拿你当兄弟看待。

C.子夏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样的话来安慰司马牛认命,死生听凭命运,富贵由上天决定。

体现了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观。

D.“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是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2)子夏在这里所说的话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很大,其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都为人所熟知。

你是怎样理解子夏对司马牛的回答的?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小题。

“城市文明”问题在当前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

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前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

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体的层面与内涵,这些具体层面与内涵的相互关系如何?

这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使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指“政治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也多有论述,核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

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功能相应有三:

在“物质文明”层面,以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政治文明”层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创造与运用为标志,它表现为一种与野蛮时代或野蛮民族有着本质差异的社会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层面,以伦理、艺术等人文精神的创造为最高目标与理想,它是一种在大自然、动物界及野蛮社会中不可想像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

其次,要弄清“文明”与“城市”的关系。

从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中西皆然。

英语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荷兰学者彼得·李伯庚在研究欧洲文化史时就指出,在16、17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的区别是“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

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做是“城市”的标志,这意味着,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

尽管城市文明的内涵也主要有三层,但它的核心无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

文明史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顶住野蛮人或外来文明的军事压力,以及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

但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基础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理想。

或者说,由于“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前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说,在“礼”与“乐”之间,由于“礼”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标。

(选自《艺术与城市文明》,有删节)

9.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多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2分)()

A.城市化进程是“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B.“城市文明”在当前虽然备受关注,但我们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

C.文明史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城市的重心越来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

D.“文明病”、城市问题的大量涌现,使“礼”与“乐”在当前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E.“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因此它是城市文明的核心。

10.根据第二段内容,分点概括“文明”的三种功能。

(3分)

11.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

(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皋兰夜语

雷达

①我从来都固执地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只能作于兰州,而且描写的也只能是襟山带河的兰州。

“凉州词”乃古乐府惯用的诗题,并非只能写凉州或只有亲临凉州者才能用它,这就犹如唐人写“出塞”的诗很不少,并非每个人都非要出一回塞一样。

可是,单就这首诗的意境观之,恐怕诗人不亲自来到一个高山、长河、古城三者奇绝地扭结在一起的地方,是断难杜撰得出来的。

②我想象,王之涣是在一个早春的正午,一个假阴天,来到兰州雷坛一带的河谷的,他极目西眺,觉得黄河上接白云,仿佛是从云端挂下来的,就有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句子出唇;再侧目一看,发现身边的孤城兰州紧贴着崔嵬的皋兰山,四围群山如簇,使山愈大而城愈小,便生出了“一片孤城万仞山”之慨;当时天气乍暖还寒,兰州一带的杨柳还没有吐芽,王之涣打了一个寒噤,猛听得有羌笛声若断若续飘来,心里想,兰州尚且如此,那凉州以西的古战场,还不知道会怎样的苦寒呢,遂叹息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我这样解,唐诗专家可能要引经据典地起来反驳,但据我所知,只有兰州才具备诗中所写的特殊地貌,往西去,甘、凉、肃、瓜四州不是这样,沿黄河自下而上造巡,济南、郑州、西宁、银川等地,也都不是这样。

后又发现岑参咏兰州的诗“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益发坚定了我的看法。

③兰州这地方确乎有种非凡气象,黄河穿城而过,环城则是山的波涛,好似一座天然的古堡,外面的东西不易进来,里面的东西也难出去,铁桶似的封闭。

身在兰州,你就没法不体验一种与世隔绝的疏离感、禁锢感,连走路的步子都会放慢。

④兰州既是封闭的、沉滞的,但又是雄浑的、放肆的。

在我小时候,看春天的“开河”,那刺激不亚于惊雷奔电,若是一个人独立河边,或会被它骇人的气势吓得战栗。

看啊,一块块硕大的冰凌,像一个个满怀仇怨、冲锋陷阵的生灵,互相追逐着、撞击着,那高扬着手臂的冰块杀过来了,那低头冲刺的冰块迎上去了,时而惊天动地地轰鸣,时而粉身碎骨地呻吟,有的冰块狂暴得简直要扑到岸边来捉你,于是冰水都溅湿了你的棉鞋。

