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3137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2015.2.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

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了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宗法观念,故A项正确;“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故D项错误。

【答案】A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解析】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要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即个体农耕是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就是奴隶集体耕种方式,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魏晋时期“最高峰”说法不符史实,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的书法有隶书、行书、草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佛教盛行——出现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形成新的书体“写经体”,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故C项正确;书法艺术的产生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说其“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说法是片面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4.《新唐书》记载: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

“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答案】B

5.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A、C、D项体现的就是伦理道德方面,而题目要求选的是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故A、C、D项错误。

【答案】B

6.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

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B.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实

C.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信度更高D.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黄海海战;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并不是最为可信,故A项错误;当事人记载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客观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当事人的回忆录属于文献史料,

属于第二手的史料,与“义犬”的传说故事可以相互印证,故C项正确;传说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客观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答案】C

7.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D.国人受到新型商业模式利润的刺激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

【解析】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影响,而非洋务企业的近代化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出现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的佐证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受到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国人纷纷抢购,故D项正确。

【答案】D

8.“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通读材料可知其大意为:

主张以传统的伦理道德维护统治,学习西方虽然可以富国强兵,但是对国家并不好不利于统治,由此可知,则应该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9.右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此信函写于国共对峙时期

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

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

【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暴动计划”,“贺、叶军队”,以及时间等信息可知,此信函写于1927年,此时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对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商讨对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把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后提出的,很明显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分别是(  )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依法治国”方略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A项涵盖不全面,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是井冈山时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D

11.右下图为浙江东阳新闻网报道的永乐自然村村民蒋有军收藏的《一辈子第一回》选举宣传画和广西梧州日报报道某市民收藏的《选民证》。

下列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建国初期的基层民主选举

B.基层民主选举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

C.选民证见证了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D.选民证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统一印制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图片材料反映了1953年新中国实行第一次全民基层普选的情况,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宣传画和《选民证》被普通村民和市民收藏,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和响应,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选民证》是公民具有选民权的重要凭证,也是体现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依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选票印发是根据1953年《选举法》进行的,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87年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2.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可知,土地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革,仍然是土地公有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的信息可看出,改革是为了实行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的是大农业,而非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农业的政策性调整与国际市场是否冲击无关,而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故C项错误;此时改革是对长期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次调整,是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13.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

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考点】罗马法——《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材料未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的介绍,故A项错误;材料未明确马主人奴隶主的身份,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查士丁尼法典》重证据方面的史料,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D项正确。

【答案】D

14.“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

“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众议院的职权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D.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考点】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1787年宪法

【解析】美国设立参议院目的不在于削弱众议院的职能,而在于两院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即实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相互制衡,故B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意思是为了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并不是避免多数人的暴政,故D项错误。

【答案】B

15.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分析,说明应是1917年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封建王朝的二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第一个政权的建立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故C项错误;二月革命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正确。

【答案】D

16.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商业革命”)

【解析】长期以来,意大利商人把东方商品通过地中海转运到西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新航路开辟后引发“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商业战争”的失利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16世纪英国尚未发生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A

17.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它产生于罗斯福新政,而不是二战后,故①错误;材料中的新中产阶级绝大多数为知识分

子,说明知识经济,即新经济的兴起,故②正确;材料中的“技术人员”,“科学的日益科层化”的信息说明③正确;材料中的“服务业经济”的信息说明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8.据某史学著作:

“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文中的“事件”是(  )

A.华约组织建立B.朝鲜战争C.柏林墙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华约组织建立是1955年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是1950年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略战争,中国抗美援朝,此时中苏关系友好,故B项错误;柏林墙修筑是德国分裂的见证,与苏联无关,故C项错误;据题干材料“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可知是美苏冷战下的一次核争锋,虽然双方剑拔弩张,但终究不敢发动核战争,最终苏联退让,是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故D项正确。

【答案】D

19.2013年,美国学者彼得·马什在《新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

“从1780年到20世纪末,人类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工业革命,即蒸汽机革命、运输革命、科技革命和计算机革命。

前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仅局限于发达经济体,而此次新工业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

……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民主化时代。

”此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

A.工业生产呈现分散化特点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C.工业生产呈现均衡性特点D.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材料未涉及工业生产分散化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此次新工业

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其原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故B项正确;当前的经济全球化依然由发到国家主导,因此新工业革命下的工业生产不可能在全球均衡分布,故C项错误;材料对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新工业革命给予积极评价,故D项错误。

【答案】B

20.“在欧洲(最早在法国)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

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

”此评论适用于(  )

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B.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

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D.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美术——19世纪以来印象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解析】通读材料可知,材料中的“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术表现”等描述符合印象主义风格的特征。

浪漫主义主张具体情感的表达,在艺术表现上极力主张个性化,特别重视用色彩来饱满形象,用奔放的笔触创造有生命力的动感造型,故A项错误;“现代主义”绘画作品让人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故B项错误;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符合印象主义风格的特征,故C项正确;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故D项错误。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

……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

……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1分)并分析其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分)并分析其影响。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2分)

【考点】

(1)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对外贸易)

(3)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4)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认识

【解析】

(1)第一小问较简单,结合材料中的“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回答即可;第二小问通过对材料后半部分的阅读和提取,可从政治、经济、交通(水路和陆路)等方面进行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通读材料可轻易回答出朝贡贸易的特点;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的“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的信息可归纳出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动机的对外贸易的答案,进一步思考后可得出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的答案。

(3)本小题从内容上考查了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的不同点,可从两者贸易交流的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归纳出答案。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回答时,联系前三小题的答案形成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不偏题主题即可。

【答案】

(1)变化: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1分)

原因:

政治上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完善的交通系统;广州港在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3分,任意三点即可)

(2)特点:

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

(1分)

影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服务于政治动机的对外贸易,违背经济发展规律;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2分,任意两点即可)

(3)不同:

过去主要是商品贸易往来,现在包括贸易、投资、旅游等多方面的合作;过去主要是一种贸易通道,现在走向更广泛的联系。

(4分)

(4)认识:

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2分,任意两点即可)

22.(13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

……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

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

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

——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