夜幕降临,益发骇人。

这不由让人想起《吊古战场文》里河水萦带、群山纠纷、声析江河、势崩雷电一类的句子……

⑤一天深夜十二点左右,司机小马忽然说,你不是想上皋兰山看兰州夜景吗,说话间车已沿伏龙坪逶迤而上了。

此时,不见有下山的车,夜在前方展现出一个庞大黑影,极为渺远。

我们的汽车奋不顾身地向前扑去。

我屏住气,死死攥住扶手,直到攥出满手的汗。

我不是胆小鬼,但我要说,像这样紧偎着绝壁,下望着夜市,一边是命如悬丝,一边是赏心悦目,将死亡与闲适奇妙糅合的地方,在任何一个都市也难觅到。

⑥十五公里提心吊胆的险路总算跑完,这辆无畏的汽车也终于在山顶的平坝上歇了脚,车里的几个人全都汗津津的,气咻咻的,好似狂奔的不是车而是人。

这时我才留意到,天上的星宿离我们极近,大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之感,再转身向南望去,好不吓人,但见暗夜里蹲伏着无数弓起脊梁的巨兽。

那是比皋兰山更高的马含山峰群,要在黄昏时看,别是一种阔大气象。

⑦我猛然觉得,此刻我登上的何止是山的峰顶,实乃一种精神境界的峰峦。

回头一瞥,心头一惊,更高的马含山在黑暗中默默注视着兰州呢!

(取材自雷达同名散文)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兰州是高山、长河、古城奇绝地扭结在一起的地方。

B.《凉州词》是王之涣在一个假阴天上雷坛时赋得的。

C.岑参咏兰州的诗句佐证了兰州具有特殊的地貌地形。

D.在兰州,体验不到一种与世隔绝的疏离感、禁锢感。

E.皋兰山不愧为将死亡和闲适奇妙地融为一体的地方。

13.作者为什么“固执地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只能作于兰州,而且描写的也只能是襟山带河的兰州”?

请结合第①②段简要说明。

(4分)

14.文末一句“回头一瞥,心头一惊,更高的马含山在黑暗中默默注视着兰州呢”,意味深长。

请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请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读此句的感受是什么。

(4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北京时间2007年7月7日6点30分,从加拿大魁北克城传来喜讯,经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福建上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列入“世遗”名录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大地上楼群。

福建土楼是今年中国唯一的一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土楼建筑的起源

在福建西部或南部的崇山峻岭里,隐藏着各式各样的供人居住的土楼,据估计,永定县有2万多座,南靖、华安等县有1.5万多座。

土楼的出现,缘为千百年前,在蛮荒、动乱的年代,福建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福建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他们用当地的生土、砂石、竹木,将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种种功能,是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备受世界瞩目。

永定土楼

据了解,“世遗”上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岁“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刚到“而立之年”。

以下是永定10个最具有代表性、最独特的土楼:

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之王——承启楼、最大方楼——遗经楼、仙山楼阁——裕隆楼、布达拉宫式——奎聚楼、富丽堂皇——福裕楼、袖珍土楼——如升楼、古朴方楼——光裕楼、防震巨堡——环极楼、秀丽商庄——振福楼、书香门第——衍香楼。

其中振成楼、承启楼、遗经楼是永定土楼的代表。

漳州土楼

漳州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阔、类型众多、数量惊人、内涵丰富,在福建上楼中的价值地位已获得一致共识。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华安大地土楼群,南靖田螺坑上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及怀远楼即是漳州土楼的典型代表。

华安大地上楼群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其中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福建上楼中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也是最早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楼;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由5座上楼组成,如飞碟从天而降,是福建土楼中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土楼群;河坑土楼群的13座上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河道间,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绝景;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是建造地质最奇特的土楼,怀远楼则是最具备崇礼重教等文化内涵的上楼。

中国“福建土楼”申报“世遗”项目优势明显

对于中国此次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ICOMOS(国际古迹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此前表示了极大的信心。

他认为,福建土楼在建筑上属于特殊类型,既非汉族风格,也非当地风格,但又非常符合建筑美学上“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原则,冬暖夏凉,而它的成因则与西晋时的战局有关,“当时著名的历史事件是‘五胡乱华’,中国出现了大动荡,以汉族为主的士大夫纷纷南迁,集中至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地带,利用当地的地形建筑土楼,以后历朝历代遇动乱则南迁,逐渐形成独特的土楼群,同时也形成特殊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

这里面有一种民族交融,也有一种文化交融”。

上楼申遗的优势还在于地处山区,保留得相对完好一些,周围也没有什么高楼和新建筑。

出席“世遗”大会的专家们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

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摘自《福建旅游之窗》,有删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第一段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福建土楼”申报“世遗”获得通过的时间、地点等新闻核心事件,用语简洁,内容精练。

B.本文主体部分由四个小标题构成,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土楼的源起、土楼的组成和土楼的优势所在。

C.新闻结尾一段提及福建土楼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福建土楼”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杰出价值值得在国内推广。

D.本文花了很大的篇幅分别介绍了“永定土楼”和“漳州土楼”,并详细分析了两者的本质区别:

前者历史悠久,后者规模宏大。

E.本文多次引用国内外专家对土楼的评价,目的是突出“福建土楼”的价值:

当之无愧的建筑艺术瑰宝,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

13.“在福建西部或南部的崇山峻岭里”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土楼?

请分点概括。

(4分)

14.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有人据此盛赞“福建土楼”为“独特的东方古城堡”,你同意这种赞誉吗?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120字)(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请你根据下面几个句子所提供的信息给“海峡西岸网”下定义。

可适当增删词语。

(3分)

海峡西岸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家综合性网站。

海峡西岸网集新闻、生活、研发、政策、访谈、地图、时评等于一体。

海峡西岸网旨在全面展现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所取得的成就,打造海峡西岸第一网络传媒。

海峡西岸网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7分)

材料1:

自2006年开始,A省要求高中学生必须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从高一开始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要参加全部科目的考试。

材料2:

2008年,B省明确要求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时间,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高中在第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分科。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要点。

(3分)

(2)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六、写作(7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静静地,你的微笑如春风抚平了我的烦躁。

暖暖地,你的微笑如温泉滋润了我孤独的心。

只要有你的微笑,我的生活就不会黯淡无光。

——赵丽宏《落英缤纷·微笑》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②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1)诲人不倦似诉平生不得志

(2)只是朱颜改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不尽长江滚滚来气吞万里如虎(4)少壮工夫老始成长河落日圆

2.[解析]选C。

过:

拜访。

3.[解析]选B。

③⑤与霍氏被诛无关。

4.

(1)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会对皇上不恭;对皇上不恭,就是大逆不道。

(2)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

附[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人徐福说:

“霍氏必然灭亡。

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会对皇上不恭;对皇上不恭,就是大逆不道。

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

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

所有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违背为臣之道,不等待灭亡等么!

”于是上奏章给皇上说:

“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也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走到灭亡的地步。

”上书三次,皇上才看到。

后来,霍氏被诛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

有人为徐福上书说:

“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草,客人对主人说:

‘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草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主人沉默没理他。

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使火有幸熄灭。

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

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唯独没有邀请(那位)建议改弯烟囱、搬开柴草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

‘假使当初(你)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不会有火患。

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该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

’主人于是醒悟过来而邀请了那位客人。

茂陵人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将会养成祸患,应当防范、抑制他。

假如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会花费分割土地、封赏官爵的费用,大臣也不会有叛逆被诛杀之事发生。

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

希望皇上明察这件事,重视徙薪曲突的建言,使他比告发霍氏的人更被看重。

”皇上于是赏徐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侍郎官。

宣帝刚即位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

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取代霍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

到了霍光死去,他一族人竟然全部被诛杀,因此民间流传说:

“威严震主的人不能存留。

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5.

(1)①同意。

“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字无此意味。

②不同意。

“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间或浮现出的一种主观感受,使本句语意灵巧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确定。

(任选其一)

(2)拟人,在“人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谖,依依惜别。

6.[解析]选D、E。

D项中,不是“弗罗洛亲自夜劫爱斯梅拉达”,而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劫持的。

E项中欧也妮虽然答应和特·蓬风结婚了,但特·蓬风并不是一直真心爱慕她,而是贪图她的财产。

7.

(1)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的丫鬟。

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

晴雯却出人